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普通本科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毕业生数据

4561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

(一)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

学校积极融入到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中,集中优势资源,凝练特色与优势,以目标导向推进学科建设落地生效,“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法学和产品设计”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8个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二)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能力导向,评价牵引,融合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科特色和数字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立项,省级及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8项和省级“质量工程”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0余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位。2019年2021年分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校形成和搭建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近年来,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4项、省级铜奖18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0项,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等竞赛奖项千余项。我校进入《2017-2021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全国排名第7,广东省第一;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全国排名第49,广东省第四。学校早在2009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再次通过复评获得该称号。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等院校前列。

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243人,156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招收227人,毕业99人。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奖项千余项。美育成绩突出,原创舞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

(三)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

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四)积极融入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

学校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需求,积极融入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省市共建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20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1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科技园(省级)、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地方智库平台。2020年12月,我校大学科技园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为中山市首家大学科技园,也是省内同类院校首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逐步构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创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领域,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承担产学研项目700余项,合作企业超过300家,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到校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价为“国内领先”,一批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我校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2019年广东省创新券优秀服务机构”,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

(五)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意、日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注重开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现有联合培养、暑假海外学期、交换交流生项目、境外短期带薪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四大类共30项。

(六)优越的求学环境

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270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设施完善的体育馆、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

经过36年的办学,学校屡获殊荣,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环境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人工智能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软件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电子信息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金融学
  • 新闻学
  • 英语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
  • 电子商务
  • 商务英语
  • 物流管理
  • 日语
  • 法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翻译
  • 行政管理
本专业在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等方面均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调试及运营管理、环境质量监测,、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环保、环卫相关的政府部门(发改、环境、市政、农、林、渔等)、环保企业、设计单位、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院校等从事管理、设计、检测、评价、规划、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适应力强的计算机开发和应用领域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技术原理开发和实现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设置嵌入式技术及物联网、移动互联及其应用开发、云计算及其应用开发三个方向。 (1)嵌入式技术及物联网方向,培养掌握嵌入式和物联网技术理论和技术,掌握嵌入式产品和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调试和维护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方向依托中山市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学校重点建设的嵌入式及物联网科研开发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项目实践机会。该方向毕业生,可在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从事嵌入式产品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及应用推广工作,也可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维护与管理工作。 (2)移动互联及其应用开发方向,培养熟悉移动互联系统架构,及其开发技术方法和流程,掌握移动终端设备应用开发,和移动互联系统应用开发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方向依托学校重点建设的嵌入式及物联网科研开发平台,以及校企共创的萤火虫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丰富的项目实践机会。该方向毕业生可在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物联网、计算机应用开发等领域,从事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移动互联应用系统开发工作,也可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维护与管理工作。 (3)云计算及其应用开发方向,侧重云平台构建和应用开发技术,培养具有云平台部署、管理、维护能力,和基于云平台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方向依托学校重点建设的嵌入式及物联网科研开发平台,以及校企共建的思科网络学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丰富的项目实践机会。该方向毕业生可在云计算服务商、互联网企业、政府机关、软件开发公司,从事云计算系统规划设计、搭建、管理,以及云计算应用开发、Web系统软件开发、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网络运维、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工作。 (4)人工智能及应用方向培养熟悉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基本思想、方法、应用开发框架和开发技能,具备智能产品和系统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交通以及其他计算机应用开发等领域从事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也可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维护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紧跟珠江三角洲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掌握化学化工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化工、材料、环保、制药各类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以及化工技术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香料、化妆品、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等行业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生产、设计、检验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分析测试单位或部门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的分析检测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本专业为广东省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我校首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以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系统设计、先进产品设计为特色,旨在经过系统化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采用国际先进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以Capstone课程引领、理论与实践密切融合、校内外相结合的三级教学体系以及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生不仅掌握现代设计、3D打印、智能制造等技术,同时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在社会及用人单位中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可在装备制造、机电工程、信息工程、交通、家电、仓储等行业领域从事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研发等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本专业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为特色,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引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强弱电结合,多学科交叉;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基础和外语能力;为学生提供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到电子、电信、电力、金融、自动化设备制造等高科技企业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智能化、先进装备﹑计算机与网络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或从事生产及管理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研发、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与总校联合培养自动化2+2实验班充分发挥总校资源优势,合作四年来成效凸显,学生深造比例以及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我校今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新增开设的新工科本科专业,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专业,以机器人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为特色。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对先进装备及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采用国际先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培养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特别注重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在机电、工业自动化、数控等相关领域从事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等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前景良好。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的软件开发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掌握主流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架构、设计和编程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中大型软件系统;具有持续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设置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开发技术、游戏软件设计三个方向。 (1)软件开发技术方向,侧重Java平台和.NET平台等开发平台和技术,根据IT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强化学生软件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方向具有完善的实验实践和项目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与项目实训,可以熟悉软件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应用的工作。 (2)大数据开发技术方向,侧重大数据平台构建、维护,以及大数据应用开发技术,根据市场对于大数据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大数据平台搭建以及大数据建模、分析与处理能力。依托学校的大数据与智能计算科研开发平台和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开发的教学案例和项目实践机会。该方向毕业生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维护,大数据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管理和运维服务等工作。 (3)游戏软件设计方向,侧重游戏软件开发技术,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主流的游戏开发工具和环境,具有计算机游戏软件和动画的设计、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底层图形编程能力,利用商业游戏引擎进行游戏软件开发的能力。该方向与多家大型游戏游艺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商业化游戏项目的开发运营过程。毕业生可在游戏开发公司、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开发公司、影视制作部门、数字媒体部门,从事游戏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内容开发及数字媒体设计,也可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一般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基本知识,具备食品领域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安全控制、风险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国际、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能够胜任食品及相关领域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生产管理及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测、检验检疫、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设计分析及新能源技术为特色,培养强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为: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微观生产、传输与宏观运行、经营管理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基础和外语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可在各级电力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在电气装备制造行业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等工作;也可在生产管理及工程施工等领域担任电气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师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等系统理论知识,熟悉现代金融机构各项业务,能够熟练运用金融工具,具有较强分析能力、较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领域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实际业务工作。
实施卓越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洞察能力,熟悉各类现代媒体的传播流程与特点;具备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有较高的文字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胜任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及媒体企业宣传策划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为报社、电视台、网站以及新媒体机构等输送专业素质较好的记者、编辑和媒介管理人才,或为专业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策划和宣传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事外事管理、涉外旅游、翻译、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小学英语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实习实践(包括美国暑期)四年不断线;外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大三组织、指导学生报考国内外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每年考取国内外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众多。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构、教育、旅游、银行等行业领域从事翻译、中小学教学、管理、涉外文秘等方面工作。
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合作,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精通财务管理规则及相关国际标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软件操作能力,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开拓精神的国际化人才。本专业方向特色:(1)国际化。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2)职业化。将CIMA的17门统考课程纳入专业教学内容;(3)素质教育和资格考试教育相融合。毕业生可在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国际化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咨询服务。
