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

双一流
上海中医药大学
毕业生数据

99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作为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板块的高校,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己任,利用已有的学科和综合优势,勇担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

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拥有5名两院院士,5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97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8000人,校友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7个一级学科,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3个二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卫生、生物与医药6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有18个本科专业,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有7个继续教育的本科专业。

学校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其中,设有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马来西亚、马耳他、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院校合作举办的境外中医药学历教育,及在希腊、西班牙创办的2家“太极健康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在捷克、荷兰、摩洛哥、毛里求斯、泰国、马耳他等国家设立海外中医中心,不断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并进入培优建设行列;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学校办医规模与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9家附属医院,覆盖了上海市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医院的总建筑面积约71.7万平方米,核定总床位数7118张,每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患者约1895万人次。龙华、曙光和岳阳等3家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单位;各附属医院共有2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9个华东区域医疗中心。

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为目标,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教学与科研实力以及主要学科全国排名领先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康复物理治疗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预防医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康复作业治疗
  • 护理
  • 生物医学工程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针灸推拿学
  • 智能医学工程
  • 公共事业管理
  • 药学
  • 护理学
  • 中医学
  • 康复治疗学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中药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符合国际行业标准,掌握现代和传统知识和技术的物理治疗师为目标。毕业时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与初步临床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能在国内外相关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专业物理治疗师。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康复医学导论、康复治疗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运动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功能解剖学、中国传统康复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医用物理学基础、医用统计学、生物化学、神经科学、运动控制与运动学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物理因子治疗学、物理治疗评定学、手法治疗学、肌肉骨骼物理治疗学、神经物理治疗学、心肺物理治疗学、儿童物理治疗学、中国传统康复技能、临床推论与决策、假肢与矫形器学、老年物理治疗学、运动物理治疗学、物理治疗专业英语、科研方法、物理治疗与人文关怀、针灸推拿学等。
【学位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 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各级康复中心、老年康复院、民政福利机构、特殊学校等;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康复人才,系统掌握听力与言语康复治疗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康复治疗师为目标。学生毕业后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与初步临床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能在国内外相关机构从事听力与言语康复工作的专业治疗师。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康复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主要课程有:康复医学导论、康复治疗学概论、听觉言语科学基础、临床听力学、小儿听力学、嗓音障碍、失语症、运动性言语障碍、儿童语言障碍、构音语音障碍、吞咽障碍、辅助沟通交流技术。
【学位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 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各级康复中心、老年康复院、民政福利机构、特殊学校等;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知识和中医预防思维、方法,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医学科研、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及通识课程外,主要开设预防医学基础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主要课程有:公共卫生导论、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健康教育学、卫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学、循证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学、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医学社会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本专业学制五年。
【毕业证书授予情况】完成规定学分,并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医学教学和研究机构、医院防保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企事业单位。
(本专业春招收上海生源,秋招收外地生源)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医学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能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具有一定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融通能力,富有整合中西医学两者优势的创新精神,为今后进一步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及通识课程外,主要开设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总论、西医外科学各论、中西医结合导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康复医学、急救医学、社区预防医学实践等课程。进入临床教学基地进行毕业临床实习,并完成临床各科实习及毕业论文。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备注:毕业后,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14〕49号)的文件规定,符合要求者将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详细政策参照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文件执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康复作业治疗学专业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康复治疗和技术的作业治疗师为目标。毕业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能在相关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作业治疗师。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有: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健康教育学、针灸推拿学、运动功能解剖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中国传统康复基础、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康复医学概论、运动控制、作业治疗评定学、神经系统疾病作业治疗、骨骼肌肉损伤及手外伤作业治疗、发育障碍作业治疗、老年疾病作业治疗、心理社会障碍作业治疗、治疗性环境与辅助技术等。
【学位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 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各级康复中心、老年康复院、民政福利机构、特殊学校等;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工程实践技能,掌握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处理、中医医疗设备设计和研制以及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生物医学工程实际问题高级专业人员。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从事医学(尤其是中医)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也能从事医学(尤其是中医)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及新仪器的研究与开发,满足电子医学与中医信息等相关产业和各种医疗场所、医院等部门的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课程设置】本专业采取“2+2”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三个平台、三个模块”来实现。
即生物医学基础平台、“基于设计学习”的企业实践教学平台和海外优质课程教学平台。本专业基于“以设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课程及毕业设计,并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聘请本专业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座,使专业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将在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直接指导下完成。
课程体系除公共课外,包括生物医学模块、电子信息模块和医工结合模块。分别为:(1)生物医学: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等;(2)电子信息: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线性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数字电子技术等;(3)医工结合:生物医学工程概论,中医工程学,生物力学,针灸器材学,医学影像诊断与设备原理等。
在读期间,通过考核选拔的学生有机会赴国外相关院校短期交流学习。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规定学分,并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20%以上同学考研升学(均为985、211和海外高校)。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从事医学(中医学)信息与工程、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医学院所、医院、公司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系统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基础医学、了解中医药学的相关理论,并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学科素养,毕业后能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卫生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从事营养保健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营养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除公共基础课及通识课程外,主要开设有基础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毒理、中医药膳、膳食设计与管理、营养流行病学、临床营养管理、中医学基础、方药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疾病学基础、诊断学、临床医学基础等。
【毕业证书授予情况】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
【毕业生择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为健康服务机构、医院营养科、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幼儿园、食品企业、餐饮企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胜任力,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毕业后能适应各级中医院针灸科、推拿科以及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运用中医学及针灸推拿学理论与技术,从事临床医疗、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置】 除公共基础课及通识课程外,主要开设有:中医基础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推拿手法学、中医骨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进入临床教学基地进行毕业临床实习,并完成临床各科实习及毕业论文。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推拿等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工作以及相关医药行业与健康产业工作。

