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普通本科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毕业生数据

2504

2024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地理位置: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坐落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避暑圣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秦皇岛是河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秦皇岛曾获中国最美海滨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北方最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爱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秦皇岛曾协办北京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地级市。2017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8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发展历程: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学校是1981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2016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共建高校,是河北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是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第三批建设高校。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教授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先生曾先后兼任院长。建校40年来,学校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学历史见证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学校现状: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325人。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生态学系、环境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社科系、体育系、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基础部、继续教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设有环境教育研究所、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循环经济研究所、生态保护研究所、环境法咨询与服务中心等11个研究所。学校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保护支撑类”“环境人文艺术教育类”三大专业群,形成了“环境类专业齐全强势、非环境类专业特色优势”的专业建设格局。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38个,其中环境类本专科专业近20个,涵盖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监察专业”“生态保护专业”是学校的首创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先后建成了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559人,其中:专任教师4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教师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3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12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40多名,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2名,秦皇岛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名,11名专家、教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知名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总占地713亩,总规划校舍建筑面积21.5万m²,已建成投入使用15.6万m²。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全校印本图书84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有使用版权的数据库资源26个。拥有数量充足、设备完善、环境仿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基地),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习实训基地,“电子废水处理技术实验室”是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建立的实验室,特别是在学校建设的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由荷兰政府资助的水处理技术实验室——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已成为中外合作典范。

人才培养:建校40年来,学校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不渝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形成了鲜明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环境专业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是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全国5个环保培训基地之一,有近6千多名地(市)、县级环保局长在学校接受了岗位培训,3万余名环保在职干部在学校接受了继续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人,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毕业生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业务技术、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媒体高度关注。

科学研究:学校建立起了“以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学校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环保大型工具书《环境保护通论》,出版了我国第一套环境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和第一套环保局长岗位系列教材。现有校级科研团队12个。2010年以来,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30余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余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近6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00余项;完成咨询报告1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0多部,其中90﹪以上为环境类教材。十一五以来,有15种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服务:学校以环保行业和地方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行业区域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与河北、新疆、沈阳、秦皇岛等50多个生态环境厅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大量的课题研究,在秦皇岛市、盘锦市等10个城市的环境规划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与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共建校地合作基地4个;作为中国生态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北控水务集团、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室18个,主动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与管理咨询上千次;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共建校校合作实验室3个;与北控水务集团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北控水务学院,与河北企美公司联合成立全国首家有机产业学院,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共建全国首家环境传播学院,与河北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泷涛环境科技公司共建“环保管家产业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慧环境与建造产业学院”、与保利(重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保利休闲体育学院”。作为秦皇岛市首家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学校通过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近千名城乡居民实现就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作为河北省首个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和“人才培养与环境教育并重,科学知识与环境素质”兼修的理念,依托环境教育品牌优势,实施大学生绿色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五个一工程”,逐步形成了与环境教育专业相融合的绿色校园文化。学校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和生态环境教育专家,他们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曲格平、刘天齐、张坤民、解振华等老一辈领导和专家的言传身教,至今深深激励着新一代学校人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献身的信心和决心。

“自然之家”、“绿色青年同盟”等30多个绿色社团蓬勃发展,从维护校园环境、保护海滩到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生态建设,从校内外到省内外遍布学生们的绿色足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19年由省科技厅、省科协授牌首个“河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选课程。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对外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大学或环保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大会、中欧环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欧城市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网络项目,接待了地球理事会联合会代表团的访问。1999年开始与荷兰万豪学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有一大批学生赴万豪学院留学并取得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009年学校与美国蒙东那大学签署了工商学士学位及本硕连读合作办学备忘录;2012年学校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签署了3+1合作办学模式友好合作备忘录。同时,学校先后与国内十几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笃学、致用、绿色、和谐”的校风,恪守“严谨求实、止于至善”的教风和“勤奋诚信、志存高远”的学风,坚持“实现人与社会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力提升办学内涵,使学校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先行者、榜样引领者和辐射带动者,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价
  • 市场营销
  • 物流管理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
  • 国际事务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休闲体育
  • 新闻学
  • 软件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环境生态工程
  • 环保设备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园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 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 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 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 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 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 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 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信息 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由土 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 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 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 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 面而系统的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能力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相关的法学 理论与方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的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 (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造价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筑与装饰工 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运筹学、工程 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造价 信息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立足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诚信品质、绿色营销思维,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绿色营销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中小企业从事市场调研、绿色营销策划与执行、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内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培养,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以期与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零对接。毕业生能够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进行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营销方案策划与执行的能力;具备绿色营销专业思维,具备综合运用绿色营销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企业绿色营销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发展与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入岗竞争力、到岗适应力、在岗发展力;具有初步的创业构思、设计、实现、运营能力。

