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

普通本科
湛江科技学院
毕业生数据

9180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湛江科技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广东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湛江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办学思路与目标

湛江科技学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处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的历史新方位。

新时代学校办学治校的新思路: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战略: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新校名赋予的办学新功能,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联合发展“新医科”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增医学门类的学科专业增加“科技”新元素,通过新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为“新商科”赋能数字经济的新技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老专业,体现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学校的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学类等“新商科”专业群具有明显优势,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等“新工科”专业群发展势头强劲,语言、艺术类等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中医学类专业具有一定基础;初步构建起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适应、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相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事业发展新格局。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应用性创新创业型大学。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定位:根据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规律,学校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维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建设具有鲜明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色的应用性创新创业型大学。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粤西地区、扎根广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和主体,创造条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构设置

学校下设15个二级学院,14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4个行业产业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产业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7个科研创新平台——“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生猪产业研究所”“北部湾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粤西数智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媒体融合研究所”“滨海数字文旅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现有麻章、新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8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新湖校区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现代化、智慧型、书院式”的建设目标,匠心独运打造中西合璧、湖光秀色的巍巍学府,将中国传统书院理念贯穿始终,以校园中轴线为脊,以文理湖为翼,以中轴延展至美丽的湖水为景,校园布局犹如“大鹏展翅”,表达了湛江科技学院展翅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愿景。麻章校区建筑以明快的橙色为主色调,象征青年大学生青春活力,古朴的钟楼警示莘莘学子珍惜时光,切勿虚度光阴,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寓意深刻,建筑群楼错落有致,彰显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图书馆由麻章和新湖校区两馆组成,馆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能够为师生提供藏、借、阅一体化和跨校区“一证通”借阅模式新服务,是广大师生潜心学问、探究真理的理想圣地。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现有馆藏纸质图书207.75万册,电子图书111.22万册(种);学校长期订购纸质中外文报刊700多种,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等15个数据库;拥有电子博、硕士论文近400万篇,电子期刊13057种,形成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兼备、文字类资源和多媒体类资源互补、与全国图书馆资源文献共享三个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能够为全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

学校高水平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建成校内实验室178个,总建筑面积超2.2万平方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82个。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实验室、微格实训室等实验室建设水平先进。

❑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继推出“特聘教授计划”“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计划”“资助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育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近10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25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近200人。广大教师扎根杏坛、严谨治学,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获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9项、省级教学比赛等级奖70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含教改项目)立项35项,开设有50余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人。已有7万多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深耕在湛江和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2022年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奖项249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实操能力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毕业生以其“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学科专业

学校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开设有48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涉及经、文、工、教、管、艺、农、医8大学科门类,现有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有会计学、英语2个省级一流专业,有音乐学、园林、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省级特色专业。

❑科学研究

近三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71项;发表学术论文1292篇,其中被SCI、SSCI、EI、CSCD、CSSCI(含扩展版)、CSCD(含扩展版)、EI会议、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共147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87项;出版专著45部,其中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出版专著12部。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作为一所年轻而有活力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务实渐进地开拓国际市场,致力于打造学校国际化教育品牌。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英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等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教育机构与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开展本升硕、交换生、短期研学、带薪实习等三十多个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近年来选派近900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同时吸纳外国籍学生到我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护理
  • 助产
  • 药学
  • 中药学
  • 中医康复技术
  • 口腔医学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护士等职业,整体护理和疾病预防保健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护理学知识,具备熟练运用基本护理技术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整体护理及疾病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运用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的能力;

2.具有依照护理规范和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有辨识急危重症并参与救治的能力;

4.具有运用循证护理思维分析和解决护理中技术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为个体、家庭、社区等实施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

6.具有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7.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手段提升护理服务的能力;

8.具有依照卫生法律法规与护理伦理依法行护的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学导论。

专业核心课程: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临床各专科护理等实训。在卫生行业的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幼儿照护、医养个案管理、产后恢复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护理、医养照护与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护理学、助产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助产士等职业,助产及临床护理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助产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正常分娩接生、分娩期母儿异常识别及危急重症抢救配合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助产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护理基本知识开展临床护理、常见急危重症抢救配合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护能力;

2.具有运用备孕、妊娠、分娩、产褥恢复及育儿等生育知识进行妊娠期和分娩期健康指导、产程管理与照护及正常产接生的能力;

3.具有识别分娩期母儿异常的能力,具有运用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进行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危急重症抢救配合的能力;

