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普通本科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毕业生数据

15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该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保留原级别,并具有法人资格。   云南天文台现有正式职工230人,其中科技人员为180人。科技人员包括院士1人、研究员 21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40多人。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生66人,在站博士后5人。   云南天文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博士后流动站。现设星系物理研究组、恒星演化研究组、恒星理论研究组、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太阳光谱研究组、太阳射电研究组、应用天文研究组、光电实验室8个研究团组和丽江天文观测站、澄江太阳观测站。主要学科方向包括:活动星系核、恒星演化、变星和双星、太阳活动区物理、南方天文选址、天体测量与精密定位、天文新技术研究等。   云南天文台现有主要设备包括: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引进的1米光学望远镜一台,1.2米国产地平式光学望远镜一台,2006年从英国引进的2.4米光学望远镜一台,用于承担探月工程地面数据接收任务的国产40米射电望远镜一台。现正在建设抚仙湖太阳观测站,计划2010年6月前安装国产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一台。   建台以来,云南天文台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2007年,黄润乾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学奖励)。从1999年至2008年,云南天文台在SCI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10余篇。   云南天文台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国立天文台、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云南天文台获得了云南省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 天文技术与方法
  • 天体物理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15    本科毕业人数: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天文技术与方法 天体物理
北京 0 0 0
天津 0 0 0
河北 0 0 0
山西 0 0 0
内蒙古 0 0 0
辽宁 0 0 0
吉林 0 0 0
黑龙江 0 0 0
上海 0 0 0
江苏 0 0 0
浙江 0 0 0
安徽 0 0 0
福建 0 0 0
江西 0 0 0
山东 0 0 0
河南 0 0 0
湖北 0 0 0
湖南 0 0 0
广东 0 0 0
广西 0 0 0
海南 0 0 0
重庆 0 0 0
四川 0 0 0
贵州 0 0 0
云南 0 0 0
西藏 0 0 0
陕西 0 0 0
甘肃 0 0 0
青海 0 0 0
宁夏 0 0 0
新疆 0 0 0
台湾 0 0 0
香港 0 0 0
澳门 0 0 0
外籍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