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普通本科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毕业生数据

435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重要共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三方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以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2016年10月,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学校招收首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2020年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路1号,占地面积33.37万平方米,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资20.43亿元兴建。校园紧邻神仙岭和龙口水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共有21栋建筑,包括主楼、两栋实验楼、三栋教学楼以及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建筑。矗立于中心广场的主楼与莫斯科大学主楼造型非常相似,是校园的地标性建筑。主楼高156米,顶端的五角星被誉为“深北莫之星”。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合作共赢、创新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办学定位

建设独具特色、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打造中俄人文交流合作高地和重要平台,为深化中俄教育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培养崇德明理、笃学精工、博文友爱、创新协作、担当使命,通晓中俄文化、掌握中俄英三语、精通专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多层次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

坚持“立德为本、文化为魂、学术为基、实践为源”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文化润育、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三位一体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俄协同育人共同体,强化全过程质量保障。

发挥两校学科优势和区域科技优势,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和国际领先的前沿交叉工程技术学科,建立世界级国际化科学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地位的学术成果。

三、办学特色

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紧密结合,引进、吸收两校先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科优势,融合形成高起点、国际化、综合性、特色化的基本特征。

将中俄文化导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全过程,形成独特的科学与文化有机交融、实践与创新双驱互动的大学文化。

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学生价值塑造、知识养成、能力培养设置课程体系。发挥莫斯科大学基础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扎实厚重的科学理论基础;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精英教育。采用中俄英三语授课,以俄语为主。俄语语言课程采用沉浸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深入掌握俄语语言知识与能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发展素质教育,重科学基础、强创新实践。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开展研究型、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实践性课堂教学。

四、人才培养

学校以高精尖为教育发展方向,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学校远期办学规模为5000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学校从2017年起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从2018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采用中文、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国内本科招生录取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招生制度,采用基于高考的“631综合评价”模式。

学校目前在校生规模约为1825人。2021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00名(含4名留学生),其中16名同学获得莫斯科大学“红本”毕业证,中国籍本科毕业生中86%在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升学深造。截至2022年底,赴莫斯科大学留学的70名同学中已有26名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

五、学科专业

学校依托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基础学科和中国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应用的办学优势,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科技产业集群特点,突出高起点、国际化和综合性的办学特色,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合理布局,打造中俄文化教育科技合作和“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现有11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科11个专业方向、2个博士学科,其中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本科专业先后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应用经济学4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

本科专业

学校现开设11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经济学、化学、俄语、生物科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智能感知工程、金融科技;即将开设一批自然科学类、工程类、艺术类专业。

研究生专业

学校现开设应用数学与信息技术、基础材料学、纳米生物技术、地球生态变迁与人工干预系统、国际经济与商业、俄罗斯语言文化、对外俄语教学、城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国际经济(商)法、国家审计和无机化学等11个硕士专业方向;俄语语言文学、生物学2个博士专业,均实施莫斯科大学培养方案。

国际学生培养

学校重视多元化国际教育环境的营造,从首年招生起,就有国际学生入学。目前,在校国际学历生的比例超过10%,有境外学习交流经历的中国学生比例超过60%。学校对国际学生采用与国内学生一体的管理模式,教学过程、住宿管理、文体活动等均与中国学生一致,使得中外学生有充分的接触和交流。

六、科学研究

学校根据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莫斯科大学基础科学研究和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研究的优势,正在启动设立计算数学与控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研究中心、现代生物学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前沿交叉技术研究中心、中俄法学比较研究中心以及SMBU-Sistema合作基础实验室、SMBU—Roscosmos合作基础实验室。

根据深圳区域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学校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的研究能力优势,计划在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新能源与智慧社会、大数据与信息安全、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航天与航空工程、环境与生态、健康与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重点建设。

