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普通本科
湖南农业大学
毕业生数据

495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1951年3月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历经百廿风雨,学校砥砺前行,始终秉承爱农为农传统,践行强农兴农使命,现已发展成为以农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2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等10大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2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本科专业8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545人(其中独立学院5391人),在校研究生6602人。

现有在职教职工265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101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职工198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3人,省级人才325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湖南省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武陵山、罗霄山和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5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1400余项。选育出的油菜、辣椒、茶叶、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葡萄、棉花、柑橘、生猪、烟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

学校与40多个国家的130多所大学及政府机构、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4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是湖南省最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是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通过学校;是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研究基地。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卓越、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园林
  • 应用化学
  • 机器人工程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安全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动物科学
  • 电子商务
  • 土地资源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英语
  • 教育学
  • 法学
  • 投资学
  • 金融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风景园林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水产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土木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机械类
  • 应用心理学
  • 教育技术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动物药学
  • 烟草
  • 茶学
  • 生物工程
  • 生态学
  • 生物信息学
  • 生物科学类
  • 材料化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日语
  • 生物科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农林经济管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草业科学
  • 环境工程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工程管理
  • 智慧农业
  • 园艺
  • 经济学
  • 动植物检疫
  • 统计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植物保护
  • 农学
  • 动物医学

专业办学定位:作为农业类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所开设的园林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以及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产业经营、教育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园林植物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以及园林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适应城乡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领域需求,在农业院校的学科群背景下,利用生态学、植物学优势,突出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养护管理以及城乡园林绿地设计与建设等。

专业主干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生态学、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专业主要课程:园林植物学基础、园林艺术原理、设计基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土壤肥料学、园林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植物生理学等。

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美术实习、园林树木花卉认识实习、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实习、综合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医药、农药、食品、环保、农业等行业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营销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交叉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学科,它以研发出能够最大限度模拟生物体的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目标,需要有合理的机械结构、灵敏的感知和认知、实时准确的动作控制、灵活的智能分析和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等。作为一类特殊的智能化精密机械设备装置,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装配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兴产业——机器人的“新工科”专业,位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是研究开发具有明确作业功能(用途)的机器人技术、实现其工程应用并不断提高应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的专业。简单地说,就是“建造有用的机器人,拓展机器人应用,造福人类”。


专业前景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6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决定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中,机器人领域位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并将其作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随着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通晓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熟知国际贸易规则和通行惯例,熟悉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和原理,具备敏感的市场感知能力、良好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重点面向农业发展、农产品贸易领域,能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管理、业务操作、科学研究或自主创业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有优良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和分析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熟悉本国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前沿和行业需求;

5.熟悉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格局、原理与政策;

6.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

7.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思维。

三、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四、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进出口实务、宏观经济学、跨国公司经营、农产品贸易。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科研实践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单证缮制、国际结算实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验、报关模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七、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 4 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计算方法、运筹学、信息论基础

主要课程: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科学计算方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原理、网络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师资力量: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共12人,硕士3人。留学归国者或国外访问学者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9人。

主干课程:水力学、水资源规划与保护、水电站与水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钢筋砼结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工程测量、灌溉排水工程学等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

专业主干课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学。

专业主要课程:动物组织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安全与营养价值评定、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兽医学概论、畜牧业经济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客户关系管理、网站设计、网站建设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商务系统工程的开发、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有关电子商务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3.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4. 熟悉国内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5. 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计算机、经济学

核心知识领域、核心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沙盘)、客户关系管理、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开发系列课程(包括C与Java程序设计、Web设计与编程导论、Web高级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多平台网店运营实务、电子商务综合能力实训、Web设计与编程导论课程设计、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商务概论实验、网络营销与策划实验、客户关系管理实验、ERP沙盘实验、多媒体技术实验、程序设计基础(C)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实验、Web设计与编程导论实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Web高级程序设计实验。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额定学分为168学分。其中必修143学分(含公共必修63学分、专业必修48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专业选修15学分,公共选修10学分。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科研院校和国土、城建、规划、测绘、房地产、农业以及相关行业从事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整治、土地估价与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测绘信息等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诚信品质,扎实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收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 精通公司财务及国际会计、审计惯例,具有会计职业素质;

4. 娴熟的财务专业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 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四、核心课程

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会计师与企业F1,管理会计F2、业绩管理F5、税法F6、财务报告F7、审计与认证业务F8、财务管理F9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考试)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 企业理财方案设计、 管理会计模拟实训、 审计案例分析实训、 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财务与成本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等

