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

普通本科
河西学院
毕业生数据

5203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河西学院是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省级文明校园。

战略区位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周边新疆、内蒙、宁夏、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省区,战略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办学历史 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1958年设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调整为张掖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整体并入,组建新的河西学院;80年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活跃在西部中小学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各个领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办学定位 学校坚持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以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为发展目标,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走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

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6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45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3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153万册;学校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术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有钱学森纪念馆、河西走廊生物多样性馆、艺术创意中心、河西历史文化馆等场馆,学校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学校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甘肃省首批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床位1400多张,年接诊60多万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师、农、医”三大学科专业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68个本科专业,11个医学专科专业,分布在20个二级学院,覆盖12个学科门类,已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5大学科专业群;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教育、农业、旅游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以提高适应性、满足多样性、突出特色性为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多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学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全省及国际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037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祁连学者人才工程,创造性引才、用才、稳才、聚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师德强、教学强、学术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018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教授191人(含主任医师),副教授398人,高职比53.5%;博士277人,占比25.2%,硕士以上教师占80.5%;有兼职院士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0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6人;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任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傅伯杰任祁连山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机构 54个研究院(所、中心),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0个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与西路军纪念场馆联合成立西路军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与新农创集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

科研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做河西文章,致力于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扶持一批河西研究专家,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在河西种业、沙产业、河西简牍、敦煌文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近年来,秦大河、杨玉良、李玉等30多名院士和陈平原、陈思和、白岩松、毕飞宇等120多名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祁连山生态与水资源保护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在学校举办;学校是省属高校近年来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最多、来校讲学的院士、著名学者最多的学校。近5年,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国家部委项目30余项,省市科研项目200多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20多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近百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社科成果奖,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

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经典文化打底气,以精品活动养文气,以核心价值立正气,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品牌,已成为彰显河西精神的文化学术高地。省级院团品牌《大梦敦煌》《丝路花百》《月上贺兰》等大型歌舞剧先后来校演出,自创舞剧《裕固风华》被教育厅纳入全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兰州高校和河西4所职业学院巡演。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获得全国第七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布莱恩特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台湾首府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港澳台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文教专家140余人来校工作,有3人获得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2016年开展留学生教育;设有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学校被授予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对口支援 复旦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十年来,两校真诚合作,不断丰富支援内容,在教师进修深造、学术交流合作、互派干部挂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其中600多名教师到复旦大学进修学习,85名教师为定向培养博士生,36人为定向培养硕士生;4名教师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3名教授通过审核成为复旦大学兼职硕导,47名干部挂职锻炼,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

支教援疆 学校从2009年以来坚持支教援疆,已派出261052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顶岗支教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多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实习支教也带动了毕业生在新疆的就业创业工作,学校通过实施实习带就业工程”“千人进疆就业计划、在全疆14个市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等,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近10年来,河西学院在新疆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已达10848人,为服务新疆建设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愿景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转型、提升、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更名大学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
  • 护理
  • 中医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能力,以及危、 急、重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掌握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社区卫生保健与管理、提供公共卫 生服务的能力;

5.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等实训。

在附属医院或有资质、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临床医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基本的医学 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具备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的理论与技能要求,从事口腔常见病和多 发病的诊治、修复及预防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社区、乡镇和民营医疗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及预防等 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口腔常见疾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3.掌握基本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4.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口腔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训。

在具有教学资质的医院口腔科或口腔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无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口腔医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自我发展潜力,在各级医疗、预防、保 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初步社区护理、保健、预防、康复护理能力;

2.具备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优质护理服务,与医护团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 的能力;

3.掌握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具有过硬的临床操作能力,具备对危重病人 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观察、评估与合理调整的能力;

4.掌握护理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国内外进展情况,具备知识更 新和技能创新的能力;

5.了解国家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伦理准则和职业纪律,尊重患者,维护病人或 群体的隐私及权利,具备健全体魄和健康心理素质:

6.了解循证医学理念,能够解决病患健康问题,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服务,评价 健康教育效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学基础、药理基础与用药护理、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 成人护理(内科、外科)、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基本护理和专科护理等实训。

在具有教学资质的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院等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护士执业资格证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护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护理学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中医学的基 本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运用中医诊疗各科疾病及康复保健的实际工作能力,从 事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保健机构及疗养院从事 临床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的能力,具备运用中医药理论传授指导养生保健的 能力;

2.具备对危重急诊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的能力;

3.具备医患沟通能力;

4.具备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

5.具备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技术应用能力;

6.掌握中药方剂知识,具备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 能力;

7.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人体解剖学、机能学、诊断学、中医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技术、临床操作技 能等实训。

在符合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医院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亚健康医师 中医技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中医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中医学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883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32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口腔医学 护理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北京 0 0 0 0
天津 0 0 0 0
河北 0 0 0 0
山西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辽宁 0 0 0 0
吉林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上海 0 0 0 0
江苏 0 0 0 0
浙江 0 0 0 0
安徽 0 0 0 0
福建 0 0 0 0
江西 0 0 0 0
山东 0 0 0 0
河南 0 0 0 0
湖北 0 0 0 0
湖南 0 0 0 0
广东 0 0 0 0
广西 0 0 0 0
海南 0 0 0 0
重庆 0 0 0 0
四川 0 0 0 0
贵州 0 0 0 0
云南 0 0 0 0
西藏 0 0 0 0
陕西 0 0 0 0
甘肃 0 0 0 0
青海 0 0 0 0
宁夏 0 0 0 0
新疆 0 0 0 0
台湾 0 0 0 0
香港 0 0 0 0
澳门 0 0 0 0
外籍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