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

普通本科
广东东软学院
毕业生数据

2079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广东东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03 年成立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2004 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5 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4 年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广东东软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 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

学校坐落于制造业重镇广东省佛山市,地处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园区,目前已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占地面积 53.8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2.07 万平方米。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目前设置有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商务管理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9 个二级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文学 4 个学科门类,共设置了 23 个本科专业、 10 个专升本专业和 7 个专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 14000 余人,教职工 700 余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 8000 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 106 万册,电子图书 157 余万册。

办学 20 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数字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定位,秉承“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校训,践行“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逐步培育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一模式、四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3万余名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1 项;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各 1 个,一流专业建设点 3 个、特色专业 6 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14 门、在线开放课程 6 门。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超星学雅、学银在线和优课联盟等平台上线慕课 27 门,被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采集上线课程 9 门。目前,学校共建有产业学院 5 个,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 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1项,广东省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

学校致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了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搭建了一条从“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专题实践→虚拟公司→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生态链,利用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创业18MALL、东软华南IT创业园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全方位地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合作”。2015 年获批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是广东省民办院校中少数接受国外留学生的高校之一。2020 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印度 VIT 等 9 所大学开展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分互认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台湾地区东海大学和佛光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与英国、美国等合作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访和交流活动。

多年来,学校注重全面建校,先后获得“ 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区人才培养基地 ”“ 广东省信息化人才及 Linux 应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 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 2020 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 ”“ 2021 年度创就业典范高校”“ 2022 年度综合竞争力品牌高校”“广东省征兵先进单位”“ 2022 智联招聘中国最佳雇主”等多项称号。学校党建工作成效显著,2021 年学校党委荣获“ 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整合校政行企资源,持续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技术大学”,为广东及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物流管理
  • 财务管理
  • 网络工程
  • 软件工程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电子商务
  • 市场营销
  • 商务英语
  • 日语
  • 工业设计
  • 数字媒体技术
  • 机器人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工商管理
  • 人工智能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统计学、电商视觉设计、程序设计语言、Web前端设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商务理论,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的互联网运营实践能力,面向互联网行业或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领域,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互联网产品策划与设计、运营服务及数据分析、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面向互联网行业或者传统企事业单位,可从事互联网产品策划、设计、运营服务、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课程

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管理会计、金融市场、投资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统计学、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基础、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组织行为学等。

培训目标

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在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金融证券企业、工商企业等各行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

就业方向

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实务工作,在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事财务与金融相关工作,可在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信息化咨询和财务审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

通信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密码学与网络安全、Python网络编程、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与计算、AI数据安全技术、系统能力及程序设计实践、WEB互联网系统开发实践、网络智能化建设与运维实践、人工智能在网络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培养目标

网络人工智能方向培养具备基于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网络技术等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很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具备运用AI技术解决网络可视化、网络资源云化、智能5G和智能网络安全等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有机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网络故障告警、网络性能优化、网络模式分析、智能5G和智能安全等工作,也适宜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及相关科学的硕士研究生。
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合办本科

2020年广东省高校唯一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生将在两校同步注册,同时获得两校学籍,中英两校师资合作教学。4年在广东东

软学院学习,顺利毕业可获得中英两校文凭(广东东软学院工学学士学位+西英格兰

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学历均受国家教育部认证。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大数据导论、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商务智能基础、大数据可视化、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商业管理、信息技术与数据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大数据分析、数据赋能管理决策支持能力,能够从管理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解决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的数据科学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技管双强交叉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面向大数据管理项目的方案策划、系统开发、组织实施、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以及面向大数据应用分析项目的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统计学、电商视觉设计、程序设计语言、Web前端设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商务理论,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的互联网运营实践能力,面向互联网行业或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领域,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互联网产品策划与设计、运营服务及数据分析、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面向互联网行业或者传统企事业单位,可从事互联网产品策划、设计、运营服务、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课程

大数据营销方向: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大数据采集、商业数据分析、大数据营销、新媒体营销、广告理论与实务、移动电子商务、品牌管理等。国际营销方向: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国际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销售管理、国际支付与结算、连锁经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广告理论与实务、外贸单证、经济法、电子商务物流等。

培训目标

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数据库、云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工具,具备大数据精准营销、国际贸易及国际市场开发与管

理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大数据营销方向:可从事大数据运营管理、大数据采集、商业数据分析、新媒体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广告管理等工作。

