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

普通本科
常州工学院
毕业生数据

4003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其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8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常州职业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常州工学院。2003年,传承常州师范教育百年文脉的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历经44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特色明显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拥有59个本科专业(47个专业招生),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0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70余人次,省产业教授14名,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4个。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致力培养切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目前,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5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3个,5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0个。现有12个产业学院,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电机产业学院、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为省重点产业学院。2021年,学校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称号。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获批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拥有特种加工、特种电机研究与应用两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微特电机研究与应用、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等9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资源循环材料、江苏省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等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与11家企业共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工危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报废汽车绿色精细拆解与利用等3个行业联合创新实验室。拥有空天地信息感知与无人机应用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有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融研发、生产和实践于一体的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州工学院大学科技园以及数控技术应用及装备、软件、建筑工程技术等10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中心。拥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常州工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等23个社科研究智库平台。

学校坚持“在服务常州中获取资源、在扎根常州中打造特色、在贡献常州中提升能力”的办学方略,秉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持续培育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特色”,整体优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创新创业学院,双创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学校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竞争力排行榜上突飞猛进。建有“奖、助、勤、贷、补、减”帮困助学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作为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依托企业、行业和校友资源,建立了稳定的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就业工作网络,构建了就业长效机制,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以上。

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留学江苏”目标学校,招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与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拥有软件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学前教育等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3个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设有中德亚琛中心(筹),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项目“常州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先进成型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国际化平台和项目。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省级荣誉,荣获“常州市文明校园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市级荣誉。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等教育改革,扎根地方办大学,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改革创新,精准务实地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向着建成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音乐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产品设计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数字媒体艺术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环境设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视觉传达设计
  • 软件工程
  • 美术学
  • 通信工程
  • 视觉传达设计(4+0)
  • 物联网工程
  • 环境设计(4+0)
  • 人工智能
  • 土木工程
  • 工程管理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建筑学
  • 工程管理(4+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应用统计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应用化学(3+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商管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财务管理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
  • 飞行技术
  • 商务英语
  • 交通运输
  • 英语
  • 智能制造工程
  • 日语
  • 机械电子工程(4+0)
  • 汉语言文学
  • 车辆工程
  • 秘书学
  • 汽车服务工程
  • 广播电视编导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学前教育
  • 电子信息工程
  • 小学教育
  • 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音乐艺术实践、音乐教学基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且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开设声乐、钢琴、器乐(二胡、古筝、琵琶、单簧管、萨克斯、小提琴)、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舞蹈、舞蹈编创、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音乐教学论、歌曲创作、中外音乐史与名作鉴赏、学校音乐教材教法、音乐文论写作、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实践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具备音乐创作、表演、鉴赏和评论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可在中小学校、文化馆站、社会音乐团体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100%。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测控技术、仪器仪表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测控系统与智能仪器、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等的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仪器仪表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和学校特色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常州市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建)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主要课程有精密仪器仪表机构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测控电路、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可靠性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现代质量管理。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仪器仪表行业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质量管理等工作。
产品设计专业(原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是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又具有较强创意能力;既懂得设计创新又熟悉生产实践;既具备系统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充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设计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设计基础理论、设计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形态设计、产品概念设计、产品改良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到生产企业、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设计管理与策划及艺术设计相关工作。办学以来,产品设计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进,教学成果逐步凸现,师生在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上屡获佳绩,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光电检测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以及LED封装和半导体照明器件的开发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光电信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江苏省光电显示协同创新分中心、常州市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建)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主要课程有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光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学设计及软件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光电信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网页设计、移动web制作、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与制作、数字合成与特效制作、影视剪辑制作、动态图形设计制作能力,且具备基础的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策划、创作与设计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专业整合了全校的美术、设计、音乐、文学、计算机、商业管理等学科的教学资源,形成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等媒介手段为载体的跨学科、跨领域的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根据社会行业需求明确了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即以影视特效、网络内容创作知识为核心,兼顾数字媒体技术知识和相关产业知识,重点掌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相关内容创作知识。