主干课程:工商管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与预测、销售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国际市场营销、分销渠道管理、推销学、商务谈判与礼仪、电商运营、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绿色营销模块等。

就业方向:营销策划与执行、小企业创业。

物流管理专业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首批五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立足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教授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熟悉企业、商贸和国际物流运作流程,能在企业、商贸、政府等相关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作、国际物流方案设计和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在校内建有现代化物流中心实训室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优化仿真实训室,还在校外与业内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如京东、宝供、北京云杉科技有限公司(美菜网)、德邦物流、长风网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职业操守,以期与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零对接。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国际物流管理、仓储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商品学、第三方物流、集装箱运输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英语、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综合模拟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面向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港口、货运公司等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作、国际物流方案设计和咨询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会展业健康发展需要,具备会展组织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 识,具有人文素质、广阔视野、创新意识、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掌握会展业策划、设计、运营、管 理、评估的基本能力,能在展览公司、会议公司、会展场馆、会展服务公司、参展企业、节庆礼仪公 司、赛事策划与组织公司、会展物流公司、广告公司、旅行社、宾馆饭店、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事 会展相关的策划设计、营销公关、运营管理、预算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展策划、组织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会展管理知识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国内外会展组织、策划实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工具;

3.具有国内外会展组织、策划实务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会展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态与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设计学。

核心课程:会展概论、会展管理学、会展市场营销、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节庆活动策划与管 理、展示空间与设计、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财务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会展 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型会展节庆活动策划实训、会展岗位职能的服务与管理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展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会展服务管理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 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 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 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考级的外语水平。本专业培养规格为应用 型创意人才。

根据市场、中等设计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需要,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要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创新时代创意为 先,美学质量和技术表现是完善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个模块中建立起一个体现这个培养方向的正确指导思想,即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创 新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美学和技术能力。

2.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不仅有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 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 为设计不仅要有个性化,更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行为和作品与人沟通、与市场和社会沟通。

3.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除了已确定的本科专业知识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 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有条 理地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 用、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 制作、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 联系在一起,一是课程教学和上机熟悉软件结合,二是应用性专业除了研究性课题外,结合社会、 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纸艺车间、木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 金属加工车间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本专业为学院首批本科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及京津冀一体化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环境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环境设计行业、企业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绿色居住空间设计、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绿色园林设计等工作,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工程项目设计学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职业人文素养、生态文化环保素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素质环境设计应用型高级职业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设计基础、世界设计史、环境艺术概论、设计程序与思维、快速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基础、绿色展示环境与设施设计、街区环境设计、环境产品设计、绿色环境设计专题等。

就业方向:文化艺术团体、研究院(所)和各种相关企业单位、环境设计行业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机构、公司、高等艺术与设计类院校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艺术设计与创作,拥有教学和研究等全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掌握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具备艺术设计思维、产品设计的造型、色彩、材料等综合创新设计能力、生产和相关产品开发能力,能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品牌策划、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环保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集于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在相关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高级职业素养,生态文化及环保意识的高级职业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绿色产品形态与结构设计、产品设计表现技法、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绿色展示产品设计、绿色家具设计、箱包产品与制作、玻璃装饰产品设计、陶艺产品设计与制作、饰品与玩具设计。

就业方向:室内装饰艺术行业、工艺美术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企事业相关岗位群、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研究部门及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等相关职位。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 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到社会体 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3.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6.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 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康复等实验系列。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专业代码:040207T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休闲体育理论与方法、运动休闲事业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产业与经济、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高尔夫、时尚有氧运动、攀岩、户外运动、体育舞蹈、民间体育、健身操舞等。 相近专业: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休闲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休闲体育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休闲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指导休闲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3.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了解国内外休闲体育的前沿状况和发展动态;5.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 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 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 闻传播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 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体魄;

2.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

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 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4.具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 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层社会实践(低年级,6周左右)、新闻媒体专业实践(高年级,16周 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融合新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培养具备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具备从事计算机网络、物联网系统设计、分析与开发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物联网组建、管理及维护,软件应用及测试,产品应用、营销推广等领域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并为环保行业的智能化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网络原理、通信原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RFID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网络工程与布线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以及云存储与云计算技术、移动平台开发技术、TCP/IP协议、网络互联技术等专业拓展课程。

就业方向: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物流、运输、生产企业、建筑、现代农业、公共事业等单位,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网络集成、运行维护管理、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等工作。

专业定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匹配个人更偏爱的信息内容,淘宝根据消费者日常购买行为等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电子地图根据过往交通情况数据为车辆规划最优路线等。
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IT类企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应用开发。
考研方向
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

