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金融学院

普通本科
哈尔滨金融学院
毕业生数据

2950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哈尔滨金融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亚欧大陆桥的明珠美誉的城市——哈尔滨市,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是一所传承央行基因,扎根龙江,立足金融办教育的应用型本科财经大学。

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始建于1950年,历经东北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干部培训班、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干部学校、黑龙江银行学校、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我国第一所金融类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0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哈尔滨金融学院。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已经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办学条件优良,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学校现占地面积65.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电子资源395万余册,已初步形成文献种类齐全、金融特色突出的馆藏资源体系。升级改造140间多媒体教室,实现全覆盖,建有48个各类实验室、5间智慧教室、7间语音室、87个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达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校园网万兆骨干,实现了基于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和信息门户的人事、学工、教学、科研、办公信息化。校舍、文体活动场所以及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充分满足师生需要。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能力强。学校具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22人,其中,专任教师435人。教职员工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620人,在读博士4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教师83人,副高职教师137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

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牢固树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现有在校生一万一千余人,设有11个教学单位,拥有涵盖经、管、文、法、工五个学科门类的23个本科专业。2022年会计学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信用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和保险学等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保险学、审计学、知识产权和财务管理等5个校级重点专业,全省首批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和全省首个且唯一的金融科技专业,努力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学校自主建设在线开放课程2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获省级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2项。

坚持内涵发展,科研学术水平持续提升。近五年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千余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80余部,公开出版教材近300,获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学校的《金融理论与教学》,是全国创刊较早的金融期刊之一,国内外公开发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设有“黑龙江自贸区研究中心”“会计与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普惠金融研究中心”“金融仲裁理论与实务”等13个科研机构,先后成立学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省投资理论研究会、省级学术平台黑龙江省金融理论与创新研究学术交流基地。2021年获批全国首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2022年获批黑龙江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组建黑龙江金融发展研究院,为龙江金融业重大问题的研究实力和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被誉为“金融家的摇篮”,东北地区金融人才的“黄埔军校”。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为国家培养6万余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在95%以上,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类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同。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美国开展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工人先锋号、省级文明校园、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首批“绿色学校”、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省教育系统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新时期,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东北振兴重要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扎根龙江大地办大学,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要,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步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特别是金融业发展,明确办学定位,落实发展规划,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深化综合改革,全力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打造“数智金院、质量金院、创新金院、开放金院、绿色金院、平安金院、文化金院”,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商务英语
  • 保险学
  • 投资学
  • 财务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市场营销
  • 税收学
  • 知识产权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工程
  • 信用管理
  • 经济学
  • 会计学
  • 审计学
  • 资产评估
  • 电子商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科技
  •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 能,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 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 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接受全面的英语技能训练,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概况,掌握应用经 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跨学科和跨文化思维能力训 练,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具备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具备良 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领域各 类工作岗位,并具备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坚实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3.掌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4.熟悉我国在国际商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 动的能力;

5.掌握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 往礼仪,具备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6.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掌握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运用专业知 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7.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和行业的相关需求;

8.具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

核心课程:

1.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 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等;

2.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经济学、国际商务导论、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公共演讲、商 务谈判等;

3.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文化等;

4.人文素养课程,包括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等。

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占专业课比例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占专业课比例为 20%一30%,跨文化交际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分别占专业课比例5%~1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商务方案策划、学 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并在教师指导下 开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 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包括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计 算机仿真模拟操作;专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岗位实习,可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其他实习场所完 成;商务方案策划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按照规范策划商务活动,包括项目选择、信息调 研、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方案设计、模拟实施等环节;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讨、学科竞赛等;社会 实践包括各种涉外商务活动、涉外活动志愿服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经济学、保险学、风险管理、产品营销、保险核保、保险承保、保险理赔、保险售后服务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保险、银行、证券等领域从事保险展业、核保、核赔、柜面服务等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保险营销学、涉外保险、证券投资学、会计学、风险管理、社会保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理财公司以及其他各类金融企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与理财服务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投资学、金融学、理财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理财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领域从事金融投资、融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研究、资本运作、理财顾问、企业并购、金融营销和投资咨询(顾问)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财务管理、统计学、会计学、投资学、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期货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个人理财和固定收益证券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证券公司、理财公司、投资公司、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公司理财、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金融机构、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经营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财务管理、管理学、会计学、财务会计、统计学原理、运筹学、市场营销、企业纳税实务、税收筹划、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等。

从业资格证考试: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商务师等从业资格认证考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掌握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结合学校优势,强化突出金融知识与公共财务管理。培养能在党政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纳税实务、ERP沙盘模拟实训等。

从业资格证考试: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经济师、会计师等从业资格认证考试。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工作,同时也可以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

就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文教、体育、卫生、社区、老年事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工作以及企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全国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调查、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据美国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经理在美国最好的职业中位居第四;而且,每年大约有32300个人力资源的岗位诞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很好;人力资源经理在美国的平均年薪高达73500美元,专业就业率超过90%。据国内相关资料显示,人力资源管理就专业率近几年排名一直名列前十名;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很大,该专业人士已被列为我国十二种紧缺人才之一;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也渐渐成为近年十大热门认证考试之一,在校专业学生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基本能够达到全国认可的三级人力资源师的水平;并且,在校期间,学生有机会参加地方和全国性人力资源业务知识和操作的比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类,其中工商管理类共17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5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绩效管理、劳动经济学、员工素质测评、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招聘、社会保障学、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行政管理、管理心理学、沟通、谈判与冲突管理、劳动政策分析、创业实战训练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竞争战略分析、推销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力,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优势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适应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具有现代管理

