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71102 基本学制:四年 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育、科研、政府机构、企业、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保健、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科学研究、心身疾病预防与干预、人力资源及心理测评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主要掌握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心理学学科思维和科学试验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与心理测评的基本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及人际沟通能力;能将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概论、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招生代码:080711T 基本学制:四年 招收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信息化建设需要,掌握医学信息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融合信息学、医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具备医疗卫生领域相关的信息处理与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应用的基本能力,能胜任医疗卫生相关行业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维护、管理及工程实施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信息工程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医学信息处理的能力。毕业要求如下: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2.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类中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3.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原理基本要求。4.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具有从事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中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素养。5.具备医学信息学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6.具有良好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7.掌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具备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应用方案设计和应用系统实现的能力。8.具有从事医疗卫生相关行业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中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素养。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0.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籍、资料和文献。11.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紧跟学科和专业发展,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12.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文章撰写能力。13.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14.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15.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16.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诚实守信、踏实严谨的职业素养。核心课程:医学信息学、医学图像学基础、医学数据挖掘、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为各级、各类医药机构培养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能在卫生管理机构、医疗科研机构、大型医药企业、医药院校、新闻出版机构、医疗卫生相关IT企业从事医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卫生情报管理工作。
专业代码:081302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药学、化学和制药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药品制造、生产过程管理、药品质量控制、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系统掌握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与制药工程基本理论。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科学知识;重点掌握制药工程基本技能、药物生产工艺与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具有进行药物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运用药学、工程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制药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熟悉制药工程技术与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制药工程相关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化工原理、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创新创业导论。就业方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检验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医院、医药公司等部门从事药品的管理、生产、检验、研发及营销等领域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执业药师、制药工程师、药品检验员等技能证书。
专业代码:082702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掌握食品营养、质量和安全等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药及功能食品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具有较强的分析检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及保健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进出口、检验检疫、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性评价等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检验检疫、安全评价、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教育教学、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要求:具备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所需的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和计算机等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食品品质分析、质量安全检测、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风险评估等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及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和技能等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生产者利益的社会责任感和质量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职业健康及公共服务意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及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听说与查阅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中医基础、中药学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药理学、食品化学、功能性食品学、食品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功能与安全性评价。就业方向: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食品及药品企业质检/品控部门、检测中心、市场管理监督、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与食品和保健食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分析、评价、生产管理、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专业代码:100501K 基本学制:五年招生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国家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卓越中医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及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能在各级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习中、西医基础、中医经典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通过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努力体现“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学科:中医学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
专业代码:100502K 基本学制:五年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中医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疗,德才兼备、根植基层,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及卫生健康领域从事医疗临床、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素质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及人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主动维护民众健康。2.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相应岗位工作的身体和心理素质。3.具有中医辨证思维,具备守正创新、实践创业的专业素养。4.具有坚强毅力和科研创新精神。5.具有良好的形象和气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素养。知识要求1.具有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中西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2.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卫生法规及中医药法,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3.具有中国传统健身锻炼方法(太极拳、舒心平血功、导引养生功、云中养生易筋经)以及中医特色养生保健知识。4.具有针灸推拿学科及卫生健康领域前沿和发展动态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1.具有中医辨证论治及针灸推拿学基本技能,具备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的综合能力。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及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3.具有信息管理能力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5.身心健康,爱岗敬业,具有能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本职工作的能力。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中医内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就业方向: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临床、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
