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本科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生数据

3340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2003年6月设立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现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2年4月,科大讯飞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并主导办学;2016年4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学校位于安徽省次中心城市芜湖市,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500余人。设有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设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环境设计、英语等24个在招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图书馆纸质藏书108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万余册,电子期刊19万余册。现有6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81个实验(实训)室。建有7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以及8000余平方米的室外素质拓展基地和室内拓展训练室;校外实习基地262家。建成具有一定示范性的涵盖智慧教育、智慧管理和智慧园区的智慧校园,2022年被评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13万余元。

自2012年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以来,学校明确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校董事会确立的“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提出安信工九条独特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并不断迭代“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开拓“四通道”个性化培养计划;重构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增设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夏季小学期,较大幅度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设立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开展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并逐步实施“4L4D+Cx”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大学生素质养成计划,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换道超车”发展与改革,实现“打好基础、闯出路子、创建品牌”的近期目标。

自2016年以来,学校共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近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位于安徽省高等院校前三,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全国地方性本科院校27%。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五年学科竞赛成绩位列全国约400所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第2位,7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第11位,全国1200余所本科高校第203位。其中,学校在2021年度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在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比赛中多次进入国赛与双一流大学同台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2019-2022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并位列第三。2022年,学校教师发展指数在全国普通高校教师发展指数榜单中首次上榜,在民办及独立院校中排名第16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和人民网等央媒报道70余次。

学校科学研究紧密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面向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横向课题、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面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中心(平台)建设为三大主攻方向。近五年,学校累计获批各类纵向课题207项,包括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累计到账经费1720万余元;承担横向课题412项,到账经费1504万余元;累计申请各类专利433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218件,占比51.1%,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904件;2020-2022年,连续三年上榜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2022年排名第53位。“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综合竞争力指数课题组”发布“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度综合竞争力报告”,在全国67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排名第40位,在民办高校中排名第3位。

学校先后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芜湖市第十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学校”“第三届芜湖市文明校园”等荣誉,是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发力面向产业的工程应用、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为建成教育改革旗帜鲜明、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拼搏、持续奋进。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
  • 软件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网络工程
  • 英语
  • 财务管理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数字媒体技术
  • 车辆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器人工程
  • 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应用、管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及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编译原理、(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工程方向)、(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工程导论,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开发(JAVA)方向)。

就业方向: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工作;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析、研究与开发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从事计算机嵌入式方向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及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信息科学、数理统计基础、计算机系统知识及扎实的编程基础,以及大数据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AI核心原理和AI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思维、AI模型、工具、语音识别、NLP、图像处理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系统集成、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管理与运维工作。

1、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培养目标

a)具备较好的数理基础,熟悉常见的数据统计模型,对常见统计模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理解模型与待解决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

b)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具备应用成熟数据结构与算法解决软件问题的能力;

c)熟练掌握Python、Java、C/C++等一种以上程序语言,能够使用Python等语言解决科学计算问题;

d)熟练掌握数据库原理,熟练使用T-SQL解决数据库查询、修改、删除等常见的数据操作,能够结合Python等高级语言完成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

e)熟悉主流大数据技术,能够使用Spark结合大数据技术基础完成数据的存储及标注;

f)熟练掌握常用机器学习及深度神经网络的常用模型及其应用;

g)能够熟练使用Caffe、Theano、Torch、Tensorflow等任一种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智能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培养模式及特色

1、采用“三段式”+“三明治”+三学期制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与实践动手的能力,人工智能专业采用“三段式”培养模式,即2+1+1夹层模式。第一阶段为数理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该阶段强化和拓宽数理基础,为学生后期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及实训和项目开发培养,该阶段学生能力从基本技能锻炼进阶到项目开发,最后到岗位能力素养培养,逐步从基本知识能力过渡到软件应用能力最后到岗位职业能力。第三阶段为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在该阶段每个学生至少完成6个月以上对口企业实习的经历,通过企业实习使学生尽早地融入到社会企业文化当中,真实体验企业的职业要求,尽早建立职业发展规划,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遵照执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夏季学期主要安排应用型课程,以企业项目制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夏季学期课程一般由企业双师团队为主进行授课,让学生及早感受到企业工作模式和节奏。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掌握现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掌握软件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方法,掌握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开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软件工具、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的IT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及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导论、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开发(JAVA)方向。

就业方向: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从事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工作;从事各类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工作;从事软件测试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集成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英文名Data Science and Big Data Technology),简称数据科学或大数据,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在信息技术产业部门及其相关行业,从事通信系统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系统集成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移动通信、天线与电波、物联网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

