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普通本科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毕业生数据

3994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毗邻著名的钟山风景区,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1952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首任轻工业部部长,将学校交由轻工业部管理;1954年,更名为上海机械学校;1960年,整体搬迁至南京,更名为轻工业部南京机电学校;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归江苏省管理;1999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暂定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学校培养了张闻天、华罗庚、江竹筠、徐伯昕、朱森林、秦怡、顾心怿、王世绩、邹世昌等一批杰出校友及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约3.4亿元;图书131万册;设有23个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649人,其中,本科生8287人。外国留学生70余人。教职员工11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才用才力度。拥有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教师团队4个,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27个,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贴、省名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社科优青、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等230余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5人)。

学校健全和完善“分层分类、做学合一、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精品课程13门、国家规划教材46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9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9项;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1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职业院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与31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华为、西门子、ABB、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7个。

学校与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等40多个国家(地区)的90余家境外组织和院校保持稳固的联系,获得全球职教界的最高荣誉——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应用研究与创新”金奖。学校国际化探索成果“高职国际合作教育范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7年至2019年我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20年学校建成全国首家“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2021年全国首家职业教育孔子学院正式落户学校。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以特色优势服务职教、以优质资源贡献职教。牵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职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全国性平台5个,以及牵头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教集团等全省性平台9个。

学校是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唯一的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全国首批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的试点院校;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以例示人”作用,致力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的示范、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示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示范和产教融合的示范,勇担试点示范新使命,奋力谱写建设“全国领军、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新篇章。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数字媒体艺术
  • 软件工程技术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 网络工程技术
  • 现代通信工程
  •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 汽车服务工程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物联网工程技术
  •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 现代物流管理
  • 大数据与会计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
  • 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
  • 飞行器维修工程技术
  • 建设工程管理
  •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电子商务
  • 旅游管理
  •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 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 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 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理、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同时,还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 养和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等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 作,能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数字媒体设计。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有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 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具有一定的外 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 学、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计算机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数字媒体专业方向领域内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技术;

3.具备摄影摄像相关专业方向领域的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

4.熟悉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方向领域的前景、需求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学、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多媒体技术学。

核心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 网页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流媒体技术、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 辑、虚拟现实、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多媒体网页设计、摄影与摄像、Flash动画设计、数字音视频制作、数字 媒体网络传输等多个实践环节,它们与毕业设计一起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此外,专业实践 还包括在电视台、影视公司、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建筑设 计(建筑漫游和环境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进行实验环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于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识图与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建设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工程质量检验与竣工验收、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技术与造价软件综合实训、水暖电基本知识、工程管理实务等。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具有建筑测量实训室、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质量控制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房地产开发实训室、房地产投资分析实训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10多个校内实训室,还有南通二建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

就业方向:可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等方面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智能智造车间布局规划、工艺设计与仿真、智能装备集成及系统调试、智能制造系统运营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PLC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现代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等、生产现场管理、智能车间仿真与优化技术、智能调度技术及应用等。
专业实践:金工实习、机电产品装调综合实训、电工与电子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系统基础实训、智能制造设备装调综合实训、智能化产线安装调试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系统调试与运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智能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产线领域的设计、制造企业及其它部门、公司、科研与教学部门从事智能装备集成与应用、智能制造车间工艺规划及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与运营管理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6%,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人;餐饮服务高级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同时还聘有8名来自行业和企业的文旅专家、导游技能大师等作为兼职教师。

培养目标:响应国家数字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的要求和部署,培养掌握现代旅游服务体系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项目方案设计与实现能力,能够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兼具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文化自信、数理能力和数字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职业礼仪、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职业英语、旅游休闲概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智慧旅游概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景区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接待业、休闲度假村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定制、导游服务技能等。

