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52年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2017年转隶空军,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组建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原空军总医院与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隶属学校。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行列。学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
建校以来,先后培养9万余名高素质医学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我军各级卫生机构的领导。涌现出了被国家和军队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模范学员大队、“育人大师”李继硕、“模范军医”陈绍洋等全国先进典型。
学校机关设一办七处,下辖航空航天医学系、军事预防医学系、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药学系、军事医学心理学系、护理系、基础医学院、研究生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空军卫勤训练基地、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等。
学校人才济济,教学、医疗、科研实力雄厚。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2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对象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3名、“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名、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2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7名、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名、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37名。现有博士生导师336名,硕士生导师59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周光召、杨振宁等3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3个培训层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2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2个,并设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10名。现有国家重点和培育学科19个,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2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35个,军队后勤科研实验室19个,全军医学专业重点实验室17个。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累计获得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百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特别是200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为当年国内获此殊荣的两所高校之一(另一所为北京大学)。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6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7篇,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2篇。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藏书6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000种,各类数据库近40个。现有四套有线网络和一套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各单位。学校拥有教学标本陈列馆、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外语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体育场馆、游泳馆等教学公共设施。拥有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双源螺旋CT、术中核磁、手术机器人、PET/CT、PET/MR、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等大批先进的设施设备。
学校医疗工作成绩显著。所属各医疗机构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力排名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五,第三附属医院在全国口腔专科医院排名中稳居前四。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学学科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并列进入A+。学校先后创造出90多项国内外“第一”或“唯一”的医学成就,世界首例“十指断离再植术”,世界首例“坑面女颌面再造术”,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国内首例“人子宫移植术”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近年来,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千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8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6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7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9项。“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0余项,获批的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6亿元。先后获“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项,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5年,先后派出1100余人次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接待国外近千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目前,学校已与美、英、日、法、德、澳等国家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坚决履行人民军队使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用信仰和忠诚传承了红色基因,圆满完成了战场救护任务。执行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国庆阅兵、世博安检、亚运三防、维稳处突、国际维和等30余次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多次受到党、国家和军委的褒奖。2010年,圆满完成了亚丁湾海域“和谐使命—2010”医疗保障任务;2015年,派出17人执行援非抗埃任务,用精湛医术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彰显了中国军医的风采;2016年,抽组卫勤骨干参加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6”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医疗保障;2020年,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武汉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在中央军委和空军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战略,坚持立足空军、面向全军、突出特色、集约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军事医学战场第一、基础医学世界第一的建设标准,瞄准百年名校目标,为打造全军顶尖、全国领先、世界闻名的高等军事医学学府而努力奋斗!
招生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培养部队药剂师。主要开设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军队药材供应管理学、卫生勤务学等基础医学、药学和军事医学主干学科的相关课程。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给予毕业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招生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培养部队生物技术干部。主要开设生物化学、组织与细胞培养、基因工程、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生物安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军队流行病学、卫生勤务学等基础医学、生物学和军事医学主干学科的相关课程。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给予毕业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招生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培养部队临床诊疗和医疗仪器维修与计量工程技术干部。主要开设生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医学仪器、军队卫生装备学、军事医学计量学、医学影像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卫生勤务学等基础医学、生物工程和军事医学主干学科的相关课程。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给予毕业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理论基础、较强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及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和 现代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医学科学和 生物医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医学基础各学科的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医学基础学科 教学实践和从事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及相关生命科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基本掌握基础医学和相关生命科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具备基础医学的科研思维和研究方 法以及医学基础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
3.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 自我发展潜能,创新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承担医学基础学科教学实践的能力,从事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一 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广博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了解生物医学和相关学 科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了解疾病 防治与发展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密切关系;
6.了解国家教育教学、卫生、科技、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理学、细胞生物 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及科研训练、基础实验、临床实践、毕业实习及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免 疫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医学遗传学实验、实验动物学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2 临床医学类
招生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培养部队医药卫生统计干部。主要开设人体形态学、基础医学概论、器官系统与疾病、军队劳动卫生学、军队环境卫生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卫生毒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卫生勤务学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军事医学主干学科的相关课程。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给予毕业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 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 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 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 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 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 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3.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物理实验、机能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3 口腔医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招生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培养口腔医学高级临床医师。主要开设人体形态学、细胞与分子基础、基础医学概论、器官系统与疾病、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流行病学、军队卫生勤务学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军事医学主干学科的相关课程。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给予毕业并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
护理学 | 药学 | 生物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 临床医学 | 基础医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预防医学 | 口腔医学 | |
---|---|---|---|---|---|---|---|---|---|
北京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天津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河北 | 1 | 1 | 1 | 1 | 16 | 0 | 0 | 0 | 0 |
山西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内蒙古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辽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吉林 | 1 | 1 | 1 | 1 | 12 | 1 | 1 | 1 | 3 |
黑龙江 | 1 | 1 | 1 | 1 | 24 | 0 | 0 | 0 | 3 |
上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江苏 | 0 | 0 | 0 | 0 | 2 | 0 | 0 | 1 | 2 |
浙江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安徽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福建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江西 | 1 | 1 | 1 | 1 | 10 | 0 | 0 | 0 | 2 |
山东 | 2 | 3 | 3 | 2 | 12 | 0 | 0 | 0 | 3 |
河南 | 2 | 3 | 3 | 2 | 0 | 0 | 0 | 0 | 0 |
湖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湖南 | 1 | 2 | 2 | 2 | 11 | 0 | 0 | 0 | 2 |
广东 | 0 | 0 | 0 | 0 | 3 | 0 | 1 | 0 | 1 |
广西 | 1 | 0 | 0 | 1 | 5 | 0 | 0 | 0 | 0 |
海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重庆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川 | 1 | 2 | 2 | 2 | 11 | 0 | 0 | 0 | 2 |
贵州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云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西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陕西 | 2 | 3 | 3 | 3 | 30 | 0 | 0 | 0 | 2 |
甘肃 | 1 | 2 | 2 | 3 | 0 | 0 | 0 | 0 | 0 |
青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宁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新疆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台湾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香港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澳门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外籍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