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
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
学、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
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
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
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
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
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
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和外语应用
能力,具备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
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技
术标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
控制方法以及新的成型理论知识;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7.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能力;
8.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技术问题对环境和
社会的影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
技术基础、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连接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材料
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热加工传输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工程训练以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
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1.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等专业
基础实验;
2.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实验,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以及钢铁热处理
后的各种主要的组织形态及性能实验等;
3.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实验,包括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铸件温度场测试和定向凝固等;
4.塑性加工力学实验,包括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测试、摩擦因子的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测
定和硬化曲线的测定等;
5.焊接原理实验,包括焊接热循环测定、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测定、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测
定等;
6.模具设计实验,包括模具拆装和模具CAD/CAM设计等;
7.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8.材料成型设备实验;
9.特种热加工成型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设计与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学建模、数值分析、数据分析、专用工具软件、信息论基础;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编程语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专业优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诞生的一门数学学科下的理科专业,理学院于2002年创办该专业,是我校最早创办的理科专业,研究定向于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依托我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独特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京、津、冀等地经济金融、教育科技、信息产业等领域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度。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教育、科技、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程序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汽车工程理论和汽车电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车辆设计制造、测试与诊断、研发、汽车服务等能力,有一定实践、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车辆制造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测试技术、车辆结构、车辆理论、车辆设计、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等。
专业优势: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京津晋冀蒙独特的汽车交通行业优势,以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汽车工程产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面向车辆产业、先进制造业、城市交通及其他机电行业,从事汽车整车、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检测、营销、现场维护与技术应用、生产组织管理等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车辆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知识、了解统计学理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社会、经济、生产等实际领域的统计问题,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高素质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与应用、应用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企业经济统计学、统计模型、统计预测与决策、数据库技术等。
专业优势:应用统计学专业依托学校理、管等各学科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理学、管理学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强调应用性;以统计学为核心,以管理学、数学和计算机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手段,以管理和统计为最终应用目标,培育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经济、管理、医疗卫生、企业、金融投资业和政府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等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文理工结合、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和公共环境系统设计等工作,能在科技、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学、机械工程、设计概论、设计简史、机械与结构设计、产品造型与工艺、人机工程在设计上的应用、设计力学在设计上的应用、市场调查、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绘画透视、基础素描、设计素描、效果图、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产品摄影、设计方法、设计程序、产品设计及模型表现、设计分析、电子产品设计、未来型产品设计。
专业优势:2004年工业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招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建筑为基础、以专业为重点、以社会为根本”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和公共环境系统设计以及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就业前景较好。
德语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连续招收四届学生。德语专业采取适应小语种教学的小班授课,每届一个班,班容量为25人。经过多年本科专业建设,德语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德语专业自开设以来,不断扩充师资团队,通过多种形式优化师资结构,现已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团队协作精神较好、综合业务素质较高,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及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较系统地掌握焊接技术基础理论,具备焊接结构工艺设计、焊接施工操作、焊接质量检测等能力,有一定自学、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热学、工程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弧焊电源、电弧焊和电渣焊、焊接冶金学、焊接质量检测与评价、焊接应力与变形控制、钢结构设计、钢结构焊接制造。
专业优势:该专业源于2009年创办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科专业,2013年升格本科专业,名为焊接技术与工程,本专业依托建筑行业,结合自身特色,为省内外制造业培养合格的具备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基本技能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在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较强适应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石油化工及管线工程、航空航天及船舶、焊接设备制造等行业内从事焊接工艺编制、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设备调试与管理、焊接生产组织以及质量检验等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管理、研发、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英语专业以商务方向为主,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于2001年起就作为专业培养方向,在18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外语办学经验。商贸方向立足河北、服务京津,综合考虑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特点,把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同时,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教育等部门从事外事、翻译、管理、教学等语言服务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及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较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电子、机电控制等基本理论,具备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故障诊断、运行管理等能力,有一定自学、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数控机床及应用、PLC控制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专业优势:该专业的前身为2003年创办的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2009年开始升格为本科专业,名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专业在培养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强调机械设计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相结合,侧重于机电控制。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及电器企业及相关产业从事机械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管理、研发、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从事各类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描述与组织、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分析、运筹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ERP理论与实务、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管理信息系统等。
专业优势:根据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依托我校深厚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图书馆各类资源条件,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管理等领域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推行馆系合一模式,发挥馆员教师力量,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供丰富专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理论方法,具有熟练运用相关方法技术规划、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各类信息系统与网络平台的核心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报考情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技术部门、政府机构信息化部门、各类信息机构(如信息中心、信息公司等)、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证券、移动通信等行业,从事各类信息管理与网络应用以及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实施、管理维护等领域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及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较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先进制造、产品研发等能力,有一定自学、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CAM、机制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内燃机、钢结构、底盘构造与控制、液压传动、工程起重机等。