实验实训条件:旅游职业素养养成实训、旅游接待与服务技能综合实训、旅游职业礼仪实训、旅游市场数据调查与分析实训、旅游新媒体应用实训、文旅产品设计与创新实训、OTA运营综合实训、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旅游产品策划和定制综合实训、主题接待设计实践、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就业面向: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主要在旅行社、酒店、主题公园、会展等旅游产业从事企业管理、旅游接待、旅游产品研发、旅游新媒体运营等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6%,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人;餐饮服务高级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同时还聘有8名来自行业和企业的文旅专家、导游技能大师等作为兼职教师。
培养目标:响应国家数字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的要求和部署,培养掌握现代旅游服务体系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项目方案设计与实现能力,能够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兼具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文化自信、数理能力和数字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职业礼仪、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职业英语、旅游休闲概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智慧旅游概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景区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接待业、休闲度假村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定制、导游服务技能等。
实验实训条件:旅游职业素养养成实训、旅游接待与服务技能综合实训、旅游职业礼仪实训、旅游市场数据调查与分析实训、旅游新媒体应用实训、文旅产品设计与创新实训、OTA运营综合实训、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旅游产品策划和定制综合实训、主题接待设计实践、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就业面向: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主要在旅行社、酒店、主题公园、会展等旅游产业从事企业管理、旅游接待、旅游产品研发、旅游新媒体运营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公民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与原理、设计制造、试制装调、测试评价、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新能源汽车设计改进、装配调试、试验评价、质量管理和技术支持等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设计改进、装配调试、试验评价、质量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具备国际视野、主动适应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现场应用工程师。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A/B、C语言程度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新能源汽车构造、汽车理论、EDA软件、电力与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试验学、汽车测试系统创新与应用、汽车性能仿真与优化、新能源汽车电机与驱动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新能源汽车充配电及控制技术。

主要专业实践:汽车零部件测绘课程设计、汽车电子设计项目、高压系统装配与调试实训、动力电池系统测试与检修综合实训、驱动电机系统测试与检修综合实训、充配电系统测试与检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面向研发辅助、技术支持、现场管理和装配调试等职业岗位群,毕业生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试验试制、装配调试、零部件及整车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支持、汽车销售服务及维修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产品设计公司、企业产品研发部等从事产品创新创意设计与管理的第一线岗位,能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有: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表现基础、材料与工艺、手绘设计表现、CAD制图、人机工程学、产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二维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调研与分析、家具创意设计、产品工程设计、交互设计、大型工业设备外观设计、产品动画演示、产品结构创新设计等。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专业素材采集实训、产品模型制作实训、产品专题设计实训、产品系统设计实训、竞赛设计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产品制造企业的研发部、产品设计公司、文化创意公司、展示设计公司以及相关设计类行业,从事小家电、家具、文创产品、日用品、设备外观等产品的创意研发设计、产品品牌推广和展示设计、交互设计等相关的创意设计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包括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高级职称占比33.3%,拥有博士学位3人,占团队总人数的20.0%,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团队总数100.0%,双师型教师比例占86.7%,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共6人,拥有江苏省“紫金文创优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师等省级名师3人。另聘有江苏省产业教授1人。专业团队具备一定国际视野,教学团队结构完善,梯队合理,双师比例高,教学科研能力强。

实验实训条件: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场地总面积1600平米,建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子项目“文化创意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新产品快速加工成型工作室、产品结构创新工作室、产品材料与工艺实训室等。专业拥有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千元以上)150余台,主要涉及光固化3D打印机、五轴端面加工单元、眼动追踪系统、新型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3D扫描仪等各1台,用于手绘快速表现的数位屏60台,用于切割加工的CNC设备1台,激光雕刻机2台,用于木材产品模型制作的滚筒砂光机、万能推锯、砂轴机等设备一批,实训设备总价值270余万元。

主要成果:专业团队教学能力突出,近几年,团队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省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教育部教指委微课大赛二等奖2项,省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项、其它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40余项。专业团队科研实力强劲,近五年,师生团队共授权专利386项(含软著),其中发明4项,实用188项,外观19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项。专业团队主持建设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10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0余项,横向项目及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60余万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于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识图与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建设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工程质量检验与竣工验收、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技术与造价软件综合实训、水暖电基本知识、工程管理实务等。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具有建筑测量实训室、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质量控制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房地产开发实训室、房地产投资分析实训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10多个校内实训室,还有南通二建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