毕业生主要在数字传播媒体领域的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设计实践、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建设方面努力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学生在国内各类设计竞赛上屡获佳绩,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新能源材料性能测试分析能力以及新能源装备与系统、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的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新能源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常州市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建)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主要课程有工程热力学、材料科学基础、薄膜材料与器件传热学、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原理与技术、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环境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在家装、工装、景观、建筑等行业或领域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及园林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善于研究、具有丰富教学及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知名大学求学经历。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建设方面努力探索,成效显著,学生在国内各类设计竞赛上屡获佳绩,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本专业是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软件设计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移动开发、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每一学期末进入企业开展实践环节训练,在真实的企业场景下进行不同规模的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科毕业生理论水平、工具使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工程推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开发及沟通协作的能力、抗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实现高校教育与IT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及就业质量。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宽,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良好。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大型IT行业、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开发、系统运维管理、嵌入式系统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运营等相关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能系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方法、具备设计实践能力的视觉设计领域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构成、图形创意、摄影、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CI策划、包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影视公司、文化艺术传播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建设方面努力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学生在国内各类设计竞赛上屡获佳绩,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本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工程组织与协调能力,具备英语和应用日语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具备日本IT企业项目开发、实施和管理的能力,面向日资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具有实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软件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软件项目开发以及外语实用能力的培养,采用日语双语教学,开展与国内外著名软件公司、日资企业及高校间的交流与协作。学生毕业后,将具备较强的IT企业项目开发、实施和管理的能力,其基本能力达到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成为面向外资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具有实战能力的国际型、应用型高级软件人才。
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专业以“艺术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统一”为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为培养原则。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素描、色彩、创意美术、中国画、油画、文创设计、多媒材文创绘画、展览与策划、版画、插画、美术史、艺术概论、雕塑与陶艺、传统文化与创意、摄影、壁画等课程。通过要求学生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设计、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使毕业生可从事文化艺术及相关领域的美术创作、研究、教学、编辑、出版等方面的工作,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以通信与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中的5G、三网融合、人工智能等现代化通信设备与信息处理技术需求,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接口与协议、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技术基础理论。本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能够从事通信网络、信息处理以及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并能从事电子信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现代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重要手段,研究各种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设计各种物联网应用网络系统和感知服务。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意在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缩短高校的共性化培养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高校教育与IT企业人才需求进行紧密对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及就业质量。通过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工作适应性,能胜任通信、传感器网络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能在物联网信息产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管理,并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较强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智能交通、医疗、家居、物流、电力电气信息等行业的系统集成、应用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本专业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就业面宽,发展前景好。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富于终身学习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中智能系统技术开发、系统运维管理、产品设计及运营等相关工作,培养以跨界、交叉、融合、创新为特征,以符合产业最新用人标准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学分互认。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项目管理等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接受结构工程师和建造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初次就业率为98.5%,考研(出国留学)上线率近22%。
本专业依托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设立。该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工程法律基本知识,接受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造价咨询、项目评价和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开发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单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工程审计等工作。初次就业率为98.5%,考研(出国留学)上线率近26%。
本专业依托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设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地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接受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开发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从事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
本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标准学制五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科学技术等专业知识,接受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设计单位、开发单位等单位从事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房地产策划与咨询等工作。初次就业率为100%,考研(出国留学)上线率超过32%。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相关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知识,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金融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与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经济、金融等单位或部门从事定量分析与决策工作;或在学校从事数学和经济等理论教学,以及继续攻读应用数学、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研究生。宽口径的就业方向是本专业一大亮点,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100%。
