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体育学院

普通本科
山东体育学院
毕业生数据

571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高水平省属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约17万平方米。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动休闲产业学院)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5月在莱西市七星河畔开工建设,项目占地580余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为政府交钥匙工程,2023年交付使用。

学校现有教学机构12个,包括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中国举重学院3所“国字号”学院和1所附属中学(挂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牌子,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办学规模3000人,面向全省招生)。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是全国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

学校以体育学学科为主,是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等5个二级学科,以及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中专生130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15个,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特殊教育、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等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特殊教育、运动训练等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在全国首创马术运动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先河。

现有教职工726人,其中正高级58人、副高级23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27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其他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7个。

学校现有运动健康与健身科技重点实验室、体育健身器材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运动戒毒实验室、运动与健身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与健身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体育实验教学中心等29个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约2亿元。图书馆藏书261万册,是省内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7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同时,获批省部级项目等200多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由我校发起并承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永久落户我校。

学校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创建了28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文创基地,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校园足球训练总营、山东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山东体育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齐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省体育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等。受省教育厅委托,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秘书处、山东省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管理办公室设在我校。学校主办《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2个学术期刊,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品牌赛事——SCBA全国篮球联赛。

学校主动探索专业体育院校服务国家奥运战略新路径,创新推进“训科医教培”五位一体训练基地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单项体育协会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共建了国家举重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国家田径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暨中国田径协会青训基地、中国橄榄球协会奥运备战基地、山东省体育局日照训练基地。首创了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研发了备战奥运科技保障车,组建了多支科技服务团队,积极助力奥运备战。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引进西班牙武康大学“教练员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运动生理学”等国外优质课程,聘请米卢教练团队、乌克兰教练团队等多名外籍专家(教练)到校授课(执教)。学校与法国国家马术学院等共建爱马人国际马术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邦尼集团共建国际电子竞技学院,与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市政府达成建设山东体育学院欧洲实训基地协议,与世界健身联合会(国际)共建世界健身联合会中国培训学院,与AFA亚洲健身学院共同打造高校职业健身人才培养基地。

建校63年来,累计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学子张常鸿、孙一文、张梦雪、李晓霞、张成龙、周璐璐、奚爱华、邢傲伟、林伟宁、邢慧娜、唐功红等人在近六届奥运会上共获15枚金牌、29枚奖牌。在2021年举办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27名学子和校友参加了10个大项21个小项的比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2金3铜,打破1项世界纪录;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学子和校友获得38金30银25铜,成为山东代表团金牌和奖牌总数“四连冠”的主力军;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学校荣获“校长杯”,成绩列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全国体育院校第二位、全国高校第十位。学校5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通令嘉奖、集体一等功等表彰。2020年12月,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21年4月,学校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是山东省唯一被授予该奖项的省属高校。学校积极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经验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近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远超山东省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校秉承“坚卓竞远、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康复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新闻学
  • 应用心理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特殊教育
  学科:教育学
  门类:体育学类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实习、毕业论文等,至少应安排2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专业代码:040206T

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人体解剖、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组织学、药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物理学)、免疫学、外科学、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含针灸、按摩)、运动疗法原理与技术、运动损伤学、运动医务监督、临床运动疗法学、理疗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康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运动康复学的基本训练,具有处理基本疾病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熟悉国家体育卫生的工作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2.掌握运动康复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3.了解中外运动康复方面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4.具备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和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实际能力。

当前,我国电子竞技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多部委陆续出台扶持电竞产业发展系列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电子竞技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发展”,旨在提升电子竞技运动等相关产业持续有效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2018年电子竞技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突破880亿元,中国电竞用户规模则达到4.3亿人,接近人口总量的1/3。专家表示,以目前发展趋势,未来两年电子竞技产业将达到千亿级的市场规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近百万的电竞行业人才缺口。据悉,目前中国电竞产业只有不到15%的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需求缺口高达83%,如何建设完善、规范的电竞教育体系,将成为未来推动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设在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作为学校集教学、科研、体育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新成立的二级学院,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秉承“培养优秀体育科技服务人才、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坚持特色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尊重并延续各学科发展规律,重点打造体育软件研发、运动信息采集与处理、体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体育赛事录播(体育数字媒体)等多个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英语语音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体育软件开发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体育数字媒体实验室、运动信息采集实验室、体感技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以及学校正在筹建电子竞技实验室(预计2019年10月投入使用),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教学设备和基本条件。近几年来,学院有80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强化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技能锻炼,参加了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厦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蓝桥杯”赛以及山东大学生科技节各类赛事,获得了优异成绩,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采取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形式,与邦尼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专业共建协议,并且共同筹建山东体育学院-国际电子竞技学院。双方合作将为电子竞技人才培养开拓广阔空间,实现教学科研水平和电竞产业实力的双向提升,为电子竞技运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不仅是产学意义上的优势互补,也是推动电子竞技学科建设、培养电子竞技运动卓越人才、树立国家电子竞技教育的示范样本和生动范例。
山东体育学院以极大的热忱欢迎广大学子成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一员,在未来的时光里,一起奋斗,努力开拓新的广阔天地,一起为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 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 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 闻传播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 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体魄;

2.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

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 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4.具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 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低年级,6周左右)、新闻媒体专业实践(高年级,16周 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学科:理学
  门类:心理学类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课程要求,最好从一年级时便安排教学实习,也可到高年级时安排。包括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学科:教育学
  门类:教育学类
  专业名称:特殊教育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主要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并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
  3.具有进行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科研或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

  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残疾儿童生理、病理实验、残疾儿童心理实验,特殊教育技术和设备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261    本科毕业人数:31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应用心理学 特殊教育 新闻学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康复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山东 20 30 30 40 50 50 80
河南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5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5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