就业方向:可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等方面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各种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工艺与工装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及技术研发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机械设计与CAD、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CAM技术、多轴加工技术、现代设计方法、自动工装与夹具、激光加工技术、有限元法及其应用、电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践:金工实习、典型产品拆装测绘综合实训、电工与电子综合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机械制造工艺综合实训、在机监测综合实训、激光加工综合实训、有限元分析综合实训、精密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特种加工与应用综合实训、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及其它生产部门、公司、科研与教学部门从事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工艺与工装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及技术研发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项目方案设计与实现能力,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文化艺术业、互联网与相关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行业的数字媒体内容创意、设计和制作等技术领域,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能够从事影视剪辑与特效制作师、三维动画设计师、游戏UI设计师、网页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数字孪生设计工程师、数据可视化设计师等岗位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造型表现基础、设计基础、数字图像基础、三维软件应用基础、界面设计、摄影技术、摄像技术、电影画面设定与分镜、影视剪辑与特效制作、影视配乐与音效、视频包装与设计、编程基础、虚拟引擎基础、VR模型制作、全景视频拍摄与处理、交互引擎应用、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游戏模型设计、数字交互产品策划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电视台、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与运用、影视制作机构、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网络多媒体、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婚纱影楼、文化宣传部门、数字出版物设计制作、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热门行业工作,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就业广阔,极具发展潜力。
师资队伍结构: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4人,硕士12人,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9名。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分布均匀,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专任教师中持双证教师人数以及有企业从业背景或有项目实践背景人数占96%。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地方产业、挖掘地方文化、助力地方发展,通过“政校行企协同育人、项目化教学、品牌项目建设、艺术工坊打造”等多渠道挖掘人才培养资源,构建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平台,强化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至2022年,为满足本专业见习、实习的需要,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工作需求相对接,保障学生顺利就业。专业成立以来,学校持续投入专业实训设备320余万元,建成VR开发、数艺联合、多媒体创意策划、CG艺术、数字动画等实训室12间;数媒交互、融媒体竞赛孵化、VR竞赛孵化、游美竞赛等工作室10间;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开发中心、8K数娱直播与创意产业实践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校内实训场地面积约2200平米。
主要成果:专任教师团队中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创意英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1名;专业教师个人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31项,其中参加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荣获“金教鞭”奖金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轻化工类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在校生参加全国各级专业竞赛人数达百余名,获省级以上等级奖项44项,其中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专家特别推荐奖1 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省赛特等奖1项;艺术教指委“广交会”同步交易展一等奖1项;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科研项目等52人,专业办学成效显著。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于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识图与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建设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工程质量检验与竣工验收、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技术与造价软件综合实训、水暖电基本知识、工程管理实务等。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具有建筑测量实训室、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质量控制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房地产开发实训室、房地产投资分析实训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10多个校内实训室,还有南通二建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
就业方向:可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等方面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物流学、经济学、运筹学、商务统计实务。供应链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国际货运代理、运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创新创业沙盘实训、ERP软件综合实训、3D物流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国际物流综合实训、供应链管理综合实训、物流系统设计综合实训、生产物流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于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识图与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建设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工程质量检验与竣工验收、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技术与造价软件综合实训、水暖电基本知识、工程管理实务等。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具有建筑测量实训室、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质量控制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房地产开发实训室、房地产投资分析实训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10多个校内实训室,还有南通二建等5个校外实训基地。

就业方向:可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等方面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金铁美强创”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人工智能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框架等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系统研发与运维等能力,能够从事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数学基础、电路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开发、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数据处理与分析综合实训、机器学习模型与应用开发综合实训、深度学习模型与应用开发综合实训、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综合实训、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开发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实验实训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方面,结合“技术联盟式”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合多家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或应用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学校输送人才入驻企业,企业为学校提供研发项目和设备的方式,在学校建立 “校中厂”实践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实训、企业服务、产品研发三位一体的共享平台。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与互联网、IT、人工智能企业联合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

