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普通本科
山东协和学院
毕业生数据

2520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职统招计划,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普通高职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40个观测点满票通过,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以“合格评估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为题进行了推广。2020年、2021年在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中,连续2年位居同类院校之首。202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学校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现有郭店、遥墙2个校区,占地面积11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单价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36万余册,电子图书221万余册,纸质期刊4413种,电子期刊152479种。校内建有10个实验实训中心,内设327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37 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9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28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26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济南市杰出青年技术创新能手1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349人。获评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省级科研管理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引育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科技支持团队”3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学校下设医学院、护理学院等8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40个,形成了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级教改项目5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特色实验室1个。承担科研项目146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988项;发表研究论文5017篇;获得科研成果奖1050项,授权专利561件、软件著作权800件。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理念,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是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支持单位。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各类竞赛获国家级金奖67项、银奖262项;省级金奖289项、银奖504项。其中,2020年和2021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0项,省级金奖24项、银奖59项、铜奖28项。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荣获国家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8项,省级金奖33项、银奖75项、铜奖45项。学校2015年获批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6年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开展交流合作,实施协同育人。与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海信集团、京东物流、中国重汽集团等178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互动,协同育人。2015年,牵头成立环渤海高校教学咨询委员会、科研与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连续承办六届环渤海高等教育论坛,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发展。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交流、学分互认、课程共建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聘请了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名资深学者担任客座教授,选派68名教师赴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交流深造,选送1500余名学生赴美国、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地区的18所高校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

学校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启动“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连续17年累计义务培训乡村医生3.2万余人,已形成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得到周铁农、厉无畏等国家领导人和高强、姜大明、郭树清等省部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5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2013年,获批山东省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连续4年培训高级养老护理员3000余人。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连续6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音乐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学前教育
  • 环境设计
  • 英语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汽车服务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数字媒体技术
  • 土木工程
  • 口腔医学
  • 中药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影像技术
  • 康复治疗学
  • 护理学
  • 助产学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价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
  学科:管理学
  门类:工商管理类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土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 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熟悉现代星级酒 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高星级酒店、高级住宿业机构、高级餐饮业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 从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务及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现代星级 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经营管理的基 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酒店各经营与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 3.具备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 4.熟悉国家旅游、酒店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酒店管理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财务管理、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商务英语、酒店公关礼仪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酒店岗位职能的服务与管理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酒店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酒店服务管理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 中外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 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学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音乐 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音乐学分析方法;

3.具有对音乐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 论等的初步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音乐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和声、复调、 曲式、配器;钢琴、视唱练耳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论文或评论写作、田野采风。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 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 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 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本专业培养规格为应用 型创意人才。

根据市场、中等设计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需要,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要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创新时代创意为 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是完善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个模块中建立起一个体现这个培养方向的正确指导思想,即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创 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美学和技术能力。

2.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 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 为设计不仅要有个性化,更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行为和作品与人沟通、与市场和社会沟通。

3.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除了已确定的本科专业知识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 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有条 理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 用、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 制作、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 联系在一起,一是课程教学和上机熟悉软件结合,二是应用性专业除了研究性课题外,结合社会、 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纸艺车间、木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 金属加工车间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科:教育学
  门类:教育学类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幼儿园见识、实习、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8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 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 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 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 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 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 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 性设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 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 工工艺,具备综合运用CAD/CAM/CAE/3DS手段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有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 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具有一定的外 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 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建筑、环境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掌握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相关技术以及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

3.掌握环境艺术设计表达相关技能与方法,包括徒手艺术表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意能力 与工作方法;

4.具有文化艺术与跨学科知识素养,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 内外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设计实施与科研能力;

主干学科: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建筑设计方法学、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 工程学、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数字化环境设计及建筑环境设计 相关软件等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 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进行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材料和 施工工艺设计、完成设计报告书等实战课题。

主要专业实验:按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进行环境及空间的相关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科:文学
  门类:外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外语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学科:工学
  门类:机械类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 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 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 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具有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和过程管理的初步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 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熟悉与本专业相 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 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 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路原理、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与检测技 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机电系统设计、机电传动与控 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电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研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系列实验、机电系统测控实验、机械基础实 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系列实验、机电控制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系列实验、电子机械综 合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 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 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服务技术、汽车市场营销、汽车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基本 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汽车市场分析、汽车营销策划、汽车事故勘查和汽车 相关产品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和汽车 相关产品企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宽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

2.掌握汽车服务技术、汽车市场营销、汽车金融保险、产品规划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 知识;

3.掌握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汽车市场分析、汽车营销、车损查勘和产品规划等基本方法;

4.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市场研究与营销策划、车损勘查、金融保险服务和汽车相关 产品企划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6.熟悉本专业领域涉及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法律,了解相关国际规则和惯例;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 创新意识;

