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学院

普通本科
太原学院
毕业生数据

4285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太原学院前身为2002年12月由原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教育学院合并而成的新太原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太原学院。学院于201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成为首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太原市人民政府管理,山西省教育厅进行业务指导。

学院地处三晋文脉聚集地——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三晋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学院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由汾东校区、滨河校区、府东校区三个校区组成,汾东校区位于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都市圈以及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核心,信息畅达、交通便利。

学院占地面积1658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18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 164.66 万册,电子图书 126.27 万册。学院面向全国 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504人。

红色基因,铸就太院特色文化

太原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成立的“山西官立师范学堂”、1910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和1919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几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才的摇篮”“革命的熔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王世英和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等曾在此就读,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启蒙,走上了革命道路。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经过长期文化积淀与升华,学院孕育了“博学、弘毅、力行、至善”的校训,形成了“端品、励学、实干、担当”的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

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1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7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72人,占37.2%;具有博士、 硕士学位655人,占89.5%;“双师双能型”教师270人,占36.9%。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教学名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 5名,已初步建成专家名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校企协同培养的多元化师资队伍。近三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6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得授权专利116项。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3项,教育部新农科项目1项。

以工为主,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崇德尚能,博知力行”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作风朴实、积极进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经、农、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与自动化系、机电与车辆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文化与旅游系、财经系、管理系、教育系、数学系、外语系、音乐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15个教学系(院、部),2个教学中心(公共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7个。

学院现有实验实训室175个、实验实训楼2栋,实验实训场所使用面积2.54万平方米。学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职业资格考试等活动。2021年学院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46项,共获得209个奖项,省级以上奖励602人次,国家级奖励72人次。2022年1-5月,学院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共计申请202项,立项1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20项,省级项目立项47项。

立足地方,推进产学研融合

学院立足太原,面向山西,辐射全国,紧紧围绕“新技术、新经济、新管理”,重点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地方转型发展。学院坚持多元结合、产教融合道路,先后与 155 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育人基地,大力推进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并注重科研发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学院获批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山西省工信厅省级平台“山西省健康大数据AI联合实验室”、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大数据智能诊疗产业学院提质增效计划建设项目”、山西省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试点建设培育单位。学院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形成对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应用技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面向未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太原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按照“城校共生”发展模式,扎根并州大地,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和“锦绣太原城”等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投身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贡献力量。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建筑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汉语言文学
  • 物联网工程
  • 秘书学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酒店管理
  • 会计学
  • 审计学
  • 投资学
  • 财务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城市管理
  • 市场营销
  • 物流工程
  • 学前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翻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舞蹈编导
  • 音乐表演
  • 书法学
  • 环境艺术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园林
  • 风景园林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机械工程
  • 汽车服务工程
  • 土木工程

专业代码:082801  咨询电话:0351—8378160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为城乡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具备良好的建筑师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富于创新精神和项目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城市规划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规划设计原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场地设计、建筑安全学、建筑设备、室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师执业基础等。

主要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设计单位、建筑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管理、教育、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代码:081002  咨询电话:0351—8378164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型能源应用的技术方法,具备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建筑能源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能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测试技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冷热源设备与系统、建筑能源应用新技术、暖通工程施工技术、暖通工程造价控制等。

主要就业岗位:建筑设计单位;工程公司及施工企业;公用建筑及大型民用建筑系统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检修检测;设备制造厂、大型商业建筑等工业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运行调试;制冷空调公司及专业设备厂家设备研发、销售、设备及新产品售后技术支持(维修、安装、检查调试等)工作。

专业代码:081003  咨询电话:0351—8378164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管理、监理、运行调控能力,能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测量、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泵与泵站、水文与水文地质学、水工艺设备基础、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实验技术、水工程经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排水工程施工、给排水招投标。