【培养目标】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新医科的交叉新兴专业,将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需求,秉承服务国家智慧医疗发展战略,围绕“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强调“医+工+理”相结合多元化培养模式,坚持“厚基础、重创新”的培养理念,培养既具备坚实的中医学及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医、理、工结合思维的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医学创新人才。

● 着眼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凸显中医药特色,使学生掌握智能医疗、人机交互、大数据等技术,并具备智能医学仪器研发、智能医学系统开发以及医学数据挖掘和处理分析等能力

● 突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临床与企业实践为抓手,强化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将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基础,进一步围绕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中医人工智能学院为平台,以多层次、多渠道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拓展,完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创新医工结合教育的方式与手段,打造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师资团队,探索智能工程+中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依托与上海“双一流”高校及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泰州中国医药城等战略合作联盟,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学科专业集群和服务基地、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形成契合“新工科”的多领域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和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中医智能工程人才成长生态的提质升级。

医工结合 凸显特色

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人才

制订与国内工学教育接轨的培养方案,彰显中医工程学特色

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注重双证融通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建立国际交流渠道,实现国际教育合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工程专业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色与优势,并确定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开设,旨在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的人工智能、医学及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医学信息采集与处理、医疗仪器设备及人工智能设计、研发和管理的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科学、医学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复合型的人工智能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掌握现代卫生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卫生管理实践能力,且具备深厚的中医药学背景,能够服务于各级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健康管理及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现代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
【课程设置】 除公共基础课及通识课程外,主要开设有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学、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卫生法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卫生政策等。本专业学制四年。
【毕业证书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医院、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健康管理及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卫生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经教育部批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都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联合办学。专业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部分核心课程由英方教师全英语授课。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成为具有较强双语能力的,适合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领域从事药物鉴定、药物设计、药品质量控制、药效评价、药物制备、药物销售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涵盖生物学基础类、化学基础类、药学基础类、药学专业类及通识类课程。前期着重强化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后期为专业性课程,如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等;另引进伦敦都市大学课程如毒理学、高级生物分析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生药学见习和毕业专题实习。
【学位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本校理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以上,其中境外深造比例近三分之一。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医药类企事业单位、医院、科研院所、高校等,主要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科研、销售类等工作。
【备注】
本专业学生高考英语成绩需达到满分的60%及以上。
在校期间英语水平达到规定要求,可赴英完成最后一年学习。
学费标准19000元/学年;赴英国学习的学费按伦敦都市大学规定缴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及通识课程外,主要开设有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护理科研与统计、护理心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小学期护理实践等课程,并进行护理临床实践学习及毕业设计。
【学位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等工作。学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8.72%,就职单位主要集中在公立卫生机构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及专科医院,以上海的三级公立医院为主要去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工作;其中近三年继续就读研究生人数占总毕业人数平均为8.7%。

