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94年创办的建筑装饰工程专业,2000年园林学专业正式招生,我校是理工科院校中较早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之一。该专业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专业主要适应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区域更新等社会发展需要,学习区域景观规划、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的相关知识,培养具备景观规划与设计能力的风景园林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设计初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学概论、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概论、景观工程与技术、生态学、近现代景观史、观赏植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经济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建设部门、规划、建筑及园林设计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与管理、风景园林和景观规划设计等工作。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艺术素养。
本专业按照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并以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管理为特色,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原理、行业安全生产技术和BIM应用技术,获得现代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可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生产与设计、安全科学与研究、风险评估与应急救援、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的研究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安全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法规、工程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安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安全管理和监察部门、工贸企业以及安全评价、消防、保险等机构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分别于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通过全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评估和复评,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专业采取“三明治”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面向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培养学生具备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能力和关键环节工作能力,为大中型土木工程建设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工程结构、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为适应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BIM原理与应用、创新创业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项目咨询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还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于2013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采用“三明治”培养模式,即前六学期在校完成理论学习,第七学期在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实践学习,第八学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专业主要面向房地产行业与企业培养具有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领域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估价与成本控制、工程经济学、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房地产市场分析、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与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房地产法律制度。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行业和企业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设计、建设、营销等管理工作,也可在建筑、咨询等行业从事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和市场服务等工作。
本专业紧密依托学校建筑土木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语言文化与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知识等交叉融合)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等),在涉外建筑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翻译、谈判、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应用性等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美国文化、英国文化、英语写作、笔译、口译、英美文学导论、英语语言学、国际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国际工程英语谈判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工程、教育科研、涉外企事业等行业运用英语从事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成为涉外建设行业等领域的高素质公民和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采取“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程经济与造价、建设法律法规等组成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熟悉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前期决策,具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审能力,具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本专业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分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干课程: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安装工程估价、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为适应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BIM原理与应用、创新创业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企业、工程设计与咨询企业、房地产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相关业务工作,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后可考取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
该专业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以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学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复杂问题。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C语言、Java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软件工程、网络编程、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学模型等。
该专业具有数学建模与计算、大数据及软件开发的培养特色,具有"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视野"的知识结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教育、科技、经济、房地产、金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管理决策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定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安全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应急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从事应急管理实际工作,并擅长风险沟通和应急预警、风险识别与评估、事故灾害防治、应急决策、应急处置和救援、恢复与重建、社会舆情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管理学、应急管理概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灾害学与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基础、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应急管理法制、风险辨识与评估、应急工程管理与方法、应急沟通与舆情管理、应急管理信息技术与系统等。
毕业生就业行业(领域):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设计、制造、检测、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特色是面向建设行业,以工程机械现代设计制造知识为主线,注重机、电、液技术结合,构建具有工程机械共性特征、面向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相应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钢结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工程机械底盘设计、内燃机原理、工程机械设计、工程起重机、电梯结构与工作原理、测试技术、电机与拖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控制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生产企业、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行政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工程机械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及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本专业成立于1993年,在辽宁省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三,2015年成为辽宁省面向应用转型试点专业,2017年成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
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构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并借助工程财务虚拟仿真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通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产学研合作办学等途径,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施工企业会计、工程审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建筑施工、房地产、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首批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2017年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预制件成品机械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生产企业、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行政职能部门等单位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立于2003年,2016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以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接受“测量与制图、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信息技术、土地估价、土地规划、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技能训练,具有“测、绘、规、估、表、籍、管”等实践能力,适应新时期的自然资源(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需要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兴趣先行、合理引导、方法引路、翻转教学的教学特色。
主干课程:管理学、测量学、经济学、地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估价、摄影测量与遥感、房地产投资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自然资源、住建、房产等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资产评估、房地产开发与咨询企业、建筑企业和土地科技服务公司等从事相关工作,也可在科研、教学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机械、电子、控制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PLC/PAC编程与应用、机电系统仿真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生产企业、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行政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机电行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及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本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专业面向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城市基础设施营造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智慧城市建设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业的底蕴为特色,主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信息化管理技术、城市建设技术与知识,具备较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城市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城市社会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社会调查方法、工程造价管理、物业与资产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智慧城市数据采集和研发的相关单位,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关企业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Java)》、《智能制造信息系》、《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物流系统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精通现代物流相关理论和业务,掌握现代物流系统工程的相关知识,具有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工程(项目)物流方案设计、物联网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等。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将交通运输工程中的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融入对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强化社会物流领域的学科交叉性,突出交通环境与交通行为对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与影响,将交通体系与工程物流调度紧密结合,以培养具备交通运输工程背景的综合型宽口径物流人才。
