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普通本科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毕业生数据

5837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创建于2002年4月,原名为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2006年3月,教育部同意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根据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安排,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拟转设并更名为南宁数字科技学院 ( 以教育部批准为准)。

【办学定位】

充分利用学校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及其依托的广西民族大学已经形成的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办学特色和优势,立足广西、背靠西南华南、面向东南亚,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力争把学校办成在广西和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百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试点院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西第二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创作培训基地、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南宁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西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院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办学条件】

学校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友谊路55号,七坡林场校区建设用地2000亩,目前已经建成15.57万平方米校舍。思源湖校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鹏飞路北段1号,占地面积300亩,已经建成建筑面积15.68万平方米,武鸣校区位于南宁市武鸣区南宁教育园区,占地面积468亩,尚无校舍。

学校共计拥有多媒体教室152间,语音实验室15间、计算机公共实验室4间,专业实验室73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间,教学仪器设备6935.83万元,教学用计算机4888台,图书馆藏书105.61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4万册。

【学院与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商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截至2022年10月,有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日制在校生18057人。

经过20年发展,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2个本科专业,逐渐形成了5个学科专业群:经济与贸易类学科专业集群(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税收学、法学)、管理类学科专业集群(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文化产业管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艺术类学科专业集群(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语言文学类学科专业集群(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商务英语、英语、越南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信息工程类学科专业集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安全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动画、税收学等5个专业被评为广西一流本科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一体化”建设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印尼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国际经贸类入选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专业群。获得7门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广西招生的美术、播音、体育类第一次投档录取分数位居全区独立学院第一位。2021级普通本科学生报到率95.18%。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523人,兼职教师219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7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85人。近年来学校专任教师获国家级科研立项1项,省部级科研立项45项,厅级科研立项228项,出版专著、教材52部,发表论文1192篇。获得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项,全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项。在全区8所独立学院当中,成为第一个连续两届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个获得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个连续4年获得广西区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金奖、第一个对等招收留学生的独立学院。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校与英、法、日、美、泰、越、印尼、马来等10个国家和台湾1个地区共35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双方互访频繁。学校分别在泰国王权集团(KING POWER)建立海外(泰国)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海外就业、在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建立海外(印尼)教育实习基地并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税收学、东南亚国家语言等19个专业中实行 “3+1”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3年国内学习+1年语言对象国学习)。每年出国(境)学习实习学生300余人。办学20年来,累计输送近5544名学生出国(境)开展各类项目的交流学习和实习,其中有687人在东南亚国家就业,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除合作高校外,多国组织和相关单位如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美国纽约华人侨团联合会、老挝中央宣传部、越南中央组织部、越南音乐家协会、韩国影像都市株式会社和泰国索邦教育公司等纷纷来访、积极推进各种文化交流。2018年1月22日,我校获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招收国外学生,现已招收泰国和印尼高校31名留学生并开设了汉语专业课程和中华文化等课程。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区高校前列。搭建了校企合作、创客空间、孵化基地、扶贫体系、文化展示五大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素质拓展课”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由艺术与设计学院邱永德院长主持的《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动画人才》案例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该案例系广西入选的两个案例之一。2018年以来,学生参加的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国赛铜牌2枚,自治区区赛金牌5枚,银牌16枚,铜牌56枚。

【社会服务】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自2017年来,已连续二年承担3期自治区党校、19期百色干部学院举办的越南地方党政干部培训班课堂翻译和生活翻译。2019年5月18日,承办了广西文联“523送欢乐下基层志愿服务进校园中国越南歌手联欢演唱会”,依托非通用语教学优势,组织学生连续15年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峰会志愿者服务,派师生参加“苏迪曼” 杯羽毛球赛等国际、国内顶尖赛事的裁判。组织2018名女生参加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文艺表演,得到了中央代表团、自治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因此铸造了爱国爱校、追求卓越的女团精神(即相院精神)。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成绩突出,获得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运动优秀院校、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第三届广西“互联网+”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全民建设操舞大赛总决赛推广领导奖等集体奖项。

【学生获奖】

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奖项200多项,其中学生制作的课件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三等奖;学生获得2018年、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智欣联创杯”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特等奖;参加第六届(2015)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获得一等奖;201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获四年级组一等奖、2017年中国高校泰语演讲及技能大赛第二名、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历年中国-东盟形象大使大赛中获得5个冠军、2个亚军和20多个单项奖;在历年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5个;在广西“书香校园 阅读圆梦”系列诵读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学校龙舟队在各项国际比赛中获得了4个团体总分第一名、1个团体总分第二名、9个单项冠军、9个单项亚军的佳绩。