本专业面向国内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强大学科背景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区域整合,以培养学生具有在现代服务场景中,对复杂现象的理解、分析、並能够提出新的服务理念、进行服务战略规划、服务设计、服务管理、服务创新的专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可以到信息服务行业、咨询管理行业、商贸服务行业、连锁加盟行业、科技服务行业等现代服务业从事服务营销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知识,掌握信息处理、商务运营和网络营销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子商务类企业或商务部门从事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产品运营等工作。
本专业为政府对外经贸部门、国内外向型企业(跨国公司)和我国海外企业等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人文底蕴、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时掌握第二门外语,通晓国际经济贸易基本知识和实务、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学生实习实践(包括美国暑期)四年不断线;外聘企业、行业管理人员与我校专任教师联合讲授专业课程,指导毕业设计、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大三组织学生报考国内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每年有10余人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少数学生赴港澳地区就业)。毕业生主要在对外经贸部门、合资企业、商业、银行等行业领域内从事翻译、管理、国际贸易、涉外文秘、报关、营销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专业模拟仿真实践与港口物流企业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较强“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能力、熟悉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运作方式、具备国际物流系统分析、规划和设计以及物流信息的组织、分析等相关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国际物流行业、电子商务企业、生产制造业、现代商贸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现代物流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系统工作。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听、说、读、写、译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事国际商务、企业管理、翻译、涉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实习实践四年不断线(包括寒暑假赴日带薪实习);外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职业技能认证考试;与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开展2+2模式联合办学,修满学分达到授位条件可授予双学士学位;大三组织学生报考日本、国内大学硕士研究生,每年有多名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仙台大学、广岛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多名学子正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构、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翻译、管理、国际贸易、涉外文秘等方面工作,也可申请赴日本,到当地企业就业。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基础理论,突出法律实务。要求学生熟练把握从事地方立法及规则制定、行政执法、审判实务、检察实务、律师实务、企业法律服务等法律实务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生在全面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着重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涉外法律制度的学习。此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和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可到法院、检察院、政府、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领域从事法律实务、培训等工作。
本专业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确立“以政企协办为特色,以IT技术为优势”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力、沟通表达能力、专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工作。
实施广东省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培养具有会展专业管理知识,能组织和管理国内外各种会展业务的应用型、国际化高级人才。要求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商务活动方面的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会展业的运行业务和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双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交际能力,能独立处理国内外会展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毕业生可在会展单位、会议场馆、品牌酒店以及其他企业等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在教育机构从事培训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国际贸易或其他涉外经济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出口实务操作流程,熟识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际商务谈判、海关报关、外贸函电及制单、跟单、国际货运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外向型、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外贸类企业、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商会组织从事国际商贸业务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注重学生英汉基本功及翻译技能的培养。低年级重在夯实语言基础与翻译技能,高年级在跨专业选修工科、商贸、人文等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其翻译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除熟练掌握英语以外,还须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精于某一领域的翻译技能。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举办翻译讲座;外聘企业、行业管理人员与我校专任教师联合讲授专业课程,指导毕业设计、实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翻译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翻译资格证考试。毕业生可供职于涉外机构、外贸公司、加工制造业、出版传媒等单位,从事专职口、笔译、双语撰稿、技术资料编译、文创、编辑、涉外交际、文秘等工作。
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培养社会调查能力强、写作水平高、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公关交际得体的信息化时代所需的现代行政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社会调查手段规范分析公共政策和进行项目策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能。同时,本专业通过与珠三角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机构、高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可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需求。毕业生可到政府部门从事公务员、政府雇员工作;或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室内务、人力资源、策划等工作;也可去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56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应用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食品质量与安全 环境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商务英语 物流管理 人工智能 自动化 金融学 新闻学 英语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电子商务 日语 法学 人力资源管理 翻译 会展经济与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行政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3 4 5 4 5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5 0 5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5 5 4 5 5 4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5 5 15 10 8 4 4 7 5 3 4 5 10 4 6 3 4 4 4 0 0 0 0 0 0 0
浙江 4 4 10 6 4 4 4 4 4 3 0 6 4 0 3 0 3 0 3 3 3 3 0 0 0 0
安徽 3 3 13 7 3 0 3 3 8 3 0 3 3 3 0 3 3 0 0 3 0 0 3 5 0 0
福建 4 8 20 12 5 4 4 0 5 5 3 8 5 3 4 5 6 3 0 0 4 0 3 3 6 0
江西 0 8 10 8 6 3 5 5 5 5 4 5 5 3 0 5 3 0 3 0 0 0 0 2 3 2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3 5 25 20 8 3 3 8 8 4 4 5 8 5 0 4 5 4 4 4 5 4 3 0 4 4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158 162 449 130 105 158 128 141 47 147 63 111 57 159 134 120 186 136 161 70 132 147 65 132 164 133
广西 4 3 4 2 5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5 4 8 5 4 5 5 4 4 3 0 4 4 0 0 0 0 3 0 0 0 3 3 3 3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4 5 4 3 0 0 0 3 2 0 4 0 0 2 2 5 0 0 0 0 3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3 3
云南 0 5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6 3 19 8 4 7 7 4 4 3 2 3 4 3 0 3 5 0 5 0 5 0 3 0 0 5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4 5 4 0 0 0 0 2 0 2 0 0 0 2 4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