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大学

普通本科
信息工程大学
毕业生数据

68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九曲黄河,浩浩汤汤,奔腾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原大地,苍苍莽莽,负载着华夏儿女不灭的希望。

  黄河之滨,中原腹地,一座现代化高等军事学府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崛起。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学已经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文渗透,指挥、管理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大学。 大学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和理学院,占地面积3800余亩。


  建校以来,在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总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具有一流学科专业、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的综合大学”的目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军委首长称为:改革有成效、教学有成果,科研有创新。

  信大学科专业以信息类学科为主体,军事特色鲜明,涵盖军事信息系统的诸多领域,主要解决关乎战争胜败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问题,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密切相关。

  为拓展办学空间, 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700余亩,作为“基础合训”基地。一座座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拔地而起;新建图书馆、游泳池和符合国际田联二级田径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湖桥亭台、假山回廊、绿林广场等人文景观装点其间。湖光潋滟、绿荫红墙,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成为 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设和装备了大型卫星接收设备、“神威”百亿次巨型计算机、可容纳千余名学员上机的计算中心、 GPS训练场和战术训练场等教学科研设施和场地,建成了高速光纤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系统,网络终端覆盖到教学楼、实验楼和学员宿舍。

  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整修学员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乐部,为学员宿舍安装了空调。引入超市、邮局、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员日常生活。
  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学员以信大为荣耀,信大以学员为骄傲。

  建校以来,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毕业学员以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适应工作快、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两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邬江兴、许其凤、魏子卿、王任享、陈左宁,以及“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副总指挥沈荣骏院士、“神舟五号”飞船地面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国家863计划相关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郭云飞等,是毕业学员中的杰出代表。

  戚文峰、张传定、范淑琴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军队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员赵菁 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学员谢康敏获首届全国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金奖;学员袁佳和应定海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时代风采电视大赛“最佳活力奖”和“突出贡献奖”;学员汤卉获得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8个参赛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在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中获得12块金牌,2004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了国际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取得亚太地区第一名。

  滔滔黄河,奔涌向前,伴随着信大奋进的脚步;
  巍巍嵩山,昂首屹立,凝望着信大明日的辉煌。

  信息工程大学决心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奋进,铸造信息工程大学新的辉煌!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信息对抗技术
  • 密码学
  • 大数据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侦测工程
  • 西班牙语
  • 地理科学
  • 英语
  • 普什图语
  • 信息安全
  • 网络空间安全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人工智能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测绘工程
  • 导航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目标工程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工程
  • 水声工程
  • 侦察情报
  • 网电指挥与工程
  • 希伯来语
  • 俄语
  • 葡萄牙语
  • 通信工程
  • 作战环境工程
  • 无人系统工程
  • 塔吉克语

培养从事安全保密通信、网络信息防御和信息系统安全综合集成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对抗与网络信息防御专业理论与技术,具备初步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军事信息系统、网络信息防御基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通信接口技术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从事军事信息装备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和应用维护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工电子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军事信息装备与系统的原理、技术以及管理保障知识,具备较强的装备技术保障与应用维护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通信原理、装备原理、装备维修工程、装备仿真技术基础等。

培养从事通信信号侦测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通信及信号处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通信信号侦测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较强的通信信号侦测能力;熟悉信号侦测方法和装备的操作使用与维护,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的初步科研能力。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现代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场波与天线、现代通信网络、测向与定位原理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 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 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 于团队合作。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学基础(36学时)、地质学与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水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 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政治地理学(54学时)、文化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 时)、人口地理学(54学时)、世界地理(54学时)、中国地理(54学时)、地图学(54学时)、遥 感概论(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54学时)、教育学(36学时)、心理学(36学时)、地理教学论 (36学时)。

示例二:地球概论(7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气象与气候学(72学时)、地貌学(54 学时)、水文与水资源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 (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中国地理(108学时)、世界地理(108学时)、地图学(54学 时)、遥感概论(3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6学时)、地理学科教学论(54学时)。

示例三:地质与地貌学(72学时)、地理科学导论(36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54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天文学基础(54学时)、气候与水文 学(72学时)、土壤与植被系统(54学时)、遥感导论(54学时)、计量地理(54学时)、经济地理学 (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54学时)、地理学思想史(36学时)、中国地理(72学时)、世界地理 (72学时)、地理教学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 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综合实习、 专题地图编制、可视化教学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普什图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掌握对象国和地区语 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相关知识,能从事外交、外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 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普什图语语言和文学知识,了解对象国和地区的历史、 社会、文化、宗教知识,以及政治、经济、外交状况,鼓励学生学习英语、波斯语和相近专业语言,辅 修第二学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普什图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 力,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基础普什图语、高级普什图语、普什图语视听说、普什图语口语、普什图语汉语互 译、普什图语写作、普什图语高级视听、普什图语文学选读、普什图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赴语言对象国、地区学习或国内相关单位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 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 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能够在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 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信息安全基本技术的 训练,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责任心,具有 尽职奉献的品德;

(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既要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也要 具有一定的现代世界文化的修养;