物流工程设置在交通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优势学科,教学条件优越,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现代物流技术实验室、立体化仓库实验室等先进的实验教学资源。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效果良好。
主干课程:运筹学、系统工程、物流信息系统、运输经济学、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仿真技术、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工程、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算法理论、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专业设计软件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及物流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生产调度、运营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行政职能部门等单位从事物流工程领域内的规划布局、系统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创建于2002年,拥有建设部重点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教学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本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检测与评价、营销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5 年左右,能够胜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教学、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骨干。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材料化学、材料合成与加工、建筑外加剂的制备与应用、水泥混凝土科学。
学生毕业后可到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外加剂、建筑工程相关的公司、企业、研究与设计部门等单位从事材料的设计、研发、质量控制、生产经营管理、检测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到水利、环保、能源、化工、电子等行业从事质量监督、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在满足动画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基础上,结合沈阳建筑大学自身优势和资源,专业立足于辽宁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振兴,适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实施,构建具备较强动画制作,尤其具有对建筑动画的构思、创意、制作、推广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同步发展无纸动画和定格动画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表现技能,掌握动画创作、数字影视、计算机三维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能力,培养服务于影视、建筑和新型媒体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在2014年辽宁省本科教学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一,201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主干课程:角色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故事与剧本编写、漫画与连环画、动画运动规律及制作基础、视听语言、分镜画面设计、动画设计稿、插画表现与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非线性编辑及后期合成、角色动画短片创作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影、电视、网络、动画设计公司及相关媒体的制作岗位从事影视动画创作、动画设计、后期合成、影视特效、互动游戏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创建于1951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建筑材料专业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和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本专业教师担任教育部材料类专业和辽宁省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建筑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无机材料机械设备、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热工设备、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混凝土科学、混凝土工程与技术、水泥工艺学。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材、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道桥、铁路、水利、环保、能源等行业从事建筑材料的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工艺设计、工程应用与施工、质量检测及管理、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本专业前身为广告学专业,拥有16年的办学历史,2014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视觉传达专业基本功,实践能力强,有较宽的专业面和开拓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2016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主干课程:商业插画、网页设计、标识与品牌形象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市场营销学、UI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综合媒体设计。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设计、施工、教育、研究和出版等单位从事创意设计、策划、研究、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创建于2000年,是沈阳建筑大学本科特色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五。本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高分子化工、建筑等行业,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能够胜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测试技术、聚合物复合材料、塑料材料学、涂料与胶粘剂、防水材料、建筑功能材料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建材、建筑工程、化工、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从事材料的研究开发、检测、技术管理、经营销售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监督部门、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质量监督、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是设计艺术学院的骨干专业,具有27年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实行“大专业、多方向、后期分流”的教学体制,分设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2005年获评为辽宁省艺术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2014年获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在辽宁省本科教学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三。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专业手绘表现、人体工程学与环境心理学、空间与环境设计、概念设计、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方向: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构造与材料、办公空间室内设计、餐饮空间室内设计、展示空间室内设计、酒店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方向: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工程构造与材料、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商业历史街区景观设计、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学生毕业后具有相应执业能力,能够胜任环境设计相关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和研发等工作。
本专业创建于2010年,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拥有建设部重点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教学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本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建筑功能材料和建筑节能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成型、分析检测和应用等方面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建筑功能材料学、建筑节能材料与技术、功能材料工艺学、太阳能光伏建材、薄膜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建筑功能材料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相关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材料检测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面向机械、化工、能源、电子等行业和领域就业。
本专业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工业设计专业,2013年更名为产品设计专业。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中央与地方共建产品设计实验室。在2014年辽宁省本科教学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五。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透视图学、产品素色表现、产品色彩表现、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基础、表现技法、产品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3D打印技术与应用、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设计院及高等院校从事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与新产品开发设计工作。
本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为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申请。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建筑自动化、电气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安全保卫自动化及建筑供配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施工、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基本能力,从事建筑智能化及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建筑供配电、电梯控制技术、建筑消防及保安技术、现代电视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建筑电气照明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及自动化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智能建筑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通信、智能建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备开发、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三,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
主干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移动通信、交换技术、C语言、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智能化、楼宇自动化、通信系统、通信网络设计、施工、开发、管理、科研教学工作。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三。
主干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力电子技术、建筑供配电、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电气控制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仪表与传感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业生产部门和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自动化与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设计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本专业是辽宁省首个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省属高校第一,为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本科课程国际化试点专业。本专业自1997年起连续4次通过教育部专业教育评估,特别是在2012年,取得了8年有效期的优异成绩。
