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985院校 211院校 双一流
西北工业大学
毕业生数据

9455

2024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3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7个学院。拥有70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7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2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67位将军,51位两院院士,还有6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我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70周年纪念表彰的5位“航空报国功勋奖”获得者中4位为我校校友,10位“航空报国杰出奖”获得者中6位为我校校友。从2005年至今的15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6位在学校学习、工作过。在航天领域,从早年“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一大批杰出校友担任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学校创新人才引育,师资力量雄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设立人才特区,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支撑高端人才发展;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100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两院院士(含外聘)38人、长江学者3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团队32个,国家级青年人才168人次。

学校加强教育研究,教学成果丰硕。在代表全国教育教学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屡获佳绩: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018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牵头建设单位。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得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入选“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在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在“互联网+”大赛全国赛中累计获得9金14银,“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斩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三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系列赛事取得重要突破,学校连续捧得“优胜杯”。与此同时,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学校均位居前列。

学校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贡献突出。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上,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我校。现建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我国第一个无人机系统、技术、生产线全方位出口,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建有我国高校唯一的无人机专业化飞行试验测试基地,全面推进无人机科研与产业发展。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20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在鼓励专注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学问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发展机遇,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发起成立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推进“翱翔小镇”“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瞄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战略,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推进深圳、长三角、重庆、宁波等异地创新机构的建设。学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获批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依托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培育的铂力特、鑫垚股份、华秦科技、爱生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头,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

学校推进全球合作,国际地位提升。构建了以欧洲为重心、拓展俄乌、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在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学校先后与30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世界大学排名TOP200的合作高校达到65所。国际声誉显著提升,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进入全球TOP151-200。2014年,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比利时首相共同见证下,学校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签署最重要合作伙伴协议;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正式获批,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于2020年获批硕士研究生层面中外合作办学资格。2021年4月,学校获批与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拥有14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80余位海外国际大师被聘任为我校荣誉学衔,其中12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国家友谊奖”获得者罗伯特•嘎什教授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全球仅40位)。学校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和中澳工科大学联盟等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合作成立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培训中心,与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机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市场营销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会计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业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产品设计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数学类
  • 通信工程
  • 航空航天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智能制造类
  • 信息工程
  • 本硕实验班
  • 水声工程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人工智能
  • 自动化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机器人工程
  • 法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英语
  • 软件工程
  • 德语
  • 信息安全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联网工程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应用物理学
  • 网络空间安全
  • 分子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生物技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统计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工程力学
  • 航空航天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工业设计
  •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微机电系统工程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建筑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材料物理
  • 工程管理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商管理
  • 复合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人文素养、良好数理基础和工程背景,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管理、经济、法律等领域综合知识,具有良好国际化视野,能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市场战略研究、市场定位、市场策划、市场开发、品牌运营等的研究型高级营销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营销中的应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模式创新等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

深造和就业机会

深造前景: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校攻读硕、博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享有推免资格。

就业前景:在国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品牌管理公司、非营利性组织等从事营销管理、品牌资产管理工作或自主创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源动力工程学科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服务国家能源和动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内涵,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依托,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北工业大学最具新能源和动力特色的专业之一,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该专业充分发挥具有国防和新能源特色的突出优势,以教学为主体,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意识,掌握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会计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务决策和会计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环境会计、财务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向特色鲜明。

深造和就业前景

深造前景: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校攻读硕、博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享有推免资格。

就业前景: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会计管理与审计工作。

培养目标

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为航空航天、电力、能源、自动化、通信、电子等行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工业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专业方向宽口径、复合型、德才兼备的科学研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主要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测试技术,飞机电气系统,电力电子交流技术,电机原理与电力拖动,现代交直流调速等课程。高年级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反映本学科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

主要专业实验有电机与控制、电气工程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与接口、可编程控制器等。