七、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 4 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建设】

前言

湖南农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肇端于1978年英语本科师资班的创办,启动于1993年外语系的筹建(同年招收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发展于1998年全日制本科专业的正式招生,兴起于2006年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建立。依托教育部外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A类重点学科建设平台,本专业旨在着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能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技能,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教育、经贸、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概况

本专业师资队伍雄厚,学术梯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目前在岗专任教师27人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外籍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1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6人;75%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能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近五年来,英语系建设了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5门,承担国家级及部省级科研项目29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1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人大复印全文转载2篇。获得各级获奖62项,其中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教学竞赛奖17项。

湖南农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同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1998年升格为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06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中、高级应用性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语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求真创新的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知识领域、核心课程:

1.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

2.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报刊选读、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学时总量的40%,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时应占专业学时总量的35%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额定学分164学分。其中必修140学分(含公共必修46.5学分、专业必修67.5学分 、实践教学26学分),专业选修14学分,公共选修6学分,素质拓展 4学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与管理能力,能在各类院校、中小学、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3. 具有从事教育科学教学或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 熟悉我国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6. 具有一定的教育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

四、核心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课程与教育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 4 年,弹性学习年限 3~6 年。

七、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专业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法学学科是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目前已有12届毕业生,就业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法学院。法学专业从成立开始,就受到了校院两级的高度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专业建设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学科建设和学研产结合不断加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法学系已经拥有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了模拟法庭和法律援助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法律人才。

  ●师资力量

  法学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本专业教师在宪法与行政法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本专业教师特别重视法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10人为“双师型”教师,在法律咨询服务等法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

  ●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多维、能力素质多维为目标,为其提供广阔的就业与继续深造平台。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毕业后可以报考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及其它相关法学专业、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发展历程:我校投资学本科专业于2009年正式招生.是湖南省首批设立的投资学本科专业。2013年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2013年至今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从事投融资领域的本科毕业生。

专业办学定位: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掌握系统投资知识和投资理论.具备投资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决策、管理和协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投资专门人才。

专业办学特色:在当今投融资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背景下,本专业不但强调课堂理论的教学与讲授,而且注重虚拟投资与实体投资的实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同时,采取本科生导师制,为刚进校「]的新生配备导师,根据其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 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 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 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 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国际金融活动的 规则和惯例,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金融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良好的品德操行、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综 合素质。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 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 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 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 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 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 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历程: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于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14年首批招生,授工学学士。风景园林专业是在我校园林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园林专业开办于1985 年,至今有三十余年历史。现本专业建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土点和观赏园艺博士点园林设计与工程方向。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已形成学科层次齐全、教师梯队合理、方向明确的办学条件。

专业办学定位: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专业学科依托: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水平为: 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观赏园艺博士点(园林设计与工程方向)。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 人,80%以上的教师有过出国留学或合作研究经历;学科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 人,湖南省杰出青年1人,湖南省优秀归国人员1人,湖南省优秀博士后1人

专业主干课程:中药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主要课程: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中药炮制加工学、药用植物功能成分分析、功能成分分离纯化工程、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制品营销与贸易、中药资源研究法、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现代中药生物技术、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开发。

暂无此专业简介
暂无此专业简介

1.项目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与国外环境科学专业对接)

3.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模式,国内3年(对接国外合作大学前3年课程),国外合作大学本科学习1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特别是农业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治理与设计、生态保护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水平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4.就业方向

本项目强调中外教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

5.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导论)、Environmental Ecology(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Environmental Toxicology(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环境信息与遥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地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环境气象学)、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等。

6.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

7.学制

4年(在国内学习3年,在国外合作大学学习1年;在国内学习4年)。

8.毕业文凭及学位

在国内学习3年,达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入学条件者,第4年进入格林威治大学学习,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获格林威治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及理学学士学位。第4年不去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者,继续在我校完成第4年学业,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获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及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面向基层和市场,具有时代气息和开放意识,能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将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射频、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同时精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大展身手。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又可以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维护等,既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物联网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农业相关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科学研究,也能够从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机关、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健康管理等相关领域中的技术应用和设计开发工作。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知识,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熟悉掌握物联网技术的软硬件配置,能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的配置和设计,并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的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物联网工程软件开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了解物联网工程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行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应用型学科。

