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普通本科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毕业生数据

6532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简称“河北科工大”,隶属于河北省人民政府,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新时期国家设立的本科职教试点学校。学校坐落在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京津冀城市群节点城市、冀中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枢纽——河北省邢台市,这里是五朝古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资讯发达。

学校的前身邢台农业机械学校始建于1979年,归属国家农业机械部。1982年更名为机械工业部邢台机械工业学校,1983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1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以军需工业学校为依托成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高职教育改革试点;1994年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教育部批准学校率先以“职业技术学院”规范更名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同年经总后勤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院。2002年学校由总后勤部移交河北省成为省属高校,2021年教育部批准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学主体,与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合并转设,成立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目前,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藏书128万册,建有大型图书馆、体育馆、标准运动场、千兆位校园网;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名,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400余名,喀麦隆、泰国、俄罗斯等国留学生百余名;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12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30余名,其中正高级职称近100名,各级教学名师45名,在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任职的教师2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比达85%;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5%以上;聘任企业骨干、行业人才兼职教师22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河北省各类教学名师22名,省管优秀专家、省“三三三人才”12名,教师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项75项。建有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传承弘扬军队办学作风,遵循“德能并蓄,敏行担当”的校训,坚持“雷厉风行,团结奉献,实干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在各个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2000年成为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荣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学徒制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2019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2021—2022年连续两年蝉联《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四大榜单,获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双100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优质校,入选国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序列。在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第23位;在高职发展智库“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22位;在2022、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本科院校主榜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第496名、494名;在金平果2022、2023年职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第2位。

学校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方阵,坚持“技术立校,军风育人”的办学理念,创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邢台模式”,形成了“军人作风+职业素养” 的人才培养特色。开设汽车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服装工程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开设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环境工程等40余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专业10个,中国特色高水平A档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主持1个、参与8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获评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国家规划教材42部;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学校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6个,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1个。完成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7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与知名企业集团、原军队保障性企业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建有设备先进、软硬配套,融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多功能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11个,建有实验实训室272个,总面积超过14.9万平方米,建设校外实践基地557个。获批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拥有河北省阀门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中小型非标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服装个性化定制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14个;邢台市物联网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邢台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市级研发平台9个。获批立项纵向科研项目1077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967项,授权专利1732件,其中发明专利91件,获科研奖励305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15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1亿元,成为区域科技服务高地。创新“分流培养、分类成才”育人模式,实施“企业研发进校,学校设站进区”举措,搭建了师生协作“守敬创新工作室”,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注重吸纳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标准,打通“引进来”和“走出去”国际交流合作双通道,先后与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泰国、南非等国家开展校际合作。2015年起,学校与德国施马卡尔登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先后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4个专业的学历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在施马卡尔登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大学生海外实习基地和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中持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学校不断探索“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招收喀麦隆、泰国、俄罗斯留学生百余名,培养会中文、懂技术、晓文化的国际人才。与泰国合作成立海外“守敬工坊”之中泰语言与技术中心和中泰汽车产业学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携手企业成立泰国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推进海外办学,成为河北省首家在国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师资的高职院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入选河北省高水平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案例,中泰语言与技术中心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首批筹建合作院校。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以特色优势服务职教、以优质资源贡献职教。牵头成立了军民融合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联盟、河北省服装职教集团、河北省汽车职教集团和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联合邢台市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在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的新起点上,立足河北,面向京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把学校打造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服务基地,凝心聚力、注重内涵,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成本科职教改革成效显著、支撑区域发展强劲、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汽车工程技术
  • 服装工程技术
  •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我的专业
我的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制造系统的大脑中枢,检测整个生产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变化,综合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是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发展技术,面向智能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等新技术集中交叉地带,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领域,重在培养我们具备知识体系扎实深厚、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兼备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高端人才,使我们掌握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工作的基本要领与职业素养。
智能制造,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我的未来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是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方向,依托于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应运而生,其相关智能设备的研发、产品设计、软件服务、数据管理和测试验证等岗位,正在形成巨大的专业型人才、跨学科人才和系统级人才需求的缺口。
未来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选择了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智能制造专业,薄技在身,胜握千金,我的未来与中国智造同向同行。
我的学习空间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理论学习一定要与实践验证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会弄懂做实,学校配套建设的理实教室不仅提供给我们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幽静环境,又提供给我们挥舞臂膀练技能的仪器设备。
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一定会遇见更美的风景。
我的专业老师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我的老师,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为我指明奋进的方向。
神采飞扬的老师们,你们在科工大等我!