深造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电气工程与工业自动化领域内的有关技术、工程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工作;并有机会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近年来,除继续读研的学生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次签约率均在98%以上。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航空、航天、航海、机械装备等领域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提高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生产力,推动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产业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培养具备对生产与运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分析等能力的创新技术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着眼国际化,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注重地域工业特色,立足学校工业工程优势研究方向,夯实人才培养理论基础,围绕计划调度与可靠性两大主题,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推进开展创新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欧美国际知名高校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先选拔、推荐毕业生师从名师出国深造。支持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探索最新科研技术。鼓励报考工学、管理学等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毕业生创新意识强、技术管理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宽,深受航空、航天、航海国家大中型企业及华为、三星、联想、三一重工、比亚迪、法士特等知名企业的欢迎。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 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 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 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 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 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 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 感,追求卓越;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 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 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 的初步能力;

6.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 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综合性电路系统实验、 创新系列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以产品开发设计、创造思维、设计方法学、设计表达和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课程,培养具备美学、工学和商学知识,掌握现代设计理念和先进设计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数码设计等创造性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源自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交叉融合艺术与技术、科学与美学,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专业。本专业结合西工大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在载人航天、航空、载人深潜、交通工具及工业产品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工程学科、注重实践创新;加强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实行体验交互,强调文化融合,在交通工具、家电、医疗器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

深造和就业前景

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可申报学校与境外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交通工具、家电、医疗器械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市场企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可在设计、传媒和广告等行业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可在高等院校及相关研究院所从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以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器件设计为核心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从事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从事航空、航天及民用电子系统设计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针对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设定。信息时代电子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集成电路(IC)更是所有电子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已经高度渗透与融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比有很大差距,2012年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为1920亿美元,远超石油进口额。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已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大力发展和重点投资的产业。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微电子、集成电路领域的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为适应现代科技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深造和就业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可在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方向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以到科研机构、工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研究和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满足对国防、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够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下设的唯一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遥控遥测专业(主要研究国防紧缺的导弹与飞机遥测遥控技术)、以及1974年创办的无线电技术专业(主要进行航空电子技术科研与人才培养)。上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合并为通信工程专业。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多年“211”、“985”工程的实施,通信工程专业获得突破性发展,在国内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2年被列为“十五”国防重点专业,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2010年被列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列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专业,201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具备在通信技术领域内,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从事通信系统及网络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发明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对应的学科中,1983年获“信号、电路与系统”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电路与系统”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9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深造和就业前景

通信工程专业一直保持着高的就业率,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97%以上的高水平。毕业生近三年读研深造率平均超过50%,进入实力强的国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与科研院所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口径宽,学生可在中兴、华为等企业和航空系统、航天系统、电科集团等研究机构就业。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能结合IT行业需求、从事本专业技术开发和项目研究,掌握微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要求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运算、编程、实验测试、表达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工程设计能力。


毕业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平均每年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的学生攻读国外知名高校或国内“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在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及管理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较系统的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较强的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型、技术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所对应的博士点光学工程以光波为载波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开展研究。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报考光学、光学工程、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能够在研究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国防单位等,从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通讯、测控、计量及光机电算一体化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管理等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教授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对抗和安全以及水声通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科研院所、国防部门、信息产业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操作管理及安全防护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课程体系、灵活的教学方式、可靠的教学保障,全方位培养学生获取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专业拥有“声学与信息对抗”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多名教师荣获“全国师德标兵”、“陕西省师德标兵”等称号;建有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同时依托航海学院水下声通信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条件。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海洋声学专业知识,宽阔的科学视野,掌握水声技术、声学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高科技知识,具备参与水声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噪声控制系统等设计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水声工程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专业依托水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强大、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声纳技术”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水声工程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面向声纳技术、水下声信息处理、水下物理场、海洋信息传输与组网、声学与电子工程、环境声学和噪声控制、信息传输与处理等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培养科研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以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为核心的课程,具备扎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基础,以及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和天线等无线系统的设计及研发能力,同时具有通信和雷达技术的基础知识。毕业生将能够从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涵盖射频与微波系统、无线通信、雷达、遥控遥测、遥感、电子测量、电子对抗、射电天文、无损检测、电磁散射、电磁兼容、电磁环境等应用方向。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研究射频无线信号的产生、辐射、传播、散射、接收和处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本科专业,属于国防紧缺专业。是为培养当前社会紧缺的射频与无线技术相关领域的高技术人才而设置的。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持续快速增长,本专业已成为经济社会与国防科技领域急需且供不应求最为突出的专业之一。