专业设置建筑工程方向、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第二学年结束后,将按专业方向进行双向选择。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方面课程,保证宽口径人才培养。本专业主要为国家建设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工程结构抗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工程项目管理、基坑工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桥工程及相关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发等工作。
本专业分别于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通过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教育评估和复评,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是辽宁省首批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重点专业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依托于本专业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是辽宁省一流特色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从事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给排水、建筑热能供应系统、新能源利用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运行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测量、暖通空调、供热工程、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制冷技术、燃气供应工程、建筑节能技术和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能源管理、市政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设计单位、建筑工程安装公司、经济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等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管理、咨询、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分别于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通过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评估和复评,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目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依托于本专业的市政工程学科是建设部重点学科、辽宁省一流特色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与知识,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初步研究开发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工程施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泵与泵站、水力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水分析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部门、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济管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干课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设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建筑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单位工作。
本专业立足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培养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桥梁等领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和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余人,其中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人,辽宁省百人层次3人,沈阳市领军人才3人,设有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博士/硕士点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教学科研平台包括:2个省级研发中心,4个专业实验室及1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实验设备2000余万元。本专业在辽宁省省属同类专业中规模最大,实力领先。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道路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基础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钢桥,专业外语,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城市道路,公路工程检测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学生毕业后多数在国有大型企业从事路桥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及技术研发工作,也可服务于政府机构、咨询、科研、教学等单位。本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初次就业率位列学校前列。
专业定义
本专业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数学和力学基础,能熟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精通工程结构智能设计原理、构件生产和施工技术,能够应用相关计算机开发语言和工程建造的一般机械和控制工程原理,完成现代土木工程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全过程运行维护管理,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行业人才。例如:可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
课程体系
《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语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PYTHON程序设计》、三大力学、《建造机械控制原理》、《BIM技术基础》、《智能测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智能化设计》、《建筑工程和绿色建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选择勘察、设计、施工、房地产、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也适合进入BIM全过程应用管理及智能建造设计生产等高新技术单位。
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建筑、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交通、城乡规划等领域,从事与测绘技术相关的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在2016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8年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2018年12月被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受理认证申请。本专业现有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4人。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由工程测量实验室、精密工程测量实验室、GNSS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实验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空间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组成,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本专业综合实力在辽宁省省属同类专业中处于前列。
主干课程:测绘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GNSS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地图制图学基础。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的去向: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测绘行业、建筑施工、交通行业、城乡规划行业等的企、事业单位,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考取研究生。
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6.7%,具有博士学位占66.7%,教研室团队年富力强,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市社科联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交通工程实验室定位为服务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的科研与教学的实践操作平台,与现代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不仅承担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同时还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提供支持。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胜任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和施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交通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主干课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流理论、交通仿真技术、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规划部门、交通管理与控制部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与养护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专业定义
本专业主要为家具与室内装饰业培养具有从事家具设计开发、家具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市场营销与国际商贸、室内设计与装修等方面研究以及教学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例如:家具制作师、家具设计师、家具营销与管理、家具保养。
课程体系
《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家具制图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DMAX、PHOTOSHOP等)、《人体工程学》、《中外家具史》、《家具设计》、《材料与工艺》、《家具表面装饰技术》、《木材干燥技术》、《集成材制造技术》、《家具制造设备操作与维修》、《家具质量检测技术》。
就业方向
可在相关的院校、院所、检测机构、企业等从事教学、研究、检测、产品设计与研发、生产管理、商贸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领域从事水环境、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方面的污染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环境修复与保护的新技术研发以及从事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依托于本专业的实验室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该专业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设备基础、环境经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学生毕业后可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建筑企业、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评价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是辽宁省特色优势专业,有教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学生毕业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建筑中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等方面知识,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工作,可进行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划、建筑理论、建筑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建筑学科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建筑图学、建筑绘画、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经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部门、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建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构和建设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艺术素养。
本专业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有教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城乡规划、城镇设计等方面知识,从事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生态、园林游憩系统等专项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划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史、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道路与交通、道路交通设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村镇规划与建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城市环境与生态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规划设计院所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