【培养目标】

-----培养未来中医拔尖人才

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精神,承担起“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

屠呦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生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该专业将以屠呦呦教授精神为引领,致力打造科学研究能力和中医传承水平皆强的拔尖人才群体。

-----创新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以“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双一流”院校和科研“国家队”强强联合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过硬,对中医药主体地位与中医药发展道路具有坚定的信念;掌握中医学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底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特点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围绕长学制序贯式人才所应具有的多学科、视野宽的特点,按照“重组与整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衔接,人文与专业相融通”的原则,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内容融为一体,加强培养方案的整体化系统化设计,即强调一体化设计,又突出分阶段评估,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

对接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发展要求,将着力强化科研探究能力培养,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将携手并进,协同育人,秉承“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的“青蒿素精神”,力争为未来中医大师和科学家提供可孵化的“种子”

-----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SS4349YUZeqFOR3mba62Xw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康复人才,使培养的人才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对常见疾病和残疾的康复治疗、评定及预防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和社会康复机构从事现代与传统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康复治疗学、传统康复医学。主要课程:中国传统康复基础、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正常人体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言语疗法学、临床康复学。课程设置符合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及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的要求。
【学位授予情况】 完成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 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各类运动康复机构,老年康复院等;各级医疗机构中的相关临床科室,如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理疗科等;在医学院校中从事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职业素养及中医药价值取向,掌握系统的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科学研究思路及中医药思维,具备较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较强的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中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中药学专业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类由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由通识选修课程、限制性选修课程及任意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中药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等;专业课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等。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举,设置药用植物学见习、模拟中药房实训、医院药学实习、中药综合性实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学位授予情况】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合格、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毕业论文合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5 %左右。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就业率96%以上,其中考研升学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两年制中药学(专升本)专业就业率91%左右,其中考研升学比例超过十分之一。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医药类企事业单位、医院、科研院所、高校等,主要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科研、销售类等工作。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469    本科毕业人数:522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康复物理治疗 药学 康复作业治疗 公共事业管理 中药学 中医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智能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针灸推拿学 预防医学 护理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护理 康复治疗学 少数民族预科班
北京 1 1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1 3 0 0 2 5 5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12 0 22 0 10 40 38 8 8 8 10 12 20 0 0 0 0
江苏 0 0 4 0 0 0 11 0 0 0 0 2 0 2 0 0 0
浙江 0 2 3 1 0 4 9 0 0 0 0 3 0 0 0 0 0
安徽 0 2 3 1 2 3 11 0 2 2 2 0 0 3 6 0 0
福建 0 0 4 0 0 0 6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3 0 0 0 6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2 3 0 2 6 0 0 0 2 0 0 0 0 6 3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2 3 4 1 0 7 4 1 0 1 1 3 11 3 0 2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1 2 4 2 1 9 4 0 1 0 0 3 10 0 0 0 0
贵州 4 0 2 0 2 7 5 0 2 2 0 0 6 0 0 4 0
云南 2 3 2 0 2 8 2 2 3 0 2 3 6 2 0 1 8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2 0 0 1 5 0 3 2 0 0 0 3 0 1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3 0 2 0 2 0 0 7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