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和流通企业、医药院校、医院药房与管理、药房、药品检验机构、药物研发机构、中药材基地和医药情报等部门,从事中药材生产与品质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科技开发、药品营销、临床合理用药、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中药学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医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免疫学、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校等单位从事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研制开发及临床药剂等方面工作。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掌握医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胜任医疗卫生机构及与检验相关机构的医学检验等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输血及检验、临床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病原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整合)、免疫学及检验(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整合)、检验核医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子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仪器学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院检验科、血库、血站、疾控中心、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第三方实验室、检验相关的公司企业等工作。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 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开展有效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活动的能力,具备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医学物理学、影像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内科学、外科学、X线设备与技术学、CT设备与技术学、MRI设备与技术学、核医学设备与检查技术学、超声诊断学设备与技术学、医学影像学、影像核医学。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科第二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眼科学、双眼视觉学、眼视光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医学验光配镜、视觉康复和训练、近视防控、儿童斜弱视防治及诊疗、低视力保健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眼视光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眼科学、双眼视觉学、屈光手术学、斜视弱视学、眼视光应用光学、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眼镜学、视光学概论、眼视光器械学、低视力学、眼视光公共卫生学、视光学理论与方法、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综合医院、眼科专科医院、眼视光门诊、眼科医疗器械公司、眼视光学器械研究部门担任视光师、医辅及眼视光学基础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同时能在预防保健、生物器械、医疗设备、基层公共卫生等方面承担相关工作。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现代康复治疗学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和科研等部门,从事临床康复治疗以及康复医学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康复医学概论、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临床康复工程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社区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内儿科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运动损伤与康复等。
就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老年病医院、高等医学院校等机构,从事临床康复治疗以及康复医学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卫生检验检疫学(Department of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本科第二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具备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疾病预防控制、食品检验、职业卫生检验、环境监测、商检、质检等检验检疫机构以及中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理化、微生物、免疫学检验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毒理学基础、卫生检疫学、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安全管理。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商检、海关检疫、医院等机构从事公共场所、环境、食品、职业病、传染病的卫生监测、预防与监督管理工作;空气、水、食品及生物材料的理化检测及微生物、病毒、细菌和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和动植物检疫工作;也包括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专业定义
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旨在建立一个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例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大数据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诊疗、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
课程体系
《智能药物研发》《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
就业方向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从事医疗方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在高校、研究院所、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医疗相关企业中从事研发及管理等工作。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及医药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医药营销与管理、医事管理、市场调研与开发、医药营销策划、医院营销实务等工作能力,能在医药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与医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沟通与谈判、市场营销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医院营销学、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药事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中药学、生药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药企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医药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卫生管理、医药企业管理以及医药管理与营销教学科研工作。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卫生和健康管理职业化发展需求,能够在卫生行政和健康服务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医药管理、健康管理、卫生执法监督等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政策学、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公文写作与处理、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管理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卫生法与卫生监督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和健康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医药管理、健康管理、卫生执法监督等相关工作。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身心素质的“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能够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与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保险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系统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与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健康服务与管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卫生等领域健康管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能熟练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对健康行业相关问题进行服务、预测、评估及管理的应用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健康管理学、健康评估、健康服务与管理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心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与“治未病”、临床营养学、康复医学、健康保险学、卫生法学、健康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老年医疗和康养中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健康营销等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也包括在科研部门、高校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五年;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医事法学专业理论和思维方法发现、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医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证据学、合同法学、医事法学、医事争议处理法学、医患沟通学、医院管理、法医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医药卫生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医药卫生教学科研院所、保险公司等,从事医药卫生管理、医患纠纷的预防与处理等相关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艺体本科;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的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锻炼心理学、运动竞赛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研方法概论、体育保健与康复学、健身运动理论与方法、运动医务监督、体育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原理、针灸推拿学、主修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去向:主要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在各级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本科第二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运动康复诊疗和运动防护基本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学校、社区、体育健身机构等,从事运动康复、运动防护、健身指导、健康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康复心理学、作业治疗、语言治疗、人体运动学、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学、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运动医务监督、体能训练与健身方法、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针灸学、推拿学、运动贴扎术、运动项目实践。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从事肌肉骨骼损伤、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基地、学校、社区、体育健身机构等,从事运动伤害防护、健身指导、健康管理等工作。
专业代码:040207T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休闲体育理论与方法、运动休闲事业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产业与经济、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高尔夫、时尚有氧运动、攀岩、户外运动、体育舞蹈、民间体育、健身操舞等。
