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滇西大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329 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形成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办学构架,兼具特色学院加直属学院、合作办学学院和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4种办学类型巩固拓展,建成傣医药学院、普洱茶学院、珠宝学院3个特色学院;管理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健康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6个直属学院和怒江学院、迪庆学院2个校地合作办学学院;4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临沧市职教中心、大理财校、腾冲校区)。同时与大理州弥渡县、祥云县分别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办学已实现滇西片区全覆盖。围绕滇西片区产业发展需求,专业设置凸显“应用”导向,从2017年的6个本科专业招收480名学生起步,到2022年9月招收7638名学生,目前学校专业设置共有35个本科专业、15个专升本专业、19个高职高专专业,涉及农学、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及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2022年9月在籍在校学生总人数已突破16000人。学校已有2021和2022两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均排名云南省本科院校前列。2022年9月,滇西大总部北校区建设改造基本完成,3幢学生宿舍楼、1幢教师公寓入住2300多名学生和100多位教师,3个学生食堂已同步建成。
滇西大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部属高校挂职干部人才、银龄教师等广泛参与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多渠道补充人员队伍力量,注重调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实现从无到有、高起点、高速度发展。部省属高校组团借力借脑式对口帮扶派出挂职干部人才到学校指导工作,引领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聘请银龄教师、特聘教师深入一线教研,通过“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采用“双聘制”方式聘任教授6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8人,初步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大师”担任“双师型”教师,实现师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引进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应用型研究人才22人。14名青年教师通过定向培养攻读博士学位。总部教职工从筹建初期的4人增加到338人(含省编、非编教职工),博士从1人增加到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2人增加到39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大的飞跃。
面向未来,滇西大将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急需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引领全省乃至西部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
1、基本办学条件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办经费415万,属财政拨款,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在岗)人数为10人,其中专职在岗教师7人、校内兼职1人、校外兼职2人。目前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共有115台/件,总价值253万元。
2、合作办学情况
本专业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部署重点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图书馆建设和充实师资队伍;积极寻求部、省政策与市政府资金支持,购置了一大批教学与科研所需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与设备;加强校企合作,与普洱市多家龙头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3、专业简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主要研究废弃植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生物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等相关资源循环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新兴学科,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毕业生能够胜任云南省各级行政及各类事业部门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勘查、管理和规划工作;进入能源、化工、材料、医药、轻工等资源领域的各类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从事管理、科研、工程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4、学制:4年
5、学费:4500/年
6、招生类别:理科
7、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基本办学条件
学院已培养与引进教授该专业“植物栽培与育种”、“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遗传与育种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师10人,聘请了教授“植物育苗实训”、“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观察与诊治”、“普洱茶加工实训”等生产实训课程的企业合作导师8人,拟聘请植物育种与栽培技术实训课程的导师2人。目前学院建立了相应的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以及植物栽培与育种、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训基地;购置了生物显微镜、紫外-可见扫描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植物培养箱、PCR仪、高效液相色谱仪、pH计等必要的先进仪器设备。学院图书馆在现有图书资料4万余册的基础上将陆续购置相关的专业图书资料。同时,学院还得到云南农业大学及其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合作办学情况
本专业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部署重点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素质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加强图书馆建设和充实师资队伍;积极寻求部、省政策与市政府资金支持,购置了一大批教学与科研所需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与设备;加强校企合作,与普洱市多家龙头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3、专业简介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了传统的农学、园艺和植保三大内容,该学科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及植物遗传改良、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及植物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与加工、植物产品营销与市场开发、同时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设施和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及新农村发展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熟悉国内外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植物生产、生物环境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植物遗传改良、农业信息技术及植物生产管理、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植物生产、生态建设、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教育与技术咨询服务、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4、学制:4年
5、学费:4500/年
6、招生类别:理科
7、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本专业面向茶艺师、评茶员、营销员等职业,茶艺服务、茶文化传播及茶叶销售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茶与茶文化等知识,具备茶叶冲泡、茶艺演示、茶叶品质鉴定、茶文化推广、茶叶营销、茶馆经营与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茶艺服务、茶文化传播、茶叶销售、茶事策划、新茶饮服务、茶旅开发、茶企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茶艺冲泡及演示、茶席设计、茶会组织能力;
2.具有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茶健康宣传、茶展会策划的能力;
3.具有茶叶审评及茶叶评鉴、检验、品控、质量管理能力;
4.具有茶馆经营与管理的能力;
5.具有现代茶叶市场营销的能力;
6.具有茶文化旅游开发及实践的能力;
7.具有茶饮新产品开发、茶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
8.具有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文案写作、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茶叶基础知识、茶叶生产与加工知识、国学修养、商务礼仪、饮茶与健康、消费心理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中国茶文化、茶艺、茶叶市场营销、茶叶评鉴(审评)、茶馆经营与管理、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文化旅游。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茶艺服务、茶叶营销、茶馆经营、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等实训。在茶馆茶楼、茶叶销售和专卖、茶旅游与休闲、茶食茶饮、茶文化与会展企业等单位或场所进行茶艺服务、茶馆经营管理、茶叶销售、茶文化与旅游等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暂无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暂无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茶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营销及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检验、农产品流通 的质量管理能力,从事工厂化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检验、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品控、检验、销售岗位群,从 事农产品加工、品控、检验、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国家方针、政策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正确指导生产经营活动;
3.掌握农产品物理特性、农产品加工原理、加工工艺要求,具备农产品加工和技术推广 的能力;
