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普通本科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毕业生数据

2004

2026届毕业生

登录查看

应届生简历

登录查看

在校生简历

登录查看

往届生简历

院校简介: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转设前是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学校于2001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4年12月,贵州大学与贵州捷星慧旅航空空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举办科技学院协议。办学校址历经三次搬迁,2018年3月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规划占地面积1191.4亩。

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直属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省直属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十一五’教学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

2021年5月31日,经教育部同意,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8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设置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校友会2023中国民办大学(II类)院校中科技学院排名位居第30位,办学层次由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跃升为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生源质量、就业质量、社会声誉、影响力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办学成效明显。

学校现有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五个专业二级学院和马列主义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二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网络与新媒体、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环境设计、表演、音乐表演、绘画、舞蹈学等2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000余人,教职工59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以上303人;副高以上职称125人(正高职称教师39人,副高职称教师86人)。部分教师取得了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记者证、网络工程师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其任职经历和专业技能为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建有大数据工程实训中心实训室、移动通信工程实训中心、物联网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动漫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传感器与测控技术实验室、染织绣实验室、模拟法庭、艺术专业实验室等。与企业共建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0余个。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式发展,探索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兴学育人,服务地方”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以“知行合一,事上磨练”为校训。

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走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道路,扎根贵州大地兴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建成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
查看更多
对院校感兴趣?点击右侧按钮可一键向院校投送职位、报名双选会、发布宣讲会
专业介绍
  • 电子信息工程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
  • 金融学
  • 法学
  • 旅游管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英语
  • 通信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公共事业管理
  • 行政管理
  • 新闻学
  • 汉语言文学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复变函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理财、金融、会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等从事财务、金融、会计等工作以及在教学、研究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会计、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会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会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从事业务工作。
8、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具备某方面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财务管理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企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或管理培训、研究及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善于思考,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素质;
3.掌握运作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4.具备实际运用管理技术的能力,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等;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7.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8.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工商管理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营运管理、管理沟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金融学专业为核心,以当代经济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达到金融学专业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资产保全和管理机构、房地产企业、评估类中介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以金融学专业知识为核心,以经济学、数学等课程为辅助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4.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经济学
2.学科类:应用经济学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金融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政学、市场营销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适应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外事、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要求,又能作为律师独立执业,或承担公证、金融、保险、外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知各种基本法律制度;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了解法学理论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7.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8.鼓励和支持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法学
2.学科类:法学
四、主干学科
法学
五、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则、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物权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或相应业务部门从事管理和基础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善于思考,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鼓励和支持学生具备某方面职业技能,取得《导游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旅游管理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旅游学、旅游经济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及开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从事计算机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维护、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法规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跟踪新技术的能力;
5.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方法分析与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宽广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背景及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在教育、经贸、农业科技、文化、旅游、涉外企业及外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文化交流等项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接受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掌握政治、经济、外交、国际贸易、社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具有运用英语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和国际交流工作的业务水平。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与外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外国语言文学
四、主干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毕业最低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素质,具备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基础知识,能在信息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产品开发、生产及通信系统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信息理论及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原理、实现方法和工程实践应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训练,初步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建设开发和调试运营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2.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
3.了解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技术前沿动态;
4.具备利用中外文进行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维护、应用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物联网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熟悉物联网体系结构,初步具备设计、研发和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2.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的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安全与传输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物联网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4.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行业标准、应用前景;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计算机类
四、主干学科
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产业及技术导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并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环保、非营利组织营销部门,医药经济、健康管理、公共安全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研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内部管理的规律与方法,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现代管理科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公共事业或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我国公共事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制度;
3.具有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能力,通过相关大学生计算机知识考试,能够应用计算机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能力、统计分析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公共管理学
2.学科类:公共事业管理学
四、主干学科
政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以及市政学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情况,能在各级政府机关、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级文秘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公共服务精神和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公共管理者。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现代行政管理职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方向,专业知识结构全面;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政策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熟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等现代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沟通和执行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公共管理类
四、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经济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市政学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和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和大众媒体传播的操作实务,适应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从事媒体记者、编辑、公关、文秘及各类商业性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采、写、编、评、摄、录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及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文学、历史、新闻、公共关系、广告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了解新闻的传播特色与采访制作;
3.具有扎实的新闻采写理论基础和制作能力;
4.掌握新闻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具有基本的英语技能;
6.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新闻传播学
四、主干学科
文学与新闻学
五、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学、大众传播学、新闻摄影、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伦理与法规。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学科基本素质,有较好的母语写作与表达能力、较强的古典文献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质和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和嬗变的历史知识。涵泳生命于传统道德,兼重知行合一与人格塑造。能在传媒、出版、教育、文艺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络、广告及各类文化产业等行业从事相关的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修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通识素养,连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有较强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2.专业素质,获得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行为活动能力,形成知行合一的行为风范;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历代文论、比较文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55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2026届毕业生专业信息表
博士生毕业人数:0    研究生毕业人数:0    本科毕业人数:2004    专科及以下毕业人数:0
2026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表
新闻学 汉语言文学 电子信息工程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金融学 法学 旅游管理 英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通信工程 物联网工程
北京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北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山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内蒙古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辽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吉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上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江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浙江 0 0 2 3 0 0 0 0 0 0 0 0 0 0
安徽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福建 0 0 0 0 4 4 0 0 0 0 0 0 0 0
江西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山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河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湖南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广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广西 0 0 0 0 8 0 0 0 0 0 0 0 0 0
海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庆 0 0 0 0 0 0 4 4 0 0 0 0 0 0
四川 0 0 0 0 0 0 0 0 5 5 0 0 0 0
贵州 146 250 48 290 118 307 174 48 155 148 54 105 49 50
云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陕西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甘肃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青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宁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新疆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台湾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澳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外籍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院校联系方式