相近专业: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休闲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休闲体育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休闲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指导休闲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3.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了解国内外休闲体育的前沿状况和发展动态;5.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 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医药卫生企事业、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管理、旅游、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口译与笔译、英语写作、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视听说、医用文献翻译与写作等。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医学英语词汇学、英美报刊选读、英美文学、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美国家文化、英汉翻译理论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在政府机关、医药卫生企事业、文化事业、新闻出版、外事、旅游、经贸、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和医药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修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强创新与实践能力、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心理学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系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医学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
(本科第二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了解医学基本知识,又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机电工程技术,“医工”结合的复合型医学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工程制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医院信息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原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肿瘤放射物理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院从事医学仪器管理、使用、维护工作;从事放疗技术与放疗物理师工作及放射技术、核医学技术工作;可在医疗器械生产、研发、销售企业从事医疗仪器的营销、技术服务工作。
本科第一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胜任当代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医学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爱国爱校情怀。
2.掌握基础医学及相关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
3.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4.掌握基础医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的基本技能。
5.具备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7.具有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学 制:五年。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统计学、内科学、外科学。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药院校、医学研究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或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工作。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
【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初步具备创新精神、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核心课程:
生物医学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
临床医学课程: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麻醉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中医学基础、全科医学、皮肤性病学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医疗、教学、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招生录取后,学校将根据高考成绩和英语成绩(大于120分)从高到低选拔60名学生作为国家级卓越医师项目进行培养,该项目实施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麻醉学、急救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病医学等方面的工作。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五年 ;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能在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临床应用型高级医学影像学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人体系统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肿瘤病学、医学影像设备学与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与放射防护、超声诊断学。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代码:100205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五年
开设课程:
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医学、儿童精神医学、精神病学等。就业方向:全国各级医学院校、综合医院、脑科医院、医学心理中心及精神卫生保健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础宽厚,毕业后能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从事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病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技能,具有一般医疗技能和处理常见的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精神疾病及相关疑难急重症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精神医学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精神医学诊断及防治疾病的能力;4.熟悉有关精神医学方针、政策和方法;5.了解精神医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一批本科;限招理科;学 制 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系统掌握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儿科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从事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或医学研究的儿科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为主干学科。开设:系统解剖学、小儿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物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内科学、儿童保健学、小儿传染病学。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大中型医院、医学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儿科医疗、教学、预防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口腔医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及医学伦理学课程、预防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在口腔医学院校、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科研院所、综合医院口腔科、医药企业、口腔医疗保健企业及其他口腔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工作。
【四川省特色专业】
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具备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卫生化学、毒理学基础、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幼保健学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药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所)、商品检验、进出口检验检疫、环境检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医院信息管理、院内感染管理、预防保健、基层公共卫生、职业病防治、环境卫生监督检测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也包括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科第二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能在营养及食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食品微生物学及其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学、营养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安全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医院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在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酒店、旅游餐饮行业从事膳食营养指导工作;在各级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质量监督单位从事食品卫生和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在食品企业、食品物流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开发、食品质量检验、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科第一批,限招文科;学制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实施国家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培养方案,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为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能,具有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具备在各级中医医疗、科研机构及综合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卓越中医人才。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系统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以及包含以上内容的整合课程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从事中医药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第一批,文理兼收;学制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中、西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能力,具备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批次: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了解药学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质控和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药事管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校等单位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品流通与临床药学服务等工作。
国家特需控制专业
(批次:本科第一批;限招:理科;学制:五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临床药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临床药学岗位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物化学、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中型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临床药物治疗、药学服务、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