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单独招生,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竞技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健身俱乐部、运动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运动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运动训练学、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学、运动营养与恢复、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教育学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本科专业,师范,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培养以双语为基础,有较全面的中外语言文化知识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能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就业方向:汉语国际师资方向、涉外文秘方向、学术研究方向。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美学、英语口语、英汉翻译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诚信品质和良好职业道德,能在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社会对日语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能
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
作,能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文化的生力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外语两方
面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汉外口笔译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
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2.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
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3.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
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
4.了解翻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了解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
5.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
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
交替传译、专题口译。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中国文化概要、所学外语国家概要、跨文化交际、计
算机与网络应用、国际商务、公共外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语言综合技能训练、汉外翻译实践训练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备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信息系统等。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在经贸、外事、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教学、管理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大中专院校、专业团体、厂矿企业等文艺团体的舞蹈编导人才及具有舞蹈教育、舞蹈表演的文艺骨干。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播技能。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舞蹈
史、中外民间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
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本
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舞蹈历史和理论、舞蹈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历史、舞蹈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能力;
3.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技能;
4.了解相关的人文科学和自然学科的知识;
5.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6.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欧美芭蕾舞史、欧美现代舞史、中外传统舞蹈文化、舞蹈鉴
赏与批评、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训练学、舞蹈基础训练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舞蹈理论实践(舞蹈作品赏析、地区文化考察与研究、舞蹈理论研究与创新)、
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艺术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大中专院校、专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文艺团体的舞蹈编导人才或具有舞蹈教育、表演能力的文艺骨干。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舞蹈音乐视唱、古典芭蕾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外国代表性舞蹈、舞蹈编导、现代舞、戏剧表演。就业方向:适于在企事业单位或文艺团体从事文化活动、舞蹈编导及教学工作。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全面掌握无人机原理及装配、无人机驾驶操控、无人机数据处理、低空遥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完成整个无人机操控和数据处理作业的能力,可在国土测绘与调查、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摄影测量、农业植保、电力巡查、影像航拍、环境监测等无人机应用领域及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
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
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
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
练,培养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采写、拍摄、制
作、主持等方面的基本技巧训练,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能,具备广播和电
视节目、栏目、频道等方面的基本管理能力,具备视听结合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掌握利用多媒
体技术手段进行创作的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
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社会
活动能力,具备适应未来竞争机制、向更宽广的专业领域拓展和继续学习的素质与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具备一定的听、说、写、
译的能力;
4.主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艺术、文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的、理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创新意识、独立思
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广播电视的理论前沿和技
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健康体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
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
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
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阶段性实践教学(短片创作)、影片观摩训练、
写作训练、学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联合实习(广播剧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
综艺晚会创作、艺术片创作等)、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摄影创作训练、高清摄影摄像实训、非线性编辑制作
技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训练、录音艺术及声音编辑实验、演播室导播训练、纪录片创作训练、DV
创作训练、数字节目制作技术、照明艺术实训、电视晚会室外移动导播录制实验、专题片与艺术片
创作实验、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创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具 有处理特定行业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 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医药、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数据搜集、分析与决策 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 2.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统计思想; 3.掌握搜集数据的科学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和 预测; 4.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具备获取所关心问题的解决方案 及对这些方案评断的能力; 5.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行业领域(如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市场调查、生物、医 药、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方面)中问题的能力 与应用创新意识; 6.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具有统计学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进一步职业发展能力; 8.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统计学、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统计学基本思想、数学理论、概率论、统计调查、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非参数 方法、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和统计软件。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统计学导论(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代数学基础 (224学时)、解析几何(64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概率论(64学时)、应用随机过程(64学 时)、复变函数(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统计学基础(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概 率测度I(64学时)、多元统计分析(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时间序列分析(48学时)、 试验设计(48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300学时)、高等代数(200学时)、解析几何(60学时)、近世代数(80学 时)、常微分方程(60学时)、概率论基础(60学时)、复变函数(60学时)、实变函数(80学时)、统 计学(60学时)、测度论(60学时)、随机过程(60学时)、实用回归分析(60学时)、应用多元统计 分析(60学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60学时)、统计软件选讲(6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操作训练、社会调查、统计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
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
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
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更好地从事动画事业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党和国家对影视、戏剧及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
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中西方传统文化素
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
2.基本掌握相应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
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掌握动画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画策划、创作和推广技能;
4.掌握独立完成动画从策划、创作到推广的至少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与他人合作策划、创
作、推广一至两部动画短片或动画应用项目,并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
5.能够基本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所要创作的动画作品进行综合分析,阐释其意义、把握
其风格、运用相应的动画技艺使其得以实现,并能有效地推广自己创作的动画作品。
主干学科:电影学、戏剧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核心课程:中外动画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动画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
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独立设置有规模不等、每个学生参加的动画创作,通过定期或不
