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

双一流
南京中医药大学
毕业生数据

3028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A类),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制订了第一版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拥有仙林、汉中门、泰州三个校区。设有9个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拥有15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药企。学校现有在校生2万余名,教职工近2千人。

学校坚持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秉承“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学校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中医学、中药学等主干学科位居全国前列。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入选U.S.News“全球最好大学排名”榜。2020年至2022年,中药学连续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位列第一。2016年起,学校连续7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

学校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医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名中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建设了一支富有发展潜质和创新活力、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现有本科专业37个,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0个。学校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知名院所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医生(中医学9年本博一贯制、“5+3” 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科学家(中药学“4+5”本博连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中药学/药学本硕连读拔尖应用人才)。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技术专业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数均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主动融入世界潮流,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水平。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我校与RMIT合作建立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已培养留学生3万余名。学校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交流合作,先后建立了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由我校举办的瑞士中医药大学是瑞士官方唯一认可的中医药大学,也是欧洲第一所可授予中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独立中医药大学。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根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特色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将学校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医学信息工程
  • 公共事业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应用心理学
  • 制药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物制药
  • 中医康复学
  • 中药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中药学类
  • 康复治疗学
  • 市场营销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中医养生学
  • 助产学
  • 计算机类
  • 中医儿科学
  • 药学类
  • 临床医学
  • 人工智能
  • 药事管理
  • 针灸推拿学
  • 眼视光学
  • 中医学
  • 公共管理类
  • 护理学

专业代码:080711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医药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生理解剖、医学信息、医学传感检测、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及图像、生物系统及建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控制系统等 。

相近专业:

计算机科学 医药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生物医学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及研制新型生物医疗电子、信息仪器等方面的专业性、实用性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信息工程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医药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3.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现代公共管理基本技能,具备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职业素养、运用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具备相应的经济学与医药学基本知识,具有医院管理与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综合素质高而能力强,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公共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企业等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等。

就业去向:卫生管理科研院所类、医院类、商贸服务类企事业单位等。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通晓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具备国际贸易及国际营销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外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与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国际商法、世界经济概论、财政学、会计学、管理学。

就业去向:医药类、银行邮政类、外贸类、培训服务类企事单位等。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具有较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医学心理学理论及其他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及实践技能,主要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教育、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和心理学应用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评估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健康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认知心理学、精神病学、心身医学等。

就业去向:主要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政法系统等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以及心理教育和企业EAP服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制药工业发展的专业工程技术人 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相关产 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社会交流能力,能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的生 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和科 技服务等工作或进入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品生产制造、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 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专业实验技能、工艺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科学与工程方法 训练,掌握从事药品研究与开发、制药工艺设计与放大、药品生产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科学 素养;

2.具有从事制药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

4.掌握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 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方案,具有解决 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 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7.了解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众多的技术标准,熟悉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护、 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 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现代基础化学(128学时)、分析化学(64学时)、有机化学(160学时)、物理化学 (144学时)、生物化学(48学时)、工程制图(56学时)、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基础(72学时)、化工 原理(186学时)、药理学(32学时)、药物化学(48学时)、药物分析(32学讨)、药物合成(48学 时)、制药工艺学(32学时)、制药工程学(208学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2学时)、工业药 剂学(32学时)、制药工程专业实验(160学时)。

示例二:制药工程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56学时)、生物化学实验(48学时)、药物化学 (双语)(48学时)、工业制剂学(32学时)、制药工艺学(64学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32学 时)、制药分离工程(双语)(48学时)、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32学时)、专业实验(64学时)。

示例三:药物合成反应(48学时)、药物化学(40学时)、天然药物化学(40学时)、制药工艺 学(双语)(32学时)、制药反应工程(40学时)、制药分离技术(32学时)、制药工艺设计(40学 时)、制药专业实验(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化学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 程设计、制药机械课程设计、制药设备与车间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药物合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和制药工程专业 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14 地质类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采用“3+1”的基本模式,前3年课程在本校就读,最后1年课程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完成。

授予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授工学学士学位、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授Bachelor of Applied Science(FoodTechnology and Nutrition)(中文译名:食品科学与营养专业应用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具备中澳两国文化背景知识且通晓汉、英两种语言,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与安 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生产与质控、食品检验的能力。可在食品加工、检验、流通企业或食品监管部门从事食品安全控制或监督管理,或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食品相关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及评价、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法规与标准、基础医学概论等。

