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

普通本科
浙江中医药大学
毕业生数据

2932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学校现有博士学位点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包括中医博士与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中药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药学硕士9个专业学位类别。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4700余人、学历留学生800余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460余人,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等医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4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中医骨伤科学、预防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2001年获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优秀,2008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学校建有血液病、免疫风湿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以及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简称CC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CCMP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校地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2年12月30日,由我校和金华市政府共建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先后与省国贸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联合体、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传承创新。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4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突尼斯建有一所海外分校,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新西兰建有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倡导“求真、求实”的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临床医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 儿科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 预防医学
  • 预防医学(定向)
  • 口腔医学院
  • 中药学
  • 药学
  • 药学(专升本)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 护理学
  • 助产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医学信息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
  • 生物科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中医学(本硕连读)
  • 公共事业管理
  • 中医学(五年制)
  • 英语(专升本)
  • 中医骨伤科学
  • 市场营销(专升本)
  • 临床医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医学影像学
  • 医学影像技术
  • 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儿科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中医康复学
  • 康复治疗学
  • 康复治疗学(专升本)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 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 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 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 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 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

3.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

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6.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 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

10.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女保健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学科:医学
  门类:药学类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


药学系创建于1986年,前身为中医药系。下设中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和药学专业、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是目前国内药学专业门类较齐全,中、西药两在领域并蓄,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的少数院校之一。现有中药学、药理学硕士点2个,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药专业博士。中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其所属的中药新产品制剂研究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的主编单位。现有正高级职9人,副高级职称18人,国家食品药品评审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2名,全国著名药理专家2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一人、第一层次二人、第二层次一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设有7个教研室和三个研究室。
  近几年来,承担科研课题近6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28项,鉴定课题33项,技术协作或转让18项,2001~2002年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横向课题等收入350多万元,开发中药产品2个。1996年,本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执业药师培训点。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前培训连续六年考试通过率在50%以上,位居国内全部培训点之首。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社区营养及食 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接受实验研究、人群调查研究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相关科学研究、监督管理工 作和实验室检测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人群在正常和特殊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及营养水平鉴定;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食物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的营养设计与鉴定; 4.具有食品中各种污染物、添加剂、天然有毒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检测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抢救以及食物中毒的预防 措施; 6.熟悉食品卫生与营养方面宣传教育的理论、方法; 7.熟悉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具有实际工作 能力; 8.了解食品的加工烹饪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 9.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动态,具备初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意识。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核心课程:预防医学、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学(包括营养宣传教育)、分子营养学、临床营养 学(包括常见的食物烹饪方法)、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食品 工艺卫生学、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9周、毕业生产实习20周(实习内容为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 病、公共营养、食品的监督管理、食品工艺、临床营养学、营养宣传教育),最后8周要求学生撰写 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营养学部分实验和食品卫生学部分实验,所有实验都编入《营养与食品卫生 监督检验方法指南》。 营养学部分实验包括食品中维生素A的测定、PER设计讨论、人体热能消耗的测定、人体体 格与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膳食调查讨论、食谱编制、居民食物结构与社会营养监测、基因多态性 对钙吸收的影响、葡萄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动物血清蛋白电泳、稳定性同位素铁和锌的测定、食 谱的设计和计算、医院膳食管理等。 食品卫生学部分实验包括食品中真菌与酵母菌的测定,罐头中微生物的检测,行为毒理的检 测方法,免疫毒性测定,食品企业设计审查识图,酒类、罐头、乳品类食品的卫生学评价,食品中农 药的检测,容器包装材料的溶出实验,食品中人工色素的测定,鲜奶的卫生质量检测,白酒中甲醇 杂醇油的测定,肉中亚硝酸盐的检测,食品中化学毒物快检,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食品卫生处罚 案例分析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1005 中医学类

学科:

门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草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在实现中药现代化领域中从事中药材栽培、中药制药、检验、经营管理、教学科研、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生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中草药资源学植物保护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药用植物病虫防治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草药遗传育种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贮藏与加工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中药材栽培、中药制药、检验、经营管理、教学科研、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生产管理。

