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医学院

普通本科
豫北医学院
毕业生数据

10225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豫北医学院(North Henan Medical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25年2月转设为豫北医学院。学校建有新乡、平原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和平原示范区。两校区共占地20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16个专业院(部),仁智、羲和等7个住宿制书院,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17个职能部门。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含专升本)、专科2个办学层次,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先后培养出7.5万余名优秀医学人才

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加强

学校着眼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孵化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医学+X”学科专业,注重“医工、医文、医理、医管”有机融合,强化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新医科建设理念,构建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医学教育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设置了以现代医疗服务为核心,现代医疗装备与技术、生物医药、养老与康复、现代健康与医疗管理协同发展的覆盖生命全周期的5大学科专业集群。深化医教协同发展,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融合“理论学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培养环节,实施“上午病房、下午课堂”临床医学全过程教学,开展“分段式”理论+实践的训练与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搭建医工协同创新实践平台,成立智能医学研究院,建成数字化解剖、口腔、康复、助产学虚拟仿真等智慧化实验实训平台和数字化康复辅助器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智能医学虚拟实验室。

学校是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特设专业8个,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学等4个河南省唯一设置本科专业;省级教学、科研平台5个、生产性教学工场2个、实训中心8个。学校拥有附属医院5所,其中,附属南阳南石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双院协同育人纵深推进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构建“书院+学院”同向同行、相互融合的书院制育人新模式,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平行设置日新、智行、仁智、羲和、精诚、崇德、德馨7所书院。通过建设六位一体“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五育并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集思政教育、师生交流、文化熏陶、生活服务四位一体书院社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工作成绩斐然。学校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确定为书院制改革试点高校,先后加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全国高校书院联盟;2所书院入选河南省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学校书院制改革成果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学生工作品牌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校荣获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A类高校”、“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获评“优秀”。河南省就业工作典型经验评选中,学校“校级、院系、指导教师、毕业生”四项典型同时入选,连续两年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显示:学校就业质量、升学率评价等级均为A+。

优秀学子大量涌现。学生郝莺歌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袁志成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李君入选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申欣、张夏月、万晓雯等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郝莺歌、王金墙、申欣三人荣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侯英泽荣获省大学生“创新之星”。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同频共振

学校紧扣产教融合发展脉搏,与百余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联合政企行组建5个产(行)业学院,其中口腔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和生物医药行业学院获批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行业学院建设单位,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牵头联合登封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成立河南基层卫生人才医教协同发展联盟,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共同体;同时,学校当选全国医学检验、数字化口腔医学(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学校获批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2项,荣获河南省校区合作奖励100万 。
    2019年,学校获批为“2019-2021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河南省第一家具备该项资质的独立学院;2021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成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SCI、SSCI等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110余部,先后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教学成果奖4项。

对外开放、继续教育全面深化

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5年,学校获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先后聘请16名外专外教来校工作;2017年,获批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是全国独立学院中,第一家具备该项资质的高校2018年,加入世界医学院校名录;202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高等教育数据库;2021年,通过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ECFMG)认证;2024年,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合作平台。学校先后获批2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后培养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等20个国家的190余名留学生,现有51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2018年获批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质。目前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10个本科专业及护理1个专科专业,现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16578人。2023年11月顺利通过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评估,办学6年来先后培养了12145名优秀毕业生。目前已完成70余门线上资源课程建设,在建20门。其中4门课程入选河南省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3门课程被评选为河南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学院积极响应河南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号召,大力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目前,已成功获批河南省老年大学、河南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院校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及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等三十余项培训与认定资质。学院积极推动校地融合,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共建“医学特色社区教育学院”,面向社会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训、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医教协同”云讲坛等系列培训项目。其中,“医教协同”云讲坛荣获2024年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介。

作为区域重要的考试承办单位,学院积极承担新乡市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重要考务工作。同时,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举办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评估专家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考官培训等多项专业培训项目,为提升区域卫生健康人才队伍能力贡献力量。