环境工程专业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首批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专业拥有中荷水处理中心实验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验室等9个学生实验室;还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水污染控制实训室、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废气处理实训室等18个学生实训室;同时与企业、研究院等共建的污废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环境功能纳米材料及应用创新实验室、烟气脱硝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实验室等5个环境工程学科应用性科研实验室。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13名,承担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7项,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69篇,ISTP/EI收录科研论文46篇,参加社会上72项环境工程设计、咨询、论证和工程实践活动,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环境工程CAD、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建筑施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物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实验、污水厂生产运行实践、污水厂环境监测实践等。

就业方向:在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管理部门、设计单位、高等学校、工矿企业从事环境工程设计、设备开发、咨询以及项目运营管理等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是我院第一批本科专业,注重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掌握环境科学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环境管理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适应从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行政管理、环境执法和企业环境管理的学科基础厚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生产工艺与污染分析、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就业方向: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行政管理、环境执法和企业环境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

本专业以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为原则,以服务环境保护为中心,以环境生态修复和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为评级指标,建立起符合环境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实验、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和设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从事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具有厚实学科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生态工程、工程制图、环境生态工程CAD、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工程、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林业生态工程。

就业方向:1、毕业生可在各级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发改局、城乡规划局、国土管理局以及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保护区等,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管理、环境生态工程规划编制和生态工程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2、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生态、环保、资源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3、在各类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企业、生态工程技术公司、环境治理公司等单位从事场地调查、修复方案设计、修复工程施工、分析检测、业务咨询等工作;4、在环境生态工程、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深造。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特批理工类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区7所大学,属于传统的环保设备专业,主要依靠行业背景,将机械设计与环境工程工艺设计的交叉融合,作为对应其行业背景(比如石油、核辐射污染、城市电子固废等)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科培养模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秉承该专业的机械设计与环境工程工艺学科的经典融合,进一步依托与电气自动化智能化学科的有机交叉融合,强化污染治理工艺、增加机械与控制、设计与调试,以满足环保工程、环保设备集成化设计、开发与应用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教师多年从事计算机智能控制、环境监测与检测技术、环境工程工艺技术等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期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质和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及机械工程等学科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污染控制及资源化领域从事环保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污染治理工程、环保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运行与维护、虚拟仿真技术与应用、机械自动化工程(环保设备集成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就业方向:大型环保公司或机械制造企业、政府环境管理部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定位在懂原理与工艺、通机械与控制、能设计与调试,以满足工程与环保设备集成化开发应用领域对复合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刚性需求的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 业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检 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测、检 验检疫、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相关的化学、公共卫生知识以及一定的管理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食品质量与 安全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际问 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管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食品工程制图基础知识,食品机械工程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基本 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食品原料与成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体内代谢机制;食 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变化;仪器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食品加 工及成品中各种危害因素及其检测、检疫、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食品安全评价 与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技术,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 核心课程实例: 示例一:食品生物化学(生物化学)(56学时)、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40学 时)、食品营养学(营养生理学、基础营养学、应用营养学)(共96学时)、食品安全学(食品卫生 学)(24学时)、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40学时)、食品毒理学(24学时)、食品免疫学(食品病 原学)(24学时)、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概论)(40学时)、食品质量检验技术(32学时)、食品 质量管理与控制(食品生产管理与法规)(24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A)(72学时)、食品微生物 学(72学时)、食品营养学(32学时)、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与卫生)(56学时)、食品工程原理(40 学时)、食品化学(56学时)、食品毒理学(48学时)、食品免疫学、食品工艺学(72学时)、食品质量检 验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32学时)、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食品品质管理)(40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含实验学时数):食品生物化学(生物化学)(109学时)、食品微生物学(食 品微生物学检验)(62学时)、食品营养学(营养生理学)(30学时)、食品安全学(食品卫生学) (30学时)、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30学时)、食品毒理学(30学时)、食品免疫学(食品免疫学 及技术)(32学时)、食品工艺学(75学时)、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原理及 技术)(62学时)、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认识实习、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社会调查、食品 工艺实习、食品安全检验实习、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营养学实验、食品安全学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毒理学实验、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以突出环境保护类院校生态园林特色为出发点,以京津冀地区为立足点,突出区域特色,面向就业需求,培养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和植物学背景,同时具备园林艺术、园林工程、园林建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综合基础知识,在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栽培养护相关知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专业和素质教育的双向目标培养。

主干课程:园林美术、植物学、测量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植物造景、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

就业方向: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风景旅游、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景观设计公司、苗木、花卉等企业,从事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旅游规划与管理、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等工作。

2024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446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58
2024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产品设计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程造价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程管理 市场营销 新闻学 视觉传达设计 休闲体育 国际事务 环保设备工程 园林 环境生态工程 会展经济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物流管理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设计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