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服装学院

普通本科
江西服装学院
毕业生数据

3862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江西服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服装教育为特色,面向时尚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学校秉承“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确立了鲜明的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植根江西,辐射全国;面向行业,服务社会。

——学科专业定位:以服装教育为特色,构建艺、工、文、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能力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千亩校园,绿树成荫,人文景致,相得益彰。近50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欧式风格,雄浑大气,错落有致,功能齐备。霓裳宫、艺术馆、中华服饰博物馆等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设有服装设计学院、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媒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体育教学部等二级院部,开设30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服装教育为特色,艺、工、文、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四星级本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五类金课38门,江西省优质思政课2门,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7门,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6个;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厅自科基金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以及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各1个,江西省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2021年12月,获批“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建设单位,2022年7月,学校“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获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为实现学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一万五千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9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22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金牌教授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赣鄱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的教师各1人,还有中国“十佳服装制版师”8人,以及获批“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的“闵悦名师工作室”“刘琳名师工作室”。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内著名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乌克兰、韩国、法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了服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校级研究机构。与国内多家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多位著名设计师在校设立的设计创意工作室,成为师生立足前沿、紧贴市场、服务社会的窗口和平台。

校内建有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服装工程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创意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服装性能检测、3D首饰打印、服装智能制造、VR虚拟仿真、虚拟演播厅、跨境贸易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等238个实验实训室。建有“红衣坊”校内实训模拟工厂,以及大、中型专业服装表演T台。校外分别与福建石狮市政府和江西共青城市政府在当地共同设立了江西服装学院服装研究院。同时与“中国针织服装基地南昌青山湖区”“中国箱包基地广州狮岭镇”“全国服装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虎门镇”“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山东汶上县”等地方政府,与海澜集团、波司登、利郎、七匹狼、东蒙、阿仕顿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3个、实践教学基地237个,满足各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实训、产教融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需要。

学校建有中华服饰博物馆,展厅面积4500余平方米,对内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于社会科学普及,馆藏历代传统服饰、少数民族服饰、当代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等计万余件(套),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及教育部“礼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特色项目。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赛事文化独具特色。连续举办达25届的“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是学校师生演绎时尚、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现已成为国内业界有较大影响的专业赛事。学校师生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上摘金夺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我校学生连续七年夺得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其中五年名列“新人奖”第1名,两年名列第2名。在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大赛上,我校获全国总决赛铜奖。涌现了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美志愿者”的李家铭,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王幸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助学﹒筑梦﹒铸人”活动中获得表彰的韦平,设计的标识作品被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采用的潘安琪等一批优秀青年学子。

学校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高层次、高薪酬、高质量”就业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建校30多年来,8万余名江服校友扎根行业,自强不息,涌现出一批如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刘江宏、万明亮、刘小飞、陈坤、魏新坤、朱理臻、皋小春、陈龙,企业高管何茂生、刘光亮、何艳丽、钟世琼、高伟……以及创业新锐贺鑫、虞泽东、郭志强、张小军等知名校友,被国内服装界誉为“江服现象”。《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半月谈》《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江西日报》等众多家媒体对江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均做了专门报道。

近年来,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肯定,先后获得“全国十大专业特色学校”“中国十大就业质量示范学校”和江西省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江西省安全稳定先进单位,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2021年度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我校还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地”。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广告学
  • 网络与新媒体
  • 软件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纺织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 市场营销
  • 财务管理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
  • 表演
  • 广播电视编导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动画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学科:经济学
  门类:经济学类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6.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咨询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和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广告及传播运营、策划、创意、制作、营销、市场研究 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理论知识,有广阔的视野,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掌握传播学、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听视觉传达等学科的基本 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 法、策略分析能力、创意思维模式以及业务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市场分析、消费者 行为分析、策划、广告创意、媒介策略制订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告学、传播学和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悉广告政策与法规,理解广告活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

3.具备在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有效实施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活动的能力;

4.了解国内外广告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专业理想、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

核心课程: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市场调查与统计、新媒体广告、广告策 划与设计、广告效果、影视广告、广告文案、广告摄影、广告史、广告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低年级的认知实习,高年级在媒体、广告公司等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摄影摄像、平面广告设计、电子广告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代码:050306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动态;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适应纺织学科与材料、信息、 机电、环境、管理、艺术、贸易营销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并在纺织领域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在纺织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纺织品和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 管理、商务贸易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实践和科学 研究的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原理与制造技术、设计与开发方法,了解纺织品的生 产及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并具备纺织科学研究及市场开拓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需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纺织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各种纺织原料的性能、纺织加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染整和非织造方 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纺织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纺织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纺织专业项目设计、实验设计、产品检验测试和 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6.熟悉纺织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商品贸 易的基本能力;