就业去向:在食品/保健食品生产或流通企业,食品检验或研发机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从事食品/保健食品研究开发、质量检验与控制、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特别说明:

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签订的协议,该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年需在澳大利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学习,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后,可同时获得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及由澳大利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办理出国的费用以及在澳大利亚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费用由学生自理;第四年赴澳大利亚学习之前,第四年去澳大利亚学习之前雅思成绩须达到澳方学校的入学要求,雅思成绩要求为均分6.5以上(单项不低于6.0)。如遇到两国法律和政府政策调整等情势变更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以变更后的法律政策为准。第一年至第三年学费18000元人民币/年,第四年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学习课程以中澳双方签订的协议为准(2016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收费标准为30,720澳元/年),实际学习费用以学生出国当年该校公布收取学费标准为准。

专业代码:083002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

相近专业: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化工与制药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对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3.具有对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定义

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康复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学等,具备运用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技术等处理临床疾病功能障碍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康复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医康复学人才。例如: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院校、中医科研机构等。

课程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

就业方向

可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院校、中医科研机构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药学、中医学 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 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 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药学专业 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药、中药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 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中成药制备、质量控制、中药种植、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 药物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3.具有中药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医药行业、药事管理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中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 方法。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 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间实习、科研见习、野外采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分析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技能、科技信息组织与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能力,能在各类政府部门、医院、医药企业从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实施工作、信息服务、信息研究利用以及卫生情报分析、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V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信息组织原理、信息分析与决策、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信息检索(中文、西文)、Internet实用技术、信息计量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安全、系统工程、Web程序设计及应用、电子商务等。

就业去向:医药类、软件开发类、信息管理类企事业单位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一定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疗养院等,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康复治疗师。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发育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神经病学、骨伤科学、老年病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理疗学、作业疗法学、言语治疗学、假肢与矫形器学、针灸学、推拿学、传统体育疗法、临床康复学、康复心理学、社区康复学。

就业去向:各级医疗、康复机构、疗养院及学校等。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市场调研和开发的能力,能在(医药)企业、卫生服务机构从事营销调研、市场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品牌管理、产品管理、销售管理、市场维护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医药市场营销、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运筹学、管理学、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药理学、中医基础概论、基础医学概论、消费者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广告学。

就业去向:医药类、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咨询培训类、银行类企事业单位等。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具备良好的食品卫生管理监督、营养治疗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学校及餐饮食品企业等部门,从事营养治疗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监督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复合性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营养学、分子营养学、食用方药学、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总论、内科临床营养学、外科临床营养学、妇科临床营养学、儿科临床营养学、中医临床营养学、膳食工艺学、食品工艺学、健康管理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学校及餐饮食品企业等部门。

专业定义

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主要研究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方法。例如:商务数据分析、商务智能、电子健康、大数据金融、数据挖掘、大数据管理与治理等。

课程体系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数学与信息科学概论》《数据结构》《数据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导论》《程序设计实践》《离散数学》《概率与统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计算智能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并行体系结构与编程》《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数据科学算法导论》《经济管理理论》等。

就业方向

企事业单位:大数据系统架构师、Java大数据分布式程序开发师、大数据平台运维师、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挖掘师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适应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备医学、管理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健康产业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卫生行政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工作。

主干课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传播,健康状态与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方法,健康大数据分析,公共营养,健康心理学,健康服务与营销、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检测实务、环境治理实务等、人体结构与机能、健康评估(技术)、健康管理、职场压力管理实务等。


学 历:本科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中医院、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各级西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学历: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中医养生 学专业知识和方法技术,以及必要的西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能够在各级各类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中医治未病科、老年病科、 康复科、营养科等以及与慢病相关的临床各科,各类相关医疗卫生 机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类门诊部,养生养老机构及企业等 社会健康服务或管理单位,从事相关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治未病、医疗、教学、科研及健康宣教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机构、各类学 校、医养综合体、健康服务或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等。

专业定义

培养掌握护理学和助产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责任感,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能够从事临床助产、围产期护理,以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助产专门人才和各项基本能力。例如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和临床助产能力,初步的助产专业教学能力、围产期管理能力及产科相关科研能力。

课程体系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女性盆底解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