核心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ZigBee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IPv6路由协议栈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C/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云计算与信息安全、移动终端开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社会调查、公益劳动、LINUX系统及开发、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通信原理、RFID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LINUX系统及开发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单片机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RFID原理及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等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标准:本专业毕业额定学分为172学分。其中必修151学分(含公共必修69学分、专业必修课53学分、实践教学29学分),专业选修15学分,公共选修6学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以及识别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通信的理论和技术,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追求卓越;

2. 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 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 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

6. 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 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9. 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综合性电路系统实验、创新系统实验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额定学分为172学分。其中必修149.5学分(含公共必修69学分、专业必修51.5学分、实践教学29学分),专业选修13学分,公共选修9.5学分。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商企业、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社区等部门从事心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拥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教学、实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理论、技术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热爱心理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

2.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心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3.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技术,具备实验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能运用传统和现代方法技术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科学研究;

4.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能胜任心理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及教育调查和教育心理实验、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等工作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学科的外文资料,熟练操作计算机;

6.具备攻读高一级学位的知识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

四、核心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含 SPSS)、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心理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心理学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发展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实验。

七、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 4 年,弹性学习年限 3~6 年。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教育技术学科知识(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级电教馆等机构从事教学媒体与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信息资源和学习过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 具有教学媒体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4. 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远程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育电视片创作、教育实习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摄影摄像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电视教材制作实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实验、摄影创作实验、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验等。

七、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 4 年,弹性学习年限 3~6 年。

八、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主干课程:城市规划与设计、村镇规划与设计、区域分析与规划、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测量学、遥感应用基础、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源环境概论、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师资力量:专职教师20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7人,硕士3人。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国家兽药评审委会专家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3人。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2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专任教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

主要课程:烟草栽培学、烟草育种学、烟草调剂学、烟叶分级、烟草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土壤与烟草营养学、烟草昆虫学、烟草病理学、烟叶品质分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卷烟工艺学、烟草商品学、烟叶复烤设备与工艺、烟草政策与法规

[师资力量]

目前,茶学专业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4人;获博士学位的22 人,博士后6 人,硕士学位的2 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领衔人1人、国务院特殊律贴专家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霍英东基金优秀中青年教师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专业在平台建设、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分离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及设计、生物制药工程等

核心知识:生态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环境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等

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土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学等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

主干学科有模式识别与预测、数据库原理、Linux与Perl基础及应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等。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暂无此专业简介

师资力量:21位专业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专职实验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者3人,硕士5人

暂无此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简介】

日语专业创办于2002年,该专业本科于2004年面向全国招生。本专业培养日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扎实、人文背景深厚、日语综合技能强、能熟练运用日语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日语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立了“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导师制+模块测评+实践平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独具特色的语音、词汇、语法、听力的“四证”考核制,确保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日语技能训练;实行本科生一对一导师制,达成给学生提供本科四年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方面的指导;与日本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互派留学生合作机制,可保证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日公费留学;积极为学生赴日实习、深造和就业创造条件,已与日本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3+1”或“2+2”留学生交换机制,以及较为成熟的赴日带薪实习机制。

成立于2013年的 “湖南省日本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是以日语系专业团队为主体组建而成。依托该中心,不仅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提供了大量赴日研修和工作的机会,而且给学生增加了参与各种国际会议、政府部门大型外事活动、赴日交流以及带薪实习等社会实践的机会。

日语专业自开办以来,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省、内外的日语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中,学生多次荣获个人和团体一、二、三等奖;毕业生考研率、升学率逐年上升,就业率为100%。至今日语专业已满八届,累计600多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中日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作贡献。

【师资力量】

日语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4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比1/3;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9人(包括外教),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比100%。现有学生228人。75%的教师有过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日语语言技能、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日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日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运用日语和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熟悉我国在外交、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并掌握日本社会与文化、日本文学、日本历史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有熟练 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具有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专业主干课程:高级日语;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本历史;日语概论;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专业主要课程:初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语法;日语泛读; 日语写作;日语视听说;日语报刊选读;笔译;口译

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教学条件】

配备有国内高校一流的语音室、口译实训室和笔译实训室。具有充足的教学图书资料,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在校内、外建立了多个较为稳定的专业实践、实习基地。

【奖资助学金】

学生各方面表现优异,可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的奖、助学金。现设有奖学金、助学金项目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关工委奖学金、校深圳校友奖学金以及北极之光奖学金等。