7.熟悉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 究的初步能力;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涵盖工程学和纤维材料学、纺织设计学以及纺织制造学 等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有工程设计制图、工程力学、纺织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 学、信息技术、纺织数理统计、高分子材料学、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学、纺织品设计学、纹织学、纺 纱学、机织学、针织学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设计制图(64学时)、工程力学(48学时)、纺织机械原理(48学时)、电工与电 子学(64学时)、信息技术(64学时)、织物组织学(32学时)、纺织品设计学(64学时)、纺纱学 (64学时)、机织学(48学时)、针织学(64学时)、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控制(48学时)。

示例二:工程设计制图(60学时)、工程力学(60学时)、纺织机械原理(45学时)、电工与电 子学(60学时)、信息技术(45学时)、织物组织学(60学时)、纺织品设计学(45学时)、纺纱学 (60学时)、机织学(45学时)、针织学(60学时)、纺织品质量分析与控制(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产品设计与加工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纺织材料实验、试纺试织综合实验、纺织品分析、纺织品质量检验实验、纺织 品分析设计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与工程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适应服装学科与材料、信息、 管理、营销贸易、人文艺术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在服 装设计与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在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或其他相关 机构等从事产品策划和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商贸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服装设 计、服装纸样与工艺、服装材料、服装CAD、服装产品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服装产 品设计研发、服装材料应用、服装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技术所需要的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设计、工程基础知识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 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掌握服装款式、纸样和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在本专业领域综合运用所 学理论和知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服装产品策划、纸样与工艺、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等工作的基 本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辅助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了解数字化服装技术发展 动态;

7.熟悉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流行趋势、行业标准等专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职业发展 学习能力;

8.熟悉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标准,了解服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了解政 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涵盖艺术(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生产 与管理、服装材料与工效、服装市场营销和服装人文科学等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服装美术基础(128学时)、服装设计基础(112学时)、时装画技法与效果图(64学 时)、服装立体构成(64学时)、服装CAD/CAM(160学时)、服装材料学(48学时)、工业样板设计 (176学时)、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32学时)、服装营销学(32学时)、服装史(32学时)。

示例二:服装设计基础(64学时)、时装画技法与效果图(100学时)、服装立体构成(176学 时)、服装CAD/CAM(32学时)、服装材料学(64学时)、服装结构设计(216学时)、工业样板设计 (64学时)、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工艺(32学时)、服装工艺与生产管理(32学时)、服装营销学 (32学时)、服装史(24学时)。

示例三:服装美术基础(92学时)、服装设计学和服装设计原理(94学时)、时装画技法与效 果图(88学时)、服装立体构成(72学时)、服装CAD/CAM(52学时)、服装材料学(48学时)、服 装结构设计(34学时)、工业样板设计(52学时)、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工艺(32学时)、服装工艺 与生产管理(32学时)、服装营销学(32学时)、服装工效学(50学时)、服装史(32学时)、服装纸 样与工艺(10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服装工艺实习、生产实习、市场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服装结构实验、服装工艺实验、服装材料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0817 轻工类

专业代码:08160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专业英语、时装画技法、时装画基础、服装配色与图案设计、专业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相近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 纺织工艺教育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能将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具备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能熟练完成服装款式及工艺制作,具有教书育人良好素质,从事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的专业师资和从事服装设计与工艺制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具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新材料迅速发展趋势,能在服装设计领域从事服装设计及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服装行业设计与技术研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3.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获得从事服装教学和服装研究的基本能力;4.熟悉教育法规和教育学规律,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从事服装技术教学及研究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前沿及发展趋势,掌握服装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6.能够充分利用图书、期刊和网络等资源,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方法,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学科:管理学
  门类:工商管理类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 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 (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 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 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商 务系统工程的开发、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电子商务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惯例;