(4)专业素质:具有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 创新和创业意识。

2.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文学、外语、法律、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系 统扎实的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所 侧重。

3.能力

(1)学习能力:具有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具有自学能力;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基本 能力;

(3)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核心知识领域: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 全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信息安全导论(6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2学 时)、计算机组成原理(72学时)、离散数学(54学时)、数据结构(54学时)、操作系统及安全(72 学时)、数据库原理(54学时)、通信原理(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密码学(54学时)、软 件安全(45学时)、网络安全(54学时)、智能卡技术(54学时)、信息系统安全(72学时)、信息隐 藏技术(72学时)、信息内容安全(72学时)、数据库系统安全(54学时)、信息安全工程(54学 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54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0学时)、数字电 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46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8学时)、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54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 学时)、操作系统(46学时)、数据库(46学时)、计算机网络(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6学 时)、现代密码学(46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6学时)。

示例三:电路与电子学(64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48学时)、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64学 时)、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48学时)、数据结构(64学时)、 信息论与编码(32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2学时)、C++程序设计(48学时)、通信原理(64学 时)、操作系统(48学时)、计算机网络(64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8学时)、密码学(48学 时)、计算机病毒(32学时)、通信安全技术(48学时)、网络安全编程(48学时)、信息隐藏技术 (32学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学时)、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环节包括课程练习、课程设计、实验课、学生业余科研、科研 实践、毕业实践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校外实习和社会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信息安全软件基础实验、信息安全硬件基础实验、密码学实验、网络安全实 验、信息内容安全实验、创新性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旨在培养拥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信息科学等领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理论知识,具备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熟悉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组织与管理流程,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政、产、学、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服务管理和综合应用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专业教育以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课程为核心;强化密码技术、网络安全与数字取证两个专业方向,涵盖密码分析、安全协议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数字取证技术、网络对抗原理、Web安全等方向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特长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与工程实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方向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可在政府、军队、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从事电子对抗、网络对抗等国防保卫事业,以及司法鉴定、刑侦、公共服务、管理等公共安全业务;可在银行、IT、金融、证券、通信、电商等公司企业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研发与应用工作;可在学校、研究院所、培训机构等教育科研行业从事教育、科研、培训、咨询等业务,就业面广、选择多,职业前景非常广阔。

培养从事信息综合研究、战略态势评估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战略态势、中国周边安全、大国政治与军事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意识,具备从事态势分析研制的初步能力。主干课程有:国际关系史、国际法、周边国家与地区军事地理、当代局部战争研究、军备控制与裁军、国际重大决策案例研究、东南亚研究、东北亚安全研究、大国(美日俄)政治与外交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 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 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 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 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 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

4.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 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 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物理、微电子 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微电子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封装与系统测试、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 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原理(6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48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半 导体物理(64学时)、电子线路A(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设计(48学 时)、集成电路工艺原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原理(64学时)、电 子系统设计(64学时)、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48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理论(48学时)、电磁场理论(4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4学时)、信号与 系统(64学时)、数字电子线路(64学时)、固体物理学(64学时)、半导体物理学(64学时)、集成 电路原理与设计(64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48学时)。

示例三:核心必修课,包括电路分析(5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学时)、固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半导体工艺原理 (48学时);专业方向核心限选课,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2学时)、集成电路CAD (32学时)、集成电路工艺设计(32学时)、半导体光电材料(32学时)、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32 学时)、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半导体基础实验以及微电子技术 专业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从事地球空间信息获取、综合处理、成果管理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基础测绘产品全流程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从事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主干课程:现代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地磁测量基础、大地天文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大地重力学、军事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图设计与编绘、海洋测绘等。

专业代码:08120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

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涉及导航基础理论、各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导航传感器设备的集成及其应用,服务于航空、航天、交通、军事、公安等领域和部门。培养掌握现代导航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及通讯产业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知识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信号与系统、信息处理的应用和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从事导航装备与通信装备使用、维修、监造、管理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相关法律法规;

5.了解导航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导航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导航学,最优估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导航,惯性导航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GNSS接收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导航电子地图,天文导航,室内定位技术,LBS技术与应用等。

实践教学

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可从事导航装备与通信装备使用、维修、监造、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及通讯产业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遥感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能在测绘、国土、国防、林业、农业、海洋、资源、环境、交通和规划等领域从事传感 器的集成与设计、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 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传感器原理、遥感对地观测机理、遥感数据分析处理和 遥感技术应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遥感传感器集成、遥感野外数据采集、遥感影像判读 与解译、遥感专题制图、航空航天测绘、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遥感应用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基 本训练,掌握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地形测绘、专题信息提取及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数学、物理、地理、电子、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 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集成、遥感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的应用等 技术;

3.具有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 务的初步能力;

4.熟悉测绘、遥感、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等领域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 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具有 一定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部分构成。通识教育 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 含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验与实践训练等,涵盖物体几何与辐射特性、电磁波及其大气 传输、卫星轨道与遥感平台、传感器成像机理、影像获取与传输、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地理空间 信息等核心知识领域;综合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社情国情教育,通过开展各种 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5学时)、遥感物理基础(36学时)、摄影测量基础(72学 时)、数字图像处理(45学时)、遥感原理与应用(54学时)、遥感图像解译(36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5学时)、GPS原理及其应用(45学时)、航空与航天数据获取(45学时);成像传感器原 理(72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5学时);数字摄影测量(72学时)、近景摄影 测量(45学时)、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36学时);空间数据库(54学时)、空间分析(45学 时)、网络GIS(54学时)。