【校友工作】

学校秉持“崇德尚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2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21400名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其中20000多人获得学士学位,获学位率为94%以上;有32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有100多名学生获得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有20个班集体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班级称号。近年来,有330多名同学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在奔赴祖国各地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毕业生中,亦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成果显著、富有潜力的校友。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视觉传达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教育
  • 金融工程
  • 法学
  • 财务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旅游管理
  • 跨境电子商务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审计学
  • 市场营销
  • 税收学
  • 物流管理
  • 安全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网络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教育
  • 商务英语
  • 泰语
  • 英语
  • 越南语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广播电视编导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
  • 产品设计
  • 动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环境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设计史、中外工艺美术史、广告策划与创意、基础图案、三大构成、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摄影基础、书籍装帧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材料与工艺、VI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展示与陈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采风、专业实习、专业展会参观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3+1”教学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可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项目策划、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等。在高等院校、培训中心从事教育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与通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能够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制作基础,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传统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管理、研究,并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概论、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图像处理(PS+AI))、数字界面交互设计、网页设计、After Effects应用、premiere应用、Audition应用、摄影与摄像、电视栏目包装、flash应用、CG数字插画设计、虚拟现实、UI设计、产品经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采风、专业实习、专业展会参观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3+1”教学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可在电视台、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新闻媒体、报社杂志期刊社、出版社,文化宣传部门和其他有关事业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影视后期编辑与制作、栏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可在各大门户网站、移动终端平台、文化传媒公司,从事网站网页设计、网页更新设计、网络广告设计与投放、APP界面交互设计等工作;可在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开发制作公司,从事游戏原画设计、游戏人物造型、游戏场景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基 础教育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艺术教育、管理、交流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艺术教育 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及艺术实践与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 养和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

2.掌握在学科专长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各艺术门类的方法和技能;

3.具有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艺术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艺术学。

核心课程:美学原理、艺术概论、艺术创作原理、中外艺术史、艺术作品鉴赏、文学作品鉴赏、 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艺术技能训练、艺术教育概论、艺术教育心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艺术教育见习、艺术教育实习、艺术实践与创作展示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英、越、泰、印尼语选一)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除四年校内培养方案外,也可选择按“3+1”培养方案执行,“3+1”培养方案1为三年国内专业课程学习+一年语言对象国学习,即学生可在三年级时选择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或方案2为三年校内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校外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四年级时择优选择到校外相关单位顶岗实习,并或可选择金融工程专业的CFA方向。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金融机构管理、投融资管理、公司金融、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分析咨询与管理、投融资业务管理、公司金融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会计学、财务管理、投资学、国际金融、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会计、金融英语、期权与期货实务、东南亚国家(越、泰、印尼选一)语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统计分析软件实验、金融营销模拟实训、国际金融模拟实践、金融市场分析、证券模拟交易、金融案例分析、3+1学年实训、专业实习等。

主要就业去向:可到政府的金融行政管理部门、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互联网金融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有金融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和单位及高等院校和金融科研机构,从事金融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等。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备法律思维,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应用型法律服务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律师与公证、法律文书、法庭辩论技巧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法律咨询、模拟审判、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国家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服务工作。

(英、越、泰、印尼语选一)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执行“3+1”培养模式,三年级时可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基础知识,熟悉财务管理业务、有实际操作技能、有专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原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统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货币银行学、资本市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工作。

(英、越、泰、印尼语选一)(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专业集群试点)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除四年校内培养模式外,也可选择“3+1”培养模式执行,“3+1”模式培养方案1为:三年国内专业课程学习+一年语言对象国学习,即学生可在三年级时选择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或方案2为:三年校内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校外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四年级时择优选择到校外相关单位顶岗实习。

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各项操作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熟练掌握一门第二语言(或东南亚语言),了解相应语言对象国家的社会、经济和贸易发展状况,并通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报关、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相关国际贸易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商务英语、国际物流学、报关实务、跨境电子商务、东南亚国家(越、泰、印尼选一)语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国际结算、报关、货代、商务谈判等系列软件应用、专业课程见习、择优推荐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峰会服务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就业去向:可到经贸和商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外事、边防部队、海关、银行、外贸物流公司、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有经贸往来的外贸公司、跨境电商企业、学校、国际对外广播电台、涉及东南亚语言电视节目的电视台、外文出版社等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 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 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 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扎实的现代商务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从事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数据分析、视觉营销、跨境电商客服、跨境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职业前景:在各类涉外企业、互联网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及培训机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策划、运营、研发、设计、管理及教育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营养学科专业知识,兼具熟练的烹饪技术、餐饮设计开发能力和餐饮现场管理能力的高级服务产业人才。能在月子会所,早教中心从事个性化配餐及烹饪工艺设计,营养教育工作;可以在大、中型饭店及后勤集团餐饮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及现场管理工作;也可在中、高等烹饪学校或相关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课程:大学化学、统计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课程:营养学基础、烹饪微生物学、公共营养学、生命期营养学、中医饮食保健学、药膳工艺学、膳食营养配餐;烹饪学课程:中国烹饪概论、烹饪化学、烹饪原料学、食品卫生与安全学、烹饪营养学、饮食文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月子会所、早教中心、健身中心等单位从事健康咨询、营养测评、营养指导、营养宣教、营养管理以及营养教学与科研工作。可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专技校等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可到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及配送中心从事配餐管理和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可到机关、部队、医院、学校等单位的后勤集团从事管理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解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审计运行情况及审计政策和规则,具备审计、会计、数理统计和管理的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审计学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他企业、组织从事审计、会计、管理咨询工作。本专业推行双“3+1”人才培养模式:国内“3+1”(校企联合培养,大一至大三校内学习3年,大四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1年);国际“3+1”(中外联合培养,国内学习3年,大三到东盟、美日欧国家合作高校学习实践1年)。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财务管理、计量经济学、审计学、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学、政府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务审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专业英语、会计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教学中穿插行业参观考察、观摩学习;设置创新创业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审计学综合模拟实训、审计实务实践课等;组织师生参加审计知识实践大赛,以赛促教、促学、促践。