深造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等专业方向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也可以选择电子、通信、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国家科研院所或知名电子类企业就业,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的自动化学科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从事飞行控制、惯性导航、机电控制、过程控制领域研究与设计的高级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反映本学科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主要开设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仿真,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过程控制,控制系统元件,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验有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设计、控制系统元件、微控制器与接口、可编程控制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导航系统设计与仿真、液压与伺服系统设计与仿真等。

深造与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备可在国家各部门、各科研院所(特别是航空、航天飞行器控制领域)及控制、通信、电子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涉及领域,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具有较强的国际经贸业务操作能力、具有熟练外语交流和商务沟通能力的国际商务型、应用经济型、经济理论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向政府、对外经贸部门、跨国公司、企业涉外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输送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具有较强的国际经贸业务操作能力、熟练的外语语言运用及交流能力、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注重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投资、国际经营管理、财会金融等领域中取得一、二个专业优势方向。本专业注重拓展学生视野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外籍教师授课,推荐学生参加与国外院校开展的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化交流项目,提升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发展和深造的素质及能力。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对外经济贸易部门、海关和商检机关、驻外商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等单位就职,也可在国内攻读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硕士研究生,还可在国际经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营销等方向出国留学深造及发展。

机器人工程有潜力在未来二十年内改变世界经济和社会,是本世纪最热门,交叉学科最多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信息融合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以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开设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控制技术3个课程群及该三种技术有机融合的创新训练课程群,因材施教、以趣育人,培养面向国内外从事机器人设计、智能感知与控制、自主导航、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型、工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国法律制度与WTO法律制度,具有科技法和国际经济法特色的,较高的外语运用能力及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熟练应用法律理论分析法律案例、解决法律问题,能适应我国高科技发展与国际技术贸易需要的,融法律、科技、技术贸易、外语于一体的科技法及贸易法方面的专业复合型法律人才。

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专业结合西北工业大学的理工科背景,贯彻“精法律,懂科技,熟外语”的专业培养理念,系统学习法学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律知识、司法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提供专门化培养方案,采用学分选课制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开设双语法律课程,侧重法律实践,提供多样化的法律实践通道。在历年司法考试中,本校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通过率。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可以在政府各部门、公安、检察院、法院、金融证券监管机构以及政府法律咨询部门工作,也可就职于各大公司、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毕业后也可继续在学校攻读法学、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继续在其他院校及海外攻读法学类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引领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科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工信部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部“本科质量工程”特色专业、首批工信部本科重点专业。前两年注重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两年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目前的专业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四个方向。

为了拓宽专业面,培养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本科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与特色方向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全过程中体现了“软硬结合、注重系统、强化实践”的特色,努力造就适应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需求、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面向工程领域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深造与就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应届生考研录取率在45%以上。20%左右的优秀本科生有获得校内外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机会,其中包括被推荐到国内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以及到国外知名高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腾讯、华为、中兴、迅雷等知名IT企业以及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的工作有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等。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毕业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及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优秀专业英语人才。

专业特色

英语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中国教师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组成的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多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专业发挥理工科和国防院校的优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精外语,懂科技,善思辨,能创新”的培养理念。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实现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本专业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年级基础阶段,注重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和交际能力培养;从二年级起,除了语言技能课程外,学生开始接受学科专业训练。同时,英语专业积极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通过阅读实践、英文戏剧创作与表演、英文演讲与辩论等,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机会。目前本专业开设了基础英语、英语听力、口语、写作、口译、笔译等语言素质课程,以及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还设置了第二外语及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文化、商务、翻译等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选学。本科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一门辅修专业,或攻读双学位课程。本科生中优秀者有机会在毕业时免试直攻硕士学位。我专业还与美国、英国、瑞典等国的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本科阶段将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对方学校进行学位进修与交流访问。同时每年学生均有机会参加由本专业教师开展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前往纽约、华盛顿、瑞士、香港等参加国际会议。

深造和就业前景

我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对外贸易、涉外旅游、公共关系、电子商务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翻译、管理及研究。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攻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及翻译硕士,或继续在其他院校攻读翻译、教育学类硕士学位。

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国际化软件人才。软件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培养和专业培养,在专业培养中结合学科优势与行业需求,设有被批准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3个方向:软件系统开发、电子服务、数字媒体,建立“软件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软件工程方法与典型工程应用结合”为特色的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两门课程成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软件系统开发专业方向

