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学院

普通本科
天津体育学院
毕业生数据

1829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

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约38.8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9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近1.78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44.2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45个,电子图书总量104万余册,电子期刊总量127万余册。

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养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39人,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1274人,来华留学生6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5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86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4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5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4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7人。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我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四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学、特殊教育、新闻学专业先后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2门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4门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9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2001年以来,我校教学成果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另有10项教学成果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8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9项。

学校学科优势显著,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获评成为天津市高校智库,并获得“2018-2019年度天津市优秀高校智库建设项目”称号。“全民体质与主动健康”智库成功入选天津市首批重点联系和推动建设的科技创新智库。学校体质检测中心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学校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运动营养与健康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四方签约,共建崇礼冰雪运动院。我校参与筹建的西藏昌都市特教学校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中心现已投入使用。

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431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防科技战略先导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2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0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5项、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含重大项目1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59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天津市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4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

学校主办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体育类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2021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0余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在“202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名排名”中,学报获体育学学科期刊转载量第6名,转载率第9名,综合指数第7名成绩。在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体育学)排名第9名(Q1)区。2021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期刊评选中,作为“中国精品期刊”入围并进行展示。

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帆船队,先后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两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2021年,我校多名大学生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东京奥运会,1名学生获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铜牌。我校学子担任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试滑员,为冬奥会贡献出天体力量。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中国棒球学院,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共建天津体育学院水上运动学院。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德国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承办第19届国际女童与妇女体育运动协会(IAPESGW)世界大会,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鲁班工坊,助推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落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64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学前教育
  • 特殊教育
  • 体育教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康复
  • 新闻学
  • 应用心理学
  • 康复治疗学
  • 市场营销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舞蹈学
  •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学院)
  • 运动训练(竞技运动学院)
培养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学前体育艺术指导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学前体育艺术教育实际工作,在体育教育方面有专长,能够胜任幼儿成长的健康指导的体育艺术教育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外国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学前教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相关知识和组织办法,能够在特殊教育或相关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研究和管理,在残障人体育组织与管理方面具有专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特殊教育学概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儿童异常发展与教育、特殊儿童病理学、特殊儿童康复、中国手语、盲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残障人体育概论、特殊儿童体育游戏、特殊儿童游戏教学、残障人体育运动项目与规则、残障人医学和功能分级。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与管理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以及其它各级各类体育人才。
主干课程: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教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与防治、儿童少年卫生学、体育课件制作、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的,能在各级各类健身中心、俱乐部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健身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咨询、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体质测评与运动处方、网球、健美操、跆拳道、健美运动、俱乐部健身技能指导等。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培养武术套路、散打、摔跤、体育养生等民族民间体育以及跆拳道、柔道等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教师、健身指导、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及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等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学习运动人体科学和基本医学知识基础上,系统掌握康复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胜任全民科学健身和运动康复治疗工作及研究的德智体全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中医基础、临床医学基础、运动生理学(含实验技术)、运动生物化学(含实验技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心肺疾病康复治疗、运动创伤与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按摩与针灸技术、体育保健学、医务监督、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实验技术。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科:

门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发展需要,在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中医基础、人体解剖、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组织学、药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物理学)、免疫学、外科学、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含针灸、按摩)、运动疗法原理与技术、运动损伤学、运动医务监督、临床运动疗法学、理疗学。

就业方向:运动训练基地、医药卫生系统、社区康复治疗师;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师资。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备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体育运动的一般规律特点,在新闻宣传领域中从事编辑、记者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文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编辑、新闻摄影与电视摄像、体育新闻学、体育概论、体育专项理论。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学科:理学
  门类:心理学类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课程要求,最好从一年级时便安排教学实习,也可到高年级时安排。包括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 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 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 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康复治疗学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 术,具备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

3.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康复医学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针灸学、推拿学、神经病学、运动医学、康复评定学、康复 疗法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康复理疗、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康复体能训练、针灸、推拿。

主要专业实验:康复实验室包括康复理疗区、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康复体 能训练室。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市场营销专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
  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体育产业概论、市场营销

专业代码:120212T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中国税制、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企业发展战略、体育经纪人、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生物制药、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政策与法规等。本专业的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体育经济学 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场馆管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体育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经济、体育、文教等部门从事体育市场经济分析、体育事业规划、体育经济管理和从事体育俱乐部经营以及体育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受到相应学科的技能训练,具有从事竞技体育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营开发、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分析方法;3.了解有关体育经济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5.了解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发展动态;6.了解本学科理论的前沿和动态,具有在科研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基本能力。

  学科:管理学
  门类:公共管理类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8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舞蹈 史、中外民间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 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本 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舞蹈历史和理论、舞蹈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历史、舞蹈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能力;

3.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技能;

4.了解相关的人文科学和自然学科的知识;

5.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6.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欧美芭蕾舞史、欧美现代舞史、中外传统舞蹈文化、舞蹈鉴 赏与批评、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训练学、舞蹈基础训练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舞蹈理论实践(舞蹈作品赏析、地区文化考察与研究、舞蹈理论研究与创新)、 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35    研究生毕业人数:518    本科毕业人数:1276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学前教育 公共事业管理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经济与管理 市场营销 康复治疗学 应用心理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 运动训练(竞技运动学院) 特殊教育 新闻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舞蹈学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学院) 体育教育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