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

普通本科
湖北医药学院
毕业生数据

1881

2025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同发展,湖北省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在“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十堰市中心——“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水都丹江口”所在地。

学校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评估,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结论,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同年主干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8年学校正式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方阵。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湖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湖北省全科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地、湖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济世、励学育人”之精神,恪守“厚德、勤学、求实、创新”之校训,“尚医德、崇人文、厚基础、重实践”,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用型医学人才。现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等22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有1门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2项国家级“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和一批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878人(含药护学院),研究生1665人,留学生460人,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医学人才12万余人。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有教职工1027人,硕士生导师862人(含专业学位基地导师),高级职称教师380人,博士215人。建有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99人,40余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名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学科强校,主干学科临床医学2017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晋升为前3‰,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另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有2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和省级科技创新服务机构2个。馆藏图书129万余册,配套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湖北医药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期刊资源》等数据库收录。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1项,省部级项目111项,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0项;获得授权专利493项,出版学术著作82部;发表高质量论文2019篇,其中刘忠武教授、李健教授在《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起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学校与地方政府和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主导编制1个省级、3个市级中药材地方标准,主持制订《十堰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十堰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等一批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秦巴山区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先后聘请164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柔性方式引进10名海外学者。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杜兰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600余名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参与出国(境)访学深造、学术交流等活动。

学校坚持医教协同融合发展,建有6所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附属太和医院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拥有鄂西北地区唯一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中心。附属东风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具有开展器官移植准入资格。附属人民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三甲示范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全国地市级医院中首批获得卫生部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业务的医院。附属襄阳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维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单位”,是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和湖北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附属随州医院是“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附属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是省内领先,辐射鄂渝陕豫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6所附属医院总床位达15000张、年门诊量近1000万人(次)、住院量超过50万人(次),建有3个国家重点专科、125个省级重点专科。建有50余所临床教学与实习医院。

学校坚持三全育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石林木负势竞上,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是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每年固定举办5个以上全校性主题文化节和40多项院系专项文化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百余场。设有十堰市示范道德讲堂,建有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及廉洁文化长廊。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杰、付守芝、王新卫;“中国好人”陈怡敏;“中国好医生”桂世澄;“全国优秀教师”姚柏春、杨桂元、杜兴贵、况成云;“荆楚好老师”解剖学教师团队;“湖北省师德标兵”王家宁;“最美姑娘”周丽;“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陈子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湖北医药学院正按照已绘就的蓝图,满怀豪情,抢抓机遇,克难进取,为实现建设“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高水平有特色的医药大学”之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康复治疗学
  • 制药工程
  • 儿科学
  • 口腔医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临床医学
  • 麻醉学
  • 精神医学
  • 医学影像学
  • 预防医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公共事业管理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
  • 应用心理学
  • 护理学
  • 生物科学
  • 药学
  • 中药学
  • 智能医学工程

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治疗技术及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在医疗卫生、学校、体育运动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等部门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学科:工学
  门类:化学与制造类
  专业名称:制药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3.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丁Z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光谱解析、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制药工程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有较扎实的临床医疗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医学法律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临床医疗专业医师,能较全面地掌握医学基础和临床基本知识与疾病防治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潜能。

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口腔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及地方牙病防治机构、研究所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的适用型高级口腔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是高级医学检验医师。毕业后学生能够掌握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各种医学检验工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实验室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用统计学、临床检验学、微生物检验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化及检验生化技术、血液病学检验等。

培养有较扎实的临床医疗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医学法律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临床医疗专业医师,能从事各种疾病的临床医疗及社区保健工作,也可从事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法律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知识及技能,胜任麻醉科各项工作的初级麻醉医师。可从事麻醉科及临床医学其他学科,如内科、外科、急诊科、危重病科、疼痛科等工作。

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并重点掌握精神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精神医学知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终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精神科临床工作及社区精神卫生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医学影像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和相关机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诊疗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 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 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 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 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 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 3.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 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6.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 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 10.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毒理学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女保健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系统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技术,能从事软件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熟练操作医院信息系统。

  学科:管理学
  门类:公共管理类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8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具备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健康服务业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健康咨询、检测、评估、指导、干预等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与网络应用技术,有较强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收集、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具备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与服务应用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专门人才。

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能够胜任心理健康维护、心理与行为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能力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和较扎实的护理学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应用,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能在国内外各级医院、教学科研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的国际型高级护理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数理化基础、人文社 科素质、国际化视野和科学思维能力,接受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 识和技能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 识,接受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掌握从事生物学及 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 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学不同层次的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 4.具有从事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学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的生物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 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核心知识领域: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动物体的结构 与功能、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与环境。 核心课程示例(以下课程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 示例一:动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48学时)、植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 课48学时)、生物化学(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48学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 48学时)、遗传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48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48学 时)、分子生物学(32学时)等。 示例二:动物生物学(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32学时)、植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 课32学时)、生物化学(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32学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 32学时)、遗传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 时)、生态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分子生物学(32学时)等。 示例三:植物生物学(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64学时)、动物生物学(理论课64学时,实验 课64学时)、生物化学(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32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 学时)、遗传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 时)、分子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野外综合实习、综合实践及毕业论文、学术与科技活动等。 主要专业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和动物生物学实验(或普通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 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掌握药学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熟悉新药研发基本流程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熟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监测和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的适用型、服务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药学、中医学 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 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 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药学专业 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药、中药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 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中成药制备、质量控制、中药种植、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 药物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3.具有中药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医药行业、药事管理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中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 方法。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 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间实习、科研见习、野外采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分析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是一门新兴的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紧密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把临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医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打通医学从“实验室”到“手术台”的通路桥梁。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系统地掌握智能医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智能医学系统与工程、医学信息处理和电子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毕业后能在智能医学领域从事医学信息处理、行为交互和人工智能系统集成的应用、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2025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89    本科毕业人数:1792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医学影像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口腔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 中药学 药学 制药工程 生物科学 康复治疗学 护理学 智能医学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儿科学 精神医学 预防医学 公共事业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健康服务与管理 应用心理学
北京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3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2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2 2 2 2 2 3 4 4 4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2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辽宁 2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黑龙江 3 3 2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2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江苏 0 2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1 3 0 0 0 0
浙江 1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3 0 0 0 0
安徽 1 5 1 3 0 0 2 2 0 3 0 3 3 0 0 1 0 0 0 0
福建 0 2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江西 4 4 2 2 3 4 3 4 1 4 5 5 4 2 1 2 0 0 0 0
山东 3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6 6 6 5 3 6 6 7 9 0 0 0 0 0 0 0
湖北 65 170 100 67 0 35 40 35 40 0 297 0 0 65 25 15 40 60 60 60
湖南 1 3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2 0 2 0 0 0 0 0 0 0 0 0 1 0 2 0 0 0 0
广西 7 14 4 7 5 6 2 4 2 4 3 6 7 6 3 0 0 0 0 0
海南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川 4 8 2 2 3 3 2 3 1 4 4 4 4 2 2 2 0 0 0 0
贵州 0 0 0 0 6 5 5 5 2 6 6 7 8 0 0 0 0 0 0 0
云南 5 5 3 4 3 4 3 3 1 4 4 5 5 5 2 2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3 3 2 0 0 1 1 2 2 0 0 1 0 2 1 0 0 0 0 0
甘肃 8 17 6 10 6 4 4 3 3 6 5 6 6 8 3 0 0 0 0 0
青海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宁夏 2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3 0 0 2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