我的就业岗位
中国很大,岗位很多。毕业后的我,工作区域不局限于以江苏、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等,待我拼搏四年学有所成时,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皆是用武之地;就业岗位集中在机械、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医药等领域,主要从事智能制造的产品/产线的规划、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智造,有我书写的一笔。
我的学习榜样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的学哥学姐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庞克学,深圳市正业玖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2003年-2009年,先后任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华北区域经理、铁路事业部副总经理。2008年经全国研究生统考,被中南大学录取,获中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历和学位。2010年1月,联合深圳高新投集团、中南大学、中国科技开发院创办成立深圳市正业玖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10月,与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重组登录深圳创业板,股票名称:正业科技,代码30041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鲜明的军工精神与工匠精神,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技术应用实践能力,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性能检测、产品运维等企业及相关领域职业群,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装配、调试、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维修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严格遵守职位相关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3)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和劳动态度。
(4)具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质量、环保、服务、安全意识。
(5)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体魄,良好的审美和综合人文素养。
2.知识
(1)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力学、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工程基础知识。
(4)掌握基本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知识。
(5)掌握基本电子设计、制造相关知识。
(6)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7)熟悉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
(8)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上、下电控制逻辑知识。
(9)掌握不同类型驱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10)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1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和交直流充放电控制逻辑知识。
(12)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13)掌握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1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策略知识。
(15)掌握汽车轻量化技术知识。
(16)了解国内外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较高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汽车整车及总成拆装、检测、调试及试验等专业技能。
(5)具有较强的行业软件操作技能。
(6)具有分析和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7)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8)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9)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干课程
1.主干课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电机控制与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汽车优化设计技术、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车载网络技术、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构造与拆装、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
2.三级实践项目:
(1)课程项目:驱动电机装调选配、动力电池性能检测、汽车拆装实训
(2)课程群项目:单片机课程设计、汽车创新设计项目、汽车电路制作项目、生产实习
(3)专业综合项目:工作学期项目、毕业设计
四、师资队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团队均为硕士研究生。其中,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教学名师1人,受学院表彰的教师2人,教师结构合理,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各项比赛中获奖。
五、教学环境
本专业目前正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瞄准汽车产业发展新态势,校企共建区域共享的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面向新产品、新工艺,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室,实现“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全部配有现代化教学车辆及设备,实训室全部配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无线WIFI全覆盖,学习环境清静幽雅,专业主要课程全部采用理论+试验教学模式。
【我的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这正是现在社会急缺的关键性人才呢!在“中国制造”迈向“制造强国”行列的建设中,同学们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素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内的高水平人才。使学生满足现有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有能力随着产业升级、市场岗位需求变化,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求。
此前,我院曾与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举办工程教育本科实验班近20年,输送了大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我的专业特色】
同学们,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以产学研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方式;突出应用实践能力构建教学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为主体、以技能大赛、项目研究为两翼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区域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水平应用人才。
 
➢ 教学模式
 采用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以技能大赛、项目研究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学模式。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项目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中,采取递进式项目任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研促学,安排优秀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究;以赛促教,将技能竞赛引入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我的就业与未来】
我们学习与关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各式各样。毕业后可在机械行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工装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班组和车间管理、品质检验和控制、产品销售等工作,几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社会声誉良好。
对于有着科学家梦想的学子而言,我们在本科毕业以后可以选择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圆自己的科研梦。学院为学生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学生研究生考研率超过50%,多人被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录取,录取率一直在攀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掌握汽车结构和性能、汽车零部件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汽车制造工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整车产品技术支持、汽车零部件技术改进、质量监控、汽车试验测试、汽车市场技术问题处理等能力的,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生产制造、品质检验、试验测试、汽车市场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师资团队
