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985院校 211院校 双一流
中央民族大学
毕业生数据

5902

2024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坐落于青龙湖畔的丰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具有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郭广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9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1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牟钟鉴、胡振华、刘秉江、马跃、糜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班班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一批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1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0个。学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现有1个学部、23个学院,有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交叉重点学科4个,其中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1个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30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

学校面向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1759人,其中本科生13729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5人、硕士研究生6494人、博士研究生1351人;本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将近50%。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北京丰台区青龙湖畔,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2021年9月第一批学生正式入住。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50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期刊社编辑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民族博物馆藏有5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哲学
  • 制药工程
  • 宗教学
  • 环境工程
  • 经济学
  • 环境科学
  • 财政学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金融学
  • 财务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公共事业管理
  • 法学
  • 行政管理
  • 社会学
  • 音乐表演
  • 民族学
  • 音乐学
  • 教育学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体育教育
  • 舞蹈表演
  • 汉语言文学
  • 舞蹈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美术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绘画
  • 英语
  • 中国画
  • 俄语
  • 视觉传达设计
  • 日语
  • 环境设计
  • 新闻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广告学
  • 人力资源
  • 历史学
  • 大数据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科
  • 化学
  • 文物与博物馆
  • 生物科学
  • 文学与博物馆学
  • 生态学
  • 英翻
  • 统计学
  • 应用统计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光信息调制、传输、检测、处理等技术;具备利用现代光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信息系统中光电子方面、光电信息方面和工程光学方面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在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以及相关的光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具有在上述领域内从事工程应用的设计与开发,以及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现代IT工业发展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培养通用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视野开阔、思想独立,能够适应文化全球化发展,具有系统扎实地哲学基础知识和较强地哲学思维能力,思想品德、理性思维、语言表达全面发展,有志于从事理论研究、文化教育、新闻传播及公共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应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哲学原著、西方哲学原著等。
培养特色
学生入校后实行导师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年级根据个人兴趣确定论文指导老师,使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学术思想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未来成功的人生奠定稳固的基础。
就业前景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将会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文理兼招,毕业时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各民族宗教的状况,熟悉我国传统文化,懂得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宗教事务管理、新闻传播、政策调研、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报考学生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宗教社会学、宗教伦理学、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况、宗教经典选读、宗教政策与法规等。
培养特色
学生入校后实行导师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年级根据个人兴趣确定论文指导老师,使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学术思想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未来成功的人生奠定稳固的基础。
就业前景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知识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信仰状况,掌握现代宗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我国的宗教法规与政策。往届毕业生除继续深造外,主要是在民族宗教管理部门、文化保护、新闻媒体、国家安全等系统就业。
本专业招收文史类考生,毕业时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 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 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 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工 艺及工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技术;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 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 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污 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化工与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导论(32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工程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程原理(64学时)、水处理工程(80学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64 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64学时)、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 制(32学时)、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32学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 程原理(48学时)、土壤学(32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2学时)、固体废 弃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影响评 价(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工程原理(96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32学时)、环境化学(32学时)、化学反应工程(48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 影响评价(32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大气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 境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向经济学科相关专业融汇扩展能力,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各类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以及在各类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本专业文理兼招,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其中生态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此外,学院还承担了学校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任务。目前在读本科学生人数约800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备在财政、税收等相关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国际化条件下相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家预算、中国税制、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国际经济学等。
本专业文理兼招,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系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较熟悉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国语,具备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经济法、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产业经济学、现代物流管理、项目管理、管理思想史、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国际贸易、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英语、管理沟通、现代广告学等23门专业选修课程。
就业前景
毕业生适合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文理兼招。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会计学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具有管理、法律、财务和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除学习校公共课以及管理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信息系统管理等学科基础课外,还要学习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银行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资产评估、会计电算化、会计学实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和任意选修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理论,了解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政策和法规,熟悉现代金融分析方法,熟练掌握金融活动的基本业务技能,能胜任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金融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营销、分析预测、研究调查、策划宣传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西方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本专业文理兼招,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 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 (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涉外经贸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营销、管理、研究和策划宣传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 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 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 术与方法等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各级公共管理组织中的 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进行自我知 识更新的能力;

2.掌握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5.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 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专业代码:040207T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休闲体育理论与方法、运动休闲事业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产业与经济、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高尔夫、时尚有氧运动、攀岩、户外运动、体育舞蹈、民间体育、健身操舞等。

相近专业: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休闲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休闲体育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休闲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指导休闲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3.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了解国内外休闲体育的前沿状况和发展动态;5.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本专业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尤其重视民族学田野调查,形成了实践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本专业为国内民族学教学科研的排头兵,与国内外同行间有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民族文化与民族问题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民族学导论、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中国人类学史、当代人类学理论、中国民族史、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应用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社会统计学、中外文化比较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 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等不同专业方 向,主要学习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音乐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 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表演学科以及音乐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一门及以上的音乐演奏或演唱技术;