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在规划部门、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水厂、监理部门、大中专院校、招投标公司、设备公司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代码:081006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及伺服、舟艇设计、舟桥结构与计算、军用桥梁、道路勘测与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岸滩工程及其器材的设计与使用、濒海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程兵战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领域内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领域内系统的专业知识;3.具备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5.了解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专业代码:0809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专业代码:050101  咨询电话:0351—8378128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能够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中小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管理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应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美学等,另为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就业岗位:新闻媒体编辑、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小教学管理人员、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秘书等。

专业代码:080905  咨询电话:0351—8378237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系统掌握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关键技术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够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中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定位技术、M2M技术、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物联网软件设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数据挖掘、云计算、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等课程。

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面向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机关、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及教学科研等工作岗位。

秘书学专业培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全面协助领导工作的高层次秘书人才。

秘书学就是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职能与环境、性质与作用、规律与特征、原则与要秘书学求、程序与环节、方法与艺术、机构与人员,以及秘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代码:081305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模拟与优化、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培养工程、工业微生物等课程。

相近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化工与制药 资源科学与工程 能源化学工 生物制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训锻炼,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具备从事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材料、新能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鉴别、回收、处理、初加工、深加工材料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以及组织生产和控制质量的管理能力;3.具有综合利用四大再生资源,开发研究新型固体废弃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初步能力。

专业代码:120903  咨询电话:0351—837813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会展业健康发展需要,具备会展组织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广阔视野、创新意识、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掌握会展业策划、设计、运营、管理、评估的基本能力,能在展览公司、会议公司、会展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事会展相关的策划设计、营销公关、运营管理、预算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会展概论、会展管理学、会展市场营销、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展示空间与设计、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财务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会展服务英语等。

主要就业岗位:展览公司、会议公司、会展场馆、会展服务公司、赛事策划与组织公司、会展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事会展相关的策划设计、营销公关、运营管理、预算评估等工作。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代码:120902  咨询电话:0351—8378131 8378130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较高管理理论素养、扎实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能够在星级酒店、酒店管理集团、餐饮企业、行业管理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接待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学概论、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康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学、茶文化与茶艺、酒文化与调酒。

主要就业岗位:星级酒店、度假村、餐饮企业管理或相关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 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 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 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 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专业代码:120207  咨询电话:0351—8378152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扎实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审计职业技能,具备“发现问题能力、查实问题能力、反映问题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社会审计组织、大中型企业以及工程项目领域和国家机关从事审计、咨询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金融学、统计学、资产评估、管理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学原理、审计实务、计算机审计、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房地产会计、建设项目审计等。

主要就业岗位:各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等单位从事审计、资产评估、工程预算、管理咨询、会计服务等相关工作。

专业代码:020304  咨询电话:0351—8378136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太原、山西经济发展和投资行业一线,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经济学、投资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投资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公司、企业、金融机构从事投资分析、投资管理、个人理财、公司金融等投资业务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性、复合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开放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金融、投资银行学、国际投资学、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估、投资项目评估、金融衍生工具等。

主要就业岗位:1.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的投资分析、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岗位。2.各类企业、公司等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项目管理岗位。3.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的投资策划、投资决策、理财咨询、风险管理等岗位。4.政府相关部门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岗位。

专业代码:120204  咨询电话:0351—8378152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时代对经济管理的需求,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较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具备综合分析、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服务机构从事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等相关工作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税法、经济法、金融学、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投资学、资本市场、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模拟实验等。

主要就业岗位:各类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会计、公司理财、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管理咨询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 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组织与工作设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 酬与福利、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法律法规,熟悉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具备城市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以及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等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体综合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城市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城市规划法规、城市管理法规、城市数字化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以及公务员报考实务、公文写作与处理、城市管理技术与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

主要就业岗位: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 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 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 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 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 (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 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代码:120602  咨询电话:0351—8378122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山西、面向全国,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的,掌握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和相关基础知识,具备物流分析、规划、设计、管理能力,能在物流、商贸企业、物流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物流工程与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工程制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物流技术与装备