和现代服务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零售管理、市场调查、广

告学、商品学、价格学、管理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营销策划、营销实训、企业战略、汽车营销等。

从业资格证考试: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市场营销师(中级)、策划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等从业资格认证考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税收政策,掌握税收业务技能、企业纳税方法,能够在财政、税务等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单位从事税收征管、税务代理、税收筹划、企业财务等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财政学、税收学、税收管理、税务筹划、税务代理实务、税务稽查、所得税、电子报税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法学、知识产权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政府机关、各类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从事法律事务和知识产权事务等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知识产权专业通过“法学类——经管类”复合型课程体系设计,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既学会规则,又掌握实务,满足法律实践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刑法、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学科基础课和物权法、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金融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企业法务实训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公检法、司法行政管理部门、监狱、海关、公证处、知识产权局、其他政府机关等从事法律事务工作,也可以在知识产权咨询及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法律事务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及经济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社会工作等领域从事金融管理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社会工作等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管理信息系统、财税法、经济法等学科基础课和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薪酬管理、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仲裁机构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了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了解金融管理和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具有金融业务操作技能、经济管理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银行、投资、金融理财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分析金融活动和金融现象的能力,能够成为适应经济金融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等8门专业基础课,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国际结算、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等12门专业主干课,另有24门专业选修课,例如金融法规、银行会计、外汇交易实务、国际结算、金融英语、财务报表分析与解读等,学生在其选修8门课程。

就业方向: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领域从事融资、投资、理财等专业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国际经贸工作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金融知识,熟悉国际经济贸易法规与惯例,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明显的适应国际经贸行业和银行国际业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成。其中,学科基础课由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保险学、投资学共9门课程组成;专业必修课由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国际商贸谈判、经济法、商务英语、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服务贸易、国际信贷、外贸业务综合实验等13门课程组成;另有选修课27门,学生选修其中9门课程。

就业方向:在政府部门、外经贸企事业单位、银行、海关及驻外商务机构等领域从事国际经贸管理、国际经贸业务运作及国际经贸调研、策划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以及数学方面的知识、熟悉金融证券以及衍生金融工具、银行、信托、投资银行和保险等相关业务,能够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金融产品定价、具备创新性的价值发现能力,与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要求逐步接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金融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成。其中,学科基础课由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投资学、保险学11门课程组成;专业必修课由金融工程学、固定收益证券、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中英文)、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共10门课程组成;另有选修课29门,学生选修其中的9门课程。

就业方向:在银行、信托、投资银行和保险等相关行业,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金融产品定价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信用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了解数理统计基本分析方法,并在信用分析与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务技能,能够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咨询、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控制、信用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以及信用分析技术等工作的信用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信用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成。其中,学科基础课由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8门课程组成;专业必修课由商业银行经营学、信用管理概论、征信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学、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经济法、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13门课程组成,另有选修课22门,学生选修其中9门课程。

就业方向: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咨询、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控制、信用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以及信用分析技术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素质和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成。其中,学科基础课由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Ⅰ、宏观经济学Ⅰ、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9门课程组成 ;专业课必修课由微观经济学Ⅱ、宏观经济学Ⅱ、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市场经济概论、产业经济学、投资学、经济法等12门课程组成;另有选修课27门,学生选修期中9-10门课程。

就业方向: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广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种财务、会计和审计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在各级各类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符合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应用文写作、会计基础、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成本会计、银行会计、统计学、管理学、会计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商业银行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及法律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基础、经济法、管理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投资学、宏观经济学、办公自动化、财务会计、财经基本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基础、成本会计、审计实务、会计模拟实训、税法、财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金融企业会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等。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中介组织等从事审计鉴证、审计服务与咨询、会计核算、会计检查、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与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掌握金融投资、财务管理、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资产评估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创新、实践及资产评估和资产管理业务能力,系统掌握资产评估、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法、管理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宏观经济学、投资学、办公自动化、资产评估基础、会计学基础、税法、机电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无形资产评估、财务管理、房地产估价、会计软件应用、项目评估、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实训与案例分析等。

就业方向: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以及各类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从事资产评估、会计核算与检查、审计咨询与鉴定、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电子化工作第一线的人员为目标,使学生成为精通网络技术与现代商务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现代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法、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金融电子化、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就业方向: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传统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高等专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物流公司、政府机关。

专业特色:电子商务专业结合本学院金融特色,旨在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既具备电子商务专业水平与能力,又具备金融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队伍由年富力强、学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组成。学院为本专业配备有专门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银行等实验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金融特色明显,掌握计算机科学相关技术和金融电子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金融电子化、金融数据库技术、金融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工程导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

就业方向:在金融机构、IT行业及计算机应用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测试与维护、培训与销售等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突出金融信息应用方向,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增加了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课程,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增加了金融数据库技术、金融信息安全技术、金融电子化等强化金融信息应用的课程。本专业现有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8个实验室。校外有多家计算机公司及银行为本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有力地保证了实习、实训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凸显了金融院校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独有的特色。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金融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与金融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区块链与智能合约。
就业方向: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政府机关。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及金融信息化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软件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金融交易信息系统设计、操作系统、金融数据分析、计算机网络、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就业方向:能在计算机软件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有自主软件开发、维护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金融行业,从事各种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工程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突出金融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除开设软件工程相关课程外,还开设了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金融与管理方面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开设了金融交易信息系统设计、金融数据分析等强化金融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课程,在选修课中开设了银行计算机系统等金融信息化的课程,并以金融行业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习活动,凸显了金融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特色。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950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资产评估 电子商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融科技 软件工程 商务英语 保险学 投资学 财务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税收学 知识产权 劳动与社会保障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工程 信用管理 经济学 会计学 审计学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