该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3人,硕士16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模范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达85%,教师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具有汽车维修考评员、高级考评员12人。
三、人才培养规格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2)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合作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
(3)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有较高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4)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较强的汽车零部件识图、制图能力;
(7)具有汽车结构的基本知识及熟练的汽车零部件及总成的拆装技能;
(8)具有发动机和汽车性能的基本理论和汽车性能测试的基本技能;
(9)具有编制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流程的能力;
(10)具有汽车试验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试验测试的方法和技能;
(11)具有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2)具有初步的解决一线生产、实践等技术问题的能力;
(13)能够取得本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14)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15)能够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
(1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汽车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1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技术基础、沟通与交流、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等。
(2)专业基础课
车辆工程专业导论、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现代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等。
(3)专业课
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电器设备、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汽车企业管理、汽车实用英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保险与理赔等。
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学会改善。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既要尽可能做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实现零对接,又要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序化各门课程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的递进性,根据操作技能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以达到培养由认识到熟悉,从在指导下的操作,到独立熟练操作,从新手到专家的阶梯式培养。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行动目标和作业指导,开发并实施教学。
五、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企业辅助设计研发、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汽车制造、试验测试、品质监控、汽车市场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试验测试、整车装配线技术支持、汽车零部件技术改进、品质检验、汽车市场技术服务等。
次要就业岗位: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汽车服务贸易企业技术支持等。
相关就业岗位:汽车营销、汽车保险、车辆评估与鉴定、交通运输等。
服装工程技术专业是学校首批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具有20年的应用本科办学经历。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鲜明的军工精神与工匠精神、一定的国际视野,扎实的服装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服装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能够胜任服装产品技术研发、服装生产管理、服装运营管理、服装产品策划与执行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我的专业
我的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是培养机、电、液一体化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掌握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技能,能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具备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也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机械与电气控制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技术服务与管理、售后服务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面向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岗位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满足实现国家制造业强国的战略方向,是个人将来服务国家和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行业专业之一。
我的目标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重在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鲜明的军工精神和精益求精工匠的精神,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和实验成果转化工作,胜任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和进行较复杂操作,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复杂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行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
我的未来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是科技高速发展以及学科相互链接的产物,代表着新技术、新思想、新研究方式和新研究目标的产生。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重在培养我将来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维护维修、设计制造、技术改造开发、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工作。我的专业设置也有利于我将来继续求学深造,在机械类、控制类等相关专业考取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
我的学习空间
我们不但拥有良好的理论学习条件,还拥有能够磨练自己的技艺,提升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飞跃的理实一体实训室和实训实习中心。包括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自动生产线装调与维护实训室、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1+X实训室等十多个本专业的理实一体教室,设施先进,硬件条件一流。我在这里全心投入学习和技艺的磨练。
我的专业老师
同学们,我们是有着超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学团队,技能专业能力强,师德师风高尚优良,充满活力,严谨谦逊,亦师亦友,严谨治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未来将带领大家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为你们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传道授业解惑。
我的就业岗位
我们今后的就业岗位很多,可以从事一般通用机械设备、机床、汽车、电气自动化、电子设备、电力建设等技术领域。工作区域很广,可以是国内,也可以从事国外项目,可以从事民用产品也可以从事军品的工作。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和管理、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自动化装备技术改造开发、自动化生产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906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5626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服装工程技术 汽车工程技术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北京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