软件系统开发专业方向突出国际化和工程型特色,引进国际领先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与工程理念并重,工程能力培养层次递进,国际化理念贯穿始终。毕业生典型的就业单位是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信息服务企业、软件开发企业如IBM、Oracle、腾讯、中兴、华为、花旗银行等。

2)电子服务技术专业方向

电子服务技术专业方向是新兴的服务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涵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智能社区服务、IT服务外包等十分广阔的领域。本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将IT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现代服务业,以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能力。使学生能理解现代服务业的运作机制,为服务业进行规划、建模,设计、开发、建设相应的IT设施和应用,并掌握其运维监控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就业单位如IBM、阿里巴巴、腾讯、神州数码等。

3)数字媒体动漫专业方向

数字媒体动漫专业具有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特色,是多学科融合的典型,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能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内容如影视、游戏、动漫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数字媒体动漫专业的毕业生深受影视、电子游戏、广告、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的欢迎,毕业生主要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它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平均每年占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的学生攻读国外知名高校或国内“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德语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毕业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基础/中级/高级德语、科技德语、经贸德语、论文写等核心课程,以及德语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熟练运用德语语言的能力和比较熟练运用第二外语-英语的能力,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科技应用型人才和可继续深造学术研究型人才。

专业特色

德语专业建立于2002年,拥有一支由中国教师和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气氛浓厚。专职教师共6人,均有海外学习和交流经历。本专业依托学校“211”“985”类综合高校雄厚实力,德语语言能力与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重,并提供学生辅修其它专业的机会,学生拥有广阔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同时在国际合作优势下,学生拥有赴台湾、韩国、德国对应合作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

深造和就业前景

在读本科生可申请学校提供的交换项目支持,赴台湾、韩国等合作高校德语专业进行学,外国语学院与德国欧福大学经济与媒体系拥有长期合作关系,德语专业在读学生也可选择赴德进行长期交流学习。

毕业生可选择报考攻读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或以本科阶段掌握德语语言能力为基础,申请赴德语国家,如:德国、瑞士、奥地利的高校留学深造,继续攻读德语专业或其他专业学位。

本科毕业生就业口径宽,就业率高,可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对外贸易、涉外旅游、公共关系、电子商务、国家安全等工作;也可在各级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翻译、管理及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

首批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为了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要求, 满足军事、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安全与信息对抗专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控制、通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技术基础和突出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人才。

专业特色:

主要专业基础与专业课: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络,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安全理论,密码学,因特网技术与应用,信息对抗技术。

深造与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部门、国防系统、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主要从事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与执法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还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本学院具有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保送攻读硕士(或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牢固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运用数学知识、使用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初步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重视基础、突出特色、强化实践”为指导思想,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突出的数学建模与计算编程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大量参加数学建模培训与竞赛,数学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大学前两年主要按照数学大类人才统一培养,强调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后两年主要强调在微分方程、图论和博弈论三个方向上的分类培养。毕业生具有深厚的数学基础和突出的数学建模与计算机能力,深造与就业面广,灵活性强。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类专业(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其它专业(如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等)的硕士学位研究生,考研录取率60%以上。毕业生就业选择科技、教育、国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数学特长,在科技、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开发研究、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数学思维、计算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强的数学应用以及计算实践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有效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数据信息处理中关键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以“重视基础、强化应用、突出实践、尊重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设计培养方案,以创新、应用、计算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大类基础课培养数学思维,信息、计算类课程培养计算思维,丰富的计算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信息与计算分方向培养以实现个性选择,数学与物理、力学、材料相结合培养计算方向学生的数学应用与计算能力,数学与图形、图像信息相结合培养信息方向学生的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报考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等数学二级学科以及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控制科学、航空宇航科学、信息与通信、管理科学、力学、生物信息等与计算技术、模拟仿真技术或数据信息加工技术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录取率60%以上,也可以出国继续深造学习,选择学校以及学科范围口径宽。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可选择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与信息与计算科学密切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作和管理工作。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良好的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宽口径、通用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工信部重点专业,对应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凝聚态物理,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液体、软物质、低维体系开展研究,如空间站相关的液体体系形为、火箭固液体推进物理、高低温金属物理等。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报考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能够在研究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国防单位等,从事光电子技术、物理测试与传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旨在培养拥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信息科学等领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理论知识,具备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熟悉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组织与管理流程,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政、产、学、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服务管理和综合应用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专业教育以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课程为核心;强化密码技术、网络安全与数字取证两个专业方向,涵盖密码分析、安全协议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数字取证技术、网络对抗原理、Web安全等方向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特长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与工程实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方向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可在政府、军队、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从事电子对抗、网络对抗等国防保卫事业,以及司法鉴定、刑侦、公共服务、管理等公共安全业务;可在银行、IT、金融、证券、通信、电商等公司企业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研发与应用工作;可在学校、研究院所、培训机构等教育科研行业从事教育、科研、培训、咨询等业务,就业面广、选择多,职业前景非常广阔。