就业方向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从事产科方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该专业为我校2017年获批成立的新专业,依托我校中医儿科学 学科办学。该学科是全国同类学科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 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教学名师。办学实力雄厚,尤其是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在全国同类中医药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历: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 掌握一定的现代儿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处理儿科常见病,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医儿科学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中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医学 院校等单位从事中医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疗行政管理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学 历:本科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较为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初步具备临床医学专业工作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药院校、医学科研部门等单位中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医学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急诊医学、循证医学等。

就业去向:医疗卫生单位、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医药相关单位。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药学、管理学、法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价格、广告、包装及监督管理等不同环节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运用药物经济学、药品质量管理、药品风险管理等经济、管理方法从事行业管理、预测、评估、注册等活动,能够适应现代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需要,从事药事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化学(无机、物化、有机)、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经济学、药品质量管理(5GP)、卫生统计学、卫生法规、中国药事法、行政法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药房管理、医药知识产权法学。

就业去向:医药类、外贸类、信息技术类、银行类企事单位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针灸推拿学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 本知识,接受针灸推拿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针灸推拿技术与方法进行诊疗、预 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 技能;

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

5.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和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以及常见传 染病的防治原则;

6.了解针灸推拿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7.了解针灸推拿学术思想发展基本规律和主要学术观点;

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9.具有应用针灸推拿技术和方法防治常见病症的基本能力;

10.具有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11.具有阅读针灸推拿古典医籍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12.具有初步的针灸推拿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 精神;

13.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学、 推拿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科学创新活动、社会实 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针灸推拿效应与机理实验、体格检查训练、中医四诊技 能训练、经络腧穴定位训练、刺法灸法技能训练、推拿手法技能训练、医患沟通技能训练。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医、理、工相结合的,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将现代眼科学与视光学知识相结合,毕业后可在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担任视光师、检查技师,在医学院校、眼镜公司、眼视光学器械研究部门承担眼视光学教学、科研、销售等工作的眼视光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视光学、几何光学、眼镜材料学、眼镜加工与调整、眼视光器械学、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眼镜光学、眼病学、视觉神经生理学、双眼视和低视力学、斜视弱视学、验光学、角膜接触镜学、屈光治疗学、眼科学基础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在各级医院、眼科视光学医院或门诊、医学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涉及视力保健产品的公司、眼镜企业等单位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 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 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医药进行诊 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以及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

5.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与常见传 染病的防治原则;

6.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7.了解中医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9.具有对常见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初步处理的 能力;

10.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11.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12.具有初步的中医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3.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 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科学创新活动、社会实 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实训):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体格检 查训练、中医四诊技能训练、中医内科临床技能训练、中医外科临床技能训练、针灸技能训练、急 症临床技能训练、医患沟通技能训练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295    本科毕业人数:2733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中医养生学 中医学 康复治疗学 中药学类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信息工程 药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 眼视光学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公共管理类 中药学 应用心理学 市场营销 中医儿科学 助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医康复学 药学类 计算机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 临床医学 制药工程 针灸推拿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公共事业管理 护理学 生物制药
北京 4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4 7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3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5 6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30 450 148 39 7 68 22 17 17 18 19 20 23 27 27 30 31 32 35 40 47 49 58 64 68 71 120 120 148 240
浙江 0 5 6 3 5 0 0 0 5 0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9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5 0 0 0 0 9 0 0 5 0 0 0 0 1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5 11 0 0 0 10 0 0 0 0 0 0 0 0 8 0 0 0 0 0 9 0 0 0 0 0 0 7 0
河南 0 0 0 4 4 0 0 0 0 5 0 5 0 0 0 0 0 0 0 0 9 0 0 0 0 0 0 0 16 0
湖北 0 5 0 5 2 3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5 0 0 2 2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广东 2 2 0 0 7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3 10 0 7 0 11 0 9 0 0 0 0 0 0 0 0 2 3 0 0 11 5 7 5 0 4 0 0 18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 0
四川 0 4 0 0 0 5 0 0 5 0 0 5 0 0 0 0 0 0 0 0 6 0 4 3 0 0 0 0 4 0
贵州 0 0 0 0 0 0 0 9 8 3 0 6 8 0 0 0 0 0 0 0 10 6 7 0 0 0 0 0 21 0
云南 0 7 0 6 0 9 0 5 0 4 0 0 0 0 0 0 4 5 0 0 0 0 0 5 0 5 0 0 7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8 0 0 0 6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6 5 0 3 0 3 0 0 5 0
青海 0 2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0 0 0 0 0 0
宁夏 0 4 0 5 0 0 6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