就业方向: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在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制造、应用、咨询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产品实现、应用集成与运维、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电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调试维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视觉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自控原理、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械设计与创新、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等。
主要专业实践:金工实习、电工实训、机电基础综合实训、机电产品设计综合实训、典型机电产品安装调试综合实训、智能制造系统调试与运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主要在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及电气企业及其它生产部门、公司、科研与教学部门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调试维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产品设计公司、企业产品研发部等从事产品创新创意设计与管理的第一线岗位,能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有: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表现基础、材料与工艺、手绘设计表现、CAD制图、人机工程学、产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二维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调研与分析、家具创意设计、产品工程设计、交互设计、大型工业设备外观设计、产品动画演示、产品结构创新设计等。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专业素材采集实训、产品模型制作实训、产品专题设计实训、产品系统设计实训、竞赛设计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产品制造企业的研发部、产品设计公司、文化创意公司、展示设计公司以及相关设计类行业,从事小家电、家具、文创产品、日用品、设备外观等产品的创意研发设计、产品品牌推广和展示设计、交互设计等相关的创意设计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包括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高级职称占比33.3%,拥有博士学位3人,占团队总人数的20.0%,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团队总数100.0%,双师型教师比例占86.7%,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共6人,拥有江苏省“紫金文创优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师等省级名师3人。另聘有江苏省产业教授1人。专业团队具备一定国际视野,教学团队结构完善,梯队合理,双师比例高,教学科研能力强。
实验实训条件: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场地总面积1600平米,建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子项目“文化创意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新产品快速加工成型工作室、产品结构创新工作室、产品材料与工艺实训室等。专业拥有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千元以上)150余台,主要涉及光固化3D打印机、五轴端面加工单元、眼动追踪系统、新型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3D扫描仪等各1台,用于手绘快速表现的数位屏60台,用于切割加工的CNC设备1台,激光雕刻机2台,用于木材产品模型制作的滚筒砂光机、万能推锯、砂轴机等设备一批,实训设备总价值270余万元。
主要成果:专业团队教学能力突出,近几年,团队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省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教育部教指委微课大赛二等奖2项,省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项、其它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40余项。专业团队科研实力强劲,近五年,师生团队共授权专利386项(含软著),其中发明4项,实用188项,外观19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项。专业团队主持建设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10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0余项,横向项目及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60余万元。
师资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6%,博士学位教师11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人;餐饮服务高级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同时还聘有8名来自行业和企业的文旅专家、导游技能大师等作为兼职教师。

培养目标:响应国家数字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的要求和部署,培养掌握现代旅游服务体系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项目方案设计与实现能力,能够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兼具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文化自信、数理能力和数字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职业礼仪、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职业英语、旅游休闲概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智慧旅游概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景区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接待业、休闲度假村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定制、导游服务技能等。

实验实训条件:旅游职业素养养成实训、旅游接待与服务技能综合实训、旅游职业礼仪实训、旅游市场数据调查与分析实训、旅游新媒体应用实训、文旅产品设计与创新实训、OTA运营综合实训、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旅游产品策划和定制综合实训、主题接待设计实践、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就业面向: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主要在旅行社、酒店、主题公园、会展等旅游产业从事企业管理、旅游接待、旅游产品研发、旅游新媒体运营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掌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 规和业务流程,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使用 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能够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日常事务和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广泛 的知识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的涉猎,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 神,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成为适应经济全球 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经济 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备优良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和 分析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

3.熟悉本国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前沿和行业需求;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 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6.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综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 财政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 论文、科研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国际商务实践模拟、证券交易实务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模拟、统计分析软件 应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 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 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商 务系统工程的开发、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电子商务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惯例;

5.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计算机、经济学。

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电子 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经济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 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 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 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 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 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 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 观、加工工艺、内部机构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开发性设 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形象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 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 艺;具备综合运用CAD/CAM/CAE手段设计开发产品的基本能力。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有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 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具有一定的外 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 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工业造型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产品模具开发专业方向领域内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技术;

3.具备相关材料与制作工艺专业方向领域的知识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产品设计的前景、需求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产品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学。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 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 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联系在 一起,进行产品从策划、设计、模具设计、模型制作、完成产品设计报告书等实践课题教学。

主要专业实验:按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在产品设计公司、科研单位进行工业产品的相关材料 性能及加工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98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1014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物联网工程技术 大数据与会计 旅游管理 数字媒体艺术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 现代物流管理 飞行器维修工程技术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产品设计 建设工程管理 汽车服务工程技术 网络工程技术 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软件工程技术 现代通信工程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