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

普通本科
西安体育学院
毕业生数据

2564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含光、邑、沣峪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目前在校本科生84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学校设有9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休闲学院、武术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足球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历教育覆盖全面,综合立体。此外,学校还设有2个共建学院(学校):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

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新闻摄影》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操》等1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同29个国家和地区6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出6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学校现有教职工787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15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入选6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专家2名,国家体育总局双百教练员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巾帼标兵1人、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等7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学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新闻、语音、计算机等多个实验、实训室以及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研究基地、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陕西省全民建身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81万余册。

西安体育学院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实施“123510”发展路径,秉承“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坚持“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追赶超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斗志昂扬,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公共事业管理
  • 舞蹈表演
  • 舞蹈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特殊教育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康复
  • 休闲体育
  • 新闻学
  • 应用心理学
  • 康复治疗学
  • 体育经济与管理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和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能够在公共体育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中从事体育管理和综合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网络、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公共管理学、体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 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拉丁舞等不同专业方向, 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 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舞台表演的身体技能;

3.具有规定专业方向相关舞蹈表演、舞蹈教育和舞蹈编创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规定专业方向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剧目排练、教学法、动作分析与编舞、教学组合、 表演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主要是剧目排练、舞台表演实践、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 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发展动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具备对舞蹈、体育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校、社会舞蹈团体、社区、健身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体育舞蹈的教学、编创、表演、训练等组织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舞蹈教学和实践能力;掌握舞蹈的技术技巧,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编创和训练指导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公共外语要求的水平,具备熟练运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能力。了解舞蹈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音乐学、舞蹈学、体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 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 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 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 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法律、心理、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2.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良好的播音主持发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新闻、综艺、社 教专题等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具有文学作品朗诵和影视剧演播、配音的创作能力;

3.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宣传报道、节目制作的基 本能力,熟悉基本的传播技术及设备;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 应变能力;

5.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和使用网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核心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学习阶段的专业实训、实践;到广播电视机构进行的专业见习、专 业实习、毕业实习;通过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比赛;参与广电媒体和社会组 织的主持人大赛等各种专业比赛;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调研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播音发声实验、语言表达实验、文艺作品 演播及影视剧配音实验、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实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验、出镜现场报道实验、广 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服务机构从事体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医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理解特殊教育的对象分类及心理特征,了解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具有管理特殊儿童班级的能力,能对特殊儿童进行测评,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掌握特殊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熟练运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教育学、体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校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系统掌握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及初步的体育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能力;具备从事运动训练、赛事组织及竞赛裁判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教育学、体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专业
  发布人:xsc 来源:xsc 时间:2005-2-23 16:28:27 人气:94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宣传报道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社会体育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宣传报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获得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一级健身指导员称号。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二级水平;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体育科学、体育经营与管理、新闻学及教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体育运动专长,能在体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从事运动人体机能监控、运动伤病救护、运动健康指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至少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专长;掌握运动人体机能监控方法、运动技术分析方法、体质测量与评价方法、运动伤病救护方法、运动健身方案制订和运动营养指导,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网络、计算机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康复职业能力和康复服务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社区从事康复与健康指导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康复医学、康复评定学、理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熟练运用网络、计算机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体育学、临床医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备休闲体育实际工作和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能在政府、企业各级民间组织从事休闲体育指导与服务、体育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技术指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熟练运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能力;获得两个以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工作资质证书。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体育学、管理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体育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等工作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宣传领域等单位从事体育新闻和体育文化传播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掌握新闻学、体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体育新闻和体育文化传播的能力;具备体育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基础的新闻编译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新闻学、体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运动训练中心、中小学、社区、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指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运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了解心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和文字处理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心理学、体育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 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 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 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康复治疗学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 术,具备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

3.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康复医学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针灸学、推拿学、神经病学、运动医学、康复评定学、康复 疗法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康复理疗、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康复体能训练、针灸、推拿。

主要专业实验:康复实验室包括康复理疗区、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康复体 能训练室。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代码:120212T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中国税制、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企业发展战略、体育经纪人、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生物制药、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政策与法规等。本专业的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体育经济学 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场馆管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体育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经济、体育、文教等部门从事体育市场经济分析、体育事业规划、体育经济管理和从事体育俱乐部经营以及体育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受到相应学科的技能训练,具有从事竞技体育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营开发、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分析方法;3.了解有关体育经济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5.了解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发展动态;6.了解本学科理论的前沿和动态,具有在科研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基本能力。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448    本科毕业人数:2116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公共事业管理 运动康复 运动人体科学 休闲体育 特殊教育 应用心理学 新闻学 体育经济与管理 舞蹈学 康复治疗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训练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播音与主持艺术 舞蹈表演 体育教育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