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普通本科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毕业生数据

4193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21〕31号),转设更名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由江西田园置业有限公司独立举办,是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立德传技、育才树人”的办学理念和“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管理求效益”的办学思路,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致力培养“品行端、技能强、适应快”的职教师资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具有鲜明“师范底色、职教特色、应用亮色”的国内有影响的应用技术师范院校。

校训:德技兼备 知行合一

校风:厚德、远志、精技、笃行

教风:厚德精技、行为示范

学风:修德、勤学、明辨、笃行

学校九龙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591.8796亩,校舍总面积15.9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6.6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学校现建有公共计算机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经济管理实训中心,教师技能实训中心等各专业实验实训室。赣新校区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共青组团,占地2450亩,总投入建设资金30亿,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项目已列入江西省《2022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赣发改投资[2022]293号),2023年8月竣工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该校区内,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万元,生均图书100册。

学校现设教育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5个二级学院,在校生6300多人,开设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教育、财务管理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视觉传达设计、体育教育等32个本科专业,类型涵盖普通本科专业、职教本科专业、普通师范专业和职教师范专业,学校还不断拓展新型专业、新兴专业、企业微专业,2023年开办了一批专科专业。现有教职工570余人,专任教师42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超过80%,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占比30.12%,高级职称教师100余人,拥有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专家、专业认证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人才项专家、省高校设置专家等20余人,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与南昌工学院建立了深度师资共建关系。

学校秉着“共建、共享、共赢”理念,构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航证券、完美世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粤嵌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同时与南昌工业工程学校、莲塘一中、新建一中等一批中学、职校、技校开展校校合作,共建立了5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30000余名有用人才,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少校友已成为单位或行业的业务骨干与管理精英。学校转设以来,获批了工信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培训基地、江西省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获一级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6项,取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突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400余项,在第十六届省运动会上,学校健儿摘得7金13银。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打造“工匠之师摇篮”为己任,扎实推进“新改革、新建设、新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努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大数据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软件工程
  • 软件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英语
  • 商务英语
  • 小学教育
  • 中文
  • 财务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财务会计教育
  • 电子商务
  • 跨境电子商务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体育教育
  • 社会体育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体育保健与康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 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 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 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 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 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 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 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8.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 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程序设计、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音频处理、计算 机动画、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32学时)、造型基础(16+32学时)、图像信息处理(32+16 学时)、数字摄影(16+32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场景设计与表现(16+48学时)、数 字媒体资源管理(32学时)、数字视音频处理(40 +16学时)、计算机动画(32 +16学时)、计算机 视觉(32学时)、人机交互技术(32学时)、角色形象设计(32+32学时)、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48 学时)、数据结构基础(32+16学时)、数据库系统原理(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基础(48 +16学 时)。

示例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40 +16学时)、数字信号 处理(48 +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32 +16学时)、多媒体原理与应用(32 +16学时)、现代电 视技术(40+1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原理(48学时)、媒体内容安全技术(32+16学时)、计算 机图形学(32+16学时)、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32+16学时)、多媒体系统设计(16+ 32学时)。

示例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32学时)、媒体制作软件(32+24学时)、3D图形程序设计 (32+16学时)、多媒体画面艺术(24+8学时)、游戏架构设计(16 +16学时)、三维造型与动画 技术(32+24学时)、计算机图形学(40+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8学时)、实时虚拟现实 技术(32+16学时)、游戏开发(64+32学时)、动画设计(64+32学时)、影视制作与合成(32+ 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设置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动画原理与设计实验、数字视音频处 理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多媒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字媒体制作实践、网络应用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系统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规划设计和安装维护计算机网络,利用先进的开发平台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并使用数据库、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实用型人才。该专业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法学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法学专业教育师资。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教育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 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 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 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本地区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兼顾本地区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汉语史、哲学通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史(含作品选)、外国文学(含作品选)、比较文学、民间文学、文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文艺心理学、中国古代文献学等。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从事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研究和数学实践应用等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数学教学、数学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中等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普通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复变函数A、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数学实验、数学模型、计算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基础等。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人文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计算机等高级技术,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大学英语语法、国际商法、国际金融与实务、财务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课: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写作、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翻译。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 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概论、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 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具备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财务管理、分析、服务、证券投资及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各级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等部门从事财务规划、决策、分析与控制工作、资本运营的组织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原理、理财电算化。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和实际业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专业代码:120213T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会计模拟、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教育的基础知识,受到相应学科的技能训练,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2.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从事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教育和与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专长和能力。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扎实的现代商务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从事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数据分析、视觉营销、跨境电商客服、跨境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职业前景:在各类涉外企业、互联网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及培训机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策划、运营、研发、设计、管理及教育等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智、德、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旅游专业理论素质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服务行业从事旅游管理和实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原理。

专业代码:120904T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旅行社经营管理概论、旅游接待礼仪、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区域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游教学论、教育实习、景区规划、景观设计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服务行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管理服务技能,熟悉东南亚国家旅游发展概况,具备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和一定的旅游专业教学能力,能在旅游行业从事相关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受到相应学科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相关旅游企业中服务与经营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旅游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4.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193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汉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英语 商务英语 小学教育 中文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务会计教育 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体育保健与康复 大数据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软件工程 软件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