专业优势:该专业源于1981年创办的建筑机械专业,后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工程机械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建筑类等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维护经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专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各类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社会机构从事信息资源采集、组织管理、检索利用、建设开发、分析评价、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描述与组织、信息计量学、竞争情报、信息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结构、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服务与用户、运筹学、管理心理学、信息安全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等课程。
专业优势: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新兴专业,根据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依托我校深厚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图书馆各类资源条件,培养具有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推行馆系合一模式,发挥馆员教师力量,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供丰富专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综合能力培养,2014、2015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考研升学率达到了20%。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报考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政府机构信息化部门、各类型图书馆与档案馆、信息服务机构(如信息中心、信息公司等)、专业研究院所(如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站等)等机构,从事信息采集、组织、分析、评价、建设、开发、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等领域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检测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精密仪器设计制造技术、智能仪器、信息处理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接口与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光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仪器电路、自动检测技术、仪器智能化技术、光电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专业优势:本专业遵循“测控一体、光机电融合、计算机信息化特征”的专业定位,以机械学、电子学、光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仪器设计与运用为主要技术手段,强调学生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的获得,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训练。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事自动化精密科学仪器、自动化监测、控制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从事机电、测控、仪器仪表、通信、家电等行业的商贸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人文基础、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内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微机接口与单片机、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电、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
专业优势:该专业创办于1998年,师资力量雄厚,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工业企业、研发单位从事相关的系统运维、系统设计;从事电力电子装置、电力传动、工厂供配电、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和民用电子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调试和运行工作,及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人文基础、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并在某一专业方向具有技能专长的通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波与电磁场、微机接口与单片机、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现代通讯技术、通信电子线路、EDA技术及其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DSP原理及应用、电子线路仿真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专业优势:该专业创办于2003年,拥有省级电子教育创新高地,现为省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子通信、智能仪表、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建筑智能化等行业从事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能够到这些行业相关公司、企业、科研及运营单位,从事电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设备生产制造、维护、产品测试、技术支持,技术服务或相关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人文基础、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的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微机接口与单片机、通信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与调节、电气与PLC控制、供配电工程、 电气照明与消防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 、建筑设备控制技术 、电气施工与概预算。
专业优势:该专业创建于2006年,在全国是首创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历史悠久。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领域从事有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的现场施工管理及工程监理,智能建筑产品研发、技术开发,智能楼宇物业管理公司的现场技术人员,智能小区建筑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维修,企业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安装调试、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部门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城市规划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具备项目策划、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优势:2000年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本科开始招生,属省内较早开设此专业的高校,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城乡规划专业现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社会认可度高,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办学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类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全国各类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及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能够进行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园林植物应用、创新设计和综合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风景园林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使命,以营造宜居环境为基本任务的综合性学科。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吸纳了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等多方力量,形成人居环境科学下不同学科的交叉优势,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模式先进,教学条件优良完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主,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为辅,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
专业优势:2001年艺术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招生,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更名为环境设计专业,2015年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开始招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建筑为基础、以专业为重点、以社会为根本”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训练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优势:1987年试办建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1995年开办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本科),2013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开始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招生,2016年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并获批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建筑学专业现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办学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类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全国各类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培养目标:培养“通地理、懂管理、精规划、强实践”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优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设于2015年3月,经过将近五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人文地理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根本、以规划设计为导向,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基本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熟练技能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财务管理学、资产评估、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税法、纳税筹划、金融学、投资学、统计学原理、企业管理学、企业ERP竞争模拟沙盘、建筑概论、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设法规等。
专业优势: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在系统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外,基于我校在土木建筑学科方面所具有的教学、科研方面的独特优势,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把我校70年办学过程中所积淀的深厚的建筑、土木工程的专业技术底蕴融合进来,开设了与土木、建筑相关的一些学科基础课,从而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和其他院校比起来,具有独特的建筑行业背景优势。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包括建筑施工行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等工作,也可以在金融、证券、会计、税务等中介机构从事中介服务,在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估价事务所、房地产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从事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分析、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咨询、工程造价咨询、房地产营销、物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房地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房屋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土地管理、工程经济学、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与融资、建设法规、房地产法律制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理论与实务、房地产营销策划、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房地产经纪理论与实务。