3.具有独立研习、分析音乐作品,并在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对于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音乐表演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分别为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以及 重唱、合唱或重奏、合奏;钢琴、乐理、视唱练耳;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论文写作、和声、 复调、曲式。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并到相关文艺团体和社会参加音乐表演实践以及田野采风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毕业生掌握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当代各民族的社会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培养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掌握和具备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能力,熟悉中外民族文化概况;能够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及相关专业科研与管理、新闻出版与影视、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民族宗教管理、民政与民族政策研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 中外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 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学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音乐 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音乐学分析方法;

3.具有对音乐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 论等的初步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音乐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和声、复调、 曲式、配器;钢琴、视唱练耳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论文或评论写作、田野采风。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汇聚56个民族师生的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学院是一个院、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是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设有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基地下设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跨文化心理与教育研究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教育学教研室,其后于1991年由高教研究室和《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合并成立了民族教育研究所,2000年9月成立了教育系,2003年与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和公共艺术教研室合并成立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历经50余年的发展变化,其学科与专业在近10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采用教育学和体育学两个主干学科课程设置方式。体育学专业主干课程除了设置常规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外,还开设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程:民族健身操、木球、陀螺、龙舟、珍珠球、抢花炮等,并设有民族健身操、木球、陀螺及龙舟等专项训练,有机会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赛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 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拉丁舞等不同专业方向, 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 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舞台表演的身体技能;

3.具有规定专业方向相关舞蹈表演、舞蹈教育和舞蹈编创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规定专业方向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剧目排练、教学法、动作分析与编舞、教学组合、 表演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主要是剧目排练、舞台表演实践、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 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是文科类基础理论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培养视野开阔、善于思考、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特别是汉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与初步研究能力、广泛的社会与人文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多民族文化知识背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和文科通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舞蹈 史、中外民间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 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本 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舞蹈历史和理论、舞蹈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历史、舞蹈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能力;

3.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技能;

4.了解相关的人文科学和自然学科的知识;

5.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6.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欧美芭蕾舞史、欧美现代舞史、中外传统舞蹈文化、舞蹈鉴 赏与批评、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训练学、舞蹈基础训练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教学实践:舞蹈理论实践(舞蹈作品赏析、地区文化考察与研究、舞蹈理论研究与创新)、 舞蹈教学实践、毕业实习(含毕业供需展示)和毕业论文等;

2.社会实践:艺术采风、公益汇演、志愿者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外文化交流和其他领域相关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 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 究、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等方面的工作 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能力结构要求上,应具备人文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 求实创新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应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外美术历史知识和美术理论知识,并具备独 立的判断能力,阐释美术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 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对当代美术 的创作现状和市场管理有切实的了解。

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具有对于视觉文化发展前沿动态的把握能力;有广泛的 人文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地考察调研;在社会实践中,积极介入艺术展览活动,了解 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展示方式以及展览的整体运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此外,学生还要具有良 好的学风、文风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素质:

1.在素质结构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 及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 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应同时具有一定的外语、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 学、政治学、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主干学科:美术学、艺术学理论。

核心课程:中国美术通史、外国美术通史、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艺术 概论、美学概论、中国画论、西方画论、美术评论与写作、博物馆学概论、艺术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由属专业教育范畴的考察实习和属综合教 育范畴的社会实践共同构成。

考察实习教学至少包括美术馆、博物馆、重要美术遗迹、遗址的参观考察;各地民族艺术、民 间艺术与民间文化的考察;各种艺术机构和单位的社会实践、就业实习活动等多种形式。

社会实践教学可结合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进行社会 调查等方式,接触社会实际,了解国情民情,锻炼和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专业实验:美术理论写作、美术批评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础、兼通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或在周边相通语言国家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掌握创造性思维以及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民族、语族)、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象的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参照国内外著名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旨在培养能胜任外事、经贸、翻译、文化、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翻译两个主要方向。本专业在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了专业方向性教学(语言、文学、翻译、外贸、文化),以便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凭借良好的口、笔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贸知识和翻译、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研究能力及创新精神在就业中有更宽的领域和更强的实力。
培养特色
本专业要求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第三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提供英语语言、英美文学、英语翻译、外贸英语、中西文化比较等五个方面的专修课程,着重给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英语写作、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翻译、西方文化、第二外语(法、日、俄任选)等专业基础课;翻译方向开设有翻译理论、实用翻译、文学翻译、同声翻译等专业课。同时,提供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化概貌、中西文化比较、英美文学、外贸英语等方向性选修课程及国外著名专家专题讲座。
本专业文理兼招,要求英语口试,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1952年在工艺美术专业和台湾高山族研究生中开设了日语课。1955年又在政治系、语文系开设了日语课。可以说,我校开设公共日语课,是北京地区最早的院校之一。2004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日语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两个办学层次。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为全国、特别是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宽广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视野,掌握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新闻职业精神,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从事新闻生产、产业经营以及传媒相关行业工作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通晓传播理论、熟悉新闻传播规律、掌握广告艺术和媒介技术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专业口径
本专业适应当前国内外文化传播与大众传播领域高速发展的要求,学生通过四年学习,能够胜任广告创作与经营、文化宣传、策划、媒体制作与经营等工作。学生在本专业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造的专业领域有:传播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
培养特色与教学力量
本专业主要培养广告文案、策划与管理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基础课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掌握语言文学和传播学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策划、文案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高年级为学生提供在广告学、广播电视、传播学、新闻学等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深化的选修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学院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学教师。设有非线性编辑、电子排版、新闻广告摄影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本专业招收文史类考生,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 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 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 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