主要就业岗位: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各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产业基地以及各类流通贸易企业,各级物流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设备研发、销售企业从事有关物流技术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 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学 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 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 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幼儿园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立足太原,面向山西,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教育、社区、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教育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心理护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维护、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修专业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主要就业去向:初、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出国留学和被项目就业录用(如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参加小学和初中教师入编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进入各类公司和培训机构;自主创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立足太原,面向山西,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教育、社区、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教育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心理护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维护、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修专业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主要就业去向:初、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出国留学和被项目就业录用(如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参加小学和初中教师入编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进入各类公司和培训机构;自主创业。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专业口径宽厚、素质过硬、适应性强的通用型、复合应用型专门翻译人才。使其做到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胜任科技、经贸、教育、外事、文化等领域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翻译概论,陪同口译,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同传翻译,中外翻译史,山西景区公示语英译,山西景点现场口译,第二外语(日、德)等。

  主要就业去向:翻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外事接待、商务、旅游等口笔译工作,在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从事外语翻译教学及与翻译有关的科研、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 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 位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 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 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师范类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288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解析几何(80学时)、初等 数论(32学时)、近世代数基础(32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拓扑学(48学时)、理论力学 (48学时)、大学物理(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复变函数论(64学时)、数理统计(64学 时)、泛函分析(64学时)、偏微分方程(64学时)、科学计算(64学时)、随机过程(64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I-Ⅲ(378学时,含习题课)、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 时)、常微分方程(72学时)、复变函数I(7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Ⅱ(144学时)、微分几 何(72学时)、抽象代数(72学时)、实变函数I(72学时)、泛函分析(双语)(72学时)、数学模型 与数学软件(72学时)、数值分析(72学时)、普通物理学I-Ⅱ(180学时,含实验)、计算机基础 (7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108学时,含实验)。

示例三:数学分析I-Ⅲ(32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C语 言(90学时)、普通物理(108学时)、概率与统计(90学时)、数学软件(54学时)、数学建模(72学 时)、近世代数(54学时)、常微分方程(54学时)点集拓扑(72学时)、实变函数(72学时)、中学 数学教材教法(54学时)、微分几何(54学时)、复变函数(54学时)、初等数论(36学时)、泛函分 析(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编导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文艺单位、文化馆站、中小学、 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舞蹈和舞剧编创、教学、研究、编辑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 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舞剧编排与表 演的基本训练,从而掌握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编导技法等各项专业技能;

3.系统掌握各种舞蹈基本素材;

4.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具有独立的编导教学能力;

6.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舞蹈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法,单、双、三人舞编导,群舞编导,导演与排练,选材结构 理论课,曲式分析,舞美与灯光设计,舞蹈作品赏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主要是剧目创编与导演、舞台创作实践、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 展示)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1 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 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等不同专业方 向,主要学习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音乐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 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表演学科以及音乐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一门及以上的音乐演奏或演唱技术;

3.具有独立研习、分析音乐作品,并在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对于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音乐表演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分别为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以及 重唱、合唱或重奏、合奏;钢琴、乐理、视唱练耳;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论文写作、和声、 复调、曲式。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并到相关文艺团体和社会参加音乐表演实践以及田野采风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 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 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 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本专业培养规格为应用 型创意人才。

根据市场、中等设计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需要,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要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创新时代创意为 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是完善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个模块中建立起一个体现这个培养方向的正确指导思想,即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创 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美学和技术能力。

2.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 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 为设计不仅要有个性化,更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行为和作品与人沟通、与市场和社会沟通。

3.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除了已确定的本科专业知识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 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有条 理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 用、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 制作、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 联系在一起,一是课程教学和上机熟悉软件结合,二是应用性专业除了研究性课题外,结合社会、 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纸艺车间、木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 金属加工车间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专业代码:090502  咨询电话:0351—2248874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园林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等一线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主要立足山西、服务华北,面向全国园林绿化行业,培养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掌握园林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审美意识,具有城市及小城镇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制图与画法几何、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园林花卉应用设计、园林草坪与地被、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设计表现理论与技法、生态景观规划、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屋顶花园与庭院设计等。

