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前身为1956年建校的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8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986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矿业、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设有学院、部、中心等教学单位20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2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3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19名,其中高级职称70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227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49人(校外兼职导师148名)。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内蒙古首次“科教兴区”特别奖获得者、内蒙古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特支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6167名。6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内蒙古高校领先水平,2000年、2009年学校2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成为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2年,学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光荣称号(全国共15家高校)。
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内蒙古协同创新培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内蒙古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1个,内蒙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内蒙古重点实验室16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内蒙古科普基地1个,内蒙古工业设计中心1个,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学校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科研获奖位居内蒙古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军工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64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31篇,获授权专利679项,其中发明专利318项。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研制出的矿渣微晶玻璃管材,被确定为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并已实现产业化。学校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大学”,201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学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奖励11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47项,省级奖励839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15篇,获批专利124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被自治区人社厅、科技厅、财政厅、团委授予“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首批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业孵化器”“众创众扶支撑平台”,被包头市人社局、财政局、团市委授予“包头市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孵化器”“包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于2018年7月,与英特尔公司合作成立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中心。
学生竞技体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截至2018年,我校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牌466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10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32枚,省部级体育竞赛金牌196枚。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最高级别比赛上,我校连续八年获得全国高校前十名。我校学生运动员连续五届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并获得一金四银一铜,先后代表国家参加三届世界大学生越野锦标赛,三名学生运动员曾参加2004、2008、2016年的奥运会。在2017年8月13日的伦敦世锦赛上,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杨家玉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17年9月3日,杨家玉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2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2018年8月29日,在雅加达亚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杨家玉以1小时29分15秒的成绩夺得冠军。2011年学校当选全国大体协副主席单位,2014年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内蒙古西部校园足球联盟和内蒙古校园足球联合会并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为内蒙古校园足球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学校引进智力,促进发展,先后聘请彭苏萍、薛其坤院士等168名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任兼职或客座教授。主办和承办了20余场大型国际与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建立了内蒙古科技大学侨联,拥有海内外华侨侨眷20余名,归侨人员50余名。派出因公出访团组100余批次,出访人数达300余人次;来华留学生、交流生、交换生、出国留学生达500余人。
学校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大力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探索以学术工作委员会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决策机制,以校长办公会为基本形式的行政执行机制,以学生工作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中国特色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巡视督导工作委员会为主要抓手的监督机制和以功能相对集中的专项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的政策制定与组织协调机制。
展望未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为保障,大力推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践行“学术为本、学业为上、学生为体、学者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风和“百炼成钢”的校训,争取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好大学。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面向各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及CAD、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厂供电、煤矿电气设备、采煤概论、矿山机械、零部件测绘与CAD设计;电子实训、金工实训、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单片机设计、电气控制实训、PLC应用技术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煤矿认识实习、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技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本专业学生可获得劳动部颁发的维修电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
毕业生情况: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通过机械和电气等方面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多行业的要求。学生毕业后适合的职业岗位群有:机电产品设计人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机电设备维修人员、机电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等。近几年,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工厂、矿山等企业,专升本和传统就业率在90%以上。
本专业学制3年,专科学历。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在煤炭、冶金、电力等企业从事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检修、维护、安装、技术改造和管理等工作;能设计、制作、调试小型电子产品;能对供、配电系统进行操作与维护以及安装调试电气设备;能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使用、调试、维护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电路基础、电子技术、C语言、电机与拖动、电气测量、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电路CAD、交直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电气控制及PLC、煤矿电气设备、煤矿监控技术、采煤概论、矿山机械;工程实践、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电气测量实训、电机与拖动实训、机械及电子CAD实训、交直流调速系统实训、工厂供电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自动检测技术实训、电气控制及PLC实训、煤矿电气设备实训、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等。
本专业可获得劳动部颁发的维修电工中级和高级、电子电气装配工等职业技术证书。
毕业生情况: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主要从事冶金、电力、煤炭及其他行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操作及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3年,专科学历。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始建于1992年,1997年设会计学本科专业。本专业校内教学注重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将系统地学习会计学专业课程,接受会计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同时还将受到自成体系的实训课程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实践经验。
本专业本科教学的特色之处在于融理论教学于实践之中,现已开设会计工作流程实验、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会计沙盘模拟、会计岗位实训等实训环节课程,拥有与教学相关的各类模拟软件,如会计实务、税收、审计等。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十余个,其中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以供学生更好的走入企业,增加实践阅历。
本专业拥有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本科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必要的师资保障。会计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7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师资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建系以来,我系教师潜心于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学改革,先后获批各级教改课题多项,多人获得省校级教学大赛奖项若干。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近年会计系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项,地市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50多篇,包括被EI,ISTP、CSSCI收录的文章多篇,国家中文管理类核心期刊文章以及省部级以上期刊文章多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5部。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从事财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与实践环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商业会计等,会计基础综合训练、会计模拟实训、厂矿会计实习、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数据库应用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毕业实习。
毕业生情况:本专业就业面向大中小型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服务领域的会计咨询、纳税申报和会计审计稽查工作岗位,也可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从事相关岗位工作。近年来,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初级会计师证书及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制3年,专科学历。
大数据与会计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
北京 | 0 | 0 | 0 |
天津 | 0 | 0 | 0 |
河北 | 0 | 0 | 0 |
山西 | 0 | 0 | 0 |
内蒙古 | 0 | 0 | 0 |
辽宁 | 0 | 0 | 0 |
吉林 | 0 | 0 | 0 |
黑龙江 | 0 | 0 | 0 |
上海 | 0 | 0 | 0 |
江苏 | 0 | 0 | 0 |
浙江 | 0 | 0 | 0 |
安徽 | 0 | 0 | 0 |
福建 | 0 | 0 | 0 |
江西 | 0 | 0 | 0 |
山东 | 0 | 0 | 0 |
河南 | 0 | 0 | 0 |
湖北 | 0 | 0 | 0 |
湖南 | 0 | 0 | 0 |
广东 | 0 | 0 | 0 |
广西 | 0 | 0 | 0 |
海南 | 0 | 0 | 0 |
重庆 | 0 | 0 | 0 |
四川 | 0 | 0 | 0 |
贵州 | 0 | 0 | 0 |
云南 | 0 | 0 | 0 |
西藏 | 0 | 0 | 0 |
陕西 | 0 | 0 | 0 |
甘肃 | 0 | 0 | 0 |
青海 | 0 | 0 | 0 |
宁夏 | 0 | 0 | 0 |
新疆 | 0 | 0 | 0 |
台湾 | 0 | 0 | 0 |
香港 | 0 | 0 | 0 |
澳门 | 0 | 0 | 0 |
外籍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