5.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数学建模、优化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境保护、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本类专业现有两个硕士学位点。
本类专业教学分两个阶段,低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高年级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分流,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30604TK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禁毒学导论、毒品学(含检验)、禁毒法学、禁毒情报、戒毒学、毒品公开查缉、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含措施、预审)、毒品预防、国外禁毒概论(双语)、艾滋病与职业防护。学制为四学年(八个学期)。毕业须修满177学分。其中,必修课141学分,选修课16学分,实习5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

相近专业:

治安学 侦查学 警卫学 犯罪学 公安情报学 公安管理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公安业务,了解我国和世界毒品问题现状、趋势及应对策略,系统地掌握禁毒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及其他禁毒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要掌握禁毒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受到禁毒学专业方面的训练,具有从事禁毒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公安学基础理论及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缉毒、戒毒、毒品检验和毒品预防教育等禁毒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3.全面掌握禁毒工作的程序、措施、手段和方法,运用缉毒工作的各种技术和手段依法办理毒品案件的能力;4.熟悉公安禁毒工作,具有较高的缉毒办案、戒毒管理、宣传教育以及从事其他公安工作的业务素质;5.运用禁毒知识和技能开展戒毒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相邻公安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暂无此专业简介
统计学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从采样数据中通过归纳分析取得数学模型的科学。它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学的用武之地。它在国际范围内是需求量最大、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
统计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相关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专业从2006级学生开始,设置了应用统计专业方向和金融数学专业方向供学生自由选择,以便构建更多的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还设置了许多计算机技能方面的课程。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数据结构、应用随机过程、数据库、应用数理统计、抽样调查、多元统计方法及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统计计算、数学建模、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测度论、精算数学、金融数学、应用回归分析、可靠性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稳健统计、数学模拟方法、统计学进展专题及系列计算机技能实践课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经营管理、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知识、了解统计学理论、掌握统 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 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医药、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 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统计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扎实的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统计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统计思想;

3.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

4.能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正确解释计算结果;

5.熟悉某一领域(如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 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领域)的专门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 际统计问题;

6.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自学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统计学。

核心知识领域:统计学基本思想、数学理论、概率论、统计调查、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非参数 方法、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应用软件等。

核心课程示例:数学分析(224学时)、高等代数(80学时)、空间解析几何(32学时)、概率 论(64学时)、实变函数(80学时)、数理统计(64学时)、描述统计学(32学时)、抽样技术与应用 (授课16学时,实验32学时)、市场调查(授课32学时,实验16学时)、应用随机过程(32学时)、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授课48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授课32学时,上机实 验16学时)、应用回归分析(32学时)、非参数统计(32学时)、统计软件与应用SAS(授课32学 时,上机实验16学时)、经济统计学(48学时)、宏观经济学(48学时)、微观经济学(48学时)、财 政学(48学时)、计量经济学(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操作训练、社会调查、统计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
培养特色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优势。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路分析基础及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及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及实验、高频电路及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测量技术、接口技术、C语言、汇编语言、自动控制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信号与系统、电子工艺与技术、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及实验、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象处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电子工艺与技术、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024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403    研究生毕业人数:2502    本科毕业人数:2997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4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制药工程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文学与博物馆学 宗教学 化学 中国画 服装与服饰设计 俄语 环境工程 汉语国际教育 日语 绘画 音乐学 软件工程 生态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 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工科 文物与博物馆 公共事业管理 广告学 环境设计 行政管理 教育学 人力资源 生物科学 体育教育 舞蹈学 哲学 财务管理 视觉传达设计 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英语 英翻 会计学 民族学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财政学 美术学 环境科学 历史学 金融学 舞蹈表演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汉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新闻学 经济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社会学 音乐表演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法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