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普通本科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毕业生数据

254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原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创建于2002年,2021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晋商故里晋中市,总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交通便利,紧邻高铁晋中站、山西大学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建有3D打印、智能硬件云、企业全景运营AR实训、机械VR实训中心等各类实用新型实验室70多个。图书馆馆藏图书106余万册,14余万种,电子图书100余万册。专、兼职教师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20余人,海外归国高级人才6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4292名。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大学生改革创新项目110余项;是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单位;发表论文近52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20余篇,省部级刊物430余篇;独立编撰多部教材。

2022年,我校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奖项共计153项。其中,超级竞赛获得省级奖励12项;一级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31项、省级奖励59项;二级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6项、省级奖励4项;三级竞赛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29项。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学理念提升和治理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发展为着力点,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秉承“谨信博学、经世致用”的校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开设了以工科为主,文、法、经、管、艺6大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与京、沪、广、苏、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

学校注重国际化开放式教育。同美、英、加、澳、日、新、韩等国家的100余所学校,开展“1+2+1”、“2+2”、“1+3”等形式多样的本科双学位项目,以及“3+1+1”、“4+1”本升硕项目,是全国“十大阳光留学”基地。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物联网工程
  • 法学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车辆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通信工程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经济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材料类
  • 网络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英语
  • 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法学专业(本科 文史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宽广的法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广泛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法律实务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热加工及机电领域的基本知识,可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营销、新工艺及其 CAD技术、设备制造及自动化、工装设计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重点培养专门从事液态成型、塑性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连接成型、快速成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级工程人才 。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 CAD/CAM基础、材料工艺计算机数值模拟及应用、软件工程 。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适应能力强,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冶金、航空航天、汽车、 能源、交通、军工等行业从事新技术开发、材料制备、材料成形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相应的行政部门从事技术规划和管理工作。

  学科:工学
  门类:化学与制造类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气设备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网络、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气控制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工业企业、设计或科研单位、公司、电子部门、建筑行业从事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运行、分析、控制、经济管理,电力设备研制开发、制造、安装维护,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及高等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通信工程技术工作,也可从事与通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测控网络、信息传输、处理、识别及现代通信系统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或专业营销及管理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全面掌握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具备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能够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务实、 BEC 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结算。

  就业方向: 主要在政府外经贸部门、外贸公司、咨询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三资企业等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数据库原理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交互式用户接口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系统软件的分析与维护、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监测、智能仪器的软硬件设计、研制及开发工作,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进行与计算机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及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投资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悉公司理财、证券和期货等投资理论和技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微积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投资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投资项目评估、经济法。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期货经纪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工作,也可在各类专业学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9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暂无此专业简介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工结合,具有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网络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网络工程专业面向通信、交通、能源、科研院所、军事部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培养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性能分析、网络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基础、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软件设计、 JAVA 程序设计、 Internet 信息安全、网站管理与维护、 TCP/IP 协议、网络性能分析与故障分析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等工作,进行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及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控制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系统分析、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 CAD 、现代传感技术、随机信号分析、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信息论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现代电视技术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相应课程的工程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机关、部队以及现代电子信息企业等部门从事电子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维护。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子测试技术、工程动态测试技术、智能测控仪器与系统设计、科技开发以及应用研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现代光测、机械设计基础、电子仪器设计、微机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仪器设计、传感器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零件设计、工程实验基础、工程测试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测控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或专业营销及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营战略、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又具有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运筹学。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工商、税务、外经、金融、保险、证券等部门,从事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掌握市场营销专职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策划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从事营销管理、营销策划与营销务实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各类专业学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应用、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工程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系统分析、电子线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算法与数据结构、电视及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现代传感技术、微波与场论基础、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 CAD 、 FPGA 原理及设计、光电子技术及相应课程的工程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 学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及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特别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及相应的基本能力。

  英语专业(本科 文理兼招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特色是知识多元化和能力综合化 。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和实践、主要英语国家国情、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课。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操技能,熟悉国内有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并富有团队意识和开拓精神,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强,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能够在社会经济组织中、行政事业单位中、工商企业中、金融机构中等单位从事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技能,接受财务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经济法律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企业财务决策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从事财务、会计、资本运作和风险管理工作;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从事会计、审计和管理咨询等工作。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54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物联网工程 财务管理 法学 市场营销 经济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类 车辆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商管理 通信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网络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英语
北京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7 7 6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2 0 2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3 2 9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4 0 0 0 0 0 4 6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1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2 3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江西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5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5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2 0 0 2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1 0 0
广东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广西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海南 0 0 0 2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7 0 0 0 0 0 0 0 0 7 5 0 0 0 0 5 0 0 0
四川 0 0 0 6 0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6
贵州 4 0 0 6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云南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6 5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2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