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

普通本科
南京体育学院
毕业生数据

540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校训为“严、和、朴、实”。

学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三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等9个单位,17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多人;竞技训练设有乒羽学院等5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414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教育硕士、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12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C类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千门优课下乡”大型公益教育行动课程5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实习实训基地11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6人25人次22项次获奥运会冠军,106人327人次209项次获世界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4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20.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01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20多部;发表论文49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62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设有江苏省运动戒毒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武术研究中心、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96人(含民办机制8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9人、副高级职称14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8人、硕士学位251人。教练员有120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2人、高级教练49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1人,入选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优青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5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1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9人,硕士生导师181人(含外聘50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认真总结60多年办学历程,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明确了分三步走实现“新南体”奋斗目标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到2023年,实现“优势凸显、特色巩固”,办学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第二步到2035年,实现“优势巩固、特色突出”,主要办学办队指标在国内同行中居于前列,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第三步到2050年,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质量建成“新南体”。对照三步走部署,学校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一是牢固树立“新南体”奋斗目标,二是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四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五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学科与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力提升工程、对外交流合作层次提升工程,六是实施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作风建设保障、文化建设保障、校园建设保障、党的建设保障。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力争早日建成“新南体”,为江苏省和国家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体育教学
  • 运动康复
  • 运动人体科学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新闻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运动康复学
  • 运动训练
  • 运动人体科学
  • 学科教学(体育)
  • 康复治疗学
  • 新闻与传播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运动医学和体适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

2、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组织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运动创伤学、运动医务监督、营养学、康复临床学、康复评定学、理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贴扎技术、运动训练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民族传统体育、健康体适能等课程。

3、修业年限:4年

4、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5、就业去向: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职业俱乐部、健身俱乐部、养生健康会所、体育健身企业、健康管理机构等。

1、培养目标: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体育保健康复特色的专门人才。

2、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科研方法、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损伤学、运动营养学、物理治疗学、运动推拿、运动学习与控制、健身方法与技术、健康管理、运动人体实验技能、运动生物学监控、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

3、修业年限:4年

4、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5、就业去向:学校(包括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运动训练基地、健身场所、体育健身企业、健康管理机构等。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体育市场营销与策划等运作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体育以及体育相关领域从事市场营销策划、运作的体育产业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体育产业概论、运营管理、会计学原理、公司财务管理、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俱乐部管理、体育经纪人、体育赞助、体育风险管理等。

3、修业年限:4年

4、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5、就业方向:体育场馆、体育广告公司、体育赛事公司、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公司等各类体育企业和体育事业单位。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胜任体育新闻工作的专业人才。

2、主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形式逻辑、项目运动基础、新闻学概论、写作学、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报道与评论、体育主持与解说艺术、中外优秀体育专著深度报道、体育影视制作、新闻心理学等课程。

3、修业年限:4年

4、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5、就业去向:新闻、出版和其他传媒机构以及体育系统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康复治疗的知识和操作技术,具有人体运动科学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病理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疗法、理疗学、言语治疗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学、代谢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课程。

3、修业年限:4年

4、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5、就业去向:卫生部门、民政系统下属的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儿童医院、专业康复医院)的康复部门、残联康复机构、老年康复中心、特殊学校、康复器械公司等机构。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160    本科毕业人数:38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体育教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康复 康复治疗学 运动训练 学科教学(体育) 新闻与传播 体育经济与管理 新闻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运动康复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1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1 1 16 10 50 1 1 1 160 70 1 1 1 1
浙江 1 0 4 5 0 0 1 1 10 10 1 0 0 0
安徽 1 1 4 4 4 1 1 0 0 0 1 1 0 0
福建 0 1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1 1 0 8 0 1 0 0 0 0 0 1 1 0
河南 1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湖北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广东 1 0 0 0 3 0 1 0 0 0 0 0 0 0
广西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1 0 5 5 0 0 0 0 5 0 1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