定期的项目制作及相关的艺术实践;主修及辅修的动画教学实习,以及深入民间采风、深入市场
调研、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动画软件应用、动画视听语言、动画后期合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1304 美术学类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机电结合,掌握机械自动化、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新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机电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机电传动控制技术、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测试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CAD/CAM等。就业方向包括机电产品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主要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掌握雕塑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熟练应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雕塑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主要课程:雕塑材料与工艺、泥塑、石雕、木雕、环境雕塑设计、电脑平面设计、电脑三维造型设计、陶艺、玉雕挂件制作等。就业方向:城市雕塑与架上雕塑的设计与制作;城镇环境、建筑规划、园林的设计;玉雕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专业院校或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智能感知工程是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应运而生的一门新专业。本专业主要解决工业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医疗、智能环保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社会发展中迫切需求的新一代信息获取技术。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信息感知技术、信息转换技术、分布式传感技术、数据采集与前端存储及处理技术、数据无线传输技术、可见光信息传输技术、数据与网络接口技术、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快速发展,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将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 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 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 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本专业培养规格为应用 型创意人才。 根据市场、中等设计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需要,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要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创新时代创意为 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是完善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个模块中建立起一个体现这个培养方向的正确指导思想,即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创 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美学和技术能力。 2.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 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 为设计不仅要有个性化,更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行为和作品与人沟通、与市场和社会沟通。 3.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除了已确定的本科专业知识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 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有条 理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 用、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 制作、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 联系在一起,一是课程教学和上机熟悉软件结合,二是应用性专业除了研究性课题外,结合社会、 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纸艺车间、木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 金属加工车间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材料化学是一门现代化学与材料科学、现代物理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运用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型材料在制备、生产、应用和废弃过程中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两个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设计与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环境艺术科研、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室内设计装饰单位、建筑装饰工程单位、环境景观设计单位等从事住宅室内环境设计、文化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有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代码:080410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宝石学、艺术设计学、材料科学主要课程:晶体光学、现代测试技术、物理化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学概论、岩石学基础、宝石鉴定原理和方法、有色宝石学、宝石加工工艺学、宝石包裹体、中国玉器概论、钻石学、材料工艺学B、晶体生长与合成宝石、宝石改善、贵金属材料与工艺、观赏石、珠宝商贸、珠宝玉石评估、宝石矿床学、宝石学专业英语、首饰设计、首饰镶嵌等 相近专业: 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课程设计、地质认知实习、珠宝认知实习、宝石加工实习、宝石鉴定综合实习、珠宝商贸见习、首饰设计课程采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领域和部门从事教学、鉴定、质量评价、分级、定价、款式设计、首饰加工、改善、宝石合成及优化、贸易、市场营销和资产评估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扎实的外语和计算机基础,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系统掌握宝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与宝石学相关的知识;3.掌握宝石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宝石学科学研究的能力;4.掌握宝石鉴定的基本技能,具有宝石鉴定和检测的初步能力;5.掌握美术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从事首饰设计的初步能力;6.掌握宝石加工、首饰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珠宝生产加工的初步能力;7.掌握一定的商贸管理知识,了解珠宝商贸或珠宝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将手工艺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传 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以及相 关教学与研究,设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根据传统工艺如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 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能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门类如陶瓷、玻璃、漆艺、染 织、雕刻、金属工艺等不同专业方向,学习相关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在专业方向 所规定的各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专业方向领域内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相关专业 必要的工艺技能,了解材料性能及加工工艺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 设计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工艺美术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工艺美术专业方向领域内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技术; 3.具有相关工艺美术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工艺美术品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相关工艺美术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工艺美术专业方向领域内产品的应用前景、需求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分别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染织工艺、雕刻工艺、金 属工艺等基础和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图案、构成(平 面、色彩、立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相关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 主要专业实验: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工艺美术品的相关材料性能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
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
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
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
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
能力。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置专业方向,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电力
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
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
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应涵盖电路、电子、电磁场、信息分析
与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
电力拖动、电力电子与电气检测、电力设备与高电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建议适当涉
及电气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各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设置相关课程。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气学科概论(16学时)、电路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电磁场(32
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自
动控制原理(48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电机学(上)(48学时)、电机学(下)(48学
时)、电力电子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基础(64学时)、电力传动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暂态
分析(48学时)、电气检测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
示例二: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工程电磁场(40学时)、数字逻辑电路( 64
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微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72学时)、电机学(上)(32学时)、电机学(下)(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
学时)、发电厂电气工程(48学时)、电力系统分析(64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4学时)。
示例三:电路(9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信号与系统
(48学时)、自动控制理论(56学时)、微机原理与应用(64学时)、电机学(上)(64学时)、电力工
程(上)(64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学时)、微机保护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48学
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8学时)、工程电磁场(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电气工艺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气工程专业课程
