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普通本科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生数据

2565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由河北经贸大学举办,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2001年7月经河北省政府(冀教发[2001]181号文件)批准成立,并报教育部备案,当时学院名称为“河北经贸大学财通学院”。2003年5月,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冀教发[2003]57号文件,河北经贸大学财通学院更名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次年,根据冀教发[2004]107号文件,我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

我院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教学氛围,是大学生理想的求学之地。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6870.38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资产约3965.77万元),拥有图书馆2座,藏书82.28万余册,数字语音实验室座位数594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7723个,以及18个高配置的计算机房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运行的模拟证券市场、ERP实验中心等各种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教学设施。学院有两个运动场,两个礼堂以及若干塑胶篮球场和排球场,为学生文体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所。

我院拥有经济系、管理系、信息系、文法系、会计系、商务系等六个教学系,开设三十三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和理学六大学科门类。学院主要面向河北招生,同时还在天津、吉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在校生人数由成立伊始的799人,发展到现有的13000余人。学院依靠河北经贸大学的智力资源优势,组建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学院师资库有教师850多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4%,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0%。同时,拥有一批高层次的优秀专家学者。

我院积极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以“进口畅、出口旺、教育质量作保障”为特色的“特色招生、精心培养、服务就业”联动机制。学院不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各专业的招生规模。实施按大类招生,一年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近年来,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有志青年踊跃报考我院,报考人数不断增加,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在省内18所独立学院中,我院的录取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始终名列前茅。

我院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谨遵“严谨为师,勤奋为学,诚信为人”的校训精神,积极探索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本三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个性目标确定培养方向,以个人基础确定培养方案,设计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推出了基础通识类课程、跨二级学科专业特色课程、基础强化类课程三大模块,重点夯实学生财经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强化英语、数学课程的功底,提升学生的考研能力。此外,还专门推出公务员考试课程模块,开设申论、行政职业能力和公共基础知识课程,满足有报考公务员意向学生的需要。力争使每一名走进这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力争使每一名走出这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光明日报》以《为每位学生打造一个出口》为题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报道。

我院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投巨资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培育了模拟证券市场、模拟商务谈判、数学建模、ERP、模拟股市、模拟法庭等几十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实训项目,建立了北京百荣世贸商城、浦发银行、保定长城汽车等百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坚持以赛代练,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网页及动漫设计大赛、计算机调试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攒机大赛、电子竞技大赛、英语短剧大赛等竞赛林林总总达40种之多,项目涵盖全院大部分专业。过硬的实践能力使我院学生在河北省和全国一系列重大比赛中不断夺取优异成绩,三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团体特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团体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国家级荣誉40余项,省级荣誉30余项。《光明日报》以《学生能力"赛"中来》为题对学院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报道。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品牌,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高校德育创新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全院学生价值观念积极,学习态度端正,生活方式健康,涌现出了以不顾安危、勇救六人的“河北省见义勇为十大英雄”郝占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院的育人工作予以关注。

我院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制定就业工作奖励制度,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时,把扶持毕业生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努力在以创业促就业上取得新突破,2012年,在河北省首届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评选中,我院学生张腾飞、商园鹏双双入选。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2年,我院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保持良好态势,连续四年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考研录取率长期稳定在30%左右。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考取公务员、选调生,或进入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工作。广大校友在各自岗位上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统计学
  • 金融学
  • 财政学
  • 税收
  •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 财务管理
  • 工程管理
  • 物流管理
  • 审计学
  • 会计学
  • 新闻
  • 法学
  • 英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电子商务
  • 贸易经济
  • 旅游管理
  • 工商管理
  • 行政管理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及较强的开拓创新、沟通协调和预测决策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相关金融财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有较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和信托等方面业务的实践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扎实的管理学、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外语等五个方面的基础和较强应用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从事金融、经济管理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财政、税务、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及资产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等从事财政、税务、国有资产运营、资产评估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一、专业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要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备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市场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国际营销惯例和规则,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课程

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律通论、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产品市场化设计、现代物流学、市场调查时务、谈判与推销、广告策划、电子商务、高级市场营销等。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的需求及成长历程为主体的专业学科。以人的需求演化为研究宗旨,通过招人、育人、用人、验人、拔人、弃人、励人等手段来实现企事业单位育人成本最优化的战略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体分战略规划、招募录用、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工关系六大模块章略,是研、本、专类高等人才及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必修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掌握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技术,熟练掌握微机应用技术的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毕业后适合在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及相关方面的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实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研究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以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学及劳动人事政策法规等。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是适应互联网的环境变化要求,在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应用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迹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会计、税收、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对外交流的初步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税务会计、ERP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中初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政学、审计学、企业金融资产管理、企业价值评估、会计理论专题等。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和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需要获得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熟悉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条件、外贸、金融、法律及保险等);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和对外交流的初步能力。

三、主要课程

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律通论、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市场营销学、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工程结构、项目论证与评估、工程咨询及国际工程管理、工程融资等。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备现代物流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实际运作能力,能在各类型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物流管理以及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受到物流管理实践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熟悉国内外物流专业发展现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了解国内外与物流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实践运作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6.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课程

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律通论、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市场营销学、商品学、企业物流原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系统分析、物流成本管理、电子商务等。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及会计咨询工作,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和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审计、会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审计、会计方法及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审计、会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审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审计、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职业能力;熟悉与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独立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能力;英语考试合格,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主要课程

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审计案例、审计软件应用技术、企业内部审计、政府审计、财务管理案例、审计环境与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理论专题、会计理论专题等,其中《审计学》为省级精品课。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外向型、管理型和应用型”为特色,努力塑造专业灵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知识面较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较高职业操守、国际经济视野和熟悉国际会计惯例的外向型会计人才;培养能在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决策、投资和筹建、纳税筹划等方面充分发挥管理作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实务操作能力,并能熟练应用英语、计算机操作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有关会计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国际会计惯例,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对外交流的初步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四、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五、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政法实际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晓并忠于宪法和法律,执法严明,刚正不阿;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忠心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趋势,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对外交流的初步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主修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VB)、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教育课程:

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商法、中国法制史、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律师实务、西方法律思想史、环境法、企业与公司法、经济学概论、辩护与代理、犯罪学、外国宪法、财税法、法律逻辑学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个人意识,能够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英语、汉语)表达、运用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修英语语言文学,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交、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英语语言方面受到听、说、读、写、译(口、笔)等方面的良好训练,以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优秀的素质与能力。

三、主修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VB)、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文写作修辞英语交际技能、英语交际技能、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与朗诵、第二外语、高级英语、英汉互译、英语语言学概论、商务英语、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英语词汇学、英文报刊阅读、英语诗歌欣赏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熟悉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从事应用研究与工程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毕业生具有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能独立获取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评价等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和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及一定的协作组织能力;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商品流通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贸易的基本规则、知识、技能,了解贸易政策法规,掌握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在内外贸易部门、大中型工商企业及中介组织,从事电子商务的设计与应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系统地掌握贸易经济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在各级政府的贸易管理部门从事贸易政策研究与制定、能在大中型商贸企业从事核心业务经营和战略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实际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所在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实际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人际关系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和形成团队精神、实现工作目标的组织领导能力;创业型和应用型人才能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研究型人才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获取、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国际贸易、金融理论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企业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绩效评价等。

四、修业年限 3—6年(标准学制4年)

五、培养方式 按专业招生培养

六、毕业及学位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得152学分。外语、体育、普通话等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 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 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565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统计学 金融学 财政学 税收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审计学 会计学 新闻 法学 英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贸易经济 旅游管理 工商管理 行政管理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