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

普通本科
武汉传媒学院
毕业生数据

105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武汉传媒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四所传媒类高校,也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传媒文化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校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服务区域传媒产业,构建传媒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传媒领域应用型人才,锻造传媒特色教育品牌”的发展思路。

学校现有武汉、大悟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千余亩,建筑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光谷藏龙岛,东临凤凰台,西傍汤逊湖;分校区位于孝感市大悟高铁经济区,现已投入使用。建有满足教学所需的基础、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具有电子检索及阅览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文献种类齐全,既满足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又满足了综合应用型大学办学需要。

学科建设优势明显,设有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传媒技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学校设置有30个本科和6个专科专业,其中“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为“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表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11门,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1个。

稳步推进科研工作,2020年以来,学校获批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56项,横向科研项目15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湖北省科研计划项目3项,结题获评良好。发表SCIE、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25篇,出版教材专著40本,获批4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目前高校中设备较完善、专业性较强,参照省级媒体的标准制定设备计划的融媒体中心,拥有系列新闻演播厅、虚拟厅、演艺厅、可视化电台、观片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中心、视听配音实验室、摄影棚、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高清视频制作实验室、数字电视多功能实验室、电视直播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平台等55个实验室以及艺术、音乐舞蹈与戏剧表演等专业教室。包括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广播电视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在内的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签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协议,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600余名,具有中高级职称者超过60.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超过74%,尤其是拥有一批来自传媒业界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近几年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千余项。

办学特色鲜明,硕果累累。建校十九年来,学校通过科学定位,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强专业、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年度华中地区热门报考院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就业情况势头良好。每年毕业生3000人左右,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主要从事或内外知名新闻传媒、教育、设计等行业。学校每年均有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选择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比例也逐年递增。

当前,学校应用型高校建设为推手,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培育办学优势,为建设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传媒特色鲜明的综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而不懈奋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广播电视学
  • 英语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电子商务
  • 软件工程
  • 广播电视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电子商务
  • 文化产业管理
  • 网络与新媒体
  • 传播学
  • 广告学
  • 汉语言文学

  学科:文学
  门类:新闻传播学类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日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日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日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日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日制作、电视编辑与节日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学科:文学
  门类:外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外语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辑与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新媒体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和各类节目制作的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营销策划等工作。培养技能型新闻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基础、新闻实务、新闻报道策划、电视节目编导与摄制、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新媒体前沿、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界面设计、Web前端开发。
就业方向:可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企业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摄影、摄像、编辑、制作等工作。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基础知识和网站(网店)运营相关知识,具备商务信息处理、网络营 销、网店内容维护与管理、网络交易管理、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等能力,从事网站(网店) 规划与运营及网络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在网站(网店)运营管理、网络客户服务管理、网络信息 编辑等岗位群,从事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店装修、商品采购与销售管理、营销活动策划 与推广、网络客户服务、数据分析应用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强的产品推销和网络沟通能力,能够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3.具备网络信息采集、筛选和编辑能力,能够从事互联网内容建设;

4.具备熟练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零售和外贸活动的能力;

5.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能力:

6.掌握网站(网店)运营管理、商品采购与销售管理、网络交易管理的能力;

7.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网络营销工具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并能够 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效果监测;

8.熟悉互联网产品的运作流程,并具备策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子商务基础(概论)、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站内容编辑、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客 户服务与管理、网络营销、交易管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商品拍摄、图像图片处理、网店装修、市场调研与分析、网络推广、交易管 理、网络客户服务、网站内容编辑、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络创业等实训。

在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子商务师(三级) 客户服务管理师(三级) 网络编辑师(三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电子商务 客户信息服务 市场营销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理学

门类: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数字电视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及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电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

就业方向: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会展业健康发展需要,具备会展组织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 识,具有人文素质、广阔视野、创新意识、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掌握会展业策划、设计、运营、管 理、评估的基本能力,能在展览公司、会议公司、会展场馆、会展服务公司、参展企业、节庆礼仪公 司、赛事策划与组织公司、会展物流公司、广告公司、旅行社、宾馆饭店、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事 会展相关的策划设计、营销公关、运营管理、预算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展策划、组织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会展管理知识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国内外会展组织、策划实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工具;

3.具有国内外会展组织、策划实务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会展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态与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设计学。

核心课程:会展概论、会展管理学、会展市场营销、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节庆活动策划与管 理、展示空间与设计、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财务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会展 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型会展节庆活动策划实训、会展岗位职能的服务与管理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展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会展服务管理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专业代码:620405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商务管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能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及管理、网络维护、网络营销及调研的高级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网站的建设管理及在商务中应用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调研与预测、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网站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商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企业事业单位的电子商务领域内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电子商务师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学科:文学
  门类:艺术类
  专业名称:舞蹈编导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专业表演团体、学校、科研单位、演艺机构等从事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舞剧编导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独立运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以及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科研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舞蹈编导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编导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有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舞蹈编导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现代舞技术、舞蹈组合训练、舞蹈剧目分析、舞蹈创作实习、音乐(钢琴、曲式分析)、舞蹈编导理论、现代舞专业基础课程、现代舞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等,一般安排15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代码:050306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动态;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学科:文学

门类:新闻传播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媒体传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掌握现代电子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多媒体传播的基本技能,胜任从事影视传播、新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及媒介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舆论学、文艺美学、基础摄影、影视导论、影视脚本创作、电视节目制作、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新闻与纪录片、科教片编导创作、电视节目编辑、媒体动画与制作、网络传播与文化、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媒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学通论、广告视觉设计、媒介组织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

就业方向:可从事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教育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咨询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和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广告及传播运营、策划、创意、制作、营销、市场研究 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理论知识,有广阔的视野,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掌握传播学、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听视觉传达等学科的基本 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 法、策略分析能力、创意思维模式以及业务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市场分析、消费者 行为分析、策划、广告创意、媒介策略制订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告学、传播学和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悉广告政策与法规,理解广告活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

3.具备在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有效实施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活动的能力;

4.了解国内外广告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专业理想、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

核心课程: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市场调查与统计、新媒体广告、广告策 划与设计、广告效果、影视广告、广告文案、广告摄影、广告史、广告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低年级的认知实习,高年级在媒体、广告公司等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摄影摄像、平面广告设计、电子广告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学科:文学
  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般安排8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105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电子商务 网络与新媒体 广告学 新闻采编与制作 电子商务 广播电视学 文化产业管理 传播学 英语 汉语言文学 软件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会展经济与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30 25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1 0 50 25 1 0 0 0 0 0 0 0 0
湖北 33 81 28 64 23 72 68 40 70 66 86 40 35 34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2 9 0 30 12 3 12 0 12 8 21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2 0 0 0 6 10 4 0 0
贵州 6 0 7 0 0 0 0 0 0 0 0 6 10 6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5 0 0 0 0 0 0 5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