七、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全职教职工546人,其中莫大选派教职工266人,北理工选派和全球招聘280人(含外籍21人)。现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410人,其中莫大选派258人,北理工选派和全球招聘教学科研人员152人。教学科研人员中84%具有博士学历,7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学校现聘有中国两院双院士1名、外籍院士9名,全球2%顶尖科学家2名,国家人才专项入选者3人,广东省高层次人才专项入选者3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72人,获省市级优秀教育先进个人称号6人。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生物科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俄语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基于莫斯科大学化学、物理与材料力学优势基础学科建立。与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比,具有多学科综合交叉、宽口径等特点,既包含传统化学、物理学、力学主干课程,也包含现代实用的固体物理化学及材料科学领域课程。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能够掌握多结构多功能材料设计、材料性能表征方面的理论知识,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并胜任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及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开发、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为小班制教学(约15人),俄语为授课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科研工作。学生的实验研究对象包括多种多样的结构与功能材料、材料制备工艺与表征方法,包括超导材料与磁性材料、新一代超离子导体、半导体、多聚物,以及可应用于电学、光学、传感器、信息技术、卫生和生态学方面的纳米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中俄战略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水平人才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需求,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背景和特征的多元化、创新型、具备卓越领军领导能力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生物科学系以引进莫斯科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前沿型人才为方向,构建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一体化完整的生物科学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生物科学系聚焦土壤环境、海洋生态、生物医学、纳米生物技术,依托俄罗斯以及欧洲生物科学领域综合实力最强之一的教学科研机构-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利用其遍布各地的实验站与观测站,开展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打牢基础的同时注重科学素养的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技能的训练,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通过定向选修课,培养学生服务“一带一路”区域有关经济产业的能力,提升学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就业的竞争力。
专业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俄战略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经济贸易领域创新型经营管理领导人才。该专业的建立,一方面基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发展的背景,另一方面结合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俄战略合作、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管理领导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坚实专业胜任力、系统分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创新领导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贸政策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具备制定贸易、投资等国际合作项目方案和国际项目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语,能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具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制4年,达到毕业要求者可获得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证书。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经济信息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在教学运行方面采用讲授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相结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经济学素质和经济管理研究与实践能力。
专业简介
本专业依托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的优势学科,遵照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标准,以莫斯科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方面注重通识基础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相结合,为中俄战略合作和 “一带一路”战略培养跨文化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为中俄战略合作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具备目标设定和分析技能,对现实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思辨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管理领域的问题;熟悉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现代工具;熟练掌握外国语言能力,能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具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按照培养计划修满所要求的必修课程并完成论文答辩后,授予莫斯科国立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1、统计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2、博弈论、金融原理、计量经济学-1、经济学史、国际财务会计和审计、信息学实践、经济信息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最优解方法论、人口学、管理、高等数学要素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17年首次招生,学制4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人,现专任教师队伍共有35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为90%,专业负责人是俄罗斯通讯院士伊利英教授。
本专业结合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优势资源,旨在培养同时具备数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应用数学领域中具有科研和创新活动能力的人才。
目前,该专业大部分课程由莫斯科国立大学教师俄语授课。在课程设置上,大一开设俄语强化、数学专业导论、信息学实践等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法知识,学习专业入门术语。在专业课程方面,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同时重视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学习。专业的配套条件好,设有3个数学实验室以供上机实践,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享用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深圳中心)高性能计算资源。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设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寓教于乐。在历年全国乃至国际数学以及计算机相关学科竞赛中,本专业学子均荣获奖项。课余时间,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夏、冬令营等交流活动。
近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发展迅速:2019年,获评广东省教改项目《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进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与研究》;2020年,计算数学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下设8个实验室,由知名科学家、院士担任各个实验室主任。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系于201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2017年首次招生,学制4年。该专业旨在培养俄罗斯语言和文化领域基础扎实、言语技能熟练、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满足外事、外贸、教学、科研、文化、经济等领域交流需求的专门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МГУ-ППИ был создан в 2016 году с одобрения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НР. Первый набор студентов был осуществлён в 2017 году. Это был набор на 4-летнюю программу бакалавриата очного обучения.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нацелен на подготовку высококлассных специалистов в област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культуры, владеющих иностранными языками и имеющими высокий общий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уровень. Наши выпускники удовлетворяют общественному спросу на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класса в таких сферах, как преподавание, научн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и работа в различных отраслях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Факультет обеспечивает поддержку талантов в рамках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инициативы «Один пояс, один путь» и программы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и соци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The Faculty of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SMBU was established in 2016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RC. It started to enroll students in 2017 under a four-year BA program. The faculty aim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in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Students are also trained to be highly proficient in Russian, well oriented to future job markets, and inbuilt with fine overall qualities to get well established in foreign affairs, international trade,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culture, economy and other fields. The Faculty of Russian is committed to the national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training talents needed.
迄今为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已初步形成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竞赛、科研素质培养、知识技能实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语言系专业课教学任务100%由莫大语文系教师承担。目前共有教师38名,教师中26名具有博士学位,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5名。其中,俄语专业负责人为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教授,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列杰涅夫А.В教授,有1位俄罗斯通讯院士为学生授课。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на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ом факультете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ся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одготовки талантов со степенями бакалавра, магистра и доктора наук. Факультет добился больших успехов, участвуя в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конкурсах, нау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 и проектах. Выполнение учебных задач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ся полностью сотрудниками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МГУ. В работе наше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участвуют 38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ей, из которых 26 имеют степень доктора наук. С факультетом сотрудничают 6 профессоров и 15 доцентов, среди которых один член-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РАН. Декан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МГУ-ППИ - известный российский педагог и писатель, профессор А.В. Леденёв. Также ведет занятие член-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РАО Клобукова Л.Б.
So far, the Faculty of Russian has already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educational system via bachelor, master, and doctor programs. It has made some noticeable achievements in academic contes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Teachers sent by the Philology Department of MSU are responsible for all the major courses. There are currently 45 Russian teachers in the faculty, with a student-teacher ratio of 3:1. Of all the teachers, 33 have a doctoral degree. There are 13 professors and 15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chair of the Faculty is Ledenev А.В. a professor of the Philology Department of MSU – a famous Russian educator and writer. Among the faculty members is also a Corresponding member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自语言文学系成立以来,获中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十余项,教师出版专著77部,发表学术论文481篇,教师全面参与科研和教改工作,为语言文学系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С момента основания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МГУ-ППИ запущено более десяти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х проектов н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м и провинциальном уровнях,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7 монографий и 481 научная статья. Все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и факультета участвуют в научных 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 и вносят тем самым большой вклад в повышение уровня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что ведёт к быстрому развитию факультета, возрастанию его роли в Китае и во всем мире.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aculty of Russian, we have been granted over 10 research projects at national or provincial/ministerial levels. Our faculty members have published 77 monographs and 481 academic papers to date. All teachers have participated, in one way or anoth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form, which i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aculty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专业概况:
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为响应通知文件精神,根据相关要求,我系建设新增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特设专业。
专业定位: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紧密结合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的人才需求,以莫斯科大学在基础学科领域的雄厚教育积淀和北京理工大学在通讯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基础,倾心打造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3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俄语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北京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