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完善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地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持续优化师资新结构。学校秉承“统筹规划、分类设计、分步实施、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聚焦师资队伍内涵式发展,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责任,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核心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顶层设计,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系统化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等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强化培训目标,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考评机制,构建金字塔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等7人次;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学科负责人等25人次;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厅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38人次。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序推进

构建完备的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革新优化教学环境,搭建智慧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强化教育数据监控与治理,驱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形成智慧教学生态。学校为首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数字化合作伙伴,获得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多项大奖,连续三年获得教育信息化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获全省教育数字化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奖、河南省教育数字化创新应用大赛多项大奖、河南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

实施“文化润校”战略,打造卓越育人环境提升工程,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育人支持系统,营造体现人文关怀、崇尚科学精神、凸显医学特色、融合多元文化的校园氛围。学校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馆藏纸质图书154.7万册,电子图书77.19,中外文数据库10个,收录中外文电子期刊6.6种。

社会美誉度、影响力稳步提升

办学二十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素质教育示范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50强”“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武书连2024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公布,学校位居全国145所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六名、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排行榜第一名,就业质量、新生质量、升学率,评价等级均为A等A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校,秉承“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原战略为引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建设一流育人环境、实施一流医学教育、争创一流民办大学、培养一流应用人才”为目标,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融合兴校”“改革活校”“文化润校”五大战略,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区域领跑”的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高等医学院校。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 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 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社区康复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医疗器械装配工、智能硬件装调员、医学设备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智能医疗装备装配调试、应用维修、质量检测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医疗设备原理与结构、医疗器械管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等知识,具备医电产品安装调试、操作保养、维修维护和质量检测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智能医疗装备软硬件装配调试、装备应用和故障分析排除、按照装备操作规范进行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在法律、安全、环境等约束条件下,开展智能医疗装备岗位工作的能力;

2.具有识读电路和机械装配图,按照电路原理图、部件图、总装图,进行医电产品电路模块调试和机械系统模块装配的能力;

3.具有安装调试各类智能医疗装备软硬件,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4.具有按照操作规范正确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

5.具有依据说明书或规范,对各类影像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的能力;

6.具有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专用仪器,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的能力;

7.具有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医疗器械管理与法规、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基础、生物安全概论。

专业核心课程:智能嵌入式控制技术、医用X射线成像技术及设备、CT技术及设备、医用超声成像技术及设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检测、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智能医疗装备安装调试、应用维修、质量检测等实训。在智能医疗装备行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类企业及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暂无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医疗器械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影像工程、临床工程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医学设备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质检员、医疗器械装配工等职业,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与控制、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常用医疗器械检测、注册管理、生产质量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医疗器械和相关检验仪器的操作、质量检测与控制、质量管理资料编制与整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医疗器械分析和测试、医疗器械维护和故障排查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及相应的培训指导能力;

2.具有根据相关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医疗器械电路分析、结构分析与拆装、测试的能力;

3.具有常用医疗器械维护、维修与管理的能力;

4.具有依据相关标准对有源、无源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5.具有医疗器械产品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方法的应用能力;

6.具有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7.具有实施医疗器械绿色生产、安全防护的基本能力;

8.具有相关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应用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临床医学概论、医疗器械概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基础化学、微生物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有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疗器械分析与维护、医疗器械管理与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实务、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实务。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医疗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医疗器械检测与调试、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等实训。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维护维修企业、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暂无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医疗器械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生物医学工程、医疗产品管理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医疗器械销售与管理、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医疗器械供应链管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医疗器械市场、电子商务服务、销售经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安装调试、质量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医疗器械采购和销售、市场分析和营销、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医疗器械采购、销售、验收等能力;

2.具有医疗器械市场分析、产品宣传促销、经营决策咨询服务的能力;

3.具有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

4.具有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技术,控制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并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和客户服务水平的能力;

5.具有依据医疗器械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合规经营,保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能力;

6.具有医疗器械安装调试、培训指导、维护或简单维修的能力;