就业方向:于施工单位、党科研院所、通信咨询和设计单位、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通信设备厂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系统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系统集成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科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和每一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各类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应用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的设计、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从事各类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等研究和开发工作;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其应用,掌握网络的组建方法,掌握网络配置与安全防护,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能够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IT应用型高级网络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及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编译原理、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等。

就业方向: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从事网络管理工作;从事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工作;从事网络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设有英语口译方向,经贸英语方向,应用翻译方向和英语教育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为广泛的文化科技知识,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事、涉外旅游、涉外企业、公司、外贸或教育部门从事口、笔译工作及相关业务的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基础写作、实用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化、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英汉互译、基础口译、应用文本翻译、商务英语阅读与翻译、中级口译、经贸英语阅读与翻译、国际商务函电、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英语口译方向:于涉外企业、公司和机构从事口、笔译工作,外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咨询工作,也可从事相关机构、单位的外事工作;经贸英语方向:于对外贸易部门及企业从事管理、文秘、外贸业务以及有关方面的口、笔译工作,也可从事英文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咨询工作;应用翻译方向:于科研部门、工矿企业、涉外公司等部门从事口、笔译工作,英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咨询工作,也可从事一定的外事工作;英语教育方向:于各类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育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 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 (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管理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学、销售管理、广告学、物流管理、经济法、市场调查、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

就业方向:于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于广告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从事服务与经纪业务工作;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及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巧,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组织行为学、财政与金融、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

就业方向:于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工商企业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工作;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日常事务和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的涉猎,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外贸函电、外贸制单、报关理论与实务等。

就业方向:于各级政府的对外经贸及招商管理部门、海关、外贸公司、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及研究策划工作;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艺术科学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娱乐产业的计算机动画技术,通过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和显示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娱乐、广播、展示与教育等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学位授予门类:工学,修业年限:4年。

培养目标及方向:主要是培养同时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一定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动画、计算机游戏和移动开发等数字文化艺术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文化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又能深入掌握计算机其它相关专业的研究及应用。

核心课程:本专业细化为计算机游戏设计与人机交互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共同的核心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基础、设计素描与色彩、数据结构与C++程序设计、二维三维设计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建模设计。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移动软件、游戏软件行业、数字娱乐行业、多媒体行业、软件外包行业、电脑美术行业以及教育等领域,在各类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游戏设计、计算机动画创作、软件前端设计开发维护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基础知识和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研究、产品开发、制造、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设有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微机原理及应用、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汽车有限元分析方法等。

就业方向: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车辆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实验、教学、管理、营销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 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 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 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具有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和过程管理的初步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 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熟悉与本专业相 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 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 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路原理、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与检测技 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机电系统设计、机电传动与控 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电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研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系列实验、机电系统测控实验、机械基础实 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系列实验、机电控制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系列实验、电子机械综 合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领域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设有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液态成型、焊接成型等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微机原理及应用、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液态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主要实践性环节有各类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工程材料的成形设计、材料研究、设备维护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设有机械制造、模具设计、机电工程等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学、机电一体化原理、数控机床、先进制造技术等;主要实践性环节有各类实习、数控实训、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机械以及与之相关类型的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设计工作;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从事机械零件、机械及相关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测试工作;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

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交叉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学科,它以研发出能够最大限度模拟生物体的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目标,需要有合理的机械结构、灵敏的感知和认知、实时准确的动作控制、灵活的智能分析和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等。作为一类特殊的智能化精密机械设备装置,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装配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兴产业——机器人的“新工科”专业,位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是研究开发具有明确作业功能(用途)的机器人技术、实现其工程应用并不断提高应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的专业。简单地说,就是“建造有用的机器人,拓展机器人应用,造福人类”。
专业前景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决定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中,机器人领域位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并将其作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随着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及方向: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I、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原理及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供配电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电气自动化方向)、(控制仪表及装置*、智能仪器与接口技术*、过程控制系统Ⅰ*­——工业过程控制方向)、(ARM系统应用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方向)。

就业方向: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机械自动控制及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工作;从事交直流驱动、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工作;从事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工作;从事网络通信和智能楼宇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工作;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相关工作及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及方向:电气工程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器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I、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I、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微机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现代电源技术、交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

就业方向:于电力行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334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网络工程 英语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5 3 5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9 2 1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306 100 304 101 90 180 180 180 180 100 190 100 190 167 100 120 200 200 100 100
福建 20 3 20 2 0 0 0 0 0 0 0 0 0 8 0 0 0 0 0 0
江西 5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5 2 6 2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湖南 1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