5.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计算机、经济学。

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电子 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经济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舞台表演或影视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相关专 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和中小学从事戏剧、戏曲和影视表演、教学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戏剧、戏曲、音乐剧及影视表演的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相关专业 方向的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表演艺术方面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和训练,掌握和具备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造和戏剧表演(含音乐剧)、戏曲表演及影视表演 等方面的基本技巧与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本了解党和国家对戏剧、影视及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基本掌握话剧(含音乐剧)、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等表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 知识,具有“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养成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料的艺术创作习惯,掌握 深入生活、观察社会的方法;

3.基本掌握表演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具备分析理解剧本和角色创造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 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话剧(含音乐剧)、影视表演方向,要掌握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片段训 练、表演多幕剧训练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作为戏曲表演方向,要掌握经典剧目教学、戏 曲角色创造、戏曲把子功、戏曲基本功、中国戏曲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作为戏曲音乐 表演专业,要掌握主修乐器、弦乐合奏、民乐合奏、钢琴基础、和声学、唱腔写作、中国戏曲史、中外 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

4.基本了解和掌握戏剧、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具有很好地与他 人合作的素质,具有整体和大局的意识;

5.基本了解戏剧、戏曲(含音乐剧)史、主要流派、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发展简史、理论和方 法,了解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发展动态、研究和行业需求;

6.具有对戏剧与影视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进行一定分析的艺术及逻辑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核心课程: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方向包括戏剧影视表演基础训练、台词训练、声乐训练、形体训 练、话剧(含音乐剧)多幕剧排练、影视镜头表演、语言发声及歌唱、音乐剧演唱、舞蹈训练、视唱 练耳训练、戏剧概论、戏剧史、戏剧表演基础理论、电影发展简史、经典戏剧(含音乐剧)影视戏曲 作品赏析;戏曲表演专业方向包括戏曲折子戏训练、戏曲大戏排练、基本功、把子功、武功、视唱练 耳及曲牌、中国戏曲史、角色创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教学阶段的表演专业课教学实习,戏剧、影视创作实习,社会艺术 机构的参观培训,参与相关的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实习演出和毕业剧目创作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戏剧小品、剧本片段、实习剧目演出与毕业剧目公演、影视剧的实习拍摄。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 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 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 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 练,培养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采写、拍摄、制 作、主持等方面的基本技巧训练,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能,具备广播和电 视节目、栏目、频道等方面的基本管理能力,具备视听结合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掌握利用多媒 体技术手段进行创作的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 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社会 活动能力,具备适应未来竞争机制、向更宽广的专业领域拓展和继续学习的素质与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具备一定的听、说、写、 译的能力;

4.主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艺术、文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的、理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创新意识、独立思 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广播电视的理论前沿和技 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健康体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 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 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 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阶段性实践教学(短片创作)、影片观摩训练、 写作训练、学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联合实习(广播剧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 综艺晚会创作、艺术片创作等)、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摄影创作训练、高清摄影摄像实训、非线性编辑制作 技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训练、录音艺术及声音编辑实验、演播室导播训练、纪录片创作训练、DV 创作训练、数字节目制作技术、照明艺术实训、电视晚会室外移动导播录制实验、专题片与艺术片 创作实验、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创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多学科交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 及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能力,能在戏剧与影视等学科领域从事舞台美术的创作设计、舞台技术制作 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分为学习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绘景技术、舞台服装设计、舞台化 装设计、舞台技术制作等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 电脑美术设计、计算机科学、美术史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接受与专业 方向相关的戏剧与影视舞台美术设计、技术制作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舞台美术设计、技术制作 及相关领域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党和国家对戏剧、影视及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基本掌握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绘景技术、舞台服装设计、舞台化装设计、技术制 作、电脑设计、计算机科学以及美术史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基本掌握戏剧与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舞台美术创作设计、技术制作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 究方法和技能技巧;

4.基本了解和掌握戏剧、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具有很好地与他 人合作的素质,具有整体和大局的意识;

5.基本了解国内外舞台美术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具 有较强的新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6.具有对影视与戏剧艺术作品中的美术成分进行鉴赏,以及对影视与戏剧艺术作品中的美 术内容进行一定分析的艺术及逻辑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美术学、计算机。

核心课程: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灯光技术、舞台绘景、舞台绘景技术、舞台服装设 计、舞台服装技术、舞台化装设计、舞台化装技术、舞台技术、电脑美术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教学阶段专业课的教学实习、校内教学实习剧目和毕业剧目的舞 台创作设计实践、戏剧影视及相关领域的美术创作设计实践、社会艺术机构的参观培训、社会艺 术机构艺术创作实践、参与校外的各种社会文化艺术活动等。