【就业、创业、深造】

学生就业态势良好,主要面向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沿海省会城市。九年来每年均有不少优秀学生进入中山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名校或赴日在名古屋大学、筑波大学、九州大学、鹿儿岛大学等日本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建有完善的留学生交换机制,每年选派20%左右的学生赴日公费留学。同时为毕业生海外就业创造条件,80%以上的学生将有机会赴日自费留学(学费可减免70%)或赴日带薪实习。

学院设立创业奖,定期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参与全国全省创业竞赛,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创业孵化提供资金、政策、场地支持。设立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证书考试辅导。

1.项目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专业名称

生物科学(与国外生物科学专业对接)

3.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模式,国内3年(对接国外合作大学前3年课程),国外合作大学本科学习1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生物学基础理论、人体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前沿,能在生物科学与人体基础医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4.就业方向

本项目通过专业系统地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了解生物学专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毕业后可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5.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Fundamental Biology and Physiology(生理学基础及其实验技术)、Basic Chemistry for Life Techniques(生物化学及其实验技术)、Introduction to Medical Science(医学导论)、Bioanalytical Techniques(生物分析技术)、Cell and Microbial Biology(细胞与微生物学)、Biostatistics(生物统计学)、Genetics(遗传学及实验技术)、Molecule Biology(分子生物学)、Conspectus of Disease(疾病概论)、Pharmacology(药理学)、Bioinformatics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Capabilities(生物信息与科学实践能力)、Immunology(免疫学及其实验技术)等。

6.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7.学制

4年(在国内学习3年,在国外合作大学学习1年;在国内学习4年)。

8.毕业文凭及学位

在国内学习3年,达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入学条件者,第4年进入格林威治大学学习,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获格林威治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及理学学士学位。第4年不去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者,继续在我校完成第4年学业,成绩合格并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获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及理学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专任教师20余名,其中芙蓉学者1名,外专“百人计划”1名,神农学者1名,教授14名(二级教授3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名,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8名,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设施的设计与建造、环境调控、农业园区规划、生产管理等方 面的知识,能在科教、产业、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推 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设施环境工程学、设施作物栽培学、温室设计与建 造、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设施农业科研、生产、工程技术及农业方面的 基本训练,掌握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与设计、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 与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设施农业的基本理论,较好的外语交流、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科 技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园艺设施学、设施作物栽培、设施作物育种、设施环境调控、设施工程概预算、无土栽 培、工厂化育苗、温室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与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
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以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农业、园艺和设施农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园艺学、设施环境工程学、设施作物栽培学、温室设计与建造、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 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农业工程学、园艺学。
核心课程:农学类核心课程为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作物育种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 基础、无土栽培;工学类核心课程为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环境工程学、建筑设计基础、温室建筑 与结构、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设施栽培和育种综合实习、温室工程施工与维护 综合实习、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施环境与调控实验、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设施作物育种学实验、无土栽培 实验、农业设施设计与制造实验、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师资力量:专任专业课教师16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硕士学位者3人。

主要课程: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贮藏、种子市场营销、种子检验与质量控制、种子实验技术、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种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作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种子专业英语等

专业代码:0809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发展历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早在1951年湖南农学院成立之时的七个本科专业之- -,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华中农业大学, 1982年学校恢复招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促进自身质量内涵提升的同时,成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成长的基础和依托。三十多年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其中本科专业毕业生达到164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3人,博士研究生141人。许多毕业生已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涉农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目前,我校该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6人,硕士研究生152人,博土研究生60人。

专业办学定位: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为已任,适应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为依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地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新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农业经济科学研究基地。

专业办学特色:本专业聚焦农林经济管理中的一般規律和现实问题,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者融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本专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型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设置讨论课.自主申报课题和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通过内涵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农村经济调查与数据分析.农业企业创业与管理模拟实习和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实习等。学生在研究型学习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中都配备指导老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扎实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训练为支撑,培养适应21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从事食品的生产、流通、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目前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任教师47 人,其中教授17 人(包括二级教授3 人),副教授1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8.7%,外缘比例为58.7%,具有留学或半年以上国外访问经历教师的比例为29.7% ;引进百人计划人选1人,拥有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政府参事1名,省扶贫科技服务专家1名,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1515 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 人。引进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6 人。拥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 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主力军,每年都有2-3 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师资力量:本学科教师22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1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1人。

主干学科:草学、农学、畜牧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草坪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草地生态学、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草产品加工与贮藏、草地保护学、观赏植物栽培学、运动场草坪设计与建造等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2人。教师中博士20人,硕士7人,其它1人。留学归国者或国外访问学者15人,博士导师7位,硕士导师16位。芙蓉学者1名,湖南省百人计划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担任二级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2人。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作物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学、电子学、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农业机械学、农学基础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投资论证、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预结算审计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8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16人。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理事1人,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3人,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3人,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3人,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2人,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