主要就业去向:

国家行政及事业单位:审计局、财政局、税务局、市场监督与管理部门、海关、司法部门等

专业咨询管理服务型公司: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

商业企业: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财会核算、财务审计管理部门等。

金融财务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行等

专业深造学习: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在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类等相关专业深造学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 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 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 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 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 (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 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英、越、泰、印尼语选一)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人才培养除四年校内培养模式外,也可选择“3+1”模式培养,“3+1”模式培养方案1为三年国内专业课程学习+一年语言对象国学习,即学生可在三年级时选择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或方案2为三年校内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校外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四年级时择优选择到校外相关单位顶岗实习。

培养系统地掌握现代财税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知识操作与税务管理技能,能熟练掌握一门第二语言(或东南亚语言),熟悉国家税收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税收管理、税务中介服务、税收筹划的法规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战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税务分析与咨询、财务会计、税收筹划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税务管理与稽查、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税务审计、中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务代理与实务、财政审计、国际税收、税收专业英语、东南亚国家(越、泰、印尼选一)语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财税一体化综合实训、税收实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税务稽查实训、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就业去向:可到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税务分析与咨询、税收筹划、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工作以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财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执行“3+1”培养模式,三年级时可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熟悉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管理运筹学、第三方物流、运输经济学、物流企业管理、运输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输经济学、专业外语、国际货运与保险、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国际贸易与报关务实、东南亚国家语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区内外的物流企业、外贸公司、其他企事业单位、物流专业的教育、培训、科研和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相关物流、运输、仓储、外贸业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试行“新3+1”培养模式,在校内学习三年,与广西区内大型国企单位(广西路桥集团、广西建工集团等)试行校企合作,集中实训实习一年。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具备取得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资格证书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电工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安全工程学、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通风空调与净化、燃烧与爆炸学、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的研究部门、设计部门及管理机关、矿山爆破等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工会组织劳动保护部门从事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在职业安全卫生中介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咨询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实行“新3+1”培养模式:在校学习三年,一年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本专业与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OAEC)全程联合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端应用开发等软件技术人才,以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软件测试师”为导向,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开设软件开发课程模块。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的思想及软件开发的技术,具有开发和设计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大数据应用系统、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等能力和技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软件设计、大数据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移动端应用开发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面向对象编程与上机调试、数据库设计上机实验、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实训、大数据应用开发实训、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软件能力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试行“新3+1”培养模式,采用“研究生制式”培养模式,在校内学习三年。在国内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单位集中实训实习一年。

以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计算机应用环境,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熟悉媒体内容制作方法、工具和技术,能够从事数字媒体信息采集、制作,并熟练应用计算机数字媒体加工工具和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多媒体作品创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网络游戏设计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平面设计、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JAVA程序设计、flash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后期特效合成、软件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数字媒体课程综合设计、“新3加1”校外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编程与上机调试、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视频编辑、网页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调试。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在游戏、影视、动漫、新媒体、出版传媒等数字文化与娱乐相关领域,从事数字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技术开发、技术支持、生产管理和市场拓展等相关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行“新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为导向,结合行业及市场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

主要课程:开设数据通讯和云计算课程模块,计算机网络及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微软服务器管理与应用、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现代交换原理、综合布线、云计算、云存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网络课程综合设计、岗前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网络工程相关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规划设计与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全面掌握社会体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比较体育学、体育统计、体育测量评价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技术基础、艺术体育、球类运动、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民族传统体育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政府机关从事文体工作;可到学校或体育科研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何科研工作;在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休闲和娱乐等领域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大众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 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 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 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接受全面的英语技能训练,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概况,掌握应用经 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跨学科和跨文化思维能力训 练,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具备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具备良 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领域各 类工作岗位,并具备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坚实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3.掌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4.熟悉我国在国际商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 动的能力;

