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吉林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地处环境优美、四季分明的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200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吉林体育学院。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各级各类优秀体育人才数万人,为国家和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南岭、临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占地面积89.31万平方米的空港新校区建设。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万余人,教职工近600人。 拥有一支涵盖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白山学者、省资深高级专家、省高级专家、省教学名师、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著名专家学者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校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是吉林省博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单位。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B,位列吉林省所有高校参评的73个一级学科第三位。学校现有13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覆盖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率先实现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全人才链培养,搭建起了服务运动健康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启了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学校专业设计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标准对接的转型发展新征程。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拥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吉林省健身志愿者培训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在线立项建设课程4门,省级校企合作立项建设课程2门;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建设点3个、B类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
竞赛成绩卓著,学校的拳击、散打、滑雪、跆拳道、射击、射箭、游泳、体育舞蹈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创造一系列优异成绩,其中拳击队、散打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已达国际水平。建校以来培养了世锦赛女子举重冠军李亚娟,世锦赛、世界杯女子速滑冠军叶乔波,世锦赛女子花样滑冰冠军陈露,世锦赛、世界杯短道速滑冠军李佳军,世锦赛、世界杯女子拳击冠军李金子,世锦赛女子散打冠军鄂美蝶、刘玲玲,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冠军宫金杰、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等一大批世界冠军,为国家赢得了殊荣。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国际交流日益活跃,近年来,连续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台湾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学生开展访学和交流活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固校、文化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成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具有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性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应用研究、高层次决策咨询以及高品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服务“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和吉林省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 健身原理与方法、健身管理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健身健美运动指导和健身机构运营管理能 力,从事私人健身教练、团操教练、会籍销售、健身咨询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健身俱乐部,从事私人健身教练、团操教练、健身机构和健身设施的管理等工 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健身指导知识与健身运动计划制定的能力;
2.掌握运动训练、健身指导基本知识和专项技术;
3.掌握健身场所器械的使用方法,具备健身运动教学、训练和编排的能力;
4.掌握健身俱乐部经营的基本知识和基层管理技能;
5.了解健身场所的岗位设置、健身指导工作职责。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健身教练、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健身原理与方法、运动营养、体质测量与评价、健 美操、体能训练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器械健身健美、健身器械使用、制定健身处方和营养方案、健美操、健身教 练项目等实训。
在各类健身俱乐部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营养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健体塑身 运动训练体育设施管理与经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
专业定义
冰雪运动专业主要研究冰雪运动教学与指导、冰雪运动损伤防护、冰雪运动产业经营与营销、冰雪场地管理与设备维护等,为国家培养从事冰雪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等体育工作者。例如:在冬奥会等大型赛事上,从事冰雪运动竞技、项目裁判及技术官员等工作。
课程体系
《冬季运动概论》、《轮滑》、《速度滑冰》、《冰壶》、《单板滑雪》、《冰球》和《冰雪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等。
就业方向
运动队、学校: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竞赛组织者等体育工作。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 运动训练和竞赛组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术和教学能力,从事专项运 动训练与指导、体育项目培训与管理,以及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体育行业,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队、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 乐部,从事体育训练与管理、体育项目培训、体育锻炼指导、体育竞赛组织与临场执裁等工 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一定的赛前、赛中与赛后心理训练能力、竞赛临场指导能力;
2.具备运动竞赛的筹划、组织、实施和临场执裁能力;
3.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具备较高的专项技能水平;
4.掌握专项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具备专项训练、教学计划的制订、指导和管理能力;
5.掌握人体基本结构、运动中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等基础知识:
6.掌握裁判法、运动竞赛等基本理论与实务。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体能训练方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理论与实践(校本特色 项目课程)、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运动心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专项运动技术、技术教学与训练指导、体育竞赛组织与编排、临场裁判项目 等实训。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队、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教练员 裁判员 运动员 游泳救生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运动训练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 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民族传统项目的教学、训练、 表演和组织能力,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体育教学、训练、表演和活动组织管理等 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社会团体、社区体育、农村体育领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指导、传统体育项目 竞赛表演与组织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训练、指导和管理的能力;
2.具备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和竞赛活动的能力;
3.掌握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技能;
4.掌握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理论与实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论与实践(地域特色课程)、传统 体育养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武术、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传统体育养生等实训。
在各社会团体、社区、武术馆、培训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 裁判员武术段位证书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运动训练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 运动人体科学、医学基础、运动防护、康复治疗、体能训练、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运动 防护、运动康复、急救技术、运动机能评定、运动按摩与传统疗法等能力,从事运动伤病的 防治和康复、健身指导、健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体育服务行业,在健康管理、医疗康复辅助岗位群,从事运动防护、健身指导、 健康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进行运动防护宣传教育与健康管理的能力;
2.掌握指导运动损伤和疾病的康复的技能:
3.掌握评估与治疗运动损伤和疾病的技能:
4.掌握制定与实施运动损伤和疾病的预防措施的技能;
5.掌握进行运动损伤和疾病的现场急救的技能;
6.掌握评估运动损伤和疾病等内外部风险的理论与方法:
7.掌握健身指导、体能训练与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8.了解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肌动学、运动营养、运动心理等运动科学与医学的基础理 论。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运动防护、运动急救、骨科及运动伤害检查、运动康复推拿、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机能 评定与处方、体能训练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运动防护、运动急救、推拿按摩、运动健康指导与管理、运动损伤治疗与康 复、运动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等实训。
在运动队、运动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体育部门或健康管理部门、医疗康复机构进行 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运动防护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 保健按摩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运动训练康复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
冰雪运动与管理 | 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 民族传统体育 | 体育艺术表演 | 体育保健与康复 | 健身指导与管理 | 运动防护 | 运动训练 | |
---|---|---|---|---|---|---|---|---|---|
北京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天津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河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山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内蒙古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辽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吉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黑龙江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上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江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浙江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安徽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福建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江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山东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河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湖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湖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广东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广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海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重庆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川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贵州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云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西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陕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甘肃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青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宁夏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新疆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台湾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香港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澳门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外籍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