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艺术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广播、影视等领域,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应用设计、创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动画原理、网络游戏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虚拟现实等。就业方向为游戏美术设计公司、影视栏目包装、影视传媒公司、媒体广告公司、影视后期合成、电视台等媒体行业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设计、检测、维修与改进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高频电路、EDA、通信原理、PLC、DSP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讯网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在通信领域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基础开发应用通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控交换、嵌入式系统、GPS原理与应用设计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在运动和过程控制、智能系统、电气自动化、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系统理论、信号与系统、电机与电力拖动、自控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微机原理、检测技术与仪表、单片机原理、PLC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就业方向主要包括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高新技术研发公司、钢铁与工矿企业、铁道、化工、航空等、大专院校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运行维护、新产品开发、自动化系统调试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学制四年。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放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将计算机软件、硬件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开发和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培养系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掌握地面、地下及空间三维数字测绘、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空间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卫星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技能,能在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
暂无此专业简介
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等领域,它们均属国家重点发展的医药行业领域,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专业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宽阔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验技能,既能从事药物的研究开发,更擅长从事制药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制药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立的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工程学等。2012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被确定为“雏鹰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与创作、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及能力,能在服装设计、生产、教育及研究单位从事设计、研究、贸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环境学科复
合型人才,能够在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进入企业、研究院所、高校、政府等部
门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体艺术、经济管理方面的通识教育基
本知识,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接受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
训练,掌握认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追求
卓越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工程类课程知
识,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认识环境问题的环境科学类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的工程类知识和环境管理类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程设计的方法;
3.熟悉环境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
5.具有认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
7.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8.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水处理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评价。
核心课程示例(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导论(32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程原理(48学时)、环境化学(48学时)、水处理工程(64学时)、大气污
染控制工程(48学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32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
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毕业设计(论文)(含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物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25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质科学基础、水化学、水生态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工原理、水处理、核电站水质工程、水污染控制、材料保护、水质分析与监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水工业法学、水工业经济学等。 相近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灾害防治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生产劳动、金属工艺与材料加工实习、生产过程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水处理系统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化学、化工、材料、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等学科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个工业领域的水质控制技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具备水处理工艺、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水质科学研究、水质工程规划、水处理系统设计、水质监测与控制、材料保护、水处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以及在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应的训练,具有水质调控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管理及水质分析监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进行水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 较全面地掌握水质科学、化学、化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金属腐蚀原理与防腐蚀技术、水质分析监测和水质工艺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其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趋势;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 工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 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 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 创新的平台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学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 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金融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强调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相结合,注重 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两方面实践,突出实践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培养既掌握金融工程理论与实务,又熟悉金融工程领域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 本能力; 2.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具有扎实的数学、计量经济学 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和进行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技能; 3.注重与信息技术、管理、工程学等其他学科或专业的交叉,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能力、策 划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掌握企业(个人)投资和融资、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工程软件操作等方法或技能,具有创 新型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能力,并具备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5.英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能熟练地查阅英文文献。 主干学科: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双语)、投资学、金融工程学 (双语)。 核心课程:金融衍生工具、货币银行学、风险管理、计量经济学、数理金融、统计学、财政学、会 计学、投资银行实务、公司金融、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金融工具模拟设计、证券模拟交易、SAS软件操作等)、 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具有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具备良好专业技能,成为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工作,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实务,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涉外经济领域内多项工作,并能在其它领域从事某项实用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学制四年。系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河南省高校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设有食品与发酵工程和生物质能源工程两个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食品、医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与生产、管理与研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生物工程设备和工厂设计、基因与细胞工程、发酵与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和生物质能源等。
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中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民事诉讼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有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和动物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治四个方向。培养具备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设计与施工,设施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动物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设有植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动物生产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农业园(景)区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现代农业园区管理、都市型现代农业概要、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管、设施作物栽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寄生虫学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
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政治学理
论与方法、行政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分析、比较政治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历
史分析等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其他
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政治学、行政学及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
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
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法律、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