专业代码:070304T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化学类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与技术,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化工类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绿色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生物化工,化工分离工程,环境化工,化工安全与环保,功能材料物理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药物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结构分析等。

相近专业: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10一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受到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实验的相关训练,从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分子合成和改性的方法;2.掌握分子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4.具有对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和加工工艺研究,设计的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5.具有对分子材料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6.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结构力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具备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获得注册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了解建设项目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良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为学生构筑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土木工程师知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土木工程师。要求学生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执业资质的基本条件,并具备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学院力学优势专业、充分融入学校三航特色,重点培养和发展针对三航土木工程的工程师。

深造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设计、研究、施工、监理、开发及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等核心课程,以及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航天医学工程概论和极端环境生理学等特色课程,掌握生命科学及其重要分支学科与特色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宏观与微观领域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特色学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与应用型才。

专业特色

以生命科学及其分支学科为基础,兼具空间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和航天医学工程等特色学科方向,具备从事在分子、细胞和整体层次上对生命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相关基础研究,以及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仪器与设备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深造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通过学校与国外高校合作项目出国深造。未来主要就业方向:在科研教学机构及其他专业相关的工业、医药、食品、环境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或空间生命科学相关单位从事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培养能在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能源、信息、材料、冶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化工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特别是在各种助剂、涂料、香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上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宽厚、扎实的理论学习、短期出国学习访问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领域高素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科在精细化学品和能源化工领域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力,形成了厚基础、强技能的专业培养特色,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可选择科研院(所)、航空、航天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化工开发与设计部门、化工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具 有处理特定行业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 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医药、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数据搜集、分析与决策 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

2.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统计思想;

3.掌握搜集数据的科学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和 预测;

4.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具备获取所关心问题的解决方案 及对这些方案评断的能力;

5.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行业领域(如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市场调查、生物、医 药、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方面)中问题的能力 与应用创新意识;

6.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具有统计学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进一步职业发展能力;

8.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统计学、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统计学基本思想、数学理论、概率论、统计调查、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非参数 方法、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和统计软件。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统计学导论(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代数学基础 (224学时)、解析几何(64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概率论(64学时)、应用随机过程(64学 时)、复变函数(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统计学基础(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概 率测度I(64学时)、多元统计分析(授课48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时间序列分析(48学时)、 试验设计(48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300学时)、高等代数(200学时)、解析几何(60学时)、近世代数(80学 时)、常微分方程(60学时)、概率论基础(60学时)、复变函数(60学时)、实变函数(80学时)、统 计学(60学时)、测度论(60学时)、随机过程(60学时)、实用回归分析(60学时)、应用多元统计 分析(60学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60学时)、统计软件选讲(6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操作训练、社会调查、统计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创新意识,适应社 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该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 究、设计、建造、检验、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学等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制图、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工艺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工程管 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形成研究、设计和建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掌握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的力学分析方法、设计建造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制图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5.熟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法规制度、行业要求、海事公约和规范标准;

6.了解船舶和海洋工程开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先进设计制造理念;