浙江中医学院护理系(原中医系护理教研室)成立于1997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省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专业发展与规模
  1997年面对浙江市场护理人才紧缺的状况,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院增设护理专业,学制三年,为大学专科教育。2000年省教育厅批准我院护理专科升格为护理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理学士学位。目前,我系已毕业护理专科生3届,共91人;现有在校本科生518人。
  护理系拥有设施一流的教学实验用房2000多平方米。设有4个教研室、4个模拟病房、2个多媒体阶梯示教室、1个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模拟护士站、形体训练室、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准备室、图书阅览室等。
  护理系还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后期临床带教师资队伍,杭城1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及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我系教学医院,为护理专业学生后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机构设置
  行政:系主任办公室、系办公室、团委办公室
  教学: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内科护理学教研室、外科护理学教研室、中医护理学教研室
  三、师资队伍
  护理系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6人,初级职称教师9人。大部分教师曾到国内外先进护理院校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四、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系教师完成及承担厅局级、院级课题近10项;主编重点教材3部,参编教材10多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五、学科特色
  祖国传统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作为中医学院的护理专业,我们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现代医学、护理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达到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还加大了护理实践教学的投入,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突出护理学专业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中医学院强大的中医师资队伍,是我系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可靠保证,与其它西医院校学生相比这是我们所具有的明显优势。
专业特色与优势:我校于2014年作为全国培养助产本科人才的八所试点高校之一并在护理学专业下设置助产方向。2016年获批新增助产学本科专业,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助产学本科招生的四所院校之一。本专业办学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学科和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所在学科为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设立了护理学助产培养方向。2019年助产学成功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武大版专业排名5星,位列全国1/47。
办学条件与资源:本专业由我校护理学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办学,共同承担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任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7人,助产学专任教师5人,高级职称的助产士和护士150余人;拥有妇产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妇科、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浙江省首批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拥有20家实践教学基地和8家助产学专科实习基地;拥有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共享临床技能中心,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000余万元,配备有先进的助产高仿真模拟人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拥有助产技能实训平台,包括产前检查室、产房、产科病房、婴儿沐浴室、婴儿抚触室等实验室;配置有高级分娩模型、综合分娩教学模拟人、多功能分娩床、产前检查模型等进口设备,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助产人才的需求。
教学与服务: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助产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助产实践的临床能力,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发展潜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从事临床助产以及母婴保健工作的中西医结合的专业人才。
2.主干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优生遗传学、助产学导论、健康评估、助产学、助产技能学、妇儿护理学、新生儿学、妇幼保健学、助产人文关怀、中医围产护理学、助产心理学、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
3.育才服务:本专业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协调发展,广泛开展“以美修身、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新”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每年选派并资助学生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等国(境)外知名院校交流学习。
主要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助产专业人才是产妇与新生儿的守护者和合作伙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调整,浙江省每年约增加10万左右的分娩量,助产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可就业于妇产科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的妇产科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机构。
联系电话:0571-86613674
  学科:医学
  门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名称:医学检验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
  3.具有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主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检验技术。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



学科:

门类:

培养目标: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听力学及相关领域从事耳聋预防、听力言语康复、教学、科研及助听、听力设备研发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听力学与声学、心理物理学、语音学、耳鼻咽喉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

就业方向:可从事听力学及相关领域从事耳聋预防、听力言语康复、教学、科研及助听、听力设备的研发等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疾病预防控制、食品检验、职业卫生检验、环境监测、商检、质检等检验检疫机构以及相 关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理化、微生物、免疫学检验或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 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分析化学、卫生微生物和检验检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卫生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和检验检疫的基本训练;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卫生微生 物、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对人群相关环境(包括食品)进行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

3.掌握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常用现代 分析仪器的基本机构、性能和应用;

4.掌握对进出口相关商品质量进行检验检疫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和卫生标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

7.具有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

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技术。

核心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病原生物学、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 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病毒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细菌学检验、检验检疫。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食品和生物材料检验、空气和水质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病原微生物 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101 1 护理学类

  学科:工学
  门类:航空航天类
  专业名称:飞行器制造与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力学、机械学、材料科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飞行器零件加工与成形工艺规程、飞行器装配工艺规程以及相关工艺装备与设备的设计技术;
  3.具有现代飞行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基本能力;
  4.熟悉飞行器制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航空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设计与制造、飞机零件加工与成形工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电子线路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医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中西医药学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高科技生物工程公司及生物制药行业、医疗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医学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主要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 技术,富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部 门的实验室从事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医学实验操作技能基本训练,掌握医学实验学技术、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及 听力学检查技术等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工作,具有对医学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病原生 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常用医学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操作技术与维护;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数量统计等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医学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一门外语,初步达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医学实验技术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

7.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术、基础医学。

核心课程:分析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动物学、实验仪器学、医学免疫学及 实验技术、医学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医学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医学统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验室见习,临床实验室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适应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备医学、管理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健康产业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卫生行政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工作。