5.掌握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 往礼仪,具备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6.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掌握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运用专业知 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7.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和行业的相关需求;

8.具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

核心课程:

1.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 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等;

2.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经济学、国际商务导论、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公共演讲、商 务谈判等;

3.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文化等;

4.人文素养课程,包括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等。

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占专业课比例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占专业课比例为 20%一30%,跨文化交际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分别占专业课比例5%~1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商务方案策划、学 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并在教师指导下 开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 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包括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计 算机仿真模拟操作;专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岗位实习,可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其他实习场所完 成;商务方案策划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按照规范策划商务活动,包括项目选择、信息调 研、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方案设计、模拟实施等环节;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讨、学科竞赛等;社会 实践包括各种涉外商务活动、涉外活动志愿服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执行“3+1”培养模式,三年级时到泰国留学一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泰语基础理论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独立处事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泰语高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泰语语音、泰语口语、基础泰语、高级泰语、泰语视听说、泰语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口、笔译)、泰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泰语应用文写作、泰国社会与文化、旅游泰语、经贸泰语、酒店管理、国际贸易实务、东盟经贸法律法规、第二外语(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中国——东盟博览会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行政管理部门、外事、边防部队、海关、学校、与泰国有经济贸易的外贸公司、国际对外广播电台、涉及东南亚语言电视节目的电视台、外文出版社等部门、企事业单位、旅行社、大中型旅游饭店从事翻译、经贸或行政管理、教学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执行“3+1”培养模式,三年级时学生自愿报名出国学习,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到以英语为第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如马来西亚、英国学习一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独立处事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英语高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文写作、英汉/汉英翻译(口、笔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剑桥商务英语、外贸函电、旅游英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英语教学法、东盟主题英语、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中国——东盟博览会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暑期赴美实践项目。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也可以到行政管理部门、外事、边防部队、海关、与英语国家有经济贸易的外贸公司、国际对外广播电台、外文出版社等部门、企事业单位、旅行社、大中型旅游饭店从事行政、管理、翻译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执行“3+1”培养模式,三年级时到越南留学一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越南语基础理论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独立处事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越南语高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越南语语音、基础越南语、高级越南语、越南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口、笔译)、越南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越南语阅读、越南语应用文写作、经贸越南语、越南历史与文化、东南亚历史文化、国际贸易实务、东盟经贸法律法规、第二外语(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中国——东盟博览会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行政管理部门、外事、边防部队、海关、学校、与越南有经济贸易的外贸公司、国际对外广播电台、涉及东南亚语言电视节目的电视台、外文出版社等部门、企事业单位、旅行社、大中型旅游饭店从事翻译、经贸或行政管理、教学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较熟练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文学基础,有过硬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能够掌握现代电子媒体技术,有一定的表演经验,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近代学、电视节目制作、摄影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于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可到大中专院校、影视部门、文艺团体、大型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录音、节目主持、文艺表演、新闻采写、活动策划、宣传策划和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传媒艺术概论、播音与主持、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可在各级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后期制作、剪辑、灯光、场记、制片人等工作。

(英、越、泰、印尼语选一)(自治区民办高校重点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于2013年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高校重点专业,执行“3+1”培养模式,三年级时到语言对象国留学一年。

培养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将具有系统的汉语理论知识,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功底,了解中外文化及其交流状况,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并具备运用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进行交往等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东南亚国家(越、泰、印尼选一)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办公自动化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到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亦可到涉外单位从事文化交流工作或到外资、合资企业、公司从事文秘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代码:050306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动态;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产品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等知识和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备创新研发、产品实现、自主创业等能力,能从事以创新、高端为重点的产品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效果图表现技法、工程制图、造型基础、包装结构设计、电脑设计软件(PS、CD、3DMAX、犀牛等)、模型制作与工艺、3D打印、产品设计实训模块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采风、专业实习、专题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及“3+1”教学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各类设计公司、研究机构、包装公司、广告公司、出版社、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设计管理、设计开发、设计表现、设计推广、设计调研、设计教学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服装设计元素、服装电脑效果图、印染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中外服装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采风、专业实习、专业展会参观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3+1”教学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史、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数字化环境设计及建筑环境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外出参观学习,外出现场授课,进行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设计、完成设计报告书等实战课题及“3+1”教学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可在各级政府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院、装潢公司、建筑规划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创作、规划、管理工作,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5837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审计学 税收学 安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教育 商务英语 泰语 英语 越南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 新闻 产品设计 动画 服装与服饰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教育 金融工程 财务管理 旅游管理 烹饪与营养教育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法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跨境电子商务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