7.具有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和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工程图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工艺、结构物性能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68学时)、工程图学(34学时)、船舶动力系统( 51 学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51学时)、现代造船技术(43学时)、船体构造与制图(51学 时)、船舶流体力学(68学时)、船舶结构力学(68学时)、船舶设计原理(51学时)、船舶原理I、 Ⅱ(119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工程图学(70学时)、流体力学(72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64学时)、船舶图形学(64学时)、船舶静力学、阻力、推进、耐波性(192学 时)、船舶设计原理(56学时)、船舶建造工艺(56学时)、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56学时)、海洋平 台设计原理(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56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工程图学(48学时)、流体力学(56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40学时)、船海工程构造与制图(48学时)、船舶静力学、快速性(112学时)、 船舶设计原理(40学时)、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40学时)、船舶建造工艺(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性实践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性能试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 学试验、专业综合性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结构力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具备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获得注册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了解建设项目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良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为学生构筑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土木工程师知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土木工程师。要求学生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执业资质的基本条件,并具备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学院力学优势专业、充分融入学校三航特色,重点培养和发展针对三航土木工程的工程师。

深造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设计、研究、施工、监理、开发及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光电信息、控制基础,掌握空间机器人等有效载荷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等专门知识,能从事航天载荷及应用系统研究与开发、空间机器人技术设计、空间光电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相关软件开发、通用航天应用技术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专业特色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属于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学科,目前包含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空间操作与控制、空间监视与跟踪技术、空间机动飞行技术、空间光电信息技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于2012年设立,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研究梯队,目前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涵盖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学科规划的各个方向。

深造和就业前景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学生可在航空航天部门的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现代机械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行业人才的需要,以航空工程教育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科技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国防重点建设专业,是学校首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国防、机械装备、汽车及交通运输等国内外制造企业、研究院所等从事产品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可报考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通过选拔参加学校与法国INSA-Lyon大学的本硕连读双

培养目标

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力学、人文等相关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飞行器基本飞行原理、飞行器设计理论和方法及飞行器设计学科科技前沿知识;通过专业特色实验课与综合实践环节,培养实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为航天、航空等国防及国民经济领域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飞行器基本科学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西北工业大学是最早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国防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之一。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设有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和力学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在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在空天飞行器、航天运载系统以及空间机动与操作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具有特色和优势。

深造和就业前景

可选择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历、60%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70%的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本专业教师承担大量国家科研任务,科研经费充足,为毕业生继续深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近年毕业生平均上研率70%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力学与控制等研究设计工作;或在飞行器制造、维护及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作。就业方向主要在航天、航空、兵器等系统的研究院(所)、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 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 学、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 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 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 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 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 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 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和外语应用 能力,具备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 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技 术标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 控制方法以及新的成型理论知识;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7.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能力;

8.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技术问题对环境和 社会的影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 技术基础、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连接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材料 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热加工传输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工程训练以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 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1.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等专业 基础实验;

2.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实验,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以及钢铁热处理 后的各种主要的组织形态及性能实验等;

3.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实验,包括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铸件温度场测试和定向凝固等;

4.塑性加工力学实验,包括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测试、摩擦因子的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测 定和硬化曲线的测定等;

5.焊接原理实验,包括焊接热循环测定、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测定、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测 定等;

6.模具设计实验,包括模具拆装和模具CAD/CAM设计等;

7.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8.材料成型设备实验; 9.特种热加工成型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以飞机制造、飞机装配、优化分析为核心的课程,具备扎实的设计制造、分析优化、科技开发和创新研究能力,掌握工程识图、工程运算、工程测试和科研实验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及专业基础理论和人文科学素质,了解科技发展新动向。

专业特色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试点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学科点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培养了国内第一个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本专业设有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复杂结构精密制造、精密成型技术及装备和装配与连接等4个重点方向,面向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培养掌握先进航空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整体表现出综合素质高、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本专业的学生可参加学校与法国INSA-Lyon本硕连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在航空航天、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就业率稳定在10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以机器人学、制造装备学、微处理器及硬件原理、液压与气动为核心的课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和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面向航空、航天、航海、民用高新装备设计和制造领域,结合项目式教学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为高端数控、高性能工业、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以及数字化复杂机电装备的研究和设计,培养掌握先进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的学生普遍传承西工大“三实一新”精神,秉承西工大“公诚勇毅”校训,毕业生整体表现出综合素质高、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机械电子工程毕业生可报考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系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与美国UC伯克利、佐治亚理工、德国亚琛等国外知名高校具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互派互访合作交流项目,充分提高学生在机械电子工程研究和应用能力。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口径宽,就业率达100%,面向航空、航天、船舶、中核、中电、中石油等领域所需的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培养热爱航空航天及新能源事业、适应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工程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飞行器动力为对象,以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为依托,以动力、能源、机械及控制等学科为延拓,历经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学校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专业之一。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该专业涵盖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燃烧原理、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动力控制与热工程信息处理等多个培养方向。该专业充分发挥国防特色的突出优势,以教学为主体,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以设计方法学、设计技法表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为核心的课程,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设计理念,掌握先进设计技术,能够从事工业设计、新产品开发、人机工程设计和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本专业以工学、美学、商学为主要基础,结合西工大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在载人航天、航空、载人深潜、交通工具及工业产品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科技领域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设计思维开发、交互设计、优化设计、人机工效设计与仿真领域具有优势特色。

