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必要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测绘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够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交通水利、防灾减灾、房产及信息技术(IT)等行业(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现代地图学、现代测量学、GNSS原理与方法、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GIS空间分析、专题GIS设计与开发。就业方向: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交通水利、防灾减灾、房产及信息技术(IT)等行业(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育能够适应新时代地方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教育情怀及奉献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全面的教师技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践行能力、协同创新能力、能将生物学基础教育与区域特色生物资源有机融合、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优势的新师范应用型教育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主要实验课程: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就业方向: 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与生物学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生命科学应用、开发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冶金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工程设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核心课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过程检测与控制、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有色金属冶金、冶金设备、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工厂设计。就业方向:冶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因而,毕业生择业面较宽,毕业生可到大中型冶金企业、冶金相关设备制造、冶金原辅材料生产销售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产品销售、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除具备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外,还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网络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能力。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还具备综合运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机器人、通讯技术、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AGV、工业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能工厂的能力,能胜任从事对工业产品、农产品、药材(如三七)等进行智能生产管理、智能加工、智能仓储、智能物流至少一个环节的岗位需要。学生将成为知识面宽广、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熟练、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专业特色: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特点。专业积极融入学校转型发展,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基于OBE理念的智能制造专业和课程建设,建设基于工厂真实产线的专业实训平台。就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为电气技术领域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就业面向电力、智能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可在国家电网、电力设计院、电气设备生产公司、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系统设计、设备生产、技术研发、系统维护以及部门管理。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瞄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基于新工科理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关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商业等行业应用,将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实用技能人才和应用开发人才作为目标,建设具有西南地区先进水平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基地和产业赋能基地,建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优势特色专业。专业特色:校企联动构建“人工智能 +”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带动专业建设,将项目式管理引致到课程、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中。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农业、工业等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医疗人工智能等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硕士教师占比80%,近年承担教科研项目10余项,教育部立项的产学研项目有五项。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人工智能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中从事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开发的相关工作;适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机器人、智能生产流水线、传感器以及数据库开发、Web等计算机专业领域建设、维护的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系统掌握制药工程与技术、药学、化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在制药及相关行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分析测试、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家对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在现代制药(特别是三七制药)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研究与开发、企业管理、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和科技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业药剂学。主要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制药工程制图、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合成实验、制药工艺学实验等。就业方向:在现代制药(特别是三七制药)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分析检验、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企业经营与管理、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和科技服务等工作;也适于报考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数学、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基本理论知识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食品生产、产品开发、销售、工程设计、分析测试等工作,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人才。课程设置: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高新技术、食品工厂设计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企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能在矿山、建筑、化工和金属加工领域等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和在第三方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安全评价等。就业方向:能在矿山、建筑、化工、金属加工领域等行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测、职业危害检测与防治等工作,同时可在第三方服务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等工作,亦可在大中专院校从事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入选 “双万计划”云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教师入选“云南省高校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宽广国际视野。具有坚实生物科学基础和现代生物技术、植物遗传改良、植物生产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结合地方三七产业特色与学生发展需求,以“一个导向、一个突出、三个结合”为培养模式,培养以道地三七为主的特色药用植物及高原特色农作物的栽培、育种和植保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分为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四大模块课程体系。设置《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产学》、《细胞生物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设施园艺学》、《分子生物学》为8门专业核心课。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中草药栽培及质量、控制、检测等行业及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植物生产、经营、管理及教学、科研等领域工作;也可报考农学、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具备扎实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及相关的现代药学、中医学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中药生产、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产品开发、中药经济与管理、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主要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等。就业方向: 能在中医药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职业教育等单位,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分析检验、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企业经营与管理、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和科技服务等工作;也适于报考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系统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投资学、资本市场、管理学原理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财务咨询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投融资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对接南亚、东南亚,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与运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运营、设计、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能够提出物流专项及综合设计方案,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课程设置:物流学、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管理、采购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货代公司、配送中心、港口、货物集散中心和物流基地(园区)、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及相关行政、公务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规划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物流服务咨询与策划、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计算机、电子商务及法律等方面知识,具备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与从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设计与开发、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与推广、商业数据分析、网上业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法律法规、Python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美工设计、网店运营实务、Web前端开发技术、移动电商后台设计与开发、跨境电子商务基础等。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设计与开发、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与推广、商业数据分析、网上业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各类金融机构从事运营管理及其网上交易、结算业务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自主创业;党政机关从事电子政务及其各项管理业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现代旅宿业和泛服务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拥有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民族、跨境、应用型服务与管理人才。课程设置: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客户关系管理、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宴会设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运营管理、酒店收益管理、酒店商务英语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酒店集团、连锁酒店、餐饮管理公司等标准化餐饮住宿行业和特色民宿客栈、精品酒店、半山酒店等个性化住宿行业从事服务接待、营销策划、运营管理工作,或者进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咨询管理公司、其他旅游企业或相关服务行业从事培训、服务、咨询、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可以在旅宿行业创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政治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具有教育情怀,秉持先进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音乐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地开展歌唱、演奏、舞蹈等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指导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音乐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基本乐理、声乐、钢琴、舞蹈、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音乐美学、艺术概论、和声学、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音乐学科教学论与教材分析等。