专业优势:立足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人才,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当前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设置。知识结构以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个平台为支撑,突显建筑工程背景。实践教学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环节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到综合实践,四年不断线式培养,保证实践教学横向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纵向分层次递进。
就业方向:就业单位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咨询机构、房地产策划机构、房地产评估机构、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和与房地产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传媒机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要从事工作内容为房地产项目投资拓展、房地产项目报批报建、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项目工程估价、房地产项目施工管理、房地产项目后期策划、房地产项目销售、房地产项目估价及评估、物业管理等。
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工程管理领域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与组织、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运筹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经济法、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
专业优势:工程管理专业创办于1999年,于2010年5月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2015年顺利通过复评。拥有工程建筑与管理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点,依托我校土木工程相关学科专业传统优势及办学条件,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背景更加突出,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多年以来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咨询等单位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结构,获得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训练,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他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与装饰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经济法、建设法规、建筑施工技术、安装施工技术、统计学、运筹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建筑安装工程估价、市政工程估价、施工组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BIM原理及应用。
专业优势:以技术、管理、经济、法律课程四个平台为支撑,突显建筑工程背景。造价方向设有土建、装饰、安装、市政、钢结构等,专业面宽,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6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80%以上专业教师为具有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造价管理人才提供了坚强的师资保障。创建学科竞赛平台,学生已连续五年在全国造价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将学科竞赛作为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实现学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造价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河北省最早开始工程造价办学的院校。就业率99%以上,近三年,多数学生就职于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到建设、设计、施工、咨询、审计等单位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数理基础、硬件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环境,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计算机软件、网络和数据库等系统的开发设计维护能力,具有从事计算机新技术研究设计开发能力,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职业技能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编程、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专业优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现已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连续三年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创我校历史新高。该专业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好的人格品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赢得了社会赞誉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信任。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教学、应用管理、软件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及网络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网络工程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络编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原理、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路由与交换技术、无线通信与移动网、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管理等课程。
专业优势:本专业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践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已逐渐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环节为支撑、第二课堂为拓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进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网络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可以在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银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的技术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电子、传感等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控制基础、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传感网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移动终端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管理。
专业优势:本专业创办于2011年,我校是国内较早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办学,师资力量雄厚,采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注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工程建设和管理、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
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
体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城市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先进城
市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思维与能力,掌
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的
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城市管理科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3.了解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有城市信息化系统管理的能力;
5.具有进行城市综合管理所需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以及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城市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政策
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事业单位(实习基地)实习、城市管理
专题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暂无此专业简介
储能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领域。储能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掌握储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多维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储能科学、系统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氢能、燃料电池、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相关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燃气输配、能源应用方面的工程设计、设备研发、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特殊人工环境研究开发的理论知识及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自动化、供热工程、工业通风、空气调节、建筑冷热源、燃气储存与输配、工程经济、施工组织管理等。专业优势:
该专业创办于50年代,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并通过了住建部专业评估。师资力量雄厚,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
实践环节:认识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程设计及研究单位、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单位、物业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科研、能源规划与节能管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能源与动力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有工程技术基础的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燃烧学、供热工程、锅炉原理、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设计及优化等。
专业优势:为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我院于2006年成功申报本专业并开始招生。在专业办学过程中,坚持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学科研究侧重应用技术和工程领域,培养方案体现“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指导工程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一流,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各课程的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各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相关设计院所、热电、热力、能源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科技创新、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暂无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新能源工程领域从事设备或产品研发、技术研究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咨询与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学、风力发电原理及技术、生物质能及其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新能源热利用技术、能源技术经济学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创办于2011年,我校是国内较早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