本专业是适应现代智慧农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专业。

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业智慧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智慧农业与信息技术、农业模型学、智能农业装备、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农业气象与物候学等。


专业办学定位:以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湖南,服务“三农”,建设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学研产相结合的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的宽口径园艺专业。

1.办学层次定位:坚持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2.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实践技能,培养宽口径园艺人才。

3.人才知识结构定位:培养基础宽厚、专业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综合掌握果树、蔬菜、观赏园艺“三农”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人才面向定位:面向“三农”,培养技术服务、生产开发、应用管理、教学研究高层次园艺专业技术人才。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发展历程:我校经济学系成立于1999年, 1996年首次招收贸易经济本科生, 2001年更名为经济学专业。

专业办学定位: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遵循“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和多模式”的指导思想,重视教有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结合,使教育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自主学习过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增进学生的经济事实调研能力,经济数据分析能力和经济数理思辨能力,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达到为社会培养研究型、技能型和创新型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专业办学特色:2009年经济学专业被评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201 1年应用经济学被评定为湖南农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16年经济学专业被遴选为湖南农业大学“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专业学科依托:经济学本科: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该专业隶属经济学门类。

专业代码:090403T

授予学位:农学或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动物检验检疫、植物检验检疫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农药学基础、组织切片技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动物病理学、动物卫生检验学、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技术

相近专业:

动物医学 动物药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35-4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 3.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的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5.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兽医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师资力量:专业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近五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5项,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另外,聘有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讲座教授4人。

主干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

主要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植保前沿、作物栽培学、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业微生物学、植保研究技术、植物检疫学、生物信息学、仪器分析。

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人。

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害虫学、农业微生物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专业主干课: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等

