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

211院校 双一流
天津医科大学
毕业生数据

2295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1170人,其中本科生5462人,硕士生3886人,博士生1069人,学历留学生753人。

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69人,其中正高级797人,副高级1608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38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及青年拔尖人才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4个,天津市级教学名师34人,5个教学团队和10名教师获得天津市“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38门;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教学名师)10项;获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6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2002年和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和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2013和2014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09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9项。学校于1997年正式成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国际医学院,留学生生源来自105个国家,留学生教育规模与质量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现有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8门,天津市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5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教育部首个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落户学校后,已为全国54所大学的1181名教师提供培训。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生导师504人,硕士生导师1665人。

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4个;9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研究所16个,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并获滚动支持。“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3023项,经费超15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1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何梁何利奖1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6年学校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大学医院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科教兴国示范基地”1个,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3个。5所大学医院获批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其中肿瘤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学校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聘请160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学校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成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

学校以医学科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依托。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育并传承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而不懈努力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预防医学
  • 药学类
  • 临床医学
  • 眼视光医学
  • 口腔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医学技术类
  • 智能医学工程
  • 护理学
  • 基础医学
  • 麻醉学
  • 医学影像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 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 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 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 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 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

3.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

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6.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 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

10.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女保健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 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 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 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 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 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 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3.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物理实验、机能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3 口腔医学类

专业代码:100204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人体解剖学(含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基础眼科学、视光学基础、眼视光特检技术、内科学、外科学、验光技术、临床眼科学、眼镜技术、配镜学、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眼科诊断、治疗和医学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专业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眼病诊断治疗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眼视光医学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眼视光医学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4.熟悉有关眼视光医学方针、政策和方法;5.了解眼视光医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 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 作的口腔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诊断、治疗、预防口腔 及颌面部疾病方面的训练,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备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诊病例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口腔医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 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预防医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 口腔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生产见习(不少于1周),临床医学实习(不少于12 周),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习(毕业论文)(不少于45周),其他实践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口腔微生物学实验、口腔材料学实验、牙体牙髓病学 实验、牙周病学实验、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口腔修复学实验、口腔正畸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强,受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后可以在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概率与统计、大学物理、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与C语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生物建模仿真。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课程模块:医学仪器、医学物理、医学神经工程、生物信息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系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神经工程基础,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

学制与学位:四年,工学学位。 就业方向:近几年毕业生有30%到985院校和科研单位上研究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海关、省市相关的医疗器械检验所等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专利,专业标准制定,产品定标和检验;国内外大型企业医疗仪器公司如强生、飞利浦、美敦力、九安,理邦等的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三甲医院设备维护和管理,医院信息管理中心。 就业率: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暂无此专业简介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2019年我校获批新专业,2018年以生物医学工程(医工结合实验班)开始招生。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手段,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该专业以“人工智能+医学”为主线,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相互融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将与天津大学“智能医学工程”(全国首办)本科专业进行联合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与智能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智能医学工程导论、神经工程学、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智能传感技术、医用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智能医学信号处理、智能医学电子技术、智能药物设计。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大型医院、高校、医学相关研究院所、以及智慧医疗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就 业 率:新专业,暂无毕业生
招生咨询电话:022-8333695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基础医学专业“朱宪彝”班实施“4+5”本硕博连续培养模式。凡符合推免生条件者,可全部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第二学年可进入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

基础医学专业是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专业秉承“加强基础,注重创新,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实行小班授课、后期导师制,重点培养“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培养目标: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及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机能实验学、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医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等。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科学型博士学位(硕博阶段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方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临床有关实验室等与医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专业代码:100202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五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麻醉学、急救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

相近专业:

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放射医学 视光学 康复治疗学 精神医学 医学技术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 医疗美容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一般应安排52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技术,接受麻醉、急救与生命复苏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手术的麻醉处理、手术期并发症防治以及危重病症的监测、判断与治疗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临床诊疗工作的辩证思维和分析判断方法;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疼痛诊治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常见手术麻醉处理、围麻醉期并发症防治和危重病症监测、判断和治疗的基本能力;4.具有急救和生命复苏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代码:100203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 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肿瘤放疗治疗学、B超诊断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1293    本科毕业人数:1002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预防医学 麻醉学 基础医学 口腔医学 医学影像学 药学类 护理学 医学技术类 临床医学 智能医学工程 眼视光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 1 1 1 1 1 1 1 2 7 0 0 0
天津 37 8 4 15 11 45 58 73 71 9 16 18
河北 3 1 1 2 0 1 4 5 9 1 2 2
山西 0 0 0 0 0 7 11 9 0 1 0 3
内蒙古 1 0 0 2 0 4 3 3 7 1 2 2
辽宁 2 0 1 2 0 0 2 2 7 1 2 1
吉林 1 0 0 1 0 5 1 3 6 0 1 2
黑龙江 2 0 0 1 0 3 1 2 6 1 2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3 1 0 0 0 3 0 3 4 0 0 2
浙江 2 0 1 1 0 3 0 3 7 1 1 1
安徽 5 1 1 2 0 5 3 6 10 2 3 2
福建 1 1 0 1 0 3 2 3 7 0 1 1
江西 1 0 1 1 0 3 1 3 7 1 1 1
山东 2 1 1 2 2 4 4 8 10 1 1 1
河南 0 0 0 0 0 5 4 9 0 0 0 3
湖北 1 1 1 0 0 2 1 2 5 0 2 1
湖南 1 0 1 0 1 4 1 0 6 0 2 2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1 1 1 1 2 5 3 10 8 1 2 2
海南 0 1 0 1 0 2 1 5 6 1 1 0
重庆 0 0 0 0 0 2 1 3 0 0 0 0
四川 4 1 1 2 1 3 4 6 6 1 2 1
贵州 0 0 0 0 0 4 5 11 0 1 0 3
云南 1 1 1 1 1 5 3 6 8 1 1 1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2 0 0 0 2 2 1 2 4 0 1 1
甘肃 6 2 1 3 2 16 16 16 8 3 5 6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1 0 1 1 3 5 0 0 1
新疆 0 0 0 0 0 2 3 4 0 0 0 1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