主要专业实验:模型制作、布景制作、灯光实验、绘景实验、服装制作、人物造型实验、道具制 作、舞台技术体现、多媒体影像制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 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 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 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 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法律、心理、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2.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良好的播音主持发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新闻、综艺、社 教专题等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具有文学作品朗诵和影视剧演播、配音的创作能力;

3.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宣传报道、节目制作的基 本能力,熟悉基本的传播技术及设备;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 应变能力;

5.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和使用网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核心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学习阶段的专业实训、实践;到广播电视机构进行的专业见习、专 业实习、毕业实习;通过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比赛;参与广电媒体和社会组 织的主持人大赛等各种专业比赛;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调研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播音发声实验、语言表达实验、文艺作品 演播及影视剧配音实验、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实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验、出镜现场报道实验、广 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 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 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 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更好地从事动画事业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党和国家对影视、戏剧及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 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中西方传统文化素 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

2.基本掌握相应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 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掌握动画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画策划、创作和推广技能;

4.掌握独立完成动画从策划、创作到推广的至少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与他人合作策划、创 作、推广一至两部动画短片或动画应用项目,并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

5.能够基本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所要创作的动画作品进行综合分析,阐释其意义、把握 其风格、运用相应的动画技艺使其得以实现,并能有效地推广自己创作的动画作品。

主干学科:电影学、戏剧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核心课程:中外动画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动画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 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独立设置有规模不等、每个学生参加的动画创作,通过定期或不 定期的项目制作及相关的艺术实践;主修及辅修的动画教学实习,以及深入民间采风、深入市场 调研、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动画软件应用、动画视听语言、动画后期合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1304 美术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 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 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 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本专业培养规格为应用 型创意人才。

根据市场、中等设计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需要,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要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创新时代创意为 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是完善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个模块中建立起一个体现这个培养方向的正确指导思想,即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创 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美学和技术能力。

2.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 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 为设计不仅要有个性化,更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行为和作品与人沟通、与市场和社会沟通。

3.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除了已确定的本科专业知识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 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有条 理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 用、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 制作、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 联系在一起,一是课程教学和上机熟悉软件结合,二是应用性专业除了研究性课题外,结合社会、 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纸艺车间、木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 金属加工车间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 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 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 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 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 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 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 性设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 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 工工艺,具备综合运用CAD/CAM/CAE/3DS手段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有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 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具有一定的外 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 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建筑、环境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掌握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相关技术以及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

3.掌握环境艺术设计表达相关技能与方法,包括徒手艺术表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意能力 与工作方法;

4.具有文化艺术与跨学科知识素养,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 内外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设计实施与科研能力;

主干学科: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建筑设计方法学、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 工程学、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数字化环境设计及建筑环境设计 相关软件等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 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进行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材料和 施工工艺设计、完成设计报告书等实战课题。

主要专业实验:按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进行环境及空间的相关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 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 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 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 观、加工工艺、内部机构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开发性设 计。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形象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 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 艺;具备综合运用CAD/CAM/CAE手段设计开发产品的基本能力。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有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 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具有一定的外 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 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工业造型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产品模具开发专业方向领域内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技术;

3.具备相关材料与制作工艺专业方向领域的知识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产品设计的前景、需求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产品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学。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 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 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联系在 一起,进行产品从策划、设计、模具设计、模型制作、完成产品设计报告书等实践课题教学。

主要专业实验:按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在产品设计公司、科研单位进行工业产品的相关材料 性能及加工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 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 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 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能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 能,能够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 过程。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具备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具有现代意识、人 际交往意识;要求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还应具 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艺术、历 史、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配件 设计以及成衣制作的能力,掌握服装美术知识、服装画、服装色彩、图案设计、手工印染、摄影等一 些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2.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服装广告设计、商品展示设计的能力;

3.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市场预测的 初步能力;

4.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 的审美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 面料塑形、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中西方服装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由所属教育范畴的艺术实践和属综合教育 范畴的社会实践共同构建而成,目的是着重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与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结合社会、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服装加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金属 加工车间等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
  3.具有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
  4.具有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6.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定量生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3——4周)、电子设计(2-3周)、生产实习(3——4周)、毕业设计(12——16周)。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726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1136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物联网工程 市场营销 表演 产品设计 播音与主持艺术 物流管理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广告学 广播电视编导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与新媒体 财务管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环境设计 动画 服装与服饰设计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