8.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身心素质。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 论、发动机原理、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服务 企业管理、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实训、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训 (本专业学生一般应获得机动车驾驶证)、汽车市场调查与营销商务实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实习、 汽车勘查与定损实训(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发动机性能实验、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汽车诊断实验、汽车检测实验、汽车电 子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3 仪器类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 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 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 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 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 能力。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置专业方向,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电力 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 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 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应涵盖电路、电子、电磁场、信息分析 与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 电力拖动、电力电子与电气检测、电力设备与高电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建议适当涉 及电气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各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设置相关课程。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气学科概论(16学时)、电路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电磁场(32 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自 动控制原理(48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电机学(上)(48学时)、电机学(下)(48学 时)、电力电子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基础(64学时)、电力传动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暂态 分析(48学时)、电气检测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

示例二: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工程电磁场(40学时)、数字逻辑电路( 64 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微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72学时)、电机学(上)(32学时)、电机学(下)(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 学时)、发电厂电气工程(48学时)、电力系统分析(64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4学时)。

示例三:电路(9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信号与系统 (48学时)、自动控制理论(56学时)、微机原理与应用(64学时)、电机学(上)(64学时)、电力工 程(上)(64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学时)、微机保护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48学 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8学时)、工程电磁场(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电气工艺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气工程专业课程 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自动化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夏季学期。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 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 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 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 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 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 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 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 +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 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 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 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 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 (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 (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 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 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 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 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 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 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 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 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 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 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 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 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 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8.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 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程序设计、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音频处理、计算 机动画、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32学时)、造型基础(16+32学时)、图像信息处理(32+16 学时)、数字摄影(16+32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场景设计与表现(16+48学时)、数 字媒体资源管理(32学时)、数字视音频处理(40 +16学时)、计算机动画(32 +16学时)、计算机 视觉(32学时)、人机交互技术(32学时)、角色形象设计(32+32学时)、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48 学时)、数据结构基础(32+16学时)、数据库系统原理(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基础(48 +16学 时)。

示例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40 +16学时)、数字信号 处理(48 +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32 +16学时)、多媒体原理与应用(32 +16学时)、现代电 视技术(40+1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原理(48学时)、媒体内容安全技术(32+16学时)、计算 机图形学(32+16学时)、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32+16学时)、多媒体系统设计(16+ 32学时)。

示例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32学时)、媒体制作软件(32+24学时)、3D图形程序设计 (32+16学时)、多媒体画面艺术(24+8学时)、游戏架构设计(16 +16学时)、三维造型与动画 技术(32+24学时)、计算机图形学(40+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8学时)、实时虚拟现实 技术(32+16学时)、游戏开发(64+32学时)、动画设计(64+32学时)、影视制作与合成(32+ 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设置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动画原理与设计实验、数字视音频处 理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多媒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字媒体制作实践、网络应用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工学
  门类:土建类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 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 作的口腔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诊断、治疗、预防口腔 及颌面部疾病方面的训练,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备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诊病例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口腔医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 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预防医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 口腔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生产见习(不少于1周),临床医学实习(不少于12 周),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习(毕业论文)(不少于45周),其他实践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口腔微生物学实验、口腔材料学实验、牙体牙髓病学 实验、牙周病学实验、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口腔修复学实验、口腔正畸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药学、中医学 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 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 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药学专业 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药、中药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 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中成药制备、质量控制、中药种植、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 药物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3.具有中药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医药行业、药事管理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中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 方法。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 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间实习、科研见习、野外采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分析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仪器设备 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 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性强、综合素 质高,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 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基础及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 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备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病原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学及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3.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相关专业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核心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 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 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要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 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扎实的医学影像 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充分了解医学影 像技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能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利用医学影像设备从 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医学影像技 术(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 医学影像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成 像原理、操作、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及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掌握有关放射防护 的规章制度和方法,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诊 断知识,能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获取诊断所需的优质图像,熟悉医学影像检查相关的医学 伦理学原则。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相关检查技术,掌握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术;

3.具备开发图像处理软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PACS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技术,以 及影像学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能熟练运用Functool软件、DTI studio软件、MATLAB软件等);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5.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 神,勇于创新,能够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具有国际医学科学交流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主干学科: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应用基础理论、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影像应用数学、影像物理学、图像处理算法基础、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 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影像诊断学实习)、专业技能实训(影 像设备实践基地专业实训)。

主要专业实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医学图像处理实验、医学影像设备实验、医学影 像诊断学实验、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实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实验、图像信号分析方法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 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 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 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康复治疗学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 术,具备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

3.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康复医学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针灸学、推拿学、神经病学、运动医学、康复评定学、康复 疗法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康复理疗、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康复体能训练、针灸、推拿。

主要专业实验:康复实验室包括康复理疗区、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康复体 能训练室。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科:医学
  门类:护理学类
  专业名称:护理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助产学(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助产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助产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各类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机构从事助产、母婴保健及优生优育等工作的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助产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助产技术、围产期保健与营养、生殖健康、遗传与优生、妇幼保健等。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优生优育指导服务机构、社区保健机构等从事产科医疗及助产、母婴保健、优生优育等工作。
【资格证书】: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级证书、护士资格证、育婴师、母婴护理等相关职业资格证。学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保证多证就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 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 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 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 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 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 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 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信息 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 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 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 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 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 (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 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科:管理学
  门类:工商管理类
  专业名称:会计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 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 (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52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学前教育 英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物联网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土木工程 口腔医学 中药学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康复治疗学 护理学 助产学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音乐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