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普通本科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毕业生数据

1564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是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财经类高等学校。学校现由山东财经大学与山东莱芜城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位于济南市莱芜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学校依托山东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8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名列2018年山东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排行榜第一名。学校是全国财经独立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近几年,先后获得了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度·全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2019年度·山东最具影响力本科院校、2020年度全国思政建设示范高校、2020年度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本科院校等荣誉称号。

办学定位

学校自创办以来,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方位育人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基础,以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为地方和行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

学校依托山东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设置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设有金融学院、国际商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等6个学院,下设金融学、投资学、互联网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1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以山东财经大学兼任教师和燕山学院自有师资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现有专职及聘用教师397人,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1%。

教学特色

学校实行“3+1”教学模式,前三年进行课堂教学,最后一年集中进行实训实习。学校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考研能力、考公能力、出国深造4种能力。搭建在线网上开放课程(MOOC),实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移动固定”互融互补的多样化混合教学模式。加强多课堂协同教学,在集中精力组织好传统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好校内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网络第四虚拟课堂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公益活动、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科研活动,实现课外教学活动的学分化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全面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人才培养

学校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三位一体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两大办学特色。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独具燕山学院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开办 “燕园拔尖人才强化班(未来学堂)”、“国际课程实验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学经验。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之需求。

学生管理

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以服务学生为先,推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探索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致力于学生成长与成才。通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大体系,服务学生自身成长与全面发展,形成了以“123”工程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创青春”为龙头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以“燕山调研”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以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为重点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以资助育人工程为抓手的基础保障体系。学校重点开展的燕山调研、燕园合唱节、书香燕山、燕园演说家四大品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实践实习

学校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由校内实验教学、校外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课程实验、专业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和校企联合实验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校专门建设了现代化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中心;在校外建立了北京银行、山东省邮政储蓄银行、鲁视传媒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山东省企业信誉评级公司、山东高速集团、山东天普阳光集团公司、济南普联软件(济南)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十个专业实习基地以及覆盖全省各地、市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另外与山东天普阳光集团公司、济南普联软件(济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设立了合作共建实验室。

求职就业

学校围绕“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定期举办各种招聘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开展人才素质测评、个人形象设计和求职面试技巧等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求职的竞争力。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在1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 国际商务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公司财务管理实践规律,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能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的应用技能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公司理财”方向和“财务金融”方向。“公司理财”方向侧重培养能够胜任企业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设计资产重组和兼并方案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财务金融”方向侧重培养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依托对集团公司、企业单位的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 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 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 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 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和“企业运营管理”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侧重培养学生行政层面管理的能力,主要设置有领导学、公司法人治理、管理沟通等方面的课程;“企业运营管理”方向侧重培养学生企业运营方面的能力,主要设置有技术经济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市场营销管理及相关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营销管理方向和国际营销方向。营销管理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综合组织协调能力,注重对营销管理能力的培养;国际营销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对国际市场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满足社会对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扎实基础、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设计”方向。“人力资源开发”方向侧重培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专业理论与政策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设计”方向侧重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操作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经济贸易部门及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其他 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贸易、国际化经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具有分析和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具体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商务及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国际商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实务操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解决国际商务活 动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

4.了解涉外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的惯例与规则、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

5.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拓展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与贸易。

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学、跨国公司管理、国际金融、电子商务、国际 商法、国际商务谈判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政策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国际贸易实务方向和商务英语方向。国际贸易实务方向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够熟练地进行外贸流程运作;商务英语方向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接受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 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 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 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 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国际金融活动的 规则和惯例,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金融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良好的品德操行、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综 合素质。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 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 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 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金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结构集成的研究、设计与应用开发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收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1564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