专业代码:100508TK 基本学制:五年 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傣医、中医文化底蕴,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傣医药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于民族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傣医临床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要求:(一)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傣医事业。2.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尊重生命。3.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4.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6.具有科学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二)知识要求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熟知傣医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2.具备傣医基础理论与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治疗学等基本知识。3.具备傣医药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民族医药基本知识。4.具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5.具有必要伦理学知识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傣语言与文字基础及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三)能力要求1.在傣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西医理论,具有对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进行辨治的能力。2.具有对临床急、危、重症初步处理的能力,具备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3.具有民族医药文化素养、医用常见民族药、简便廉验民族医药单验方和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并能够在基层推广应用的能力。4.具备一定的傣语言与文字基础,能够运用傣语进行日常交流,能够具备日常临床交流的能力。5.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6.能够应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获得傣医药学和中、西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进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主干学科:傣医学核心课程: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内科学、傣医妇科学、傣医儿科学、傣医外科学、傣医治疗学、傣医药学史、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
专业代码:100510TK 基本学制:五年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有中西医、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运用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方法处理临床疾病或功能障碍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养机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中医康复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的中医康复学人才。培养要求:素质要求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中医事业,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2.尊重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学问题。3.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4.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健康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5.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与创业能力。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2.具有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并掌握运用以上知识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3.具有中国传统康复及现代康复的基本知识。4.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5.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熟悉卫生法规及中医药法,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中医康复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查、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2.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3.具备运用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方法等处理临床疾病和功能障碍的基本能力。4.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初步处理的能力。5.具有信息管理能力及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6.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7.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中医康复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西医内科学、康复临床学、康复医学基础、传统康复方法学、中医康复学。就业方向:能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养机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中医康复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
专业代码:100511TK 基本学制:五年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中医养生学是多学科融合,体现中医药魅力,围绕大健康产业,指导人类保健活动的专业,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的,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相关机构从事中医养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素质要求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中医事业,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2.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3.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4.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与创业能力。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养生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养生学预防和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了解中医养生学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3.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及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以及跟中医养生相关的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熟悉全科医学思想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4.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卫生法规及中医药法,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中医养生学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中医养生学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保健指导及临床诊疗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急症的能力。2.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养生学知识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3.具有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具有初步的中医养生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养生学导论、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学、中医运动养生学、中医饮食养生学、针灸学、推拿学。就业方向: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养生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专业代码:100512TK 基本学制:五年 招生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及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热爱中医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医学人文素养,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的临床诊疗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西医学基本知识,初步的中医儿科学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及儿科常见病民族医药诊疗适宜技术,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在中医、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从事中医儿科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应用型中医儿科学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学习中、西医基础、中医经典课程及中医儿科专业课程,学习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通过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努力体现“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学科:中医学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选读、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小儿推拿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
专业代码:100601K 基本学制:五年招生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崇德和合,博学敦行”校训精神,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人文科学素养较高,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西医思维、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诊疗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面向基层,服务民族边疆地区,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方面工作的新时代“五术”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并为今后进一步从事中西医结合的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培养要求:具有较系统的中医、西医基础理论和较广泛的临床知识,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既能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又能运用西医知识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并能对常见的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及初步处理,在临床中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和优势,并可运用云南地方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诊治疾病。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及中西医结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中医、西医)、外科学(中医、西医)、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选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