深造和就业前景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可申报学校与境外多所高校的工业设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报考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可在专业的设计公司、研究院所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家电、消费电子、机床装备等行业从事工业设计、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设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具有飞行器系统设计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能从事军用/民用有人/无人飞行器系统设计、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飞行器信息系统与网络设计、飞行器自动化检测、多电飞机电气系统设计、飞行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飞行器保障与维修、适航与飞行管理,并能从事相关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工作,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专业特色

教育部新增审批的唯一一个航空领域的本科专业,以满足国家航空航天领域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系统方面对人才的新需求,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为把我国建设成航空宇航大国和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专业突出飞行器相关知识与飞行器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的交叉融合,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现代航空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建设专业并组织教学,培养具有飞行器综合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

该专业下设有人/无人飞行器系统与设计技术;基于信息与网络环境的飞行器行为描述与控制技术;信息工程及应用技术等多个方向。学生在学好本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攻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多方面拓展知识面,满足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个性发展。

深造与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选择报考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飞行器设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航空航天安全工程、航空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10余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出国深造。本科生毕业后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设计研究所、飞行器制造公司、民航公司、军队及其他相关企业从事航空和航天飞行器设计与研究、飞行器控制、飞行器信息处理与传输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军队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育和技术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紧密结合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急需,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精密仪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培养掌握先进的微电子制造技术、微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仪器仪表及测控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等,具备扎实的微机电系统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微机电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本专业结合学校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的突出背景,充分发挥微机电系统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技术特点,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及国家战略急需,形成了工程与创新并重的专业特色。

就业与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微电子、微机械等基础知识,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可在集成电路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微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和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可在北京、长三角、西安等地的三星电子、台积电、中芯国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中电集团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就业。

本专业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西北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具有丰富的出国深造机会,同时毕业生可报考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系统的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宽阔的国际科学视野,掌握控制科学、电子和信息科学相关领域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具备在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具有国防特色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两院院士及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依托“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水下信息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力量雄厚。本专业培养能广泛从事军民共用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开展飞行器、船舶、特别是水下航行器和水下机器人的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目标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及定位方面的研究、生产工作。在电类大类培养方案基础上,设置制导与控制、探测和自导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运用控制理论、电子工程、导航制导、传感与检测技术、系统仿真技术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材料学院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包括六个专业方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包括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包括凝固、塑性成形、焊接三个专业方向,复合材料与工程系包括复合材料专业方向。学生按大类培养修完通识通修、综合素养、专业核心课后,可自由选修专业方向,并获得相应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特色

以航空航天领域先进结构/功能材料的基础科学与制备加工成形技术为特色。

深造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近年考研录取比例60%以上。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等工作。

培养目标

围绕国家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思维、开放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建筑设计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建筑学是介于理工、艺术、人文与社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建筑设计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专业教学中注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综合创新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力。建筑学专业学制五年,毕业生可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深造和就业前景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可选择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可进入建筑设计院所、建筑科学研究院所或高等学校的建筑学专业从事建筑的设计、科研或教学工作;还可从事城市建筑管理方面工作或进入房地产行业。

学生获奖

共计国际级奖励1项,国家级奖励14项,省级奖励20项,校级奖励180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人文素养、良好国际化视野,具备扎实数理基础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并重,在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方向具有突出优势。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

深造和就业前景

深造前景: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校攻读硕、博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享有推免资格。