7.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具有相关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销售心理学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医疗器械销售与销售管理实务、医疗器械营销实务、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医疗器械供应链管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实务、医疗器械技术服务、医疗器械管理与法规、医疗器械概论。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医疗器械销售、营销、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实训。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市场部门或销售部门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暂无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医疗器械工程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生物医学工程、医疗产品管理、市场营销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师、虚拟现实软件程序员、虚拟现实系统实施及运维工程师等职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建模和动画、界面交互、软硬件系统搭建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三维建模与动画、界面交互、软硬件系统搭建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建模和动画、界面交互、软硬件系统搭建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使用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主流引擎、专业材质与贴图、常用渲染软件或插件,以及制作所需的材质、贴图和特效,优化和渲染各类模型的能力;

2.具备使用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主流引擎开发、调试,调用应用主流SDK和常用显示设备的能力;

3.具备使用主流建模软件及插件创建高多边形和低多边形风格的模型及拆分模型UV的能力;

4.具备绑定、动画模块基础技术以及在引擎中对动画进行剪辑、合成等交互控制的能力;

5.具备交互逻辑设计、界面元素绘制、界面动效制作和优化等模块的基础技术以及在引擎中实现界面交互的能力;

6.具备搭建、维护、检测常用的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软硬件环境的能力;

7.具备整合数字技术,解决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

8.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虚拟现实技术概论、虚拟现实项目设计、程序设计基础、三维软件技术基础、数字图像处理、视频剪辑与合成、数字绘画、虚拟空间社交文化。

专业核心课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渲染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交互技术、虚拟现实高级模型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界面交互设计、软硬件系统搭建和维护。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

交互、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建模渲染、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动画调试与捕捉等实训。在虚拟游戏设计企业、软件开发企业、虚拟展馆制作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数字创意建模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敬老、助残、 扶弱的爱心品质和扎实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业务素质,掌握生活自理类、个人移动类、信息 沟通类、假肢矫形器类等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知识,具备评估个人身体功能障碍、分析个人 康复辅助器具需求、选择与正确使用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的能力,从事为残疾人、老年人和 伤病人配制辅助器具等适配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康复辅助器具行业,以及各类民政、残联及民营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服务机构、 康复机构福利机构,从事康复辅助器具评估、选择适配、使用、营销、使用训练、维修和保 养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评估用户的功能障碍和潜能,并分析其康复辅助器需求的能力;

2.具备常用辅助器具的选择适配、使用、维修能力;

3.具备为用户制订康复辅助器具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指导其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的能力;

4.具备制作、改制简易辅助器具的能力;

5.掌握功能障碍评估、康复医学、听力学、眼视光学、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 6.掌握生活自理类、个人移动类、信息沟通类、假肢矫形器类常用辅助器具的特点、功 能等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轮椅评估与适配、助听器验配、沟通辅助器具适配、假肢矫形器评估与适配、低视力康 复、自助具选配与改制、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与改造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轮椅评估与适配、助听器验配、沟通辅助器具适配、假肢矫形器评估与适配、 低视力康复、自助具选配与改制、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与改造等实训。

在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辅助器具中心、假肢康复中心、辅 助器具的生产销售企业、社区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眼镜验光师助听器验配师康复辅具工程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康复技术机械制造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假肢矫形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常用老年保 健、照护技术及机构服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机构 养老、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等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从事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实用 型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机构,从事老年保健技, 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使用科学评估方法,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具备必要的技术服 务能力;

2.具备选用合适训练工具及技术的能力,能针对老年人功能变化指导健康训练或协助治 疗师进行康复训练;

3.具备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日常护理、营养指导、心理抚慰、健康宣教等技术服务与指导, 设计并开展休闲活动的能力;

4.具备对家属开展老年保健宣教活动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6.熟悉常用老年保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

7.熟悉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掌握养老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8.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老年保健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老年生理与心理概论、老年沟通技巧、常用老年康复技术、常用老年照护技术、特殊老 人综合照护技术、营养管理与养老、健身运动与养老、休闲活动与养老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老年康复及照护技术等实训。

在具有教学资质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保健服务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营养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营养与保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家政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9959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266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 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老年保健与管理 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社区康复
北京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