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普通本科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毕业生数据

2910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滇西大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329 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形成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办学构架,兼具特色学院加直属学院、合作办学学院和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4种办学类型巩固拓展,建成傣医药学院、普洱茶学院、珠宝学院3个特色学院;管理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健康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6个直属学院和怒江学院、迪庆学院2个校地合作办学学院;4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临沧市职教中心、大理财校、腾冲校区)。同时与大理州弥渡县、祥云县分别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办学已实现滇西片区全覆盖。围绕滇西片区产业发展需求,专业设置凸显“应用”导向,从2017年的6个本科专业招收480名学生起步,到2022年9月招收7638名学生,目前学校专业设置共有35个本科专业、15个专升本专业、19个高职高专专业,涉及农学、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及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2022年9月在籍在校学生总人数已突破16000人。学校已有2021和2022两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均排名云南省本科院校前列。2022年9月,滇西大总部北校区建设改造基本完成,3幢学生宿舍楼、1幢教师公寓入住2300多名学生和100多位教师,3个学生食堂已同步建成。

滇西大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部属高校挂职干部人才、银龄教师等广泛参与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多渠道补充人员队伍力量,注重调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实现从无到有、高起点、高速度发展。部省属高校组团借力借脑式对口帮扶派出挂职干部人才到学校指导工作,引领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聘请银龄教师、特聘教师深入一线教研,通过“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采用“双聘制”方式聘任教授6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8人,初步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大师”担任“双师型”教师,实现师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引进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应用型研究人才22人。14名青年教师通过定向培养攻读博士学位。总部教职工从筹建初期的4人增加到338人(含省编、非编教职工),博士从1人增加到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2人增加到39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大的飞跃。

面向未来,滇西大将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急需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引领全省乃至西部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
  • 供用电技术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数字商务与管理学院)
  •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乡村振兴学院)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合作经济专业人员、商务策划专业人员、电子商务师、农产品经纪人等职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农民合作社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农村经济管理、农业 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与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 社经营管理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能力,具有“三农”情怀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家庭 农场生产经营、农民合作社生产组织与经营、农业经济组织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农产 品及农资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家庭农场成立注册,农民合作社设立、变更、歇业、注销登记和农业经济 组织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的能力;

2. 具有农业企业经营决策、生产经营计划编制和实施的能力,具有农业企业人力 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调配能力;

3. 具有农业企业成本核算、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结算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能力;

4. 具有组织生态种养业标准化生产和完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申请的能力;

5. 具有正确处理公共关系, 为市场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能力;

6. 具有农产品营销方案制订、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品牌打造的能力;

7. 具有农产品预冷、保鲜、冷冻、仓储管理和完成绿色物流配送的能力;

8. 具有适应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9.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 农业经济基础、农村管理基础、经济法基础、现代农业技术概论、 农业会计基础、公共关系基础、电子商务基础、统计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 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物流与仓储、农产品营销、农业大数据分析与 应用。

实习实训: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 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和农村创业实务等实训。在家庭农 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营销企业等单位进行家庭农 场生产经营、农民合作社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农业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农产品电商运营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 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 农林经济管理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变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检修、运行与维护及电力营销与服务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路与电子、电机与变压器、变配电系统与设备、电气试验、电能计量等知识,具备变配电系统设计、变配电安装与检修、变配电运行与维护、电力营销与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变配电系统设计、安装、检修、调试、试验、运维及用户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用电信息采集运维、电费核算、用电检查、智能用电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 具有执行电力安全生产措施和电力安全急救的能力;

2. 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具有常用电工器具应用及电力工程识绘图的能力;

3. 具有变配电所电气一次初步设计及变配电设备与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试验或调试的能力;

4. 具有变配电设备与配电线路巡视、检查、倒闸操作、异常与故障分析处理及日常维护的能力;

5. 具有装表接电、用电信息采集运维、互感器检定、电能计量装置检查及电能计量错误接线分析的能力;

6. 具有与客户进行业务服务与沟通、业扩报装、电费核算、账务管理、用电检查及线损分析的能力;

7. 具有低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检修的能力;

8. 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9.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与磁路基础、电机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工程识图与电气 CAD、电工工艺与技能、金属工艺与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供配电网络与设备、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电气试验、电力安全生产技术、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维护、电能计量技术、用电营业管理。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典型客户配电运维、继电保护调试、电气试验、10kV/380V 配电线路、电力营业综合等实训。在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型用电企事业单位、变配电设备生产企业、电气设计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配电集成与运维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电力工程及自动化、智能电网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新能源汽车修理与维护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能源汽车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装调检测与维护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新能源汽车底盘、车身电气、空调系统,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充电设备装调的修理与维护等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备的修理与维护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装调检测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新能源汽车常规系统维护的能力;

2.具有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维护的能力;

3.具有新能源汽车常规系统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4.具有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和性能检测的能力;

6.具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装调、维修的能力;

7.具有信息技术基本数字技能、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掌握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数字化技能;

8.具有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知识的能力;

9.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机械制图、新能源汽车构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汽车计算机基础、新能源汽车专业英语。

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维护、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维护、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实训。在新能源汽车修理与维护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高电压系统评测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汽车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与税务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机关的财务大数据分析、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机器人应用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相关经济、金融、会计、税务、管理等知识,具备会计核算、智能成本核算与管理、项目投资与证券投资管理、筹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运营管理、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分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数据工具应用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能够从事财务大数据分析、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机器人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独立完成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能力,具有应用财务软件、智能化工具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能力;

2.具有利用成本管理的智能工具,科学编制成本计划,高质量开展产品成本的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及绩效评价的能力;

3.具有投资项目决策、证券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决策的能力;

4.具有应用智慧化税控系统进行各种税费计算与申报的能力;

5.具有独立进行本量利分析、利润预测、产品开发决策、定价决策的能力;

6.具有运用内部控制方法与技术,科学制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流程的能力;

7.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化管理,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业务财务数据收集、清洗、整理、挖掘,并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

8.掌握支撑本专业可持续发展必备的信息技术,具有Web应用、Excel文档、财务票据、银企业务功能的自动化处理、识别或实现,以及财务机器人应用流程调试等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财政金融基础、统计基础、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财务会计、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实务、企业纳税实务、管理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财务机器人应用。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大数据分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机器人应用、智能财税等实训。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与税务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机关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财税、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财务管理、会计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558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352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数字商务与管理学院) 供用电技术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乡村振兴学院)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