4.具有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持续性照顾的能力,具有指导产妇及其支持系统开展产后保健、实施母乳喂养的能力;

5.具有独立进行生育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常见疾病的基本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运用计划生育相关知识科学指导妇女开展计划生育及科学备孕的能力;

7.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手段提升服务的能力;

8.具有依照卫生法律法规与护理伦理依法行护的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遗传学基础、助产伦理与法律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妇女保健与优生优育、助产学、妇科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助产、护理等实训。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产房、产科、妇科、儿科、门急诊、重症监护及手术室等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母婴护理、幼儿照护、产后恢复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护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助产学、护理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药师等职业,药学服务、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典型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品调剂与用药指导、药品生产与检验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处方调剂、药品零售、质量检测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药学服务、药品质量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按照处方独立完成药品调剂工作,进行安全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

2.具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能力;

3.具有合法合规采购、正确验收、储存养护药品的能力;

4.具有科学普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知识的能力;

5.具有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完成常用药品生产,按照质量标准独立完成药品质量检验的能力;

6.具有对各类医药企事业相关单位的各类药物专业信息进行收集、积累、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7.具有利用或借助网络或富媒体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基本掌握医药领域数字化技能;

8.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知识与技能;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医药概论、临床医学概论。

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药品分类摆放、储存保管、审方调剂、药品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等实训。在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制药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药师、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购销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药学、药事服务与管理、药品质量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中药师、中药炮制工、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检、中药购销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医药基础、药学服务、中药生产、质量检验、药品经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调剂与用药指导、炮制加工与制剂生产、医药营销与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检、中药购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检识能力,以及制备中药提取物和植物油脂的能力;

2.具有中药材及饮片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能力,以及准确鉴定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3.具有中药饮片的净制、切制、炮炙和其他加工能力,以及对中药饮片进行炮制加工的能力;

4.具有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设计与优化改进、全面质量控制与检验的能力;

5.具有处方审查、中药调剂和药学服务能力;

6.具有医药市场营销、药品经营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

7.具有综合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知识,实施中药产业领域数字化操作的能力;具有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的能力;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药用基础化学、中医学基础概要、中药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含中药药理与应用)、药事管理与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化学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学(含中药调剂技术和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医药市场营销。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检测、药学服务等实训。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中药饮片及制剂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药师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购销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中药制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康复技师、中医理疗师、保健调理师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康复治疗、保健调理、保健按摩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医康复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康复评定、中医康复治疗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康复治疗、保健调理、保健按摩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医学诊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判断服务对象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或功能障碍状况的能力;

2.具有运用推拿治疗、灸法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为康复对象提供中医康复治疗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食药养生等技术为亚健康人群及其他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保健调理及健康促进服务的能力;

4.具有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现代康复技术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伤残者的功能水平的能力;

5.具有运用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技术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康复锻炼的能力;

6.具有指导功能障碍者选配合适辅助器具及保养辅助器具的能力;

7.具有适应康复机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的要求和趋势的能力,具有数字化思维与认知能力;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人体形态与机能、中医学基础、中医康复学、中医诊断学基础、中药与方剂基础、诊断学、临床疾病概要。

专业核心课程:经络与腧穴、康复评定技术、中医传统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传统运动疗法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康复。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康复评定、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传统运动治疗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医综合调理等实训。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康复中心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医体质评估与应用、家庭保健按摩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康复治疗、儿童康复治疗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口腔修复体制作师、口腔医学技师等职业,口腔修复体及矫治器设计制作、口腔临床辅助诊疗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等知识,具备口腔修复体及各种矫治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口腔修复体及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参与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诊疗、进行口腔预防保健的科普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牙体形态雕刻和塑形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口腔常用材料及操作与维护常用仪器设备的能力;

3.具有各种口腔修复体及常用矫治器制作的能力;

4.具有依照卫生法律法规与医学伦理依法参与口腔常见疾病诊疗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口腔修复工艺流程管理能力;

6.具有口腔修复体及常用矫治器的数字化设计能力;

7.具有口腔预防保健科普教育的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人体结构与机能、病原生物学、美学基础、牙体雕塑技术、口腔基础医学、临床疾病概要、口腔材料学。

专业核心课程:口腔常用设备应用、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疾病概要。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牙体形态雕刻与塑形,口腔固定修复体、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及矫治器的制作,口腔修复体数字化设计与加工,口腔常见疾病的诊疗等实训。在义齿加工企业、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口腔医学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口腔医学技术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8619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561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助产 中医康复技术 中药学 口腔医学技术 药学 护理
北京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