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普通本科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毕业生数据

1421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下称“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长江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

学院地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曾是东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马融“设帐讲学”之地,也曾是明朝一代名相张居正求学之所;明清两代县学宫、祭孔、乡试、迎状元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1936年,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在这里诞生,在董必武及中共地下党领导下,这里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红色堡垒,被誉为“湖北抗大”“江南陕公”。校园内的玄宫塘、文庙、棂星门等标志性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讲述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代一代栋梁的成才故事。

学院举办方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学院依托和共享长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设有经济与法学系、教育与心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数学与医护系、管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和高职部等11个教学单位,设置42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学院2010年通过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被列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园林、英语等被列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园林被列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教)研项目87项,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人文社科课题18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18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荆州智库课题10项,院级项目32项。发表学术论文235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42篇,被CSSCI收录11篇、被S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CSCD收录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38部。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团队,现有教职工619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3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约占83.7%;长江大学长期委派高水平教师来学院承担教学与管理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艺术设计展厅、专业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学生公寓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生公寓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5万册,并实现了与长江大学图书资源的共享、通借通还。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办学理念,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创新强院”办学思路,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育人理念,已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学院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新华网“魅力高校”荣誉称号等。

学院践行“博文明理、日新笃行”院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文理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管理中,坚持统筹推进“五个思政”,构建“三强化、三深入”育人体系,即强化过程管理、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工作研究,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学生心理,形成“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十佳大学生”评选表彰和“国学讲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资助育人中,建立“奖、助、贷、勤、补、减、免”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院奖学金、“湖北天蓝地绿”助学金和“松滋园林”奖学金及勤工助学金等多项奖助金,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在教学改革中,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600多人次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园林专业的20名学生参加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考,16名被录取,录取率高达80%;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均约40%,超全国每年约14.3%的司考通过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和校企合作教育。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江陵原州国立大学、崇实大学、淑名女子大学、加图立关东大学、格拉斯哥加多尼亚大学等高校开展“2+2”“3+1”“4+1”“3+1+1”等多种双学位、本硕连读国际教育;共享长江大学与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合作高校资源,参加“交换生”“专升本”“双学士学位”“申请就读硕士学位”“暑假大学生带薪实践”等学习、深造和实践。同时,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等各类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师生正朝着实现美丽文理、魅力文理、和谐文理、活力文理的美好愿景,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应用型高校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会计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工商管理类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临床医学
  • 建筑学
  • 护理学
  • 法学
  • 土木工程
  • 学前教育
  • 金融学类
  • 应用心理学
  • 物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小学教育
  • 风景园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业生产第一线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中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三维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我院该专业就业形势好,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大多就业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具有电子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与维护的初步技能,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前景:该专业是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通信、电子和信息行业中的嵌入式硬件电路的设计、单片机软件的开发、硬件测试、电子设备的销售等工作。本专业就业形势好,毕业生薪酬水准高,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其他经济管理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互联网+会计”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及税务筹划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会计、出纳、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会计实务等工作;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咨询、审计等工作;在国内外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进行专业深造。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 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 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 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 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 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 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3.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物理实验、机能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3 口腔医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接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建 筑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能在城市建设领域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技能的基 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素养;

2.具有建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和外国古代及近现代建筑历史,了解建筑设计、城 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空间形体表达方法,掌握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 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建筑设备(水、暖、电)的基本知识;

3.具有建筑学的专业知识,具有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设计和相关规 划设计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能;

4.了解土木工程、建筑设备、环境保护、建筑经济等相邻学科基本知识;