就业前景: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咨询机构、IT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知识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咨询和运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材料科学基础、能够解决先进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中的物理学问题、并能够应用物理学知识从源头设计研发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的研究型和技术型复合人才,同时有广阔的材料物理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所对应的博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全国重点学科,主要围绕空间材料科学、智能材料科学、光电功能材料科学开展研究,如外太空环境的材料物理、电磁超材料物理、低维功能材料物理等。

深造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报考材料物理与化学、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能够在研究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国防单位等,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良好理学基础和工程背景,创新创业意识突出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全球招收留学生,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深造和就业机会

深造前景: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校攻读硕、博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享有推免资格。

就业前景: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咨询机构从事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行政事务等组织管理工作或自主创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依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通过与国外名校进行本科生交换、国际化教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训练等多种方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扎实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通用高分子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和功能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宽口径、通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立于1957年,是我国最早开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育的专业之一,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依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形成了以国防需求为导向,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防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包括高分子功能材料、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的合成、制备、改性与成型加工等研究与应用,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深造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设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博士点、硕士点,毕业生可保送、报考包括本校在内的国内外名校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可选择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化工、能源、新材料领域等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良好理学基础和工程背景,创新创业意识突出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全球招收留学生,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深造和就业机会

深造前景: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校攻读硕、博士学位,成绩优秀者享有推免资格。

就业前景: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咨询机构从事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行政事务等组织管理工作或自主创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心理和健康的体 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复合 材料的原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与结构设计、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和产品设计、 设备和技术研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 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 知识和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知识,以及复合材料原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与结构设 计、成型加工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执着向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 素养;

2.具有从事复合材料工程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复合材料进 行质量、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

4.掌握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的合成与改性、增强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合成与制 备复合材料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主要工艺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 性能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的基础知识,能够根据工程实际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优化 设计,具有材料复合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与设备的基本 原理,能够合理选择、改进和开发新工艺,具有模具设计和设备改造的初步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 在先进复合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 发展;

5.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复合材料成型加工 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6.掌握复合材料原材料、制品及工程质量的测试与评估方法,具有工程检验的初步能力,具 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开发的初步能力和创新意识;

7.具有工程图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复合材料聚合物基 体、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与设 备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图学C(64学时)、工程力学B(64学时)、工程力学B实验(16学时)、机械设计 基础(56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64学时)、无机化学C(56学时)、无机化学C实验(16 学时)、分析化学C(24学时)、分析化学C实验(32学时)、有机化学B(72学时)、有机化学B实 验(48学时)、物理化学C(64学时)、物理化学C实验(16学时)、材料概论(32学时)、计算机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A(40学时)、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B(40学时)、高分子化学B(48学 时)、高分子物理B(48学时)、材料复合原理(32学时)、复合材料力学(32学时)、复合材料聚合 物基体(32学时)、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48学时)。

示例二:专业导论(16学时)、工程力学(48学时)、工程制图(4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 学时)、电工电子学(64学时)、物理化学(上)(64学时)、物理化学(下)(32学时)、物理化学实 验(16学时)、无机材料科学基础(80学时)、现代材料测试基础(64学时)、有机化学(32学时)、 高分子化学(48学时)、高分子物理(48学时)、材料概论(48学时)、复合材料原理(32学时)、复 合材料聚合物基体(32学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42学时)、复合材料工厂设计概论(32学 时)、复合材料测试基础(42学时)、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80学时)、复合材料原理(32学时)、建 筑装饰材料性能(32学时)、复合材料工艺学(42学时)、建筑材料艺术设计(32学时)、建筑装饰 材料测试基础(42学时)、建筑装饰材料工学(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课程 设计、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复合材料工艺与制备实验、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复合材料近代测试技术 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024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984    研究生毕业人数:4224    本科毕业人数:4247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4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智能制造类 市场营销 分子科学与工程 工业设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德语 物理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程管理 微机电系统工程 统计学 应用物理学 建筑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物联网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数学类 工业工程 土木工程 材料物理 复合材料与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人工智能 产品设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生物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工商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机器人工程 航空航天类 会计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法学 英语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能源与动力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程力学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通信工程 水声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飞行器制造工程 信息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信息安全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硕实验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自动化 飞行器动力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软件工程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