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

普通本科
内蒙古师范大学
毕业生数据

8884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22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4.8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亿余元。馆藏图书276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233万余册。学校下设20个党政管理机构,26个教学机构,3个合作办学学院,4所附属学校(含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学校)。现有教职工2166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355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3%,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8%,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8%;有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20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2002年至今,入选及引进国家“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66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68人(次)、团队12个。

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954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719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67人,各类留学生59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98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师范专业24个,职业教育师范专业20个,2021年招生专业71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有自治区精品课程78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建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11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5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

建校70年来,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8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80余个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聘请包括7位两院院士和5位学部委员在内的近50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正以“兴国必先强师”的使命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大数据与会计
  • 社会工作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小学英语教育(师范类)
  • 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类)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 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能力和Web应用开发能力, 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网络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网络集成行业、网络设备厂商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 络应用等岗位群,从事网络系统设计与组建、网络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 网络设备销售与维护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网络规划、网络集成等技术,具备网络组建能力;

3.掌握网络管理知识,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4.掌握网站设计、UI设计等技术,具备网站设计与管理以及Web应用开发能力;

5.掌握网络安全技术与规范,具备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能力;

6.了解主流网络设备特点,具备网络设备营销和技术服务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网络组建与维护、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综合布线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虚拟化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站设计与开发等实训。

在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网络管理员 网络设备调试员(三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 网站建设与管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及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审计及税务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知识,具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分析、预测、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能力,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企业会计风险控制、财务审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企业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及税费申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企业会计核算、产品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能力;

2.具有熟练应用智慧化税控系统进行各种税费计算与申报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纳税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3.具有运用智能会计平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及财务机器人进行业务财务处理的能力;

4.具有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进行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撰写财务与成本分析报告的能力,能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业务财务数据收集、清洗、整理、挖掘和可视化输出;

6.具有运用内部控制方法和技术,识别企业风险、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及财务审计的能力;

7.具有运用现代化办公系统、网络技术、Excel技术进行日常工作和财务、税务业务处理的能力;

8.具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工具的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先进办公设备和财会用具处理文件、票据,掌握基本的智能化系统和工具的维护技能;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基础、统计基础、会计基础、出纳业务操作、企业管理基础、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财务会计、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实务、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智能出纳业务实训、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实训、财务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管理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等实训。在校外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社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中小微企业等单位或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审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智能财税、财务共享服务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财税大数据应用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会计教育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适应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需要,认同及恪守社会工作价值观及职业伦理,熟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掌 握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从事服务困难群体、解决社会工作领域类问题、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 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公办社会救助机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及街道、社区等 单位,从事城乡社区工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城乡社区低保管理、医疗救助、 灾害救助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持有敏锐的察觉能力和有效评估的能力;

3.具备为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妇女群体、社区矫正人员、救助人员开展社 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能力;

4.具备对开展的工作进行宣传、总结和档案管理工作一级整合的能力,能运用相关社会 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5.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工行政等基本方法; 6.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伦理守则。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社会工作导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工作政策法 规整合课、社会问题与社会保障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利用个案实训室、社工实训室、家庭实训室、紧急救助实训室、拓展实训室进行 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社会求助等实训。

在社工事务所、儿童救助基金会、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紧急救助员 养老护理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民政服务与管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社会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66    研究生毕业人数:1760    本科毕业人数:6734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324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学前教育(师范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 社会工作 大数据与会计 小学英语教育(师范类) 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类)
北京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