5.熟悉建筑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建筑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建筑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主干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核心知识领域:建筑设计与实践: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的主干;建筑历史 与理论:古今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主体的知识构成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平台;建筑技术与建 筑师执业:建筑数学、建筑物理、建筑结构、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成为建筑学专业的技术支 撑;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以及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成为建筑学专业的拓 展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建筑设计(832学时)、外国建筑史(64学时)、中国建筑史(64学时)、建筑设计概论 (48学时)、建筑设计基础(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8学时)、景观学原理(32学时)、空间形体 表达基础(32学时)、建筑技术概论(16学时)、CAAD方法(32学时)、建筑结构(64学时)、建筑 物理环境(48学时)、素描水彩(192学时)、建筑师业务实践(208学时)、建筑构造与设备(80学 时)、实习环节(240学时)、毕业设计(240学时)。

示例二:建筑设计(788学时)、建筑设计基础(256学时)、视觉设计基础(288学时)、建筑制 图(32学时)、建筑学概论(16学时)、建筑设计基础理论(16学时)、计算机辅助设计(32学时)、 城市规划原理(32学时)、居住环境与住宅设计原理(16学时)、专业外语(64学时)、建筑力学 (48学时)、中国建筑史(64学时)、外国建筑史(64学时)、建筑结构(48学时)、建筑构造(96学 时)、建筑物理(64学时)、建筑设备(48学时)、建筑设计理论(64学时)、实习环节(288学时)、 毕业设计(256学时)。

示例三:建筑设计(752学时)、室内设计及原理(32学时)、景观规划与设计及原理(32学 时)、城市设计及原理(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32学时)、建筑力学(48学时)、材料与工艺学 (32学时)、建筑构造(48学时)、建筑结构(64学时)、建筑物理环境(96学时)、建筑设备(48学 时)、建筑学概论(16学时)、中国建筑史(32学时)、外国建筑史(64学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64学时)、美术(128学时)、工程制图(32学时)、设计初步(144学时)、建筑师业务实习(280学 时)、毕业设计(30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基础和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建筑设计模型实验、建筑物理实验、计算机建模和绘图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护理学与相关医学学科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就业前景:可在各级医院、保健中心、康复机构等从事临床护理和预防保健;在卫生部门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在医学院校从事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学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可从事法官、律师以及其他行政管理等工作,能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宣传、执法办案、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相关工作;在法律服务机构中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在公司、企业及其他组织内结合单位情况提出专业意见,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法律问题及时提出预防措施;为公司提供咨询和法律意见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能在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及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土木工程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监理企业、市政工程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建设监理、市政工程及相关管理和技术等行业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在学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师资培训部门、各种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科研、康复、宣传、培训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主要到幼教机构及幼儿园从事儿童教育教学(含早教、特教)、研究和管理;从事儿童教育产业开发、组织和运作,以及幼儿园经营、儿童教育指导、康复治疗、问题咨询、教育师资培训、玩教具开发、营养食品开发、传媒编创、教育网络建设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可在心理咨询与康复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等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潜能开发与培训、商业客户心理分析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 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 位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 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 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师范类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288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解析几何(80学时)、初等 数论(32学时)、近世代数基础(32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拓扑学(48学时)、理论力学 (48学时)、大学物理(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复变函数论(64学时)、数理统计(64学 时)、泛函分析(64学时)、偏微分方程(64学时)、科学计算(64学时)、随机过程(64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I-Ⅲ(378学时,含习题课)、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 时)、常微分方程(72学时)、复变函数I(7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Ⅱ(144学时)、微分几 何(72学时)、抽象代数(72学时)、实变函数I(72学时)、泛函分析(双语)(72学时)、数学模型 与数学软件(72学时)、数值分析(72学时)、普通物理学I-Ⅱ(180学时,含实验)、计算机基础 (7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108学时,含实验)。