师资力量: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兽医师、高级实验师16人,讲师、实验室14人;具有博士学位3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有湖南省百人计划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者2人,神农学者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青年科学家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湖南省级青年教学能手3人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4951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工商管理类 生物科学类 动物药学 动植物检疫 水产类 动物科学 环境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类 金融学 日语 英语 公共管理类 法学 电子商务 土地资源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化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农业经济管理类 统计学 教育学 风景园林 草业科学 经济学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智慧农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投资学 物联网工程 生态学 生物信息学 会计学 工程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植物保护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教育技术学 机器人工程 园艺 安全工程 种子科学与工程 农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生物工程 应用心理学 土木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动物医学 茶学 材料化学 园林 国际经济与贸易 烟草 生物科学 农林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北京 2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2 0 2 2 2 2 2 2 2 3 2 2 4 5 2 2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5 3 2 0 0 2 2 2 4 7 2 0 7 0 4 5 3 3 2 2 2 2 2 4 3 2 2 2 2 5 2 2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3 0 2 2 4 0 3 0 2 4 5 0 0 8 0 3 0 0 0 0 4 0 2 0 0 0 0 0 0 2 0 0 0 0 2 0 0 2 2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4 4 3 2 2 0 3 0 2 4 2 0 2 4 0 2 2 0 0 2 0 0 2 0 4 0 0 2 0 2 0 0 0 0 2 2 0 0 0 0 2 0 0 2 2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2 2 0 3 2 0 0 2 3 3 0 3 5 0 2 3 3 2 2 4 2 0 3 0 0 0 2 0 0 0 0 0 0 0 2 0 0 5 0 2 0 0 0 3 0 2 0 0 2 2 4 2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5 6 0 0 0 0 2 0 0 2 0 0 3 6 0 2 2 0 2 0 0 0 0 0 0 2 0 2 2 0 0 0 2 0 0 2 2 0 2 0 2 0 0 0 0 0 0 0 2 3 0 2 0 3 2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5 2 0 3 0 0 0 0 0 2 0 0 0 8 0 0 2 0 0 0 0 2 0 3 0 0 0 3 2 2 0 0 0 2 2 2 0 2 0 3 0 0 0 0 3 0 0 0 2 2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上海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4 5 0 3 0 2 3 0 2 5 3 0 2 6 0 2 0 3 2 0 0 0 0 5 0 0 0 0 0 4 0 2 0 2 0 2 0 0 0 0 2 0 0 2 0 2 0 0 0 2 3 2 0 0 0 2 5 3 0 0 0 0
浙江 4 5 2 0 0 3 0 2 2 5 0 2 2 3 0 0 0 0 0 0 0 0 0 3 0 3 0 0 2 2 0 2 0 0 0 0 2 0 0 0 0 2 2 2 0 0 0 0 0 0 0 2 0 0 3 2 4 5 0 0 0 0
安徽 3 4 0 0 0 2 2 0 0 4 2 0 0 7 0 2 0 0 3 2 2 2 0 0 0 3 0 3 0 0 0 3 0 0 0 2 2 2 2 0 2 2 3 0 2 2 2 0 0 0 2 2 3 0 0 2 0 0 0 0 0 0
福建 4 4 3 2 0 2 0 2 2 3 3 0 4 6 2 0 2 2 0 2 0 0 2 4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3 3 0 2 0 2 2 0 0 0 0 0 0 2 2 2 0 0 2 3 0 0 2 0 0 0
江西 4 3 2 2 3 2 2 0 0 5 0 0 3 4 0 3 0 0 2 0 5 0 2 0 0 0 0 2 0 0 0 0 0 3 0 0 0 2 0 0 2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0 2 0 0 0 0
山东 3 4 0 2 2 0 2 0 2 2 0 0 3 5 0 0 2 2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2 0 0 3 0 3 0 0 2 0 0 0 0 2 0 2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河南 5 5 2 3 0 3 2 0 2 6 3 0 0 5 2 5 2 0 0 2 2 0 2 2 0 2 2 2 0 0 0 0 2 2 0 0 2 2 0 0 2 0 0 0 3 0 0 0 0 0 2 2 2 0 2 0 0 0 0 0 0 0
湖北 0 2 0 2 0 0 0 10 3 5 0 4 7 6 0 3 2 0 0 0 6 0 0 0 0 0 0 2 0 0 2 0 2 0 0 0 0 0 0 3 2 4 0 2 0 2 2 0 0 0 3 2 0 0 0 3 0 0 0 10 10 11
湖南 101 137 80 40 29 40 95 76 115 135 131 33 114 100 53 58 21 60 48 25 47 30 20 30 5 27 28 37 30 60 15 35 42 40 60 27 45 90 51 29 67 25 11 20 53 10 20 50 15 25 9 82 45 0 45 65 41 52 25 80 45 40
广东 11 8 6 4 0 2 2 15 4 5 13 5 8 9 5 4 2 5 4 2 6 3 7 3 0 3 5 2 5 4 3 3 4 2 2 2 3 10 2 5 2 3 3 0 2 3 3 0 2 3 2 0 3 0 4 5 0 2 2 10 13 15
广西 3 2 2 0 2 3 2 2 0 2 0 0 2 4 0 0 2 0 4 0 0 3 0 0 0 2 2 0 2 0 0 0 0 0 0 2 0 0 0 0 2 0 0 0 0 0 2 2 0 0 0 2 0 0 2 0 0 2 2 0 0 0
海南 3 0 5 3 2 4 2 0 0 6 0 0 2 7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2 0 0 2 2 0 0 0 0 0 0 2 0 0 2 0 5 0 0 2 0 0 0 0 0 0
重庆 3 4 2 3 0 0 3 12 3 5 0 0 6 4 2 2 2 0 2 0 4 2 0 0 0 0 4 0 0 0 0 2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3 5 10 12
四川 2 5 3 0 0 0 0 8 3 3 2 2 4 2 0 0 0 2 0 0 3 2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2 0 3 2 15 12 12
贵州 0 2 0 0 0 3 2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3 2 4 0 0 0 0 0 0 2 0 0 2 5 0 0 0 0 0 2 0 0 0 0 3 0 0 2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3 2 2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5 4 3 0 0 0 3 0 0 2 0 0 2 11 0 2 0 0 0 2 2 0 2 0 0 0 3 2 0 2 0 0 0 0 0 0 3 2 0 0 0 3 0 0 0 2 2 0 2 2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甘肃 3 0 2 0 0 0 2 0 0 2 3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2 2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4 2 2 0 0 0 2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2 0 0 0 2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宁夏 4 0 3 0 0 0 2 0 0 3 0 0 0 5 0 2 0 0 0 0 2 0 2 0 0 0 2 2 0 0 0 0 0 3 2 0 2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2 0 2 0 0 0 0 0 0
新疆 6 2 1 0 0 0 0 0 2 3 0 0 2 9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2 2 0 0 0 3 0 0 3 2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