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双一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毕业生数据

1300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解放区建屏县(今平山县)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49—1950年)、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0—1953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3—1959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9—1982年)和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1984年)等发展阶段,1984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年2月,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于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其前身为公安部政法专科学校,1979年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198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校。

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多次接见学校学员,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2004年10月,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学校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并发表重要讲话。198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命名仪式暨1984级学生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彭真、罗瑞卿同志等曾兼任学校校长。近年来,孟建柱、郭声琨等领导同志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并就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重要批示、指示。2018年10月,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同志亲临学校,出席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明确了公安大学在新时期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公安大学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校情概况

学校是公安行业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开展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第一个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唯一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也是学科专业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完备、目前唯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公安院校。建校至今,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等单位培养、输送了32万余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学校现有木樨地、团河两个校区,占地1200余亩。教学行政用房、场地和学生(学员)宿舍面积6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公安类藏书为国内最齐全,馆藏图书150万余册。校园教学、科研、训练等设施完备,建有警务战术训练馆、警务战术训练街区、警体综合训练馆、高级警官培训楼等多座现代化大型教育训练场馆,配备了实弹射击、情景模拟、泅渡救援、特勤驾驶、痕迹检验、微量物证分析、警务战术指挥、刑事侦查、心理测试、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项国内一流的警务实训设施。

办学目标

按照公安部党委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作为全国公安院校的“排头兵”,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走在前列,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在落实教育强国目标、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特色鲜明、行业引领的“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院校。

办学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以及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办学方针,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为牵引,以办学治校严于一线警队、严于地方院校、严于兄弟警校、看齐部队院校“三严一看齐”准军事化建设标准为抓手,坚持做强学院、做实特色、做优管理,着力深化办学综合改革,切实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和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作为办学治校的总纲领和人才培养的总遵循,忠实履行立德树人、忠诚育警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现代化、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坚持高等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教育协调并重、一体发展,形成了包括本科生、二学位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等全层次多类别的学历教育体系和包括高级警官培训、公安业务培训、军队保卫干部培训、港澳地区纪律部队培训、外国警察与执法官员培训等各系列多种类的在职培训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13000多人,年培训1万余人次。2012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批准学校设立“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公安执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3月,公安部批准学校设立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

教学培训机构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犯罪学学院、警体战训学院、公安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治安学院、交通管理学院、侦查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涉外警务学院等11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有进修部、军队保卫学院、外警培训部等3个培训机构。

科研工作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安全战略、公安科技兴警战略需求,紧扣“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要求,深入落实科研兴校战略,系统推进科研工作的理念、平台、队伍、模式、生态“五大创新”,着力形成更加准确的科研导向、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更具实力的科研力量、更为开放的科研模式、更加健康的科研生态,实现科研工作“质”和“量”两个维度的重大突破,为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提供核心支撑,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持。2015年9月,被公安部确定为“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建设依托学校,成为首批建设的两个部级公安新型智库。2017年,与相关单位共同申报的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学校现有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建有2个协同创新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公安高分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安全行为科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40余个非在编科研机构。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项。主办《公安学研究》《公安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现代世界警察》《警察文摘》等刊物,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近年来,多次承办由我国政府主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安全主题分论坛,在国内外执法部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问题导向、一流目标、公安特色的建设原则,紧扣“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要求,按照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统一、个人与团队相促进、老中青发展相协调、建设与保障相统筹的思路,以实施“铸魂”“强基”“领军”“团创”“青培”五项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的数量扩充、结构优化、素质拓展、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理论厚实、实战精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9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聘任客座教授80余人,教官300余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9人,公安部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教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国际交流

学校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实施,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成为公安系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家讲学等领域进行着广泛密切的合作交流。自2009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国际警务论坛”,并于2018年联合“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警察院校,成立“国际警察教育合作论坛”,是论坛首任主席单位和常设秘书处单位。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和境外中高级执法官员培训,年均完成近千人的境外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围绕构建国际安全治理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警务问题研究,设有“国际警务问题研究中心”。“网络犯罪与全球治理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是公安系统唯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法学
  • 公安政治工作
  • 交通管理工程
  • 治安学
  • 侦查学
  • 犯罪学
  • 公安管理学
  • 涉外警务
  • 警务指挥与战术
  • 刑事科学技术
  • 公安视听技术
  • 网络安全与执法
  • 公安情报学
  • 安全防范工程
  • 数据警务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法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一般不少于20周。
专业定义
公安政治工作专业着重培养能在综合管理、政治工作、法制工作、后勤保障等部门从事管理、法制工作和在公安业务部门从事警务指挥、组织管理、信息调研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
《政治学》、《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决策学》、《公安指挥学》、《公安政工学》、《警察人力资源管理》、《警察组织行为学》、《公安信息系统管理》、《警察公共关系》等。
就业方向
政府部门:警务指挥、组织管理、信息调研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等.