就业方向: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企业、事业单位文艺骨干,社会音乐辅导与培训机构专业教师,非遗传承中心、文化传承展演中心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文山,面向云南,适应国家和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深厚教育情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美术思维与教育观念,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与创新能力,能应用相应的美术手段开展与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美术创作与育人实践活动,能胜任中学美术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美术人才。课程设置: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美术概论、素描、色彩、美术技法理论、学科教学论与教材分析、民间美术、美术创作实践等。就业方向:能在中学、小学、艺术培训机构等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在文化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美工、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培训、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设计基础扎实,了解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熟悉环境设计程序与方法,能熟练使用常用的电脑设计软件,运用环境的条件和功能进行合理改进和创新设计。具备较强的环境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胜任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领域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制图识图、建筑装饰结构学、景观材料与运用、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民族特色居住环境考察与设计。就业方向:能在环境设计领域或相关行业从事设计、管理、施工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文化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设计、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培训、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情怀,具备一定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工艺美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常用的设计软件,具有依据主题元素进行创意设计表现和初步制作能力,独立完成创意设计方案,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胜任工艺美术设计与应用领域的相关工作,具有一定专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图案与装饰、中外工艺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电脑辅助设计、产品创意手绘、民间工艺考察、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就业方向:能在工艺美术设计及相关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管理、制作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文化艺术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培训、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富有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扎根乡镇中学等教育机构,从事思政课教学、教育管理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课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以政治学和教育学为依托,以伦理学与法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为补充。专业核心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就业方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党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政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具有教育情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秉持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较强的保育和教育能力,能够熟练地开展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具有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幼儿园保育、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优秀幼儿园教师。课程设置: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区域)教育与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与学科论文写作、舞蹈、琴法、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色彩应用、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应用等。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亲子园等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儿童文化事业(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部门)的从业人员,育婴员,幼儿卫生保健等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工作者。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长于小学语文或数学学科教学,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具有班级管理能力,能胜任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课程设置: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数学、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方法与学科论文写作、简笔画、乐理与视唱、舞蹈基础等。就业方向: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社区儿童教育工作,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和其他企、社会团体等。
培养目标:培养政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具有教师教育情怀,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秉持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中学体育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开展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班级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能在边疆民族地区中学从事体育教育的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育游戏、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就业方向: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能开展体育研究和管理工作;能胜任各类体育机构的管理工作和社会体育产业工作。
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文山大地,面向云南农村,服务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良好、立志扎根边疆,语文素养深厚、知识技能扎实、教学能力突出,谙熟德育原理、善于以文化人、育人能力较强,乐于终身学习、善于沟通合作、不断自我发展,在边疆、民族、乡村地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师资。课程设置:主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大学写作等课程。就业方向:到边疆、民族、乡村地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文山,面向云南,服务基础教育,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良好、立志扎根边疆,学科素养深厚、语言技能扎实、教学能力突出,熟悉德育原理、善于以文化人、育人能力较强,乐于终身学习、善于沟通合作、不断自我发展,在边疆、民族、乡村地区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课程设置:主要开设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文学导论、英语语言学导论等课程。就业方向:到边疆、民族、乡村地区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与国际视野、学科素养与创新精神,立足云南,面向越南,培养热爱涉越跨境贸易、文化交流、旅游等工作,具备扎实的越南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掌握越南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创业能力,能够在涉外部门及相关行业就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越交流合作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开设基础越南语、高级越南语、越南语阅读、越南语听力、越南语视听说、越南语口语、越南语基础写作、越南语笔译、越南语翻译实践、越南文学、越南社会与文化等课程。就业方向:能够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旅游、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跟当前全媒体发展趋势,体现“新文科”建设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理论知识、娴熟的新闻传播业务技能,具备新媒体传播理念和能力,能在地方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机构从事新闻、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学原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中国新闻史、新媒体导论、融合新闻学、新闻摄影、新闻评论、传播学原理、音视频制作基础等课程。就业方向:到地方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机构等从事新闻采编、文案编撰、广告策划、新闻业务管理、新媒体运营、融合报道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文山、面向云南,服务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良好、立志扎根边疆,历史素养深厚、知识技能扎实、教学能力突出,谙熟德育原理、善于以史育人、育人能力较强,乐于终身学习、善于沟通合作、不断自我发展,在边疆、民族、乡村地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高素质师资。课程设置:主要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等课程。 就业方向:到边疆、民族、乡村地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文山,面向云南,适应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深厚教育情怀,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能应用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熟悉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基本规律,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能做班主任工作及团学工作,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数学教学、教研及管理的骨干教师。专业特色:1.师范特色鲜明,扎实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能力满意度高。2.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优秀成绩。3.教师队伍团结有力,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90%,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50%,有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二级教授1名。4.本专业与中小学形成了校-校合作机制,产生了合作“双赢”,2021年获得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项。2021年本专业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就业方向:报考数学类及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中小学及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企事业单位与数学研究、数据分析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文山,面向滇东南,适应国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滇东南地区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师德师风和深厚教育情怀,有扎实物理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学能力出色、班级管理能力强、教育改革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动力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并助力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中物理骨干教师。专业特色:首创师范生培养的“中学物理教育创新思维”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教育创新思维的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体系建设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立项支持,教师团队被认定为校级教学团队,建有“文山州中学物理教育创新思维研究中心”,对中学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育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学省内领先,是培养创新型中学物理教师的摇篮。本专业博士硕士教师占比超过80%,有研究生导师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专业实验室价值500多万元,近年承担教科研项目20余项,每年均有学生考上名校研究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就业方向:报考物理类及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普通高中、初级中学、职业中学的物理教师;网络课程资源及教育软件的开发;企事业单位与物理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对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改革需求,培养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化学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规范,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中学化学教学;善于沟通合作,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组织能力;对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进行有效自我诊断;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成为扎根边疆、服务乡村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核心课程:普通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1、2)、物理化学(1、2)、仪器分析、化学教学论就业方向: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基础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