主干课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传播,健康状态与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方法,健康大数据分析,公共营养,健康心理学,健康服务与营销、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检测实务、环境治理实务等、人体结构与机能、健康评估(技术)、健康管理、职场压力管理实务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管理系于1997年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建的,1998年开始招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2000年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医药知识背景的"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现代经营、管理高级人才。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院信息管理方向、医疗保险方向和药事管理方向)和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和电子商务方向)。目前,正在申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点。
  管理系设有办公室、教研室、图书资料室、心理咨询中心和系团委。共有藏书18000册,期刊100余种。各教研室、资料室已实现了办公信息化管理。系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名,讲师9人,外聘客座教授5名。先后承担院级以上课题3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课题10余项。有3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奖。
  管理系得到了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与全省各市县卫生局、中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设立了遍布全省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管理系每年承担两期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全省中医医院院长管理培训班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密切了与医院的纽带关系。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我校1989年创办中医骨伤科学专业,1998年设立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2020年重新设置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专业以“秉承传统,融合现代,努力培养高素质中医骨伤科临床人才”为办学特色,3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中医骨伤科人才。中医骨伤科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省中医药重点学科、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基地。专业拥有教授、主任医师13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288人,其中国医大师1名、首届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坛新秀4名,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142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各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
主干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系统解剖学、西医诊断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骨伤临床基本操作、中医正骨学、创伤急救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骨伤手术学、创伤急救学。其中包含金匮要略、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等特色课程。
毕业生质量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掌握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专业相关专业(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硕士研究生录取率高达50%以上,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就业去向
继续攻读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等从事中医骨伤科相关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高等院校从事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及基础科学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0571-86613599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100203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 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肿瘤放疗治疗学、B超诊断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 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扎实的医学影像 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充分了解医学影 像技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能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利用医学影像设备从 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医学影像技 术(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 医学影像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成 像原理、操作、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及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掌握有关放射防护 的规章制度和方法,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诊 断知识,能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获取诊断所需的优质图像,熟悉医学影像检查相关的医学 伦理学原则。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相关检查技术,掌握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术;

3.具备开发图像处理软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PACS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技术,以 及影像学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能熟练运用Functool软件、DTI studio软件、MATLAB软件等);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5.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 神,勇于创新,能够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具有国际医学科学交流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主干学科: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应用基础理论、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影像应用数学、影像物理学、图像处理算法基础、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 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影像诊断学实习)、专业技能实训(影 像设备实践基地专业实训)。

主要专业实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医学图像处理实验、医学影像设备实验、医学影 像诊断学实验、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实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实验、图像信号分析方法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针灸推拿专业(针灸推拿方向,五年制)力求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化医学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少量专业课程用英语教学,具有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特长和对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急重症熟练诊断能力。该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以及涉外医疗、教学及科技交流工作。
  
专业特色与优势:中医康复学专业是随着浙江省医疗事业的发展,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和医疗市场的需求相匹配的新兴专业。本专业是在我校已有的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建。针灸推拿学专业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三五”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我校是教育部批准最早设立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之一,并于2005年获得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2016年立项为浙江省“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康复科)为平台,采用学校、附属医院联合办学,构建“医教一体”的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中医康复人才。
办学条件与资源:本专业依托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主要临床教学基地-浙江省中山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浙江省中、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和浙江省针灸推拿国际培训中心,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康复临床综合技能培训基地设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占地面积2.980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拥有价值6000多万的浙江省内一流的康复诊疗设备。此外,拥有包括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省内知名康复医学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够保障学生校内实训、临床见习实习优质高效地开展,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负责人为高祥福教授,拥有高级职称专家40余人,其中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
教学与服务:
1.培养目标: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康复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康复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与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为系统的康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岗位胜任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从事中医及中医康复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中医康复实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学、康复疗法学、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
3.育才服务:中医康复学专业实行“康复技能实验室-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床边教学-后期临床教学基地”的“早实践,早临床”专业技能实训以及“康复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学生医学基础扎实,临床思维清晰,实践动手能力强,中西医康复知识体系完整。学校尊重学生个人志向和学习兴趣,为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提供每年2次转专业机会及选课程、选进程、选层次、选老师的课程修习方式,设立国外交流机制,遴选优秀学生出国交流。
主要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适合在省级医院、各地市级医院、专科医院、基层社区医疗单位及保健机构等工作。
联系电话:0571-86613661
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理学,本科)力求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中医学基础理论,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及中医康复知识、全科医学知识及中医养生技能,具有康复理疗、针灸推拿专业特长,对常见病能熟练诊断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该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康复工程组规划及实施。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下设五个教研室,以及四个实验室;并设附属门诊部一所。全系现有人员28人,其中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博士3人。10余年来,共培养针灸推拿专业本、专科学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41人。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国外进修生和留学生。主持承担国家人事部、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浙江省的各类科研课题48项。重点围绕"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相关"、"针灸调整脑功能障碍"等方向的开展科学研究。现针灸推拿学科为省重点扶植学科,所属针灸学和推拿学分别列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所属实验针灸学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
  针灸推拿系目前承担30门本科主干课程和5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学、功法手法学、推拿学、推拿治疗学、保健按摩、理疗学、中医康复学、现代康复学、医学美容学、神经病学、运动医学、中医气功学、针灸仪器学、中医专业英语、中医工程概论、针灸医籍选等。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力求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以临床作为基地;全系同仁愿与各位携手,共筑针灸推拿学科的美好未来。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137    本科毕业人数:279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中医学(本硕连读) 中医学(五年制) 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医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 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儿科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推拿学 中医康复学 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专升本) 临床医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儿科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定向) 口腔医学院 中药学 药学 药学(专升本)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护理学 助产学 医学检验技术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医学信息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 生物科学 医学实验技术 健康服务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英语(专升本) 市场营销(专升本)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