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按照公安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系统掌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的知识、方法,具有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实际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和在其他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治安学专业警察法学专业方向是以法学、公安学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在坚持法学本色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公安工作主要是执法工作。法学教育在整个公安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人民警察职业应具备基本的法治精神,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公安执法工作。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警察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全面掌握侦查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公安机关等政法机关从事侦查实际业务工作及相关业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侦查学专业下设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学等3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按照公安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的知识、方法,具有从事犯罪预防、犯罪处置与违法犯罪矫治矫正等实际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犯罪预防、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等工作,在公安监管场所从事违法犯罪人员的矫治矫正工作和在其他政法机关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坚定,坚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公安机关综合管理工作、政治工作、政策研究和警务保障等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公安机关各部门从事综合管理、文秘、政策研究和辅助决策工作,以及在其他党政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公安管理学专业下设公安管理学、公安政策研究、警务保障和公安政工四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涉外警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初步的研究方法,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职业发展潜力,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涉外警务工作以及在其他政法机关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与警察基本素质,全面系统掌握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理论、先进的警察执法理念和警察安全执法的实战技巧,具备警务实战能力和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现场处置指挥能力,能够在公安一线从事防暴处突以及警务实战训练组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警察基本素质,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现场勘查,现场分析、重建,刑事技术信息化应用以及常规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视频图像侦查技术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展视频图像获取与处理、分析与研判,以及视频侦查与指挥等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公安部门利用视频图像技术从事案件侦查和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警察基本素质,具备扎实的网络安全与执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专业技能,经过针对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网络情报收集技术、网络犯罪侦查取证技术、电子数据检验鉴定技术、网络管控技术的专门学习与训练,能在公、检、法、国安和军队等部门中从事与网络犯罪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置的相关执法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公安情报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公安情报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公安机关综合情报机构和各警种专业情报机构从事情报工作或在其他政法机关从事相关工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公安预防预警处置业务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公安科技信息化领域开展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下设安全防范工程与警务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科学领域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备大数据技术及智能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能力,能在司法行政机关尤其是监狱、戒毒机关及相关部门从事智慧监所平台设计、安全架构与运维、警务数据分析与预测、警务数据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数据编程基础、警务大数据导论、警务数据分析与决策、大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技术、警务数据可视化、数据库原理、警务信息化与大数据应用、操作系统原理、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警务应用、数据恢复技术等。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199    本科毕业人数:110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法学 公安政治工作 数据警务技术 治安学 侦查学 安全防范工程 刑事科学技术 交通管理工程 网络安全与执法 涉外警务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警务指挥与战术 公安情报学 公安视听技术
北京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4 2 7 10 10 11 20 25 28 0 0 0 0 0 0
河北 4 1 5 8 4 6 4 9 13 1 1 2 3 3 5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5 4 20 14 6 15 10 22 1 5 5 0 5 0
辽宁 4 0 5 7 6 5 5 8 12 3 2 5 0 3 3
吉林 3 3 3 4 4 5 3 0 10 4 5 5 5 1 0
黑龙江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4 3 3 14 15 3 14 7 13 5 0 5 2 7 3
浙江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4 0 1 4 2 1 4 3 4 2 1 3 1 1 2
山东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3 3 10 36 29 14 18 18 30 35 14 33 11 11 3
广西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3 1 0 2 1 3 5 1 3 1 1 1 1 2 2
四川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4 0 0 2 0 3 1 1 1 1 1 1
陕西 3 2 3 25 18 3 13 13 13 5 6 3 5 11 2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2 1 4 2 1 7 2 9 2 2 2 2 2 2
新疆 0 0 0 2 1 1 3 1 4 3 4 0 4 4 2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