实践环节:认识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发电公司、风电场等单位从事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场设计与运行、控制与维护工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相关研究机构从事研发设计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安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安全规划、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英语、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建筑施工安全、电气安全、建筑结构与防火安全、安全监控与测试技术、基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施工技术等。
专业优势:安全工程专业依托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正高级工程师2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安全工程专业立足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实践经验丰富。建立了学校与企事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建筑施工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生产和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管理、设计、检测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工程骨干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胶凝材料学、建筑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粉体工程等。
专业优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8年实现一本招生。现有专业教师6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助教1名,教师中有硕士学历者占100%,一名在读博士。近年来参与并完成了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近20篇,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形成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性能混凝土、节能环保材料、结构陶瓷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检测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立足河北,辐射京津,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满足给排水工程建设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在给排水施工与管理方面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重点服务于建筑、市政、环保等行业,具备从事给排水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具备给排水注册设备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
主干课程: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专业优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是我校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是省内第一个设置的给排水本科专业,1978年国务院批准我校设置“给水排水”本科专业,1982年开始正式招生,至今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于2018年开始在河北省本科一批招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2013年市政工程学科获得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4年“土木与建筑领域”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市政工程方向开始招收专业硕士。2017年与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开展合作,并获批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院士工作站”。2018年获批了“张家口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正高级7人,副高级5人,专任教师17人均累计具有3个月以上工程实践经历,其中3人具有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执业资格。
就业方向:毕业生重点服务于建筑、市政、环保等行业,可从事给排水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具备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设计、规划、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外语、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建筑材料、工程地质、测量学、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等。
专业优势: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在我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积淀,于2013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2018年实现一本招生。桥梁与隧道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道桥结构健康监测与维修加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为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教师中博士2名。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80余篇文章。形成了以沥青混合料新型材料、路基稳定性分析、路面检测与维修、路面使用性能评定、桥梁维修加固和桥梁抗震等特色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路桥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应用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在环境工程等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有工程技术基础的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环保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规划、设计、运行、科研、教学和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给水处理工程、城镇水管道工程等。
专业优势:本学科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在水质技术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2018年获批建设“张家口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成为张家口地区目前在资源环境领域唯一的市级重点实验室,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广的平台条件。
就业方向:目前环境工程主要工作方向主要是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三废处理,水处理分污水和给水处理,涉及行业门类较多,目前就业适用面较广;烟气处理目前也较为热门。环保行业的概念比较广,有环保管理,如环保局和环境监测部门;有环保设施运营,如水处理站,各企业环保监督管理部门;有环保工程公司,做工程承包;有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如专业设备制造厂;有环保技术咨询,如设计院和环保技术公司。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城市空间与地下工程及岩土工程等领域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岩土施工技术,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岩体力学与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工程预算。
专业优势: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3年招生,2018年实现一本招生。现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2名,博士3名,是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教育厅、张家口市科技局等20余项研究课题,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在岩土工程与环境、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边坡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选择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专业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消防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优秀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在防火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建筑规划设计院、消防工程施工和大型企事业等部门,从事消防监督检查、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工程施工以及消防事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消防燃烧学、火灾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安全系统工程、消防给水工程、非水灭火技术与工程、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
专业优势:消防工程专业创办于2018年,为国控专业,学校新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我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具有授予消防工程学士学位资格的地方院校。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大型施工单位、设计咨询公司、甲方地产公司、消防设备制造企业、检测评估机构、大型企业、公安住建消防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与消防相关的施工管理、消防管理、行政管理、设计、咨训以及评估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在土木工程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工程检测、鉴定评估、教育与研究开发等领域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拥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和团队精神,具备解决工程上量大面广的工程问题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土木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土力学、流体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结构抗震理论、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结构试验与检验、工程概预算等。
专业优势:该专业创办于1950年,拥有硕士点一级学科授予权,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通过了住建部专业评估,同时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社会认可度高。该专业2017年开始一本招生。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进入了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建筑业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科技创新、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五年左右,具有担任专业技术负责人的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素质,掌握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计算技术和实验技能,同时侧重土木工程的结构分析和计算,接受相关工程技术应用训练,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振动理论、有限单元法、工程软件及应用;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结构抗震理论等。
专业优势: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是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土木工程,构建交叉互融、协同发展的理科专业。在理论方面致力于培养优良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素质,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应用方面侧重于土木工程的结构分析和计算,接受相关工程技术应用训练,能够解决复杂结构设计、施工中的力学分析、计算问题。注重力学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从事力学、土木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并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力学、建筑结构以及道路与桥梁结构设计部门、教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也可在力学领域或结构工程领域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