主要就业岗位:1、从事园林景观与规划的设计工作;2、从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3、从事园林工程建设监理工作;4、从事园林工程概预算工作;5、从事农林科研院所的植物栽培及繁育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 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 发展、建筑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 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 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素养,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2.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园 艺、地质、土壤、水文、地理、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融会贯通多学科 专业知识的能力; 3.掌握风景园林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与图文表达的方法技术,具备识别分析风景园林现状 问题的能力;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风景园林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的 基本实践能力; 5.了解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6.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具有植物应用的基本能力; 7.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遗产及各类自然与人文风景园 林资源保护的基本能力; 8.了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 9.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核心知识领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包括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等构成风景园林专 业知识领域的主干;园林历史与理论,包括古今中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 业的理论平台;风景园林技术,包括风景资源学、园林植物、园林结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成为 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支撑;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 乡规划、旅游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园艺、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风景园林专业的 拓展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景观学概论(34学时)、中外园林史(51学时)、建筑史(34学时)、风景园林文化与 美学(34学时)、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34学时)、景观游憩学(34学时)、设计基础(102学时)、 建筑设计基础(204学时)、建筑设计(102学时)、景观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城市规划原理 (34学时)、建筑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设计(136学时)、景观详细规划(136学时)、景观总体 规划(136学时)、风景区规划原理(34学时)、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生态学(34 学时)、园林植物与应用(68学时)、种植与生态专项设计(68学时)、建筑力学(51学时)、建筑结 构与构造(68学时)、景观工程与技术(68学时)。 示例二:素描基础(56学时)、制图基础(64学时)、造型基础(120学时)、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48学时)、中国园林史(24学时)、西方园林史(24学时)、生态景观规划(40学时)、风景区规划 (24学时)园林树木学(48学时)、园林花卉学(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6学时)、园林植 物景观设计(80学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160学时)、风景园林设计(176学时)、风景园林工程 (136学时)。 示例三:风景园林概论(16学时)、风景园林设计原理(32学时)、设计基础(156学时)、中国 园林史(32学时)、外国园林史(32学时)、园林植物基础(48学时)、绘画(72学时)、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1-8(包含:场地设计、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共512 学时)、环境行为学(32学时)、形式认知与材料试验(16学时)、景观工程(48学时)、植物配置 (32学时)、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32学时)、景观生态学 (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实务(16学时)、风景园林管 理与法规(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习包括认识实 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户外建成与自然环境模拟、模型制作、GIS等。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903  咨询电话:0351—8378237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网络编程、动态商务网站建设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导论、Java语言程序设计、路由与交换技术、动态网站开发、服务器管理与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管理、JavaEE开发技术、Web开发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物联网技术、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等。

主要就业岗位: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动态商务网站规划设计、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等工作。

专业代码:080901  咨询电话:0351—8378237

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软件设计及开发,计算机硬件及电路、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

主要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中等学校、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用与维护、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代码:080201  咨询电话:0351—8378134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太原、山西经济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的,掌握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企业机电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机械制造与控制、生产组织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传动及控制、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装备与工艺、机械系统设计、数控技术与应用等。

主要就业岗位:在机械、电子制造企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机电设备管理、运行等工作。

专业代码:080208  咨询电话:0351—8378134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太原、山西经济发展和企业行业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AutoCAD、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服务工程等课程。

主要就业岗位:在大中型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汽车研发、生产管理、售后服务和汽车销售等工作及在汽车改装和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类企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汽车运输类企业、汽车服务类企业等从事汽车服务相关工作。

专业代码:081001  咨询电话:0351—8378160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并对地下工程和古建筑工程有一定认识和了解。能够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培养具有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法规、工程监理、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等。

主要就业岗位:1、从事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土建设计工作;2、一般中、小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3、工程建设监理工作;4、建筑材料及结构试验及分析检验工作;5、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28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汉语言文学 秘书学 会展经济与管理 酒店管理 会计学 审计学 投资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市场营销 物流工程 学前教育 应用心理学 翻译 数学与应用数学 舞蹈编导 音乐表演 书法学 环境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园林 风景园林 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