本专业以统计学方法为理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经济学领域专门知识,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知识技能,了解统计学发展历程和前沿趋势,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熟练完成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工作,懂得经济学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量分析、统计信息管理与开发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大数据领域专门知识,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方向所需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及开发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数据科学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化学化工领域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分析、质检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工程制图与Auto CAD、金工实习、专业实验、技能培训等课程的学习,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化学化工、能源、材料、轻工、冶金、医药、食品、环保、卫生检疫等领域内从事相关工作及继续攻读化学、化工、能源、制药和材料等相关专业研究生。

专业代码:08130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传递工程、材料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工业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系统工程导论。

相近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训锻炼,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具备从事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材料、新能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鉴别、回收、处理、初加工、深加工材料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以及组织生产和控制质量的管理能力;3.具有综合利用四大再生资源,开发研究新型固体废弃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初步能力。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基础会计、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证券投资、国际商务实践模拟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经济学及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实务操作知识与技能。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在外贸公司、外资企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等单位从事贸易金融类的专业工作,也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专业继续深造。近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是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主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进制造核心能力、在机械行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电工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床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特种加工等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装备制造、车辆、工程机械、能源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维护、管理、销售等工作。本专业前景广阔、就业形势好,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培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管理决策与执行等综合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力和执行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创业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科学方法,具有运用专业知识独立从事专业领域的管理决策和执行工作的能力。学生毕业后,既可以能够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行政部门等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继续深造。工商管理专业是原国家教委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获得社会和企业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是常州工学院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机械)专业,主要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模具CAD及数控技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毕业生主要面向模具行业或材料成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成型分析、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设备控制与企业运行管理等岗位。本专业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前景广阔,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培养具有财务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熟练掌握财务与会计分析方法和手段,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和管理等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通过对基础会计、统计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国际金融、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会计理论、资产评估、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财务分析、会计处理能力,并掌握国际、国内财务管理实务运作和管理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及政府等非盈利组织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资产管理等实务工作,以及能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继续深造。本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民航和航空制造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和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具有高度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定的飞机设备维修技术、民航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使用技术,具有一定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能力,能够在航空公司、机场和飞机制造、维修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民用航空器的监测、诊断、维修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空气动力学与工程热力学、复合材料加工与检测、飞行计划与装载配平、航空发动机构造、飞机电气系统与控制、飞机结构与维修、现代航空维修工程与维修人为因素、飞机系统原理、飞行器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到民航系统从事民用航空器的使用、监测、维护、维修与管理工作,也可到相关院校和研究所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物流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科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和管理等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学、运输与配送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区域物流规划、企业物流方案设计及组织管理能力。并掌握国内、国际物流实务运作和管理技能。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在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各类物流企业等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供应链优化与管理、集成物流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继续深造。本专业作为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管理、经济、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通过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等课程的开设,学生能够掌握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网站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在线业务运营、网络营销策划、电商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具体工作的能力。近年来,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明显,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本专业以就业民航为导向,创新实践“双校园”、“双证融通(学历学位证、岗位资格证)”、“工学交替”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全过程自主培养飞行学员的院校之一。与国内外知名的航空公司采用校企合作与国内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飞行技术人员。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原理、飞机系统、航空动力装置、空中领航、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航空气象、飞行中人的因素、航空法规、航空医学、飞行性能与计划、私用驾驶员执照理论、仪表等级理论、商用驾驶员执照理论、高性能飞机/机组配合训练理论等课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熟练英语语言技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和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商务法规,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外经、外贸、外事、翻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英语知识、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英语文学选读、商务翻译、实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国际营销概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系统训练,掌握商务文体翻译策略和商务口笔译翻译技能。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基础实、专业通、技能多、素质好、适应快”的特点。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运行控制、飞行区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场安全、机场信息系统、机场经营管理与航空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机场规划、运行控制与经营管理、场道养护和生产指挥与调度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机场生产现场运行指挥与管理、场道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机场运行、民航概论、交通运输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管制、机场安全、航空运输管理、民用航空法、机场经营与管理、安全检测与防控、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民用航空安全与管理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公司、民用机场、民航管理部门、民航科研院所、民航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交通部门,从事运输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营运以及电子商务设计与信息管理等技术工作。