4.掌握农产品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与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依据食品安全标准, 选择合适检验方法,对食品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检测,分析判断检验结果,出 具规范检验报告;
5.掌握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品质控制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 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果蔬贮藏 与加工技术、肉品加工技术、药物残留检验技术、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等实训。
在农产品(食品)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食品检验工质量工程师食品安全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食品质量与安全农学
1、基本办学条件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位于“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国家园林城市”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校园环境优美,办学功能齐全,教学设施完善。学院占地面积201亩,现有教师5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31人。配备多媒体教室64个,实验实训室21个,大师工作室2个。普洱茶学院以“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传承一方文化”为办学宗旨,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依托部委高校的教育资源,依托普洱茶产业特色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支撑产业和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2、合作办学情况
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共建“普洱茶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与中国茶叶博物馆共建“普洱茶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同建立“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同时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云南天士力帝泊尔生物茶基团有限公司、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0个。
3、专业简介:
茶学专业立足普洱、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两亚”。以云茶产业的现实需求和绿色高效以及生态化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方式,将基础理论与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训练有机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本科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在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文化商贸、茶文化传承、展现以及围绕茶文化的深度旅游等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云南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转型发展服务。目前茶学专业设立茶叶生产与管理、茶经济与贸易和茶文化与旅游三个专业方向。其中,茶叶生产与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茶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与茶园基地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检验、企业管理、市场开发、技术推广、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茶经济与贸易方向的毕业生可在事业单位、茶企业、茶艺馆等有关的事企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与市场影响等工作。茶文化与旅游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各州市县旅游局、旅游休闲景区管理部门、茶叶及茶文化教学、推广和科研单位、深度旅游推广公司以及宾馆、酒店等接待部门工作,也可以自己创业,创建茶文化旅游工作室和特色旅游企业。亦可走出国门,辐射东南亚,从事茶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4、学制:4年
5、学费:4500/年
6、招生类别:文科/理科
7、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1、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自2017年上半年筹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来,我院已培养与引进教授该专业“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等主干课程的14名教师,并聘请了教授“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加工实训”、“林业食品资源辨识”、“普洱茶制作实训”等生产实训课程的企业特聘导师5名,已具备培养该专业学生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相应的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检测检验平台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学院图书馆已购买了相关的图书资料约4万余册、并与云南农业大学实现了远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该专业的建设和师资培训还得到国内食品专业排名前三的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力帮扶。
2、合作办学情况
我院已建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加工实训基地、咖啡烘焙与加工实训基地、茶叶生产加工、茶食品加工实训室等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我院已与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等从事食品科技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教融合对接共享合作关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将赴企业开展普洱茶生物活性物质全自动化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功能性组配、检测检验等方面的先进而系统生产实习。
3、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比重。滇西区域的特色资源丰富,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在滇西地区也仅有我院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此此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为滇西地区提供食品加工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还可推动滇西地区特色生物产业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已遍及以植物、动物、微生物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质检、海关、环保、卫生防疫、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就业率高达94%以上。
4、学制:4年
5、学费:4500/年
6、招生类别:理科
7、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 茶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茶艺与茶文化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 |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3+2) | |
|---|---|---|---|---|---|---|---|---|---|---|
| 北京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天津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河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山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内蒙古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辽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吉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黑龙江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上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江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浙江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安徽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福建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江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山东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河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湖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湖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广东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广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海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重庆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川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贵州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云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西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陕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甘肃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青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宁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新疆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台湾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香港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澳门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外籍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