专业代码:100701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满足“新医科”现代化药学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综合素质高,立足云南地缘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现代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奉献、合作、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管理和药学服务领域从事药物分析与评价、设计与合成、制剂与生产、作用与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与药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与应用型专门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药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备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与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相关工作的基本知识系统。熟悉药事法规、政策,了解药学及相关学科前沿信息及发展动态,了解药品营销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合理用药等基本方法和技术。接受药学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与药学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具有参与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技能。主要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临床药物治疗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生药学。就业方向: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资源开发等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分析与检验鉴定、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制剂与生产、药物作用与机制等研究,以及医院药学部门、药品检验、药政监管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专业代码:100702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药物制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药物制剂相关的法律法规、厂房、设备及设施,能够在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生产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应达到国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掌握与医药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化学、药学、药物制剂工程等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研发、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技术改造、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及国家关于药物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前沿,了解药物制剂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发展动态。主要课程: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制剂工程、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事管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及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数学、物理学等。就业方向:医药院校、药物研究机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和检验等企业、事业或行政单位从事教学、药物制剂研发、药品生产及销售、药品调剂、药品管理及质量检验等工作。亦能适应食品、日化及精细化工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及报考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专业代码:100801 基本学制:四年 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中医药思维,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与现代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药临床用药指导、中药调剂与真伪鉴别、饮片与制剂生产、质量评价、新药研究、开发与功效评价、中药经营管理等能力和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检验、流通、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开发、管理、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人文与职业素养、传承与创新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兰茂班)与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中药种植与鉴定、中药制剂制备与质量控制、中药功效与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医药行业、药事管理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营销基本知识。具备较为系统中医药思维,具有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与检验、制剂设计与生产、质量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临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学。就业方向:在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部门、医院制剂科、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等中医药相关单位从事中药鉴定、炮制、制剂生产与检验、质量控制与评价、合理用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药学专业(兰茂班)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下开设的教改试点班。
专业代码:100802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发展新形势、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备中药学和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系统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中药、民族药资源的发掘、生产、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药用植物分类、中药材鉴定、中药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医药行业、药事管理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在中药资源调查、生产、评价、流通和使用、中药资源开发等领域工作的能力。主要课程:临床中药学、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产品与开发、中药材加工与炮制学、中药药剂学。就业方向: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药用资源调查、中药材鉴定、中药材原料采购、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药生产与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代码:100806T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植物来源及药材真实性鉴定;人工栽培;中药材全程质量管理及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未来能够从事中药材栽培、种子种苗繁育、采收加工、贮藏养护、品质鉴定、质量控制、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重点强调“三条线”(即资源、药材鉴定;人工栽培;质量控制)并行,即:系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良种选育,小气候控制,土壤耕作与改良,田间管理,植物营养,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系统掌握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中药的来源、鉴别、采收、炮制、制剂、化学、药理等)。系统掌握中药质量检验与控制及评价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药事管理,中药采收与加工,中药分析,仪器分析等)。主要课程:有机化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临床中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中药材加工与炮制学,中药鉴定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中药分析学。就业方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检验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医药公司等部门从事药品的管理、生产、检验、营销等领域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药品检验员等技能证书。
专业代码:101005 基本学制:四年 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传统康复治疗优势和特色,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富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致力于健康事业发展,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康养机构开展康复治疗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康复事业,具有服务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和公民意识。具有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爱岗敬业、团结友善、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3.树立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病人,关爱生命,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依法行医,病人利益优先,维护民众健康。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卓越。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2.掌握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与康复医学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基本知识和综合康复治疗原则和方法。5.应用国际功能分类(ICF)框架培养学生对病人的整体健康观念,并能提供以康复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能力要求1.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能,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2.能够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具有通过规范化评估,制定高质量并有循证医学支持的康复治疗处方,并有效实施康复治疗方案的相关技能。3.具有较强的临床思辨能力,具有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能较好地应用协调医疗小组、医患之间的矛盾。4.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专业英语书刊的能力。具备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组织、策划、管理和质量监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医疗文书及电子文档的记录和表达能力。核心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运动疗法学、物理因子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心理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神经康复学、骨骼肌肉康复学。就业方向: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康养机构开展康复治疗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专业代码:101101 基本学制:四年 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全民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意识,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和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慎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不断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能在各类医疗卫生、学校、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具有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系统掌握护理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医学、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学习护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及趋势。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具有相应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核心课程: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士人文修养、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工作,在社区医疗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在医疗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还可以在企业从事管理、经营、销售等工作。我校护理学专业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据第三方麦可思调查显示,我校护理学专业就业相关度超过了97%,毕业生职业稳定性和收入均名列前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非常好,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排名全校第一。
专业代码:120401 基本学制:四年 招收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突出中医药特色,能熟练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在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医药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学习公共管理和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一定的医药知识,能够胜任各级公共管理组织中的管理工作,具有组织、领导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社会调查与分析、电子政务、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