本专业以语言技能训练和翻译基本功打造为宗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具备较强的口笔译翻译技能和复合型知识结构。毕业生能够在外经、外事、新闻、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口译、笔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翻译系师资力量雄厚,建构专业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翻译实践、毕业实习等。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专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Java)》、《智能制造信息系》、《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熟练的日语语言技能,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和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外经、外贸、翻译、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日语专业始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走“日语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口语实训、听力、翻译、口译、写作、跨文化交际、商务日语及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夯实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强化国际贸易、翻译等能力的训练,培养“语言与技能”双强的日语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外经、外贸、外事的“三外”工作,也可以从事翻译、教育、管理等工作。近三年每年就业率均达到100%,就业竞争力名列前茅。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学素养,能在新闻出版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新闻传播、语文教学、文化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外国文学等课程的学习,经过创意写作、文案策划等方面的实训,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创意策划与组织实施能力、文化宣传与办公实践能力。本专业已有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
本专业是常州工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新建的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车辆工程领域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车辆构造与原理、车辆设计与理论、车辆试验测试技术和车辆电子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及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业就业,从事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及其管理工作,也可在汽车服务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该专业前景广阔、就业形势好。
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高级应用型文秘人才。通过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秘书写作、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秘书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秘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管理学、速记等课程的学习,经过档案管理、秘书实务等专业技能实训,学生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文书写作、办公室文案、管理、公关等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文秘、管理、新闻、文化、宣传、公关、教育等工作。本专业已有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机动车鉴定评估等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汽车服务企业就业,从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现场维修以及汽车营销、汽车整车与配件的售后服务管理、汽车保险与金融服务、二手车市场汽车鉴定与评估服务等工作,同时也可在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技术、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本专业前景广阔、就业形势好,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责任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能力,能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网络新媒体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音视频节目的采写、拍摄、策划、编导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主要开设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影视美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电视节目学概论、视听语言、电视节目编导、电视编辑、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电视摄像、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非线性制作技术、现场报道、新媒体编辑等课程。重点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策划与制作训练,培养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本专业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100%。
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电气专业类;本专业所在学科是江苏省电气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专业;本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江苏省高校特种电机研究与应用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教学科研平台数量在省内同类高校专业中位居前列。本专业以服务区域“微特电机制造及控制”和“电力装备设计及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为导向,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微特电机和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利用所学知识延伸至其它行业,成为跨专业、跨学科的优秀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供电技术。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历年来供不应求,可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国防、机械等行业工作,也可在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等研发单位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学前教育机构和儿童社会服务机构从事保教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简笔画、手工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幼儿教育、家庭与社区文化管理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班级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本专业拥有数十所幼儿园教育实践基地,实践贯穿幼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实行“双导师制”。近年来,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
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中小型电子信息相关企业从事电路单元、信息系统模块的设计、应用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电气类”重点专业,同年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业建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常州市智能传感与无人机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个。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FPGA设计、嵌入式系统(ARM)、图像信息处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深受企业欢迎,可在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通讯、电子、交通、金融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工作,特别适合在电子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积极的品性素养、宽厚而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的小学教师。主要开设,教育原理、小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班队管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初等数论、SPSS统计软件、人工智能、美术基础、音乐基础与儿童戏剧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小学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强调综合培养与特长发展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双导师制是本专业的基本特色。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类教师招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100%。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特点,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自动化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工业自动化相关领域,特别是能在伺服电机控制、过程控制及智能制造等产业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原理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化工业自动化系统,自动化检测设计与仪表,计算机控制装置与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年均就业率达到100%。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003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商务英语 英语 日语 汉语言文学 秘书学 广播电视编导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音乐学 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4+0) 环境设计(4+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 飞行技术 交通运输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4+0) 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通信工程 物联网工程 人工智能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建筑学 工程管理(4+0)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统计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应用化学(3+4)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