示例二:地图学(56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0学时)、摄影测量学(40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8学时)、遥感解译与制图(32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40学时)、数字摄影测量(24 学时)、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40学时)、微波遥感(40学时)、普通地质学(32学时)、自然地 理与地质学(40学时)、地质遥感(32学时)、国土资源遥感(32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8学时)。

示例三:遥感原理与方法(54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36 学时)、数字摄影测量(45学时)、GIS原理(45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5学时)、大气物理与大 气探测(45学时)、地学数理方法(45学时)、人文地理(45学时)、自然地理(45学时)、遥感地学 分析(36学时)、大气遥感(45学时)、雷达与卫星气象学(45学时)、3S气象应用(3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学综合实习、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习、传感器原理课程实习、遥感 影像判读与解译实习、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定量遥感基础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实 习、遥感专题图制作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能力:地物光谱及相关数据的野外采集、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航空航天 测绘产品生产、遥感应用综合实践设计与实现、生产项目设计与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从事军用计算控制装备和高性能计算设备研发与保障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电路分析、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系统、算法分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军用装备软硬件系统开发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军用计算控制装备和软硬件系统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本专业主干课程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算法分析、微型机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 造、管理维护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理论 与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 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 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理论,具有信息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相关专业知识;

5.掌握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对信息系统进 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 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 创新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和 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了解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工程实践对于客 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9.具有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系统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电磁场与波、微处理 器与嵌入式系统原理、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等数学(170学时)或数学分析(204学时)、线性代数(51学时)、概率统计(51学 时)、离散数学(34学时)、数理方法(51学时)、大学物理(132学时)、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51 学时)、C++程序设计(51学时)、数据结构(68学时)、基本电路理论(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 (51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1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5学时)、 电磁场与波(68学时)、数字系统仿真VHDL设计(51学时)、通信原理(6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51学时)、通信基本电路(68学时)、微波与天线(68学时)、近代信息论(34学时)、雷达原理 (34学时)、平面显示技术(34学时)、无线通信原理与移动网络(68学时)、操作系统(68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51学时)。

示例二:高等数学(196学时)、数学分析选讲(30学时)、线性代数(5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46学时)、场论与复变函数(46学时)、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0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 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0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0 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通信网络基础 (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76学时)、信号检测与估值(46学时)、离散数学(46学时)、数据 结构与算法分析(54学时)、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46学时)、无线通信(46学时)、传感技术(30 学时)。

示例三:高等数学(192学时)、线性代数(48学时)、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6学时)、大学物理 (128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64学时)、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 64 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频电子线路(48学时)、 通信原理(48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8学时)、现代通信网(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器 原理(64学时)、无线传感器网络(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708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矩阵理论、数理统计、声学原理与噪声控制、水声学基础、振动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信号处理、数学物理方程、振动和声学问题计算、水下噪声学、近代试验技术、线性系统理论、最优估计理论与系统辨别、离散随机信号处理、学术报告会。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兼顾声学、振动和信号处理的高层次水声研究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主要学习水声工程方面的知识,应具有扎实的声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具备从事水声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水声工程的基本知识;2.具有水声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3.了解水声工程的方针政策与法规;4.了解水声工程发展与动态。

专业培养从事信息分析和综合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军事科学、国际政治、信息分析与整编等基础理论,掌握联合作战、军事情报等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情报搜集处理、分析整编、综合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情报处理、分析整编的基本技能,熟悉国际形势分析和军事情报研判的思想和方法,具有胜任战略与综合研究的初步能力。主干课程有:军事科学基础、军事战略学、侦察概论、外军作战理论、信息整编、信息分析、综合研究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从事通信技术研究、装备系统设计及研发、装备保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与装备安装、调测、使用、维修等专业技能;具有通信系统与装备研究设计、运行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现代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基础、现代通信网络、通信同步技术等。

培养从事作战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认知、建模与仿真、分析与评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作战环境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作战环境工程技术遂行战场环境保障任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作战环境监测、信息融合、分析评估的能力。主干课程:作战环境学、军事地理学、军用地图与态势图、作战模拟理论与方法、作战数据可视化、作战环境仿真、虚拟环境与增强现实、军事地理分析方法、无人系统环境感知技术、作战环境数据工程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68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测绘工程 导航工程 侦测工程 西班牙语 地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英语 目标工程 普什图语 遥感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信息工程 水声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人工智能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密码学 侦察情报 大数据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作战环境工程 无人系统工程 网电指挥与工程 希伯来语 俄语 葡萄牙语 塔吉克语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1 2 1 1 1 3 2 3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2 0 0 0 1 1 1 2 0 4 2 1 2 0 3 2 0 1 1 1 3 0 0 0 1 1 1 1 1 1 1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