示例三:数学分析I-Ⅲ(32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C语 言(90学时)、普通物理(108学时)、概率与统计(90学时)、数学软件(54学时)、数学建模(72学 时)、近世代数(54学时)、常微分方程(54学时)点集拓扑(72学时)、实变函数(72学时)、中学 数学教材教法(54学时)、微分几何(54学时)、复变函数(54学时)、初等数论(36学时)、泛函分 析(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 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概论、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 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 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 发展、建筑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 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 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素养,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2.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园 艺、地质、土壤、水文、地理、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融会贯通多学科 专业知识的能力; 3.掌握风景园林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与图文表达的方法技术,具备识别分析风景园林现状 问题的能力;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风景园林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的 基本实践能力; 5.了解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6.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具有植物应用的基本能力; 7.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遗产及各类自然与人文风景园 林资源保护的基本能力; 8.了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 9.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核心知识领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包括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等构成风景园林专 业知识领域的主干;园林历史与理论,包括古今中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 业的理论平台;风景园林技术,包括风景资源学、园林植物、园林结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成为 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支撑;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 乡规划、旅游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园艺、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风景园林专业的 拓展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景观学概论(34学时)、中外园林史(51学时)、建筑史(34学时)、风景园林文化与 美学(34学时)、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34学时)、景观游憩学(34学时)、设计基础(102学时)、 建筑设计基础(204学时)、建筑设计(102学时)、景观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城市规划原理 (34学时)、建筑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设计(136学时)、景观详细规划(136学时)、景观总体 规划(136学时)、风景区规划原理(34学时)、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生态学(34 学时)、园林植物与应用(68学时)、种植与生态专项设计(68学时)、建筑力学(51学时)、建筑结 构与构造(68学时)、景观工程与技术(68学时)。 示例二:素描基础(56学时)、制图基础(64学时)、造型基础(120学时)、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48学时)、中国园林史(24学时)、西方园林史(24学时)、生态景观规划(40学时)、风景区规划 (24学时)园林树木学(48学时)、园林花卉学(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6学时)、园林植 物景观设计(80学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160学时)、风景园林设计(176学时)、风景园林工程 (136学时)。 示例三:风景园林概论(16学时)、风景园林设计原理(32学时)、设计基础(156学时)、中国 园林史(32学时)、外国园林史(32学时)、园林植物基础(48学时)、绘画(72学时)、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1-8(包含:场地设计、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共512 学时)、环境行为学(32学时)、形式认知与材料试验(16学时)、景观工程(48学时)、植物配置 (32学时)、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32学时)、景观生态学 (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实务(16学时)、风景园林管 理与法规(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习包括认识实 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户外建成与自然环境模拟、模型制作、GIS等。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142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外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传播学类 法学 电子信息工程 小学教育 金融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类 会计学 工商管理类 土木工程 物理学 临床医学 风景园林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心理学 建筑学 学前教育 护理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4 3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5 0 0 3 3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3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3 0 3 0 0 3 3 3 7 3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4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0 0 0 0 0 0 0
福建 7 0 0 0 0 3 0 2 0 3 0 0 0 5 0 0 0 0 0 0
江西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4 2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5 6 3 2 6 0 0 2 2 6 3 3 2 0 0 0 3 2 0 0
湖北 154 51 40 26 27 70 74 53 82 64 48 33 22 22 45 58 42 29 29 0
湖南 4 3 2 0 0 0 0 0 0 0 0 4 3 0 0 2 0 0 0 0
广东 0 3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2 0 2 3 2 4 2 2 2 2 2 0 0 3 4 0 4 0 0 0
海南 3 0 2 0 0 0 0 3 2 0 0 0 0 0 0 0 0 0 3 5
重庆 0 0 0 0 0 3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2 0
四川 3 0 0 3 0 0 0 3 2 2 5 0 2 3 0 0 3 0 0 10
贵州 7 3 3 0 2 0 6 0 0 2 6 0 3 3 5 3 3 0 6 5
云南 7 0 0 0 0 0 8 0 2 4 3 2 0 0 2 2 2 0 0 1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4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甘肃 6 0 0 0 0 0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3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2 0 0 0 5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2 0 0 0 0 6 0 0 4 0 0 0 0 0 0 3 0 0 1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