国际营销方向:可从事国际市场开发与管理、跨境电商、外贸跟单、报关实务、大客户营销、国际连锁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概论、西方文明史等。

培训目标

培养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商务知识;熟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与信息化时代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思辨与创新精神、量化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面向国际商务领域从事贸易、翻译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在涉外贸易服务领域从事中外企业的英语翻译、人事管理、订单管理、采购流程管理、行政文员、项目策划等岗位,面向相关领域(英文或双语工作环境)实现宽口径就业。
主要课程

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阅读、笔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基础写作、跨文化交际、第二外语(英语)、日本概况、日本文学概论、日本商务礼仪、日语商务函电、跨境电子商务、日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日语导游等。

培训目标

培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对日商务、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具备良好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面向商务服务领域及文化教育领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涉日旅游服务、日语教学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在商务服务领域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及项目管理、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及客服、涉日旅游策划及导游等工作;在文化教育服务领域从事日语教育培训、外事行政及文化教育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设计表现技法、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实践与专题实、产品形态设计、结构设计、产品系统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培训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基本知识,具备丰富的创造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以及美的鉴赏能力,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产业格局,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系统创新研究、设计管理等与工业设计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也可从事与工业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施设计、交互设计或展示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界面设计、非线性编辑技术、游戏程序设计、增强现实技术、游戏引擎基础、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

培训目标

培养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掌握数字内容设计与制作、相关软硬件工具应用及开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新媒体编辑、数字内容创作、游戏设计与制作、产品原型开发、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交互技术开发、数字内容创作工具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从事界面设计、交互开发、网站建设等工作;面向广告/传媒/出版行业,从事新媒体广告、互动多媒体网络开发,新媒体运营等工作;面向会展/市场推广行业,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展厅、互动体验装置设计等工作;面向影视/艺术/文化传播等行业,从事数字图像处理、影视后期处理、企业宣传视频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交叉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学科,它以研发出能够最大限度模拟生物体的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目标,需要有合理的机械结构、灵敏的感知和认知、实时准确的动作控制、灵活的智能分析和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等。作为一类特殊的智能化精密机械设备装置,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装配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兴产业——机器人的“新工科”专业,位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是研究开发具有明确作业功能(用途)的机器人技术、实现其工程应用并不断提高应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的专业。简单地说,就是“建造有用的机器人,拓展机器人应用,造福人类”。


专业前景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6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决定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中,机器人领域位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并将其作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随着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Linux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物联网、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培养目标

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全面和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外语应用水平,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管理及运维、开发、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各行各业从事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的管理及运维、开发、设计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研究生。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健康管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健康信息管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风险健康评估、健康医疗大数据、疾病干预技术与健康指导、康复医学、流行病学、慢病健康管理、健康心理学等。

培训目标

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和基本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掌握健康服务与管理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熟悉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统计方法进行健康数据管理分析和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面向健康管理咨询公司、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保险机构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咨询、检测、评估、干预、教育和指导等工作;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服务类公司及健康类IT科技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管理类工作;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中心、医药卫生信息软件相关企业及健康管理软件相关企业,从事卫生信息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分析、咨询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

创业与经营管理方向: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管理、战略管理、创业管理、创业与经营模拟、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创业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智慧与量化管理方向: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工具及应用、大数据采集(Python)、企业大数据分析、企业资源规划、SAP系列智慧管理等。

培训目标

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创业管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商业大数据分析及企业智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既具备企业管理知识背景,又具备计算机

程序设计、大数据数据分析等IT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于广东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就业方向

可在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国际著名的咨询服务企业、银行及

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数据结构、商务智能基础、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综合应用、数据分析与处理、Web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相关工具进行ERP平台实施、咨询与应用,能够掌握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持组织管理决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及数据分析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在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工作,以及ERP平台实施、咨询与应用工作,数据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报表开发等数据分析工作。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079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人工智能 商务英语 日语 工业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机器人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健康服务与管理 工商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7 9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8 8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5 0 4 4 5 5 5 4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5 4 4 8 0 0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10 10 10 0 0 9 8 6 5 5 5 0 0 0 0 0 0 0
福建 10 1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7 7 8 0 0 7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7 7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6 0 10 5 0 6 5 4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12 11 12 0 0 1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28 49 326 75 65 27 131 56 40 144 83 66 93 60 60 116 60 74
广西 10 10